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显耀大唐-第10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事到如今,素和贵也没有什么办法,只好乖乖地向噶尔钦陵去请罪。

而噶尔钦陵在听到消息之后,同样是震惊不已,心中暗骂素和贵没用,暗叹如果他的三弟或者四弟活着,一定能够圆满完成自己交付的任务,直可惜今日将如此大事交给了一头蠢猪,致有此败!

其实噶尔钦陵很想一刀砍了素和贵这个卖国求荣的无耻之徒和像猪一样的蠢货,只是眼下正在用人之际,更兼此人对吐谷浑人的影响也着实不低,留着还有用,所以便强行忍下心中的恶心,决定放过他。

而既然想要放过素和贵,噶尔钦陵便只好摆出一副随和和不予计较的样子,大度的宽恕了素和贵今日所犯之罪,直感动的素和贵泪流满面,发誓这一生一定誓死效忠噶尔钦陵,誓死效忠吐蕃,绝不敢食言,否则便让自己万箭穿心而死。

虽然饶恕了素和贵的罪行,可是吐蕃军的处境却是依旧堪忧,因为投石车被毁了,再想赶制至少需要五六天,而到那时,李显营寨已经修复如初了。而更加关键的是,薛仁贵已经率领大军赶至,绝不会再允许吐蕃军随意砍伐树木并制造投石车了。

“嘿嘿,这就是形势!虽然我自负智计,然而形势当前,有时候即便心有不甘,却也是无可奈何啊。”噶尔钦陵远眺着天空,轻轻叹了一口气,摇了摇头,苦笑着说道。

第147章 离间之计

深深的夜里,噶尔钦陵眼望着夜空,仍然在皱眉思索。

目前的形势,久守很不利,因为军中的粮草辎重已不能支持太多的时间,可如果速战速决的话,唐军又不给决战的机会,更何况就算唐军真给机会,他也不愿意与对方硬拼,毕竟这里面大多数都是吐蕃子弟,如果真个硬拼的话,先不说胜败,仅仅这一战的损失都让他无法承受,唐军失败了可以再次征召将士,可吐蕃的生力军也就这些,损失了也就没了。

“不能力敌了,看起来只能智取,可无论是薛仁贵还是李显,他们的智计都异于常人,我虽然自负智计,却并不能诱使他们上当,所谓的智取,其实也不过是一句空话而已。”噶尔钦陵苦笑不已,虽然绞尽了脑汁,一时之间却是无计可施。

“其实这一次我的力量不弱,完全可以守住一面,然后在另一面发起进攻,只可惜我身边没有得力的副将,凭借素和贵这种蠢材,就算再多十万人,也照样守不住薛仁贵或者李显的进攻,所谓的战争,其实决定胜负的不仅仅是主将的能力,还有很多不可预估的因素,比如地形,比如运气,比如副将,比如朝廷的支持,咦?,有了。”

噶尔钦陵的脑子里突然灵光一闪,就像是禅宗的弟子突然顿悟了一般,不由畅快的哈哈大笑,喃喃的说道:“李显啊李显,你这厮万万想不到,虽然你的智力和武力尽皆天下一流,可也是有弱点的,这弱点就是人心,你这一次立下这么大的功劳,我就不信武后、太子之流不会对你心存忌惮,甚至连皇帝也许都会心存顾忌。”

想到这里,噶尔钦陵立刻写成了一封书信,并秘密召集几名惹萨寺的高手,令他们乘快马连夜出营,前往唐帝国的中心长安,一方面散布流言,夸赞李显的功劳,把李显说成是天神下凡一般的人物,另一方面将书信秘密送给大唐周国公贺兰敏之,太子少师、特进许敬宗和西台侍郎、道国公、检校太子左中护戴至德等人处。

那几名惹萨寺的高手们得令立刻遵命而行,他们悄悄离开营寨,直奔大唐境内而去,一路并没有遇到拦截,其实如果他们前往吐蕃的话,一定会遭到以张无尘为首的探子们的截杀,可是他们偏偏往大唐去,这一点连李显和唐休璟等人都没有想到,所以自然不会在沿途有什么监视的力量。

当然,这也是因为噶尔钦陵所派的是惹萨寺的高手,如果是普通人的话,根本无法在唐军的眼皮子底下爬过高高的山岭,然后脱困而去。

却说那几名惹萨寺高手得了命令之后,昼夜兼程,风餐露宿,只用了五天的时间就赶到了长安,然后立刻按照噶尔钦陵的吩咐,将书信秘密投掷到贺兰敏之、许敬宗和戴至德等人处,同时又在洛阳东市贴出一篇布告,盛赞李显大智大勇,率军大破吐蕃的大功。

仅仅一天的时间,整个长安就完全陷入一片之中,百姓们到处传扬着李显的功绩,盛赞李显之才不下于薛仁贵,甚至能和已故的英国公李绩、卫公李靖相比肩。

可是朝中却并不是人人欢腾,反而有人在隐隐的担忧,最起码贺兰敏之、许敬宗、戴至德等人对此就很不高兴。

贺兰敏之和李显可谓是老伙计了,两人之间,具体说应该是贺兰敏之对李显的仇恨已经深入骨髓,原本贺兰敏之准备乘着唐朝和吐蕃大战之机将李显赶出京城,然后派遣刺客乘机将其刺杀,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杀死李显,除去眼中钉肉中刺,还能乘机问罪于忠于皇帝的薛仁贵,忠于武后的郭待封等人,为李贤入主东宫解除一定的威胁。

可是没想到随后不久,就传来了一个不幸的消息,李显安然无恙,反而是他重金礼聘的刺客被李显全部斩杀。

其实这时候贺兰敏之还不算多担心,毕竟他之前听相士明崇俨说了,这一次唐和吐蕃大战,大唐必败,所以他还盼着战事结束,然后乘机唆使皇帝向李显问罪,削夺他的封地,打击他的嚣张气焰。

可是没想到昨夜他竟然莫名其妙的收到了一封密信,信上所写的竟是李显指挥大军,在前线获得大胜的消息,顿时不由得呆在了当场。

今天天一亮,贺兰敏之便去质问明崇俨,他想问一问当初明崇俨不是言之凿凿的说这一次大唐必败吗?为何今日李显竟然取得了如此大胜?

可惜的是,明崇俨竟然不在,据说是外出远游了。

而当他回去的时候,就听到长安城内沸沸扬扬的到处传诵着李显大胜的消息,百姓们都把李显当成神一般的顶礼膜拜。

这让贺兰敏之更加恼怒,决定再向武后出言挑拨,一定不能让李显成此大功。

与贺兰敏之同时感到担忧的,还有武后的元老级亲信许敬宗,他如今已然年届八旬,因为身体实在糟糕,就像皇帝上疏致仕了,可是由于武后身边实在离不开自己,所以最后还是接受了武后所建议的“特进”的散官称号,要求他日后定时不定时的入宫,帮助武后定计。

正是在他的建议下,武后组织了一般文人,如刘祎之、周思茂、元万顷、范履冰等人,名义上是入禁中著书立说,实际上却是与武后商议朝政,所以被誉为“北门学士”。

可即便这样,武后仍然不满足,要许敬宗继续想办法帮她增强力量,许敬宗正为这事发愁,突然听说武后费尽辛苦拉拢培养的武将郭待封“战死”,李显又率军获得大胜的消息,顿时意识到李显的成长会威胁到武后的地位,所以便决定连夜觐见武后,要武后对李显心生提防,并向高宗上书,力劝高宗召回李显,与吐蕃议和。

今夜武后的宫中注定是热闹非凡,先是有贺兰敏之前来拜见,将他昨夜得到的那封密信和在街头巷尾的各种议论详细地向武后禀报了一番,并且大力夸赞李显智勇双全,将来的成就一定会超过当今圣上,甚至就算比起太宗来,也绝不会差多少。

不得不说,贺兰敏之经过了几次的打击,也不算是政治白痴了,他这一番话只是捧,却比单方面说李显的坏话要强得多了,既不会引起武后的反感,也会引起武后对李显的忌惮。

果然,武后先是装模作样的夸赞了李显一番,接下来又问了问她那染疾的母亲的病情,便以天晚为借口将贺兰敏之打发走了。

可是贺兰敏之却没有丝毫的不高兴,反而是颇为兴奋,因为他已经看到了武后脸上的一丝不自然。

武后的确是对李显产生了忌惮之心,这小家伙才只有十六七岁,竟然能够迫使吐蕃名将噶尔钦陵退兵,并且还创造了歼敌二十余万的记录,如果让他长到三十岁四十岁,这天下还有哪个能制?

而正在这时,忽然听得内侍禀报,许敬宗求见。

武后连忙站起身来,亲自迎接许敬宗的到来,却见许敬宗竟然直奔主题,说的也是关于对李显前线取胜的担忧,除此之外,许敬宗还认为,郭待封之所以会死去,绝不是战死那么简单,此事恐怕和李显脱不了干系。

如果这句话在今天之前有人说起,武后一定会啐他一脸口水,可是现在听了,却是有一种别样的意味,心中的忧虑更浓了,以至于许敬宗都离开很久了,她还没有意识到。

不过武后决定再去找一个人来问一问,到了现在,她虽然对许敬宗的话深信不疑,却是更愿意相信那个另外的人,那个人便是她新结识不久、却一见如故的明崇俨。

明崇俨在贺兰敏之去访问的时候可以“远游”,可是武后的一句口信,他便立刻赶到了武后宫中。

武后将书信给明崇俨看了看,然后皱眉问道:“卿不是说这一次吐蕃之战,我大唐必败么?如今怎样?显儿以他绝世之才,大破吐蕃,歼敌二十余万,迫使吐蕃第一名将噶尔钦陵退兵,你又有何话说?”

明崇俨却是丝毫不惧,淡淡笑着说道:“贫道当初还有一言未说,若是郭待封指挥,吾军必败,可若是周王接手,吾军必胜,呵呵,皇后有所不知,那噶尔钦陵乃是金星转生,专事杀戮,而周王乃火德星君转生,所谓南火克西金,正是为此,噶尔钦陵遭遇克星,自然是必败无疑。”

“原来竟是如此,本宫倒是错怪仙长了,然而显儿大胜,军心民望皆已达到制高点,如此一来定然会引起太子忌惮,显儿乃吾爱子,吾不忍显儿遭受太子冷箭,更不欲太子与显儿兄弟相煎,不知仙长有何妙策为吾筹划?”武后虽然忌惮李显,却也不必说得那样直白,想必明崇俨既然是她知己,自然是闻弦歌而知雅意,定然会想出一条妙策,来帮助自己解决目前的困境。

第148章 众口一辞

明崇俨可不是一般人,他来到宫中结识武后,自然是有自己的目的,所以当然不可能会违背武后的意思,只见他略一思索,便开口说道:“此事易尔,周王在外作战多日,定然是辛苦异常,皇后担忧想念爱子,情理之中,因此,皇后可上疏圣上,与吐蕃定下合约,令吐蕃退出河西四镇及吐谷浑,如此一来,周王便可还朝,以慰皇后思念之苦。”

武后闻言果然大喜,赞叹的说道:“本宫正有此意,仙长之言与吾可谓是不谋而合,明日一早吾便上疏圣上,以便早早召还吾儿,慰吾思念之苦也。”

且不说武后心中得意,就在她与明崇俨定计的同时,戴至德也悄悄来到了东宫,他是太子的亲信,一切自然为太子着想,如今太子李弘身体孱弱,本来就无法为边疆战事分忧,偏偏他的弟弟中又出了李显这么一个怪才,恰巧李显这厮还受到帝后的宠信,如不打压一下,岂不是会让他的威望超过太子?而如果真的出现这种局面的话,太子的位子能不能保得住还不一定呢。

要知道当初太宗发动玄武门之变,岂不就是因为军功太大,威望太高,太子无法压制所导致的吗?

更何况那时候的太子李建成还立下不少军功,身体素质也远比现在的太子李弘强得多,即便是那样都无法阻止玄武门之事,更何况是如今的太子李弘?

所以,戴至德希望太子能够上书皇帝,阻拦李显建功,务必想办法将李显召回,与吐蕃议和,让李显边功之事化为泡影。

李弘在得知了戴至德的来意之后,略一思索便开口说道:“此事本公认为不妥,戴公且想一想,当初出战吐蕃乃是圣上旨意,周王只不过是奉旨行事,又有何错?更何况吐蕃贼子寇我河西四镇,到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连吾姑母弘化公主及姑父吐谷浑王都只得避难逃走,如今我大唐将士奋勇作战,击败突厥贼子,正当乘势追击,彻底将其打败,以图我大唐西疆边陲永安,百姓长享太平,如何能够中途议和,养虎为患乎?更何况周王是吾亲弟,如今正要为朝廷立功,吾为兄长,不能为其助力便已心中愧疚了,奈何反要阻其行事,非但不全兄弟之义,亦且不利于社稷乎?”

却听得戴至德轻轻叹了一口气,然后说道:“太子仁厚,处处为他人着想,可是却不知有没有想过,一旦周王功成,将会给太子带来多少麻烦?”

李弘闻言顿时皱了皱眉,随机不悦地说道:“这话如何说起?吾弟立功,吾当高兴方是,如何会有麻烦?戴公这句话离间兄弟情义,实在不该。”

戴至德闻言顿时一愣,因为他相信李弘绝对不会不知道自己话中所指,可是又看李弘所说的话并不似作伪,一时反而弄不明白对方的本意了,思索了片刻方才明白,李弘是要找出一个合适的接口,最起码能够凸显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