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回明末当皇帝-第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万年县被劫掠的消息很快又传到了郑成功这里,郑成功终于撑不下去了,怒急攻心一下子又一次昏迷过去了,这一次军医们想尽一切办法最终没能挽救这个明末抗清的中流砥柱。

郑成功的死讯没能够及时封琐住,天兴县中的明军这个时候本来军心不稳,听到这个消息之后立马陷入了混乱之中,军中将领本来分为两派,但是由于刘国轩这个时候率军在外,所以另一派的主将冯信很快就掌握了城中的大局,冯信以郑经私通奶娘伤风败俗,加上在金门弃军逃亡的理由拒不承认郑经的领导,实际上形成了割据分立,并且将郑成功的死说成是郑经派人谋害,为了自己能够尽快掌权,冯信打出为郑成功复仇的旗帜率军西进要讨伐郑经。

郑经刚听到这个消息觉得十分惊讶,冯信之前跟他交往密切,可以说是自己的支持者,怎么突然说翻脸就翻脸了,这个时候还要带兵前来攻打自己,郑经怎么能不着急,他手下的士兵都是金门之战的残兵败将,军心不稳,人数不到两千人,军中甚至连像样的大将也没有,黄庭在金门岛向清军投降了,郑经手下只有一个陈永华,没人统兵,士兵们听到消息纷纷逃亡,之前他们就被郑经抛弃过一次了,这一次终于轮到他们抛弃郑经了。

士兵的逃亡使得郑经不敢留在原地,带着剩下几百名亲兵慌忙向北逃窜,冯信见到郑经逃走了,一面收拢残兵,一面派出士兵前去追击,眼下他还有至少两个劲敌,一个是东面的清廷和荷兰人的联军,一个是南边盘踞在台湾城的死敌刘国轩,冯信不敢离开承天府,但是也不想和清军作战,于是派人送了一封请降信给施琅,表示愿意向清廷投降,并且愿意协同清军一起攻打台湾城的刘国轩。

第五十九章明军内乱

此时的联军内部也变得微妙起来,冯信派来请降的消息传到了荷兰人那里,荷兰人欣喜若狂,明军的内乱对于他们进军台湾岛,重新夺回台湾岛这个殖民地来说实在是一个大好消息,他们一边积极准备进军台湾,一面催促清军加快动作。

但是这个时候的施琅却又不愿意进兵了,施琅他虽然是跟荷兰人联手打败了明军的水军,但是他并没有料到郑成功会在这个时候突然去世,这一下子打乱了他的很多计划和部署,施琅虽然是一名清军将领,他同时也是一名出生于南方的汉人,他明白清廷并不是真的看重他们这些汉人,尤其是他还是一个降将,一旦他将明军彻底荡平,那么他对于大清王朝对于满清贵族来说,他施琅的使命算是完成了,他们可以随便的将他一脚踢开,所谓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他施琅就像那良弓和走狗一样变得毫无用处最后被无情抛弃。

在这之前清廷将郑芝龙一家上下全部斩杀,这件事情对于施琅的触动很大,郑芝龙不仅是他的老上司,带着他混南洋当霸主,还给了他施琅出人头地的机会,郑芝龙尚且能够被清廷处死,更何况是他这个反复投降辗转不定的人呢?

因此施琅明白要给自己留一个对手,好让清廷不敢轻易的弃用自己,这个对手不能太强,对手太强了局势难以把控,他施琅也身上的压力也会变得极大,对手也不能太弱小,太弱小的话清军可以找到另外一个人替代自己,比如说明军的很多水师降将,就像之前在金门岛投降清军的明军水军主将黄庭,这个人投降的当晚就被施琅派人秘密毒死了,原因很简单,这个人的能力已经强到可以部分代替他施琅的角色了,这是他绝不容许的。

同样的,台湾岛这个时候也不能真的攻打下来,打下来不仅对自己不利,而且会白白便宜了荷兰人,荷兰人的舰队数量虽然不多,但是在金门海战中的表现却令打了一辈子海战的施琅感到十分震惊,这支军队的战术素养,战术执行能力实在是出众,黄庭的十几艘战船被他们轻松的击溃,荷兰人的船坚炮利使得施琅对他们的警惕性变得十分强烈,他以清军在之前水战中伤亡惨重,元气大伤为由驻兵在澎湖,拒不前进,不愿意协同荷兰人一起进攻台湾。

荷兰人发现清军突然变卦,游说施琅半天,施琅只是不理,荷兰人气的只能破口大骂清军失信,没有别的什么办法,然后气急之下带着军队自己去进攻台湾岛。

他们经过侦查后发现岛上的明军水军主力都在西南方向的台湾城里面,而台湾城的这支水军实力比较强劲,加上周围的地形对于荷兰人不利,因此他们没有打算直接去进攻这支明军,转而将目光瞄准了驻扎在赤嵌城一带的另一支明军,这支明军人数不算多,而且没有海军,没有海军意味着战争的主动权完全掌握在荷兰人自己的手中,他们可以从多个地点登陆,可以选择和明军作战的时间、地点甚至是战斗的规模,而明军完全只能被动的防御,在漫长的海岸线上将数量有限的部队分散开去防守荷兰人的进攻。

这就跟1840年第一次**战争的形势差不多,只不过那个时候的清军换成了这个时候的明军,荷兰人先后试探性的登陆了两次,明军很快就发现了登陆部队,紧接着大队的明军便赶了过来,荷兰人的陆军还不到一千人,不可能在登陆场跟明军硬拼,于是很快就撤走了。

很快双方都发现了对方的弱点,明军发现荷兰人无论是从哪个方向进攻,自己都不去理会,荷兰人最后还是要来进攻承天府,自己虽然没有海军,但是陆军人数远远超过荷兰人,在地面上打起来自己怎么都不会吃亏,因此干脆就不作理会了。

荷兰人发现,自己由于陆军人数有限,即使登陆成功也很难威胁到岛上的明军部队,这个时候要是清军的部队还在的话那就好办了,用清军的兵力优势可以直接威胁城中的明军,荷兰人哪怕是跟在清军后面打仗,这一仗也不会太难,但是由于这个条件已经不存在了,所以只能另想办法,荷兰人发现明军的弱点就在于,即使明军在兵力上面有优势,但是由于不敢分散兵力,害怕遭到己方优势兵力的伏击,所以明军几乎都放弃了外围的据点,这就意味着荷兰人可以出兵到岛上去,在不被明军发觉或者在明军大军赶来之前,在登陆地点洗劫一番,然后快速撤走,通过这种手段不停的袭扰明军,而且可以达到以战养战的目的。

荷兰人的这个办法果然起到了效果,在承天府周围的村庄部落很多都遭到了荷兰人的洗劫,明军每一次都派遣了军队,但是没有一次能够跟上荷兰人的节奏,总是一副姗姗来迟的样子,时间一长,老百姓再也难以忍受,他们不相信明军有足够的能力保护他们,纷纷拖家带口向北迁徙,人口的转移对于明军来说是件不容忽视的事情,它不仅意味着明军的兵源受到威胁,连带着税收,粮食供给,生产品的生产都会慢慢发生问题,只不过这个时候的明军内部又陷入了一场动乱,明军将领林凤指责冯信畏惧洋人,不敢出兵与之交战,却只顾着对明军内部进行清洗,表示不再服从冯信的领导,带着龙冠营离开承天府,向东迁徙。

冯信哪敢放他走,一旦他走了底下的将领个个效仿,那他的统制就崩溃了,于是立即出兵阻拦,双方发生了激烈冲突,冲突最后演变成了一场屠杀,一千余名明军被杀死,其中九百名龙冠营的士兵全部遇难,林凤也被冯信下令处死,这场兵变发生于万年县东面的屏东,史称“屏东事件”,屏东事件进一步分化了明军内部的将领,表面上众将领皆服从冯信的领导,其实每人都各怀鬼胎,打着自己的心思,这件事造成的影响是到了后来冯信除了自己的亲属军队三千人之外,其他任何人的军队调动起来都几乎是不可能。

明军这个时候的混乱更加加剧了荷兰人的袭扰,他们如同明朝中后期东南沿海一带的倭寇一般,变得十分难缠,百姓们深受其害,却没有能力自保,只能向北向东向岛内迁徙。

荷兰人劫掠到最后,终于将目标对准了项玉驻守的这个渔村,而项玉对此有没有防备呢?

第六十章激战荷兰人

岛上的变故项玉这个时候多多少少也都有耳闻,他的驻地距离天兴县不是很远,自然也不可避免的会被牵扯进这场漩涡中去,由于他的军队数量少,而且是新兵多,起初冯信和刘国轩谁也没有将他放在心上,但是随着“屏东事件”的发生,冯信身边的可以调动的军队越来越少,他便打起了项玉的这支军队的主意,三番两次派人给他传达军令,让他将军队带进天兴县,项玉哪里会不明白他想夺取自己的军权,当然不会同意。

他对于这一段历史并不是怎么了解,好像历史里面也没有讲解郑成功死后明军会发生这一系列的变故的吧,而且清军和荷兰人联手好像也是提前了不少,更没想到的是明军内部分裂之后郑经这个本来历史上应该掌权的人竟然被排挤到了一边去了,眼下荷兰人盘踞在海面上,虎视眈眈,明军内部也是十分不稳定,项玉已经准备下令军队向北迁移了,台湾南部这一块地方看起来一时半会是不会安宁的了。

俗话说,不是事事都如意,这话用在项玉的身上真是十分贴切,就在他这边刚刚打发了冯信又一次派来的使者,荷兰人的战船便出现在了二流溪的出海口,项玉头皮一阵发麻,看起来荷兰人是盯上了自己了,这也难怪,真个明军都龟缩在承天府内,外面都没有一支像样的军队,荷兰人要夺取台湾岛总不能等到明军自行灭亡了之后再来夺岛吧,自然是要找机会一点点的消耗掉明军的军队,而分散在外面孤立无援的项玉正是他们拿来开刀的最好选择了。

项玉马上下令士兵们集结待命,明军的营地距离海边还有两三公里的距离,在这个距离上面荷兰人的饿火炮是够不到的,但是海边上的渔村却有很大的危险,项玉命人到渔村去组织渔民们撤退,这个时候荷兰人的战船还有些距离,但是留给明军的时间却不是很多,项玉虽然不抱什么希望,但是还是下令让士兵们点燃了营地一侧的烽火,给承天府报警和求援,这个时候明军多半是不会出来援军的,但是起到一个示警的作用也好,至少让城中的明军有所准备。

荷兰人看到明军大营外面的烽火,知道这是明军用来求救和报警的,他们也不知道赤嵌城里面的明军会不会发援兵,但是他们却知道这里的明军已经有所准备了,这将是一场艰苦的战斗。

荷兰人加快了速度,几艘运载士兵的船只已经远远的靠岸了,他们担心明军可能会有火炮,害怕火炮将他们的船只击伤,在这边荷兰人的战船没有办法得到修理,荷兰人的战船已经将炮口对准了渔村准备开炮轰击渔村了。

荷兰人的火炮多是六磅炮,射程大概在两到三公里,在这个距离上面射击时没什么准头的,但是要将炮弹打进渔村还是比较容易的。

“轰!轰!”荷兰人的战舰开炮了,这是两发试射,炮弹落在了村子前面的空地上,将一根锚桩炸倒在一边,炮弹的爆炸声使得渔民们更加惊恐,争先恐后的涌出村子,明军一边疏导一面帮助这些渔民搬运物品,起初很多渔民都带着坛坛罐罐各种各样的大小物品,恨不得要将家里面的东西都搬上,但是如果是携带的物品过多的话渔民的速度就会变得很缓慢,明军士兵只得劝阻渔民,加上这个时候荷兰人的战船靠的越来越近,渔民们渐渐开始惊慌起来,再顾不得那么多,先保住命再说,这才稍稍的加快了撤离的速度。

荷兰人试射之后马上将船身的侧面对准渔村,十二艘战船上面近一半的火炮几乎同时开火,一下子将近两百发炮弹抛到了渔村里面,渔村的建筑物大多是茅草土坯屋,被炮弹爆炸引起了大火,很快就连成了一片,几名落在最后的渔民一下子就被大火吞噬,好在大多数的渔民已经撤出了村子,明军和渔民的伤亡都不大。

荷兰人继续调转炮口试着向明军的防御阵地上面开了几炮,炮弹落在了阵型前面几十米的地方,并没有对明军造成任何伤害,这个时候荷兰人的战船已经不能再向前靠近了,前面是浅水区,大型战船在上面很容易搁浅,一旦搁浅只能等到下一次涨潮才能脱身,荷兰人可不敢冒这个险。

就在这个时候,荷兰人的登陆部队已经列队完毕,他们排成两个三线阵,典型的线阵列兵的阵型,这个阵型在一百三十年后被一个叫做拿破仑的人将它打的稀巴烂,如今这个时间要大大的提前了。

项玉和荷兰人一样,已是排成三排,不过是一个打的方阵,他吸取了涂岭之战中清军的思路,在两翼布置了一百名盾牌兵,这个时代的火枪子弹由于没有流线型造型,空气阻力较大,穿透力比较弱,因此在前面布置一道盾牌兵可以有效的减少伤亡。

荷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