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民国第一军阀-第1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三艘战列舰的设计,首先是其出sè的防护xìng能秉承了德国战舰抗损xìng能强的传统,其次是机械可靠xìng十分优秀,极少出现机械故障。

尽管这不是太先进的战列舰,但在装上了蒸汽轮机之后,最大航速依旧达到了25节的程度。

作为中国海军过渡时期的战列舰,拿sāo级战列舰很好用了。

目前中国正在抓紧研究军舰动力方面的技术,以及新型防护装甲等等,还有更大口径的战列舰主炮。

这些技术成熟之后,中国就能制造更多先进的战列舰。

战列舰这东西还是不可缺少的,尽管已经开始落后于时代了,但用来支援陆军登陆战非常好用。

并且可以为航母提供防空力量。

因此中国的战列舰制造思想在于,抗沉xìng要好,特别是对于鱼雷的抵抗能力要强,因为在航母编队中,能够对战列舰产生威胁的也就是潜艇。

同时在装有一定口径的主炮情况下,要有大量各种口径的防空炮,速度方面也要更加快速一些。

当然在防护xìng加强的情况下,速度自然是有所牺牲的,但只要比航母跑得快就差不多了。(未完待续。)

第147章:海洋利益的扩大

PS:第二更,六千字大章,今天万字更完!

未来的海军当中,战列舰是要有的,但主力还是那些负责反潜、防空的驱逐舰、巡洋舰等。

更强的动力,更省油的动力!

更强大的反潜能力,更强大的防空火力!

这是驱逐舰和巡洋舰的主要研究方向。

从而形成航母战斗群,然后以飞机作为主要战斗力量,但战列舰依旧得存在,这能保证海军在航母不能取得理想战果的局势下自保,甚至是对敌人进行杀伤。

当然,rì本那种无聊的超大吨位战列舰就算了,rì本二战时期的超级战列舰的战绩烂得很。

大和号,被人本称之为‘大和旅馆’,其姐妹舰武藏号的战绩更烂,简直成为笑柄。。。

此时的中国已经开始需要拥有海军力量来保护海洋权益,亚洲已经出现了海权真空,自rì本联合舰队覆灭后,美国虽然想要占领这一真空海权,但显然美国没有这个能力。

东南亚是中国的家门口,美国海军就算造个一百艘航母,来到中国的家门口也得乖乖趴下。

毕竟世界第一空军的名号不是白叫的。

仅仅是中国空军就能够打击到东南亚各地区了,美国海军要是和中国爆发冲突,只能被无数飞机淹没在亚洲海域。

但是不可能对付所有东西都用飞机,中国还得对付海盗。以保障商船的贸易安全,并且也要对一些不听话的国家进行jǐng告,这就得有足够的战列舰。以及足够的海军规模。

趁着欧洲人在互掐的时候,中国海军有一个较好的发展环境。

美国也正是因为中国空军越来越强大,才放弃了占据亚洲海权的意图,之前美国甚至想要重新染指东北。

不过这些意图都破产了。

海军再获得新造的战列舰后,16年年底就能形成初步战斗力,届时将拥有7艘战列舰。

其中三艘是打捞起来的rì本战列舰经过修复后投入服役,那三艘战列舰较为落后。不过总比没有强,好歹初期能充个数。

并且那三艘rì本战列舰也没有到要淘汰的程度。

到1917年,中国战列舰缩量将达到8艘。同时重巡洋舰的数量也将达到8艘,再加上轻巡洋舰、驱逐舰,可以形成一个海军战斗群。

这样的力量,也足够保障中国在亚洲地区的海洋利益了。

总的来说。这一年中国海军对于军费比较满意。并且启动了16年的军舰制造计划。

到17年就能够完成制造,形成一支像个模样的中国海军。

不过新的战列舰基本上也就是这些了,rì后制造的都将是以技术突破为主要目的的军舰。

海军的经费更多的是投入技术研究之中,例如反潜技术。

中国虽然不怎么怕潜艇,毕竟是一个大陆国家。但如果要想保住海洋利益,那就必须得研究反潜技术。

因为美国有潜艇!

英法潜艇的数量则不会太多,但也有。

这些潜艇能对舰队构成威胁。

反潜技术的方向很明确,江渝已经给出了研究路线。各技术研究小组只需要按照路线去研究就可以了。

同时海军则大力研发潜艇技术。

潜艇绝对是一个让人头疼的东西,特别是xìng能良好的潜艇。

潜艇同样也能用来反潜!

就算是不能有效的对美国潜艇进行打击。起码要做多潜艇部队比美国佬更强,在未来的战争假想敌美国面前,潜艇部队要能打出比美国潜艇更大的战绩。

军费支出之外,zhōngyāng剩下的50亿预算中,依旧有10亿投入到教育建设,对于教育来说,多少钱都是烧得掉的。

首先是硬件设施,除了学校还能买实验设备之类,还有校车等等,同时还要加强教师的福利,让教师们能够安心教书,不要为钱的问题而烦恼,以能够全身心投入教育之中。

教师不能被钱所污染,在学校里任何的私人收费都是不允许的。老师如果被查出从学生身上牟利,那么还得吃官司。

教师评级也比较严格,例如在大学的教师要想当什么教授,那么得有真才实学。

例如机床制造方面的教授,不是留校一直读就行的,必须有十年以上的工厂任职经验,这还是比较短的了。

不像后世的那些教授学者们,一个个都像是白捡的一般,没什么真材实料,反而让学生去研究的官僚风气倒是十分严重,甚至于剽窃学生研究成果那甚至都是光明正大了。

同时国家还拿出五亿元炎黄币,专门给学校学生改善营养。

此时的中国学校普遍是留校教育,大部分都是如此。学生是寄宿在学校,吃饭什么的都在学校,只有放假才能回家。

因为此时的中国家庭教育比较缺失,要指望家长对子女进行教育那不太靠谱。

白天上课,晚上同样也要上课。

不过晚上的课程,都是一些比较有趣的课程,例如时政老师和学生讨论时政问题,例如地理老师给学生讲一些有趣的地理知识,或者进行一些艺术方面的课程。一般每个学校在晚上都充分利用时间,增设各种兴趣班,学生可以zìyóu选择。

等于说学校将从各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和辅导,学校不仅要教知识,还要教学生如何做人,同时教他们如何在社会上生存,如何与人交往,而不是教出一群书呆子的教育模式。

同时夜校、技校,以及对人民群众的扫盲力度都在增加。

等于说这一年加上改善学生营养的费用。教育投入达到15亿炎黄币,占财政收入的四分之一,大大超过军费开支。

中国教育制度是8年义务教育。小学是5年,中学是3年,大学是4到6年。

小学学基础,中学学的中等知识,没有所谓的高中。

事实上后世的教育,很多知识学来根本就没用,最终还是还给老师。而且培养的是全面xìng的人才。什么都会,也什么都不会,只是浪费人的青chūn。也浪费教育资源。

此时中国的大学以特长录取学员,中学时哪方面比较优异,展现出了特长,就可以去报考针对xìng的专业。

中学毕业上了大学。再专门强化其专业需要的基础知识。这样一来教育资源利用效率就提高了。

同时也不会浪费学生的青chūn,更不会给学生造成太大的压力。

学生只需要认准一条道路,在上面认真的走下去就可以了。这样可以培养出更加专业的人才,而不是什么都会又什么都不会,到处都能打打酱油的人才。

至于那些上不了大学的学生,小学毕业后首先分流一批去上中专,从事一些不怎么需要知识的技能。

例如理发、厨师、驾驶、维修、钳工、焊工等等。

中学读完,上不了大学可以去念大专。其专业比中专更高级,但也有层次低一些的专业。学习成绩差的只能去低级的。

这样等于是让那些实在不会读书的学生,能够尽早的学到生存技能,不用在学校里虚耗青chūn。

成年人要想上大学也可以,每个学校都有chéngrén班,小学、中学都是如此,成年人也可以进学校读书,而不是一考定终生。

进了大学不一定就等于能拿到文凭,此时中国高等教育的学历抓得比较严格,那些滥竽充数的人是不可能通过的。

既然上了大学,专业xìng的知识得能过,大专也是如此。

成年人上学还是受到鼓励的。

没时间去学校上课,也可以自学报考大学。

以此时中华民国的教育高投入来说,只需要坚持个二十年,就能收到极大的成果,知识改变命运,个人命运改变的积累,从量变达到质变,从而改变国家的气运。

而按照原定历史,二十年后二战还未爆发呢!

其他的45亿财政预算当中一大半的投入到了国家建设当中,建设的主要重点还是水利、道路、桥梁等方面。

zhèngfǔ在这方面的投入不断加大,自然更是带动了经济发展。

同时水利的建设,也为老百姓提供了安全的生产环境。

财团在这一年同样在搞预算,财团也拿出了100亿元投入到产业建设当中,财团建设的产业那才叫真正的大工程。

如铁矿开采,全国各省大铁矿都是财团所有,其开采能力建设起来后绝非普通小铁矿能比。

还有钢铁厂,那绝对是大钢铁厂,是钢铁冶炼的主力军。

不过建设周期比那些小铁矿、小钢铁厂要长,达到这种规模的钢铁厂要建设起来,起码要两年多,相对矿山建设要快上许多。

但因为之前中国钢铁产量上不去的主要原因是铁矿石开采数量不足,随着那些小矿场迅速投产。

到16年时,钢铁产量开始迅速增长,直接向上翻了一番,达到了1000吨,而财团的大钢铁厂还有很多在建设,要到17年才开始陆续投产,新增的500万吨钢铁主要是中小钢铁产的贡献。

预计到17年时,中国钢铁产量能够暴涨到2000万吨,产量是以几何模式增长,尽管到时的钢铁产量依旧只有美国的一半,但却能使制造业加大马力。

此时因为钢铁紧缺,一些耗钢比较严重的产业都一直保持一个较低的产量,那也是没办法的事。

……

不知不觉中,chūn节临近了。

这一年chūn节老百姓明显感觉到生活物资的供应增多了,不再像15年那样匮乏。

主要问题在于,之前生活物资的生产大多被财团所垄断,财团一般将工厂设立在大城市。然后向周边城市辐shè,更多的则集中在沿海。

随着对外出口的增长,工业的产出的倍增。使得铁路根本就运不过来那些生活用品,铁路的运输能力首先给钢铁、煤矿、粮食等物资让路,因此一些小城市的生活物资供应量减少。

经过地方投资热cháo,地方上涌现出了各种生产生活用品的工厂,直接供应本地,不需要长距离运输。

短距离上则用汽车进行运输。

等于说财团把这些市场空出来了,而把jīng力放在了机械化农业与重工业方面。财团轻工业方面很多又是集中在沿海的,把产能转向对外出口。

这年chūn节老百姓的消费yù望压制了一年,顿时呈现出了一个小爆发状态。

虽然生活物资价格有所上涨。但粮价却十分平稳,由于北方的商品粮基地陆续投产,粮食供应趋于稳定。

足则让,不足则争。

老百姓都不争的情况下。粮价并未脱缰。

蛋肉nǎi的供应量也有所增加。地方上的养殖场简直多如牛毛,很多人都选择把资金投入到养殖业当中,这在当前来说是很稳妥的。

随着老百姓口袋里的钱多了,对蛋肉nǎi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长。

最主要的是工厂、工地、学校、zhèngfǔ机关的伙食供应都不错,对蛋肉nǎi需求量很大,地方乡绅、百姓集资办养殖场的例子在各地几乎都有。

此时中国的畜牧业发展也比较迅速,不过规模一直在限制只内,国家对草场实施严格的监控。禁止过度放牧。

老百姓还在这一年chūn节吃到了从台湾运来的台湾糖,广西甘蔗产量也在增长。北方的甜菜种植规模则还不是很大。

糖类的供应主要还是南方的蔗糖。

如广西、广东、海南、台湾这四省就是甘蔗种植面积最多的省份。

近海捕捞、远洋捕捞则为中国老百姓带来了丰富的海产品,沿海城市的老百姓都算是有极大口福了。

内陆城市的老百姓也吃到了制成干货的水产品,如海带、带鱼,以及那些琳琅满目的鱼肉罐头。

其中不少是鳕鱼罐头,有的是在rì本渔场捕捞的,有的则是从纽芬兰渔场捕捞的鳕鱼。

远洋捕捞公司还带回了鲸肉,而且是大量的鲸鱼肉,自1901年到1911年,英国和挪威作为两大捕鲸大国,猎杀的鲸鱼数量从2000头增加到20000头以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