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民国第一军阀-第19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种厚皮甜瓜,其形呈圆球状,每只重约1。5公斤。皮白且硬,耐贮藏,宜于储运。瓜肉翠绿,囊厚汁丰,脆而细嫩,含糖量高达15%左右,享有“香如桂花,甜似蜂蜜“之誉。

这种瓜不仅香甜可口,富有营养,还有清暑、解渴、开胃、利尿之功效。自从在兰州种植之后,很快就获得了成功。不仅供应国内各地,而且远销海外,在国内市场上被称为“兰州蜜瓜”。

江渝带着人下车视察,在兰州市市长王炳霖的陪同下,参观了兰州的白兰瓜生产基地。

王炳霖很是振奋的说道:“自从引进了白兰瓜之后,经过几年的摸索,我们采用采取早播种,出苗后覆盖保温,适时喷灌浇水等措施,解决了因chūn寒、夏早,使发育受到抑制的问题,白兰瓜的质量有了很大提高。所产的白兰瓜个头均匀。一般个体重约三至四斤;sè泽美观,靠地的一面白,向阳的一面黄。瓜sè白中泛黄;含糖量高,平均含糖量百分之十四以上,最高达百分之十八,高于美国的王牌甜瓜。”

“现在兰州地区形成了50万亩的白兰瓜种植基地,年产白兰瓜6。5亿公斤,大部分被加工成罐头,供应到了军队、学校。同时还有不少用于出口,因为便于储存,市场销售情况也十分不错。”

听着王炳霖的报告。江渝点了点头,心情很不错。

“市场销售好的话,可以加大种植面积。”江渝指示道,这是江渝亲自引进的一种甜瓜。这次也就是来看看。

不过也没怎么放在心上。这只不过是增加一种水果。甜瓜品种中国还是有的。例如刚培育出来的白梨瓜,也是一种十分不错的甜瓜,不过那是一种小型甜瓜,白梨瓜也在南方大量种植,并大量加工成罐头产品。

罐头是可以出口的,算是工业农产品。

随着国民富裕起来了,对水果的消费需求也开始大增,全国各地的各种水果种植产地开始涌现出来。

财团也正在培育各种水果的新品种。当然比较追求外表上的好看。

因为在这个世界越来越喧嚣的时候,人们更注重商品外表。不过在国内市场上的水果。还是以追求品质为主要目标。那些追求外表好看的品种,主要是用来出口的。

水果种植也能增加不少就业,同时还能出口创造外汇,更能提高国民生活质量,因此在水果种植方面还是比较重视的。

接着江渝又视察了兰州的甘草生产基地,甘草在中医中领域为国之药老,有“十方九草”之美誉,被大量用于临床配方,同时,甘草提取物被广泛地工业、化工等领域,是需求量最大宗的草药。

江渝对草药种植极为重视,全国都有财团建立的中药生产基地。

鉴于后世重要药xìng的坑爹,很多种植草药的药xìng连野生草药药xìng的一半都达不到,因此江渝要求草药种植过程中不要一味的追求产量。

此时中国的中医开始复兴,清代流行的八钢辩证被丢进了垃圾堆,中医开始大规模的学习古代的六经辩证。

宋代中医巅峰时期,主流就是六经辩证,是从汉代《伤寒论》所创建的体系,八钢辩证是为六经辩证的简化版,简化到三个月就能学会,结果过于机械化,很多病都治不了了。

清代瘟疫流行,又出现了一个‘温病派’中医,并成为主流的中医,结果碰上感冒什么的,都是开出金银花等清热表里的草药,导致小感冒很多时候都治不好了,这也导致人们对中医的信任不断下降,加上清末西医入侵,中医就全面溃败了。

江渝在医学领域还是主张国民用中医治疗,如西医碰上感冒发烧,就是不断的打点滴打点滴,打到消灭了病毒就好了。

西方人的思维就是这样的,疾病不是由病毒产生的吗?那就消灭病毒好了。

药物打进身体里,等于是把人体当成了一个战场,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病毒杀完了,人也就是靠自身元气硬撑过去。如果元气不够,人就嗝屁了。

中医的思维则是,先把元气调理上去,再把病治好。如果一个人的命都没了,病治好了又有什么用呢?

再如血压太高的问题,西医就是让人吃降压药,但这东西有依赖xìng,药越吃越多,一不吃血压就刷刷往上蹿。

西医的思想就是,血压高,吃药把血压降下去不就是了,根本不去研究人为什么血压会升高。对药物有依赖xìng那就更好了,你吃越多药,财团就赚更多的钱,你多活一年多吃一年呗!

中医看待血压则比较人xìng化,不同的人是不同的血压标准,而不是固定数值,血压太高了调理一下肝脏不就行了。

西医和中医最主要的差距就是,西医是物质上的,中医则是走能量层面的。中医以人为本,西医则没有这种理念,把人体当战场,杀了病毒之类的元气大损,还不一定能治疗彻底。

也就是目前中华民国一时还未培养出那么多‘经方派’人才。所以才先普及西医,未来培养出了足够的中医人员,中医将是医学界的主导地位。届时病人去医院。先带到中医去看,要动手术的时候则让西医负责。

但西医的研究也不能拉下,西医手术还是很有用的。

而且中华民国对外是用西医,可以继续忽悠世界各国用西医,然后江渝的军阀财团生产药品使劲卖,每并就吃所谓的西医当中的营养品。

也可以学美国佬那样,进了医院不管有病没病。先让你吃一堆药,没病也让你吃出病来。

然后继续治疗,继续吃药。让那些外国佬多活一天多吃一天。

中医在国内推广,必然造成中药材需求量急剧上升,甘草是需求量最大的草药,主要产地就是西北等地。

参观完了甘草生产基地。江渝又视察了兰州的工业。

接着江渝又视察了兰州地区的植树造林情况。西北地区的绿化一直是中华民国高度重视的。

历史上的北洋时期,袁世凯集团也很重视西北的环境问题。

只见此时的兰州到处都种上了树木,树木是可以保持土壤含水量的,并减少蒸发量。

树木在冬季时,它是会吐水的,这能保障河流水量正常。

历史上全国各地区的树木被大量砍伐之后,各河流的水量都开始降低,黄河断流更是时有发生。

“现在我们拥有多少俄国劳动力?”江渝在视察植树问题时。突然对蒋方震问道。

“目前已经有八百万俄国劳动力了,而且还在继续增加。”蒋方震回答道。江渝点了点头,说道:“可以调集一两百万人,在西北进行植树造林,并对沙漠进行彻底的围堵,我们不仅要遏制沙漠扩张,每年还要向沙漠进攻。”江渝当即决定道,那些俄国人被强行抓到中国来进行奴隶劳动,能干的只有体力劳动。

如用机械生产的高效率生产模式,用这些俄国人是不行的。

因为奴隶是会暗中破坏生产资料的,机器给他们用,没两下就会用坏掉。

体力劳动除了修铁路、公路需要一些之外,修水利也是需要的。但是,植树造林纯粹就是体力劳动。

没有什么机械能搞植树造林的。

如果中华民国要在西北进行大规模的植树造林,就必须调集大量劳动力,首先西北没这么多人,在外地招募工人需要很多钱,而且用国内的工人来造林和用俄国人来造林没什么区别。

那还不如让俄国人来造林,中国工人则用高效率的生产力进行建设。

“进攻沙漠?我们西北可没有那么多的水啊!”唐汉民指出了其中的问题,西北地区确实没那么多水,黄河的水又不够用。

西北地区的发展,受水资源的严重制约。

在西北建设太多的工厂,就会用掉太多的水资源。农业上也无法建设开垦太多的耕地,因为是水资源用太多了,黄河下游会断流。

“我们又不是要一口气消灭沙漠,只是每年向沙漠推进一点。水不够用,我们可以从北海调水,每年调个1000亿立方米的水,也能用个600年才枯竭。”江渝早有计划,那就是从贝加尔湖调水。

如果每年调个1000亿立方米的水资源,那么就相当于两条黄河的流量。

作为穿越者,江渝知道,这个国家如果不断的在北方发展工业,那么未来整个北方都将面临缺水的危机,就连南水北调都解决不了这个危机。

与其搞南水北调,不如搞北水南调。

每年贝加尔湖有600亿立方米的水从安哥拉河注入叶尼塞河,然后流入北冰洋,那完全就是浪费了,还不如把这些水资源抽调到北方地区。

甚至连整个叶尼塞河都抽调掉都无妨,叶尼塞河是世界大河之一,每年流量高达6255亿立方米。

要知道后世中国每年用水供应量仅为5600亿立方米,而且还是在节水技术不普及的情况下,其中60%是用于农业灌溉。

如果把整个叶尼塞河都给抽调了,用于中国的农业生产,那么什么海水淡化都不用那么急着搞了。

长江的水也很多,但是江渝可不敢动长江。

这是关乎龙脉的问题,如果把整个长江的水都用于农业、工业什么的,那么首先沿海渔场就完蛋了。

澳大利亚就搞过这档子事,把东南地区的河流截流掉,把所有水都用于农业、工业,结果就引发了环境问题。

但是动叶尼塞河却没有半点压力,叶尼塞河流经的地区都是人烟稀少的地方。

把叶尼塞河抽光那是夸张的,但每年抽个两三千亿就非常非常够用了,这可以让中国把大片的沙漠都绿化掉。

当然这是一个很比较浩大的工程,但当人类生产力发展到这个时代,已经有了完成的可能。

也可以先从贝加尔湖调水,如每年从贝加尔湖调个3000亿吨的水,贝加尔湖的湖水也能用个98年。

98年的时间里,可以再去建设从叶尼塞河调水到贝加尔湖的工程,从而将贝加尔湖重新注满。

3000亿吨的水,相当于6条黄河的水量,每年黄河还要注入海洋不少。

这可以在蒙古、内蒙,造就出一个牧场面积超过200万,并植被茂盛的超级牧场,并将其余的面积全部植树。

当前北方尽管在农业用水、工业用水方面还很充足,但是这并非长久之计,因此调水势在必行。

同时西北地区却是太干渴了,那么大的一块地方,出现大片大片的无用之地。

如果仅仅是满足农业用水和工业用水,每年从贝加尔湖调个1000亿立方米的水就非常够用了。

贝加尔湖的水是天然矿泉水,能直接饮用的,因此可以先供应北方的生活饮用水。

打下北海行政区,光是水资源就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第236章:访问波斯,协约国战线吃紧

PS:五千字大章,昨天状态不好,所以只有一更!

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北方就得废掉。

后世中国北方经济全面衰败,仅守着běijīng、天津等几个城市的经济,主要原因就是缺水。

就连běijīng的饮用水,都是那种黑乎乎的,煮一锅白粥,结果却是黑的。

好在这个年代环境还没有恶化到那种程度,蒙古地区还经常发大水,只要注意保护好西北植被,环境就不会出现恶化。

此时的西北地区,除了国家划定的可耕作地区,其余地区一律不准种地,在北方草原上垦荒的主要是一些汉人,从明代就开始了。

因此这些人迁移还是比较容易的,不会出现顽抗zhèngfǔ的现象。同时这个年代的人口迁移成本也很低,只要给他们换一份工作就可以了。。。

倒是那些退牧还林一度出现游牧民族阻碍的现象,但是却被zhèngfǔ铁血镇压了下去,没有什么好妥协的,毕竟这是关乎民族生存的大事。

“把俄国人拉去植树,确实是一个不错的劳动力消耗方法,如果没有足够的地方用这些人,那就把剩下的都丢去植树,也不用白养着他们。”蒋方震点头赞同道,毕竟那些俄国人只能干体力劳动。

不过总的来说,全国各地的机械化普及程度还不是那么高,大量的建设项目摆在那里呢!

要想把这些俄国劳动力消化掉也不是太难。

毕竟每个地区,都有大量要大兴土木的项目。从道路到水利。还有农改什么的,在机械没有那么多之前,都是需要人力去搞的。

在兰州参观之后。江渝又坐上火车,开始前往xīnjiāng地区视察。

到了xīnjiāng,看到的是大量的棉地,绿油油的棉花苗正迎着阳光茁壮生长,经过这些年的努力开发,xīnjiāng的棉花种植面积是在不断的扩大。

只见到了xīnjiāng后,从火车上就能看到很多俄国人正被组织起来不断的修着水利。这些俄国人的组成比较复杂。

第一批来到中国的是后世的波兰人,德军打进波兰造成俄国出现大量难民,这些难民被运往中国境内干苦力。

但凡是男的。没钱的,都只能乖乖待在劳动队里面,每个月会发给他们两元炎黄币的工钱。

这一批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