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美人犹记-第5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爷爷请安罢?”

萧正恒很严肃的看了他爹一眼,声音其实还是很奶声奶气的,偏偏腔调又严肃:“爹爹想要干嘛?”

“去给你皇爷爷请安,不是很应该的吗?”萧景瑜对小家伙说:“还有。”

他索性蹲下来,跟小家伙说悄悄话,程安澜武功高,耳聪目明,听了个断断续续“……你表姐,就他最合适……你哄哄你皇爷爷……你表姐可疼你是不是……”

萧正恒小脸上有点纠结:“就是太爱抱我了……”

萧景瑜哈哈大笑。

☆、68|60

萧景瑜也不太忌讳,带着儿子转头就与程安澜一起前往御书房,萧正恒终究是小孩子,忍不住不时的转头看程安澜。

他在王府也是偶尔见过一两回程安澜的,程安澜回京后并不避讳的常出入齐王府,他根基差,又常在风头浪尖办事,越是高调出入齐王府,越是有安全保障。

说句诛心的话,他这样一表现,便是齐王殿下不给他撑腰,只怕也要落个凉薄,寒了臣下心的评语,是以程安澜虽然回京半年就有了个持功傲物,嚣张跋扈的名声,可在京城如今这个暗潮涌动的地方,却过的如鱼得水,游刃有余,齐王殿下不说了,便是安王殿下,就是恨的牙根儿痒痒,也只能拉拢他,还不好把他怎么样。

程安澜高大健壮的身形,一身朝服都穿的仿佛劲装一般,虽因入宫面圣照例不得佩剑,整个人却仿若一柄出鞘利剑般锋锐,萧正恒看了好几回,便拉了拉他爹的衣服。

萧景瑜知道自己儿子的脾气,就是说话不方便也不抱他,只是很将就他的弯腰问:“怎么?”

“看起来有点凶,表姐软软的样子,会不会被他凶啊?”萧正恒有点操心,虽然他不喜欢韩元蝶总抱他,可是总是抱过,表姐香香软软的,说不定这人一碰她就倒了。

“你表姐才凶。”齐王殿下提到这个就想笑,还真是一物降一物呢,韩元蝶是个可爱的姑娘,不过不算是个多聪明的姑娘,可是从小儿到如今,她就是降伏得住程安澜,还真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

齐王殿下在儿子耳边嘀嘀咕咕的说了两句话,最后道:“你就这样说就行了,记住了吗?”

萧正恒有点迟疑的点点头,又看了程安澜两眼。

程安澜完全一副当不知道他们父子两个在自己这里瞄来瞄去,嘀嘀咕咕的样子。

一时三人到了御书房,当值太监见皇上宣召程将军,可齐王殿下和小殿下都来了,自然也不敢怠慢,连忙进去通报。

萧正恒当先走进去,奶声奶气跟皇帝请安,皇帝便是再冷峻,待这个大孙子也总比待儿子温和的多,招手叫他到跟前来,问他:“恒儿怎么到这里来了?”

萧正恒说:“我随爹爹去跟祖母请安,走到门口,我又想皇爷爷了,爹爹就带我来了。”

这话一说,连皇帝都柔和下来,伸手摸摸他的头,又叫儿子跟程安澜都起来,对萧正恒道:“那恒儿今日陪皇爷爷用膳,这会儿皇爷爷先办事,你到院子里玩罢。”

那小子身负使命,站在御案边上不走,乖乖的说:“我跟皇爷爷学!”

皇帝忍俊不禁,萧景瑜也笑,儿子不走,他也不走,只赖在御书房,皇帝瞪他一眼,他笑道:“什么军国大事,还不能叫儿子听听了,说不定儿子还有主意呢?”

这个儿子嬉皮笑脸惯了,从来不叫人喜欢,也不知道怎么生出恒儿这样的好孩子的。

说起这个儿子,皇帝一直是不太喜欢的,从来不大有正型,读书习武也没什么好成绩,也不似安王那般规规矩矩正正经经,看着就有模有样。只因着这是杨淑妃唯一长大的儿子,又是年长皇子,总算还不算薄待他,不愿意不给他体面,是以长大赐婚后也顺利的封了亲王爵。

皇帝是觉得,这个儿子大约没有什么大的才能,只是出身还好,也还算老实不惹事,知道退让,如今早早的封了王爵,今后一辈子安稳荣华也是不错的。

不过这些日子以来,一向蔫蔫的齐王殿下突然强势如此,皇帝颇有种终年打雁,某日竟然被雁啄了眼的感觉了。是以,这半年来,看到这个儿子就情绪复杂的很,还顺便更不满安王殿下了,这种心理,简直不足为外人道。

大约也就是这种心理之下,加上也不愿意在外头臣子跟前落了儿子的面子,皇帝只是瞪了萧景瑜一眼,倒也并没有真的就把他撵出去,萧景瑜安安稳稳的在一边坐了,看着皇帝也不问西北军粮的事,倒是问起来程安澜年龄属相家族履历之类。

一看就是有铺垫的。

程安澜回答的老老实实,半点儿花巧都没有。

皇帝还挺开门见山的道:“程卿已经年过二十,正是成家立业的时候,朕的第四女,今年十五,朕向来疼爱,许以程卿为妻如何?”

程安澜也不磨蹭,他当即跪下:“回陛下,微臣心有所属,配不得公主。”

皇帝大约心知肚明程安澜会拒绝,只是没料到他拒绝的这样干脆,反倒凝了一下才道:“你敢抗旨?”

“陛下旨意未下,微臣尚算不得抗旨。”程安澜四平八稳的回答。

皇上意有未明的反是笑了一笑:“那朕若此时便下旨令你尚主呢?”

程安澜仰着头:“陛下为人父,自是疼爱公主的,既已知微臣心有所属,必然是知道微臣是配不上公主的,怎么还会让公主下降。既如此,微臣自然也无旨可奉了。”

这傻大胆,还敢说话将皇上的军,齐王殿下在一边笑的直哆嗦,直接说皇上要是敢赐婚,那就是不疼公主,不是好爹,也真不怕掉脑袋。

“好大的胆子!你这是拿话来堵朕呢。”当今圣上模样生的冷峻,脸一板起来安王殿下都不敢抬头,向来不大怕他老人家的,大概就是没什么正型的萧景瑜了,没想到这会儿居然遇到了第二个。

程安澜直挺挺的跪在当地,也不低头,只是道:“微臣只知陛下问话当据实以奏,方为忠君,是以想什么便说什么,不敢随意敷衍。”

皇上好像一时也找不着话来问了,眼见的没台阶,萧景瑜终于在旁解围道:“哎,父皇您不知道,这人天生愣脾气,哪里配得上四妹妹,父皇还是别理会他了。”

这时候站在御案边上一直不言不语也不动的小小的萧正恒突然拉拉皇上的袖子:“皇爷爷,我觉得他还是做我表姐夫好。”

皇上一向疼爱这个长孙,冷峻的脸都融化了些许:“为什么?”

“呃。”他看向自己的爹,见齐王殿下点点头,便说:“以前他也常来我们家玩的,我看他有点傻,是配不上四姑母。”

“你都觉得他傻?”皇上叫小家伙的稚语逗的露出了一丝笑意来:“那还做你表姐夫?”

“表姐……也有点傻……”小家伙对对手指。

程安澜不言语,他向来不怕人说他傻,只要自己想要的事能做到,谁说什么只当耳旁风罢了。

齐王殿下跟着补一刀:“父皇怎么就挑中了他?也不知道谁出的馊主意!这是四妹妹的大事儿,挑个武将做什么?公主无旨不能出京,回头边关来犯,一去七八年,四妹妹难道能跟去吗?那还不委屈么?倒是正正经经的在几位姑母或者姑祖母府上挑个柔和些的,知道规矩的,才配得过呢。”

萧景瑜这话其实是正理,且还是想着妹妹的说法,不过话说的不大好听,皇帝就听了皱了眉:“胡说!这事儿有你什么说到!”

萧景瑜也有点不明其意的笑了两声,果然就不说话了。皇帝也叫人把程安澜拖出去砍了,倒是吩咐他起来。

萧正恒拉拉皇帝的衣服,皇帝低头问他:“嗯?”

“皇爷爷让我表姐嫁给他吧?”萧正恒还记着呢。

“这个皇爷爷管不着呀。”皇帝对小家伙就态度好了许多。

“您、您不是谁都能管吗?”萧正恒到底天真无邪,这会儿皱起眉来:“连皇爷爷都管不着,那怎么办啊。”

萧景瑜简直笑了个半死。

萧景瑜这才发现,自己这个儿子,那真叫一个护短!跟他说表姐有点傻,除了这个人,大概嫁不出去了,他就拉扯着皇上急着要表姐嫁出去了。

皇帝又瞪了儿子一眼,也不知道他怎么教唆的恒儿,不然一个三岁的小孩子,能懂什么?于是皇帝不大痛快的决定让儿子来给自己分忧,便对萧正恒道:“这事儿皇爷爷管不着,你爹爹才能管,回头叫你爹爹办去。”

“真的吗?”萧正恒迟疑着,就算他才三岁,也很知道,爹爹肯定没有爷爷大的!为什么爷爷管不着的事,爹爹能管呢?

这样的小事,萧景瑜倒是痛快的对萧正恒道:“真的!儿子,你皇爷爷怎么说,就怎么办。”

“哦。”萧正恒半懂不懂的点点头,那么爹爹先前教的话都说完了,自己很乖呀,于是萧正恒拉着皇帝的手说:“皇爷爷,恒儿饿了。”

皇帝不以为意,很自然的吩咐內监:“拿些好克化的点心来。”

萧正恒补充一句:“还要吃糖。”

“不行!”萧景瑜说:“你娘说你不能吃糖了,看你那牙。”

“皇爷爷~~”萧正恒拉着皇帝的手不放,不理睬他爹,只说:“要吃糖。”爷爷总是比爹爹大的,萧正恒想。

“好,吃糖,但不能吃多了。”皇帝这时候,也就跟溺爱孙子的普通爷爷没多大区别了。

萧景瑜觉得自己也管不了,还是回家让韩又荷管吧,便对皇上说:“父皇刚给我那个差使,儿子借父皇口谕一用。”

皇上瞥他一眼,只简单的嗯了一声。

☆、69|60

随即,萧正恒坐在一边吃糖和点心,皇帝与萧景瑜和程安澜说起西北军粮的事来。

这才是重头戏,萧景瑜和程安澜心中都很明白,先前关于公主的说法,不过是皇帝的一个引子罢了,一则堵一堵有些人的想头,二则也看看程安澜的心性。

很显然,程安澜这种耿直的人设,颇对了皇帝的口味,说起西北军粮的事来也就容易多了。

萧景瑜一点儿也不藏着掖着的道:“儿子预备下江南,让程安澜领近卫首领,随儿子一起去,只是出京城后,让他转到四川,在那边查一查,儿子在江南这边,自然人人都瞧着儿子,四川那边自然就放松一点了。”

“你的意思是,或许问题出在四川?”皇帝略为皱眉。

“微臣听到一点风声。”程安澜道,萧景瑜就过去从儿子的碟子里拣了一个小馅儿饼吃,听程安澜说:“四川道也是有问题的。”

皇帝停了一下才问:“哪里来的风声?”

程安澜看了萧景瑜一眼,萧景瑜笑了笑道:“西北大捷之后,各地换防,兵士们调动颇烦,锦山大营和禁卫军里都有各处当过差的人。”

皇帝之所以不很拿脸色给萧景瑜看,很大一个原因就是萧景瑜不当鹌鹑之后,第一件事就是请命到江南查军需,这是个烫手山芋,皇帝多少察觉到军需里头有猫腻,但暗中查了两回都无功而返。

关键就在于这事牵连过大,分量差点儿的人就是豁出性命去不要,也查不清楚,够分量的人如阁老尚书等人,一则都不大肯趟这混水,二则事情还没查出到底是不是有问题和那里有问题,就出动一部尚书,那也未免太招眼,只怕引起物议。

审慎之下,皇帝暂时按兵不动,只没想到萧景瑜要来出这个头儿,他虽没办过什么差使,但怎么说分量也足够了……就是这个混账儿子,估计有点儿什么消息来源,却在皇帝跟前死捂着不说到底怎么回事,只说没查出来,作不得准,不敢启奏。

皇帝差点没一脚给他踹过去,可是权衡再三,又还是不情不愿的答应打发他去江南,又要打发户部侍郎随侍齐王殿下,叫齐王殿下推辞了,要自己选人。

皇帝觉得,这个儿子原来比安王难打发多了!

这会儿说话也这样不尽不实的,皇帝知道,再问也问不出个所以然来,索性不问了,至少他还老老实实的说了要兵分两路,不是非要把皇上给埋在鼓里,皇帝便道:“你既是钦差,在外的事自然你做主了。”

萧景瑜笑,又点名要了七八个人,俱是品级不怎么高的,又京官又有地方上的人,他每说一个人,皇帝沉吟一下,竟然只有一两个京官算是有点印象,那几个地方上的人,皇帝就一头雾水了。

这个儿子,花样怎么这样多?不过既然萧景瑜要去办这样的大事,皇帝还是毫不犹豫的要的人都答应给他。

然后,要完了人,又要银子,而且要的刁钻:“不能走户部,要一点儿银子一回给一丁点儿,没得打官司。”

“那走哪里?”皇帝问。

“您老人家不是要修葺避暑行宫吗?”萧景瑜显然盘算过了:“把银子先挪给我,就说我下江南是去采买行宫的一应东西去。”

至此,皇帝已经明白萧景瑜的意思了,萧景瑜这些日子虽然强势了一点,但多年的纨绔享乐的姿态终究是占了上风的,借皇上要修葺行宫这事儿,一则表孝心,二则下江南玩一阵子,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