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显耀大唐-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唉,看来只有看一步走一步了,只不过我今年已年届七十,不知道还能不能看到我大唐中兴的那一天,如果真的有一天我不在了,而乱局才刚刚开始,以敬业那急躁的性子,绝对会为我招来灭门之祸的,我需要如此这般的巧妙安排一番,方能达到既能免祸,又能光复我大唐的目的。”

李绩想出了应对之策,整个人变得轻松多了,其实他对于李显这些日子以来的表现还算是满意,此子年纪虽小,聪明智慧却显然是不低,即便是像自己这样的智者,在猝不及防下也屡次吃亏,小小年纪便能如此,倒也与史书上所记载的那些中兴之主颇有相似之处。

不过这并不代表他被那七岁童子屡屡算计之事感到心中释然,这小家伙只有七岁便如此奸诈,竟然像极了历史上的曹操,自己为这样的奸雄命,实在是心有不甘。

当然,李绩又是何等样人?无论是年纪还是资格,都是冠绝群臣,连皇帝和皇后都甚为尊重的主儿,以这样的气度身份,自也不会跟李显这样的小家伙斤斤计较,只好强忍着心中的不自在,吃了这个闷亏,同时暗暗期待着半年后李显的表现。

第21章 程咬金也来了?

却说李显在返回王府之后,并不敢怠慢,开始夜以继日、焚膏继晷的读起《孙子兵法》来。这部书他在前世倒也看过,那时候都是带着翻译的铅字印刷本,读起来相对容易,可他当初读的时候只是图个新鲜,所以大多是走马观花,只是记住了个大概,许多的内容全都忽略过去了,而现在那些被他忽略的反而是他现在最需要的,所以,这一番苦读当然下了一番狠功夫,却也令他感到了深深的厌倦和疲惫。

不过他可不敢有任何的停止,甚至连练武的时候都在默默思索那些句子,因为他知道,半年之后的考察绝不是那么好糊弄的,自己多番算计李绩,这一次对方还不给自己来一个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他可不知道当初李淳风和李绩的那一番谈话,只知道在这些智谋高手面前玩心眼,如同是在万丈悬崖上走钢丝,一不小心就会粉身碎骨。

好在他现在还背着一个亲王身份,等闲之下没有谁敢主动招惹他,就算是告发他也要有证据才行,而以李显的智慧和经验,怎能让自己那一系列见不得光的行为留下证据呢?他敢保证不要说是李绩,就算是狄仁杰来了,也一样无法查出自己的真实证据,而没有证据,就算是高宗和武后也不能把自己怎么样,顶多是斥责自己一声不得胡闹罢了。

不过李显虽然在府中读书,朝中发生的许多大事还是传到自己耳中了,这自然是得益于他之前用金元政策,不断笼络宫中宦官与侍女的策略,当然,这些人不一定都是自己亲自出手去做的,相反,大部分眼线都是靠自己身边的人去做的,比如自己身边的侍女春燕和秋芳,还有两个乳母干氏和高氏,还有贴身宦官高成等等。

根据这些耳目传来的消息,在这一段时间内发生了许多大事,首先是在二月,司戎太常伯、浿江道总管、乐安县公任雅相因病死于军中,这让尚且在与高丽作战的左武卫大将军、邢国公苏定方的大军成为孤军,与此同时,原本答应协同唐军作战的新罗大军被阻住了行程,无法按期运送粮草,这让已经包围了平壤的苏定方大军在无奈之下只好下令撤退。

四月的时候,早已营建了数年的蓬莱宫建成,大喜之下的高宗下令迁入蓬莱宫。

六月,高宗第八子,也就是李显的嫡亲四弟降生,高宗为之取名旭轮,也就是史书上的睿宗李旦,不过因为李显的缘故,历史上再没有了唐睿宗这个名号。

当然,对于李显来说,这些事情除了李旦诞生之外,其他的一概跟他无关,即便是李旦降世,除了跟着参加了一场贺宴之外,与他的关系也不算大,因为他平时只是住在自己的府内,除了每天早晚入宫见高宗和武后之时能够偶尔看上一眼这小家伙,其他时间与其根本没有什么交集。

三个月的时间如同流水一般,屈指便过,这一日李显最后再把这部早已背得滚瓜烂熟的《孙子兵法》翻来看了一遍,发现已经是从入夜时分看到了五更,可他却没有丝毫的倦意,起身来到院中,练了一套法。

自从半年前被李敬业持刺了那一下,李显便受了很大的刺激,他在回来之后立刻找来张无尘,让他传授自己法,因为自己只是空学了一身内功和轻功,根本不懂的任何武功,这固然能够让他无惧于一般的对手,却也不能对对手造成任何有效的反击。

作为李显的心腹侍卫,张无尘自然知道李显的志向,所以也没有阻拦,便传授了一套法,这套法是当年昙宗随唐太宗大破王世充之际,与太宗帐下大将罗士信比武的时候习得的,后来罗士信在征讨刘黑闼之时被杀,为了纪念这位勇将,昙宗便为之取名为剡公法,后来又经过智空之手传给了张无尘。

李显得此法,心中大喜,自此之后便在读书疲乏之际抽空勤加练习,现在的水平比起张无尘自然还是天壤之别,不过却是自信能够胜过昔日的李敬业。

当李显练完法之后,天色已然大亮,他在侍女的服侍下洗漱了一番,又匆匆吃了几口饭,这才在张无尘的陪同下来到了李绩的府上,其实本来李显并没有想着让张无尘陪同,可是张无尘自从上次听说李显遇险之后,心中十分自责,坚决要求随时护卫在李显身旁,李显见对方拳拳忠诚,也只好答应下来。

这一次会面地点仍然是在李绩通利坊的府第,李显在府外也同样遇到了李敬业,只不过这一次的李敬业却是十分恭敬,和上一次的狂傲相比大相径庭,简直是判若两人。

不过李显倒也没有显得太过傲气,毕竟这是在英国公府上,众目睽睽之下自己应该表现的随和从容一些,这不仅有利于自己的名声,同时也给足了李绩面子。

这一次乃是两人之间的正式赌约,李绩虽然不愿意将事情公开化,以免引起帝后的误解,却也是邀请了一位老朋友一起做个见证。

当然,未免引起轰动,李绩并没有和孙子一起出门迎接李显,而是在正堂门口,与那位老朋友一道迎接李显。

“见过李公,不知这位是?”李显来到了正堂前,见李绩身旁的一位老者须发皆白,精神矍铄,不由得心中暗暗纳罕,连忙问道。

“呵呵,不瞒大王,此人乃是下官一位至交故友,济南东阿人,程知节,又名咬金,字义贞。”李绩捋着胡须看了看眼前的李显,笑呵呵的说道。

“竟然是此人?我不会听错吧?”李显听了李绩的话,心中的疑惑之色不仅没有消除,反而更加严重了,因为之前他从李绩的话语和神色之间可以肯定,可是现在他竟然又邀请了别人,而且这个人还不是一般人,乃是开国元老,虽然之前因罪免官,可毕竟身份地位在那摆着,连高宗见了也都甚为客气,现在此人站在这里,也不知道李绩安的是什么心?

“难道是这老狐狸为了择清与我之间的那些纠葛,向天下人证明他的清白?可是如果他悄悄的进行,岂不是更安全?抑或是他料也瞒不住,所以才提前拉一个证人?可这程咬金是他的至交老友,在朝中有多少人都清楚这一点,拉他来证明,有谁会相信呢?”

李显心中虽然疑惑不已,可手上的动作却并不慢,见李绩提到程咬金其人,连忙躬身拜道:“啊呀呀,原来是程大将军到了,程大将军大名鼎鼎,如雷贯耳,小王一向敬仰,今日方才见到真人,实在是幸何如之?”

却不曾想程咬金老脸顿时一红,惭愧地说道:“大王此言,老朽愧不敢当,老朽有负皇恩,亦辜负先皇重托,实乃罪人,若非英国公执意相邀,无颜再回这洛阳,其实今日老朽不知大王降临府上,若是知晓,亦羞见大王。”

李显闻言不由一怔,这才料定对方是想起了之前征讨那贺鲁一战,不由心中暗暗叹息,这老程本是太宗手下的大功臣,当年为了大唐也是立下赫赫战功,更是玄武门之变的大功臣,只可惜晚节不保,征讨贺鲁一战,他身为葱山道行军大总管,竟然被副总管王文度牵着鼻子走,正是因为他的“配合”,致令西突厥大军得以逃走,前军总管苏定方未得全功而且还坑杀降卒,分其财物,后来事情败露,王文度处死,他虽然免过一死,却也被免了官职,从此成了一个顶着国公爵位的闲人,羞惭之下难见昔日同僚,便悄悄搬回了山东老家居住,也不知道这李绩究竟为何,竟然又把这老家伙从山东请到了洛阳。

李显见老程只是说着惭愧之类的话,从其身上也探查不出半点有用的东西,便不再多说,只想着自己过了今天这一关再说,其实有的时候他自己静下来想想,以自己目前的声望地位,想要获得李绩的支持,无异于痴人说梦,以其一贯的性情,能够在保持中立的情况下将卫公兵法传授给自己,就已经是意外之喜了,如果再一味贪多求快的话,那可是犯了兵家大忌。

所以,李显也不再对老程说什么,只是恭敬的对其拱了拱手,又转过身来对李绩笑道:“李公,这部《孙子兵法》小王已读完了,如今完璧归赵,公有何指教,小王当洗耳恭听。”

“好好,今日吾便当着程兄之面,向大王请教几个问题,尚请大王不吝赐教。若大王之言尚能令吾等心服,下官便履行承诺,将我所注《卫公兵法》传授于大王。”李绩倒也爽快得很,直接将今日之事的目的说了出来。

“既如此,小王自当是恭敬不如从命,亦是期待最终之战果,呵呵,李公,请出题吧。”李显同样也没有矫情,对着李绩拱了拱手,笑呵呵的说道。

第22章 最后一道题目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不知是哪五事?吾年迈,已记不清矣,敢请大王赐教。”

既然李显这么说了,李绩也不啰嗦,当即便开口相询。

李显闻言却是微微一笑,因为李绩这第一道题目问得甚是简单,乃是《孙子始计篇》开头的一段话,这始计篇乃是开头'第'一篇,介绍的主要是战前准备,地位十分重要,李显在前世就知道这一篇的重要性,这半载来又是将整部兵法背得滚瓜烂熟,如何能答不上来?

所以,几乎没有任何犹豫的,他张口便说道:“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人(原本为“民”,因避太宗之讳故改称“人”)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用兵之法如何哉?”李绩自然知道这一段肯定是难不倒李显,所以脸色没有丝毫改变,继续问道。

李显也不含糊,当即便接口道:“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李绩接下来又提问了孙子兵法中的一些段落,见李显张口就来,对答如流,不禁满意的点了点头。

“呵呵,大王年纪虽小,对于兵书竟是倒背如流,果真是聪慧,似老朽这等粗人,恐一生亦难将书背得如此好,老朽实在是佩服。”一旁的程咬金见李显对兵书如此熟悉,顿时心中羡慕,连连夸赞不已。

一旁的李绩却是淡淡说道:“仅仅能背会,不解其中之意又有何用?下官相信大王这半载用功,定然是深解其意了,下官对于其中一些文字不甚明白,还请大王为下官解惑。‘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李显一开始只是认为李绩是在为难自己,可是到后来却渐渐咂摸出其中的味道来了,因为李绩所问,全都是作为一名统兵将领所应该掌握的关键之处,现在见李绩又如此问,自然更是明白了对方的用心,可越是如此,心中越是不明白,这老狐狸不知道究竟打着什么目的,竟然是很明显的要把自己培养成一个将才。

不过疑惑归疑惑,李显可不想失去得到《卫公兵法》的这么一个机会,所以也没有再多想,直接将这段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