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古代贵女生存手札-第8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湘玉忙往后退,说道:“大哥你自己选,再者说这上面的贵女我连样貌都分不出来,无能为力。”

苏重秉做得一手锦绣文章,偏偏面对几张画像为了难,他往旁边一收,说道:“无事不登三宝殿,找你大哥有何事?”

湘玉拿出跟元明清一样的狼毫笔:“送你的。”

苏重秉似乎十分满意,说道:“算你有心,没忘了我这个大哥。”

冯氏给苏重秉操办亲事,元明清的姨娘也急的不行,只是她不像其他家的太太,可以抛头露面张罗,她虽说是状元郎的亲娘,可说到底只是一个姨娘而已,不能登上台面。

元家在京城连半个亲族都没有,像其他家的公子,早早就张罗亲事,可她儿子半点着落都没有,她问元明清道:“你跟苏家交好,让苏二太太帮忙留意留意姑娘?”

元明清不愿意提这个,他脱下外裳,递给后面的书童,说道:“此事还不急,现在娶妻生子,不是让人家小姐跟我过清贫日子受累么?还是先缓缓。”

他姨娘没再多话,元明清当她是一个深宅夫人,可她不聋不瞎,近两年儿子背地里做了不少事,她虽然不甚清楚,可知道他早早就攒下一笔银子,过苦日子倒真不至于,元家在京城里有个两进的宅子,这又是新科状元,前途无量,愿意嫁的姑娘也不少,不过先缓缓吧,她自己的儿子性子最清楚,倔强不听劝,罢了,随他去吧。

元明清绕过前厅,去了后院的书房,书房布局简单,仅仅有一方桌椅,一个低矮的书架,书童端进来一壶热茶,说道:“明日还有两个酒席要赴宴,少爷明日穿什么?”

元明清手里不差银子,但也不能太过于扎眼,想想道:“把那件竹叶纹淡青色的长袍找出来,明日就穿那件。”

书童应声出去,元明清拿出纸来,提笔作画,本想画一幅野鸭嬉戏图,可神不知鬼不觉的,竟然画出她的轮廓,眉眼生动,可爱极了……

他把画纸扯到一边,双手攒揉成一团,扔在地下,须臾又重新拾起来,用手掌轻轻抚平,对上画中人清明的眼眸,几不可闻的叹了口气。

书童慌忙进来,说道:“少爷,五皇子来了。”

元明清起身拂拂身上的灰尘,淡然道:“这点事慌什么,请进来罢。”

五皇子常年戎马在外,皮肤晒的黝黑,跟朝中养尊处优的皇子形成鲜明的对比,虽说本朝注重皇子们的骑射功夫,也不过是在郊外操练操练罢了,或者有陪练的武官,但对方都是千娇万贵的皇族,哪个敢真下手呢,自然跟这种军旅中摸爬滚打的皇子不同。

五皇子剑眉星目,英武神勇,他常年戍边,外狄不敢来犯,只是因为生母出身低微,又不得圣上宠爱,他本人直言进谏,早年得罪不少人,圣上越到后来,越觉忠言逆耳,这个说大实话的皇子,就更加让他看不上。

五皇子南征北战,渐渐远离朝堂,不愿意参与到尔虞我诈的争夺里,可圣上开始忌惮他,把他召回后就再没放出京城。

忍耐以养大气,蛰伏蛰居方谋后路。五皇子自然晓得这个道理。

五皇子面对着空空的书房,竟连坐的地方多没有,不禁摇摇头:“其他人我不管,你好歹给我留一把椅子。”

元明清淡淡道:“你在我家里登堂入室惯了,还要什么椅子?”

五皇子素来了解他的脾性,也没跟他计较,说道:“我还没来得及恭喜你,殿试圣上钦点为元魁,状元郎的风头谁人能及。”

说罢从袖中掏出来一叠银票:“这次上次海运收取回来的本金加收益,你的和苏家的全在这里,你那个七妹妹……还挺有钱,如今也赚到不少,你还真是大胆,这样机密的事情告诉一个小姑娘。”

元明清没细分辨,只是解释道:“我信她。”

五皇子嗤笑一声,像是已经习惯,没再说话。

元明清数数银票,说道:“以后海运怕是不及现在这样自在,圣上想官家独运,渐渐禁止私船出海,再加上几个皇子争夺海运权越发厉害,咱们这条财路,还能走多久。”

五皇子毫不在意,说道:“海上不比陆上,那些渔民出海数十年,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出海贸易是最挣钱的途径,官逼民怨,官船还管不到海上去,一时间无妨,至于海运权……圣上一向多疑,怕是不会放心交给他们其中任何一位,这点不必忧心。你别总操心这些杂事,我的长子如今已经四五岁,状元郎可有中意的姑娘,本殿下可以托人替你保媒,哪怕年纪小些也无妨。”

五皇子意有所指,元明清没接他这个话茬:“你若无事,我要送客了。”

五皇子撇撇嘴:“呵呵,你忙,反正婚姻大事你早晚逃不过去,你若不早点谋算,时不我待,以后失之交臂莫要后悔。”

元明清身形一顿,瞥了一眼书桌上的皱纸,眼光黯淡。

☆、第125章 出门

苏家洋溢着喜气,一春天连下人的脸上都挂着笑意,可不是么,哪里有这么好的事,二房的少爷中了探花,阖府的下人都多发三个月的月例银子,少爷的前途这些人到不在意,银子可是实实在在发手里的,只盼着苏家多出几个能人。

湘玉转年已经十四岁,这几年过的快极了,她的个子比冯氏还要高上半头,身子已然抽条,胸前的两个小馒头越来越大,汤嬷嬷给她一条长布束胸,她私下问过湘莲,姑娘家都是这么做的。

还在生长的小馒头时不时的就出来刷个存在感,酸疼的要命,偏偏还被束缚着……湘玉有次让绣娘做衣裳时,屏退左右让绣娘帮忙做一个文胸,其实就是改良版,她画了张图给绣娘看,海绵是寻不到的,里面可以少塞点细棉花,能撑起来就行。

绣娘比划半天才明白湘玉的用意,冯氏坐在一边笑:“你哪来这么多稀奇古怪的主意,罢了,随你玩,也自在不了几年。”

湘玉一愣,瞬时明白冯氏的意思,进来冯氏瞧她,总是探究的眼神,眉宇中有又愁色,有时候跟汤嬷嬷、赵妈妈不知道在偷聊什么,她跟湘琪进来,冯氏窘迫的转开脸。

不就是商议她的亲事嘛,还偷偷摸摸的,十四岁在现代只是高中生,可在古代却到了议亲的年纪。

绣娘唤她:“七小姐……七小姐,你什么时候要?”

湘玉这才回过神:“不急,你细细做,不明白的我们再聊。”

绣娘不到五日,就把束胸衣拿给她,款式很简单,绣娘用的是蓝印花土布,她说绫罗绸缎太娇贵,支撑不起来,土布就是料子粗一些,外面再裹上一层平素绢,就刚刚好。

绣娘做的十分精致,侧面还绣了梅花图,针脚细密,冯氏拿过去看,说给我也做一件。

湘玉现在饭量极大,吃饭要讲究贞静,不能大口吃喝,她细嚼慢咽的夹起一筷子米饭,眼睛盯在桌上的肉菜上,采茶忙把那盘红烧肉摆在远处:“小姐都吃半盘子了,汤嬷嬷说吃多肉容易积食,小姐吃点素菜吧。”

湘玉筷子顿了顿,素菜没滋味,又伸向炖牛肉,采薇无奈的叹气道:“小姐不怕再胖成胖玉啊。”

湘玉笑道:“先长个儿,其他的以后再说。”

蔓草拿来一捧花瓣,做个鬼脸:“我大母说了,胖姑娘嫁不出去。”

湘玉:“……”

冯氏招呼湘玉几个跟她出门,冯氏要回娘家,也就是京城的冯家,每次冯氏都带上孩子,重嘉听说要去外祖家,开心的拍手:“太好喽。”

也不怪重嘉开心,每次回去,冯赵氏总会给重嘉糖吃,在苏家冯氏跟丫鬟奶娘们都盯着他,每月吃进嘴里的糖果都是有份例的,断断不能吃多,重嘉便记得,只要回外祖家,就能多吃糖。

重嘉又长高一些,去年做的衣裳短了一截,冯氏拿来给湘玉瞧:“这孩子,长的真快,好好地衣裳没上过几次身,就再也穿不上了。”

重宇去了学堂上学,湘莲推脱说绣嫁妆就不出门了,也就是湘玉湘琪还有重嘉三个孩子,一个马车就能坐下。

马房的婆子早就得了冯氏的话,选了一架上等马车,停在大门口,冯家的方向跟苏府相反,马车需要行一个时辰才能到,好在路不颠簸,并不算难熬。

冯府就是二进的宅子,位置在偏京郊的位置,地段儿不算好,不过京城的土地寸土寸金,能在城里置宅子的家里都有些底子,冯家算是清流的官宦人家,钱银并不丰厚。

这附近的宅子很多也都是当官的宅院,大多官位不高,城里宅子买不起,就往这边买,如今这边的地价也涨了起来,翻了一番。

冯氏有一个哥哥,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年纪都比苏重秉还要大的多,都已经成亲,冯氏的嫂嫂孙氏是江南人,婚后嫁到京城,生儿育女,操持家务侍奉双亲。

冯家跟湘玉见过的其他人家不一样,冯老爷只娶了冯赵氏一个妻子,自此再没纳妾,也不是面子情,在外面也没有风流韵事,夫妻伉俪情深,湘玉跟着冯氏回府,见冯赵氏桌前摆着樱桃,还是冯老爷知道她喜欢吃樱桃,专门给她买回来的。

桩桩件件,皆流露着深情厚谊,采薇忍不住叹:如果能像冯夫人这样,那真是一辈子都值了。

哪个女人不愿意丈夫一心一意的,男人都是一夫一妻多妾制,纳妾是常态,赶上花心的,身边的丫鬟也得摸上炕,像冯老爷这样的,少之又少。

湘玉思忖,她家太太从小家风严谨,后院清明,又是家里的幼女,全家宠爱着,性情才会如此简单直爽吧。

这样也是一种福气,只是可叹嫁进苏府,碰上苏老爹注定不省心,毕竟不是谁都有冯赵氏的好运。

冯家虽然日子不算大富大贵,但是也不清贫,招奴唤婢,下人也不少,当然比苏府要节俭许多。

冯氏大哥是武官,常年不在家,家里的营生总不能单单凭着俸禄过活,跟着一群朋友私下做生意,本朝为官者不能开铺子,但没谁人真听,太子殿下京城还当铺绸缎庄不断呢,更别提其他人。

不得不说冯氏的大哥做生意很有一套,短短几年攒下一笔钱,只是怕扎眼换成银票存起来,家里的日子渐渐改善不少。

冯氏带了礼物过来,心里惦记着老娘,有点好东西总想送过来,冯赵氏见到几个孩子喜的不行,她眼睛不好,得人站到近前才能看清,挨个寻摸着看,摸摸湘玉的手:“哎呦,我才多半年没见,湘玉都长成大姑娘了,若不是你提,碰个对面我都不敢认。”

冯氏笑道:“岂止光是长个儿,姑娘家抽条个子也高了,娘你身子可还好?”

前段日子冯赵氏风寒,在床上躺了小半个月,吃了不少汤药才好,可冯氏府里事忙脱不开身,只能等闲暇了过来瞧瞧,出嫁的女儿泼出去的水,总不能老往娘家跑。

冯赵氏说无碍,她年纪不算大,但年轻时候日子清苦,落下不少病根,如今年岁渐长,各种病都找补上回来。

湘玉带着弟弟妹妹在院子里玩,后院有个花园,里面种着一大片的蔷薇花,听说是舅母喜欢,重嘉抱着冯赵氏给他的糖罐子不撒手,奶娘说替他拿着,重嘉撅噘嘴:“奶娘诓骗我,上次我的糖就是这么被你骗走的。”

一句话说的奶娘哭笑不得,湘玉伸手:“七姐答应你,一会儿准定全给你。”重嘉这才乐呵呵的撒手,还跟湘玉拉钩。

趁着孩子们不在,冯赵氏把冯氏拉到身边说道:“你家秉哥的婚事你操持甚,别到时候落下埋怨,可曾问过外家赵氏?”

冯氏没想到这一层,脸上冒出一层细汗:“老爷跟老夫人一起帮忙掌眼,也问过秉哥儿的意见,没知会赵家。”

冯赵氏把茶杯重重一搁:“糊涂啊,赵家是正经外家儿,哥儿的婚事,理应跟人家说道说道,赵家不是拎不清是非的人,想必也不会多插手,但你不提,就是礼数不周,你也当家主事多年,怎么这点子浅显道理都不懂?”

冯氏恼悔道:“我没想到这一层,还好现在也不晚,明日我就去赵府说一声。”

冯赵氏这才满意的点头:“这样就对了,还有玉姐儿的婚事,也托赵家帮忙留心,姑娘家不照男儿家,婚事更要慎重,明年玉姐就是及笄之年,婚事想拖也拖不得。”

冯氏没耽搁,从冯府回去第二日就去了赵府,提了提重秉的婚事,诚如冯赵氏所言,秉哥儿是苏家人,赵家也不伸手掺和,但晓得冯氏的用意,热情的留了饭,冯氏惦记家里的几个孩子,吃过午饭就往回赶。

湘玉坐在隔间跟湘琪绣手帕,冯氏刚喝上口茶,赵妈妈进来禀告:“太太,三小姐的丫鬟求见。”

冯氏一蹙眉,除了逢年过节,湘雪连一句话都不带回来一句,这次派丫鬟来找她,倒是稀奇,请人进来,来的人是湘雪的贴身丫鬟杏雨。

杏雨请安后笑道:“回禀太太,咱们小姐有喜啦。”

湘雪进门不到一年,就怀上孩子确实是喜事,但冯氏心里毫无波澜,又不能太过默然,吩咐赵妈妈道:“准备写人参之类的补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