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古代贵女生存手札-第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湘玉喝完药抹抹嘴,问苏重秉的情况,苏鸿良笑说:“你大哥晨起有事出了府,说一会儿赶回来。”

好好的一个重阳节,就被一盒子花糕给搅合了,本来打算一家人去登高,也没了指望。湘玉闷闷不乐,冯氏劝她:“改日再带你出去,今儿咱们一家人在家里乐呵。”

湘玉摸摸自己的肚子,她倒是想乐呵,可是身子不争气。中药药性慢,大概快两个时辰,湘玉才觉得有好转。

听汤嬷嬷的意思,想要彻底无碍,估计得明日了,湘玉除了浑身有些无力,倒没有其他的症状,冯氏吃的少,基本已经无恙了。

既然身子好了,总得腾出手来找找缘由。

冯氏也没急,逼得太紧,更容易出事,先缓缓再说。

花糕这一出,后院的人都伸脖子在看,众人心知肚明,必然是厨房的过失,每个主子点的菜都不同,唯有相同的一样儿,都吃了重阳节的糕,不为这个还能是哪个?

曹姨娘看万姨娘连连跑茅厕自己心里后怕,幸好自己没想吃,不然这胎怀的本就艰辛,这么一折腾,好好的胎儿还得出事呢,更何况她这本就不稳的胎。如今她也顾不得别的,忙抱着肚子去冯氏院里,哭哭啼啼了一顿,言下之意让冯氏在吃食上好好约束一番。

曹姨娘是真怕的厉害,否则这样容易让太太多心的话,她断然不肯说,一个姨娘去指摘太太管家的不是?

冯氏听了极其不悦,曹姨娘一向是明理伶俐的,今日怎么这么糊涂?赵妈妈见状,在一旁呵斥了一句:“曹姨娘别失了分寸。”

作者有话要说:  这章改了一下……作者犯蠢,把苏老夫人写成了赵老夫人,现在改好了……

☆、第52章 7。13|

曹姨娘听到赵妈妈的话,立刻住了声,呆呆的看着冯氏,冯氏叹了口气:“你是我选进府来的,顺利的生下了琪姐儿,这些年你一直是通情达理的,老爷和我都觉得你是个好的,今日怎么糊涂了?厨房的事我自会料理。”说了这几句冯氏不想再多说,挥挥手道:“你回去吧。”

小丫鬟闻声给曹姨娘掀开门帘,做出一个请的动作,曹姨娘张张口,却不知道怎么开口,托着肚子离开了。

冯氏累的脑仁疼,她念在曹姨娘是一时情急,也是为了肚子里的孩子,就没和她计较,不然顶撞太太,最轻也得罚跪一个时辰。

冯氏吩咐赵妈妈:“我去里屋歪一会儿,你替我审审厨房里的人,到底是怎么回事,审出了结果再来回我。”

赵妈妈应声了,回屋换了一身光鲜的苋红色衣裳,这才带着丫鬟婆子去了厨房,这个当口厨房里还没忙起来,两三个婆子靠着门框闲扯,还有的在添柴,虽不是用饭时间,也得留个灶火,见赵妈妈来了,厨房里众人皆站直,问了声好。

赵妈妈也没工夫和他们敷衍,问道:“杨水家的去哪了?”

一个宽脸的婆子谄笑着说道:“回赵妈妈,杨水家的说家去一会儿,走了有一个多时辰,可是太太想吃什么,有吩咐下来?”

跟着赵妈妈的夏岚心里想,这个婆子眼神不行,来厨房点菜都是小丫鬟跑腿,赵妈妈何曾为这事来过。

赵妈妈说道:“无论你们谁,出府去叫杨水家的过来,对了,厨房里今天歇息的,一并叫过来,有事要说。”

三个婆子自告奋勇,小跑着出去找,赵妈妈也不急,就在厨房等,一个有眼力见儿的绿衣裳丫头搬过来一个板凳,上面还有油花,用自己的袖子擦了擦:“赵妈妈你坐。”

赵妈妈往板凳上一坐,后面丫鬟婆子站一排,厨房的人都不知是什么缘故,心下虽然好奇,可也不看多瞅几眼,绿衣裳的丫鬟在旁边的灶坑添火,其他人有的洗洗菜,大多数都闲着,赵妈妈随口问道:“你叫什么名字?厨房平时都是怎么干活的?”

绿衣裳丫鬟抬胳膊擦擦汗,说道:“我叫绿萝,在厨房里打打下手干干粗活。”夏岚笑道:“这名字好,是花名,都说绿萝遇水即活,叫生命之花呢,人叫这名字压得住。”

绿萝又道:“咱们厨房平日就是饭前忙活一阵子,大家伙儿都干活,像现在主人们用了饭,下一餐还早,基本都歇下了,留个灶坑的火,备着主子有其他吩咐。”见旁边人没往这边看,绿萝小声说道:“虽说厨房得整日当值,不过平素无事,几个管事基本都出去耍,不在厨房。”

赵妈妈明白了一些,她也放低了声音:“杨水家的不是家去了吗?没回家去了哪里?”

绿萝犹豫了一下,像是下定决心一般,说道:“说回家就是哄骗赵妈妈的,平素管事几个人喜欢打打马吊,咱们府里后院的东偏角,有个小耳房闲置着,平时太偏远无人去,杨水家的都会在那打牌。”

苏府对赌博之事管的并不严格,下人们整天忙碌,得闲了玩玩牌,也在情理之中,只是有一样,不能在干活的时间里跑出去玩儿,若是被太太发现了,可是要严惩的,前两年曹姨娘院里的婆子,当值时不干活,跑出去打牌,曹姨娘好几个时辰找不到人,禀告了太太,冯氏大怒,直接打板子卖出府去,这惩罚确实严苛了些,但也有好处,自从那次,下人们当值尽心了许多,违规的事很少发生。

看来杨水家的是不怕了,撂下差事优哉游哉打牌去,还有人给她遮掩,听了绿萝的话,赵妈妈当下说:“去东偏角。”

一行人走的快,比平时走路要快上两三倍,几乎小跑着,夏岚一边喘气一边道:“赵妈妈,我知道一条小路要近一半,不过没铺平的路不好走,都是杂草。”

赵妈妈还等着抓个现行呢,难走点无妨,等走到一个分叉口,夏岚指指:“咱们往右边拐。”确实快了许多,赵妈妈带人赶到小院时,还能听到里面的说话声。

这个院子基本已经废弃,院子外的木门斑驳腐朽,开了一下直晃悠,院子里左边的小屋子,窗户框都掉了一半,里面高声再说话,隐约听到“开开”的声音,一个婆子趴窗户边听了一声,回来跟赵妈妈说:“杨水家的在屋子。”

婆子一脚踹开门,屋里人一惊,看到赵妈妈在门口站着,瞬间慌了神,连手里的银子都掉了,赵妈妈使了个眼色,把杨水家的拖了出来,杨水家的还不知怎么回事,忙喊冤枉,赵妈妈走在前面,丢下一句:“断然不会冤了你”扬长而去。

接下来审问起来便简单了,厨房的人都分开关,赵妈妈一个一个的审,拿话吓唬几句,知道的实情全吐出来了,绿萝说的最多。

说起来也可笑,做花糕的糯米粉,虽是从外面采买回来的,但杨水家的贪钱,用前年的粉替换了今年的新粉,那粉都长虫了,杨水家的试着在家里做了一顿,没任何事就放心的用在府里,赚了个差价。

她也没成想,糯米粉做成了花糕,竟然使得全府里的人都坏了肠胃,婆子去小院唤她的时候,她手气正好,舍不得回来,听婆子回话不以为然,以为是太太要赏这些人,左不过让赵妈妈多等片刻,不知是谁漏了嘴,赵妈妈带着人杀了过来。

糯米粉加上擅离职守数罪并罚,她心都凉了,只能一个劲的告饶。

晓得了前因后果,赵妈妈没含糊,一个一个的都绑了,杨水家的总得有几个帮凶,此事也不是就她一人知晓,待揪出了同谋,赵妈妈直接把人扔在冯氏面前,冯氏说道:“待老爷回来回禀给老爷,叫杨水一起过来。”

这事是一个烫手山芋,冯氏扔给苏鸿良,厨房是后宅事,可杨水却是前院跟着老爷办事的,得和老爷通气儿。

苏鸿良带着杨水来正院时候,外面天擦黑,屋子里掌上了灯,比平时亮三倍,堂屋里满堂都是人,跪着哀嚎的,悄声抹泪儿的,冯氏端坐上上面不苟言笑,赵妈妈杵在一旁,见苏鸿良进来,喝了一声:“老爷来了,都别吵闹。”

冯氏稍稍挪了挪,苏鸿良挨着她坐下,路上丫鬟已经把事情原委和他讲述了一边,苏鸿良也气得不行。杨水进屋,上前踢了婆娘一脚:“糊涂东西!这起子蠢事竟也敢做!”

冯氏懒得看杨水表忠心,转过头问苏鸿良:“此事老爷看着处理吧。”杨水是个精明的,杨水家的定然贪了不是这一次两次,厨房油水大,只要不过分,贪墨些主家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可是以次充好这种缺德事都能做下,是短短不能容了。这次是吃坏肚子,那下次呢?

苏鸿良的作风向来雷厉风行,想了一会儿道:“这次万幸没出大事,可也不能饶过了,人证物证据在,也是抵赖不了的,念你们在苏府这么些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一家子即刻起出府去,没收贪去的家财,杨水夫妇各大二十大板,以儆效尤。”

苏鸿良这个处罚说起来不算重,但也着实不轻,贪财暴敛,险些惹下大祸,按照这样的罪状,远远发卖也不为过,可家生子离开主家,还能靠什么生活?今后的日子怕是苦了,杨水一家在苏府下人里地位不低,虽不是锦衣玉食也一直衣食无忧,骤然没了苏府的庇佑,为生计操劳也十分艰难。

苏鸿良想到了另外一层,即便下人犯错,若处罚太过严苛,被人抓住把柄,落下一个残酷冷血的印象,对他无益。

人已经拖到外面的长条凳上去打了,苏鸿良叫来了下人,打算杀鸡给猴看,有的丫鬟胆子小,捂着眼睛不敢瞧。

冯氏在屋里听着外间的动静,慨叹了一声:“我打算给老夫人写封信,让她老人家派几个妥当的人过来,也实在是我无用。”

苏鸿良何尝不知道冯氏的艰辛?府里可用的人不多,好在也不会待太久了,这么一想,他心里的苦闷之气顺畅了许多,可是女人嘴不严,他也不敢提,只好安慰道:“你这样打算很妥当,下人不规矩处置了便是,你身子要紧,可别生真气。”

冯氏不过求个慰藉,苏鸿良慢声细语安抚她,冯氏舒畅了不少,剩下人最多是从犯,一口气该罚的罚,该放的放,特地赏了绿萝十两银子,说她勇气可嘉。

苏府的小姐们每月的月例银子才五两,绿萝一个烧火丫头,每月的月例只有四百钱,这十两银子差点砸晕了她,她结结巴巴问:“真的给我?”

赵妈妈点头:“你没听错,就是赏你的,放心揣着吧,听话懂事的下人府里断然不会亏待了。”赵妈妈说完话扫视了一下众人,厨房里其他人皆低下头。

☆、第53章 7。13|

厨房的事料理完,冯氏便等着赵老太太送人过来,左不过个把月的事,厨房众人各司其职,倒也安稳。

重阳没登上高,冯氏说到做到,过了几日,和苏鸿良商议,趁着他休沐的日子,苏重秉、苏重明也得闲,夫妇俩带着几个孩子去登高玩。

家里的马车早早就在大门外准备好,待主子们收拾完出门,坐上马车往城外赶。湘玉和湘莲、湘雪一个马车,冯氏和苏鸿良一辆,剩下两个男孩一辆,前后挨着,到了城门口的时候却被拦下来,说是贵州那边闹饥荒,传言说几日会有大批难民涌进来,城西的这个大门要关上,众人想进出只能走城东的门,那扇门窄一些,可进出的百姓,想走城西的去城东绕个大远,太过于麻烦,一时间怨声载道。

苏鸿良听到外面声音,下马车问了几句,守卫不耐烦的挥挥手:“一边去,小爷这忙着呢,城墙上贴了告示,不懂的过去看。”

苏鸿良身边的随从道:“大胆,这可是知州大人,岂容你这么放肆?”

守卫先是一愣,从别处瞅了过来:“原来是知州大人,小人狗眼不识泰山,冒犯了大人,可我也是无法,毕竟是听知府的命令。”

话里虽说是告罪,可一点诚意也没有,神情倨傲狂妄,苏鸿良也没和他一般见识,带着随从去了城墙那,周围围了四五圈百姓,他费了劲才挤进去,看上面写的话不禁怒从中烧,太过分了!

今年贵州闹旱灾,颗粒无声,百姓苦不堪言,实在没辙只能背井离乡找出路,往年这些情况不是没有,朝廷派人来赈灾,发放食物银两,苏鸿良也知道这过程被贪去了不少,可总归,能解解灾民的燃眉之急。

贵州地界儿紧挨着湖南,算是灾民们的首选之地,各州各府的库里都有不少余粮,若是等上面递下旨意,开仓放粮不失为一个好办法。总归是朝廷发话、官员办事。

可现今上面还没一个字漏出来,这布告上就写着严禁灾民进城,这不是明摆着把人往外面赶、往死路里逼吗?理由冠冕堂皇,怕灾民暴动,镇压不住引起霍乱,苏鸿良最清楚,城外五十里地可是驻扎着一个营的兵力,若是灾民暴乱,这些兵绰绰有余。

苏鸿良回了马车,和赶车的说了一句:“回府吧。”

三辆马车掉头往回赶,湘莲道:“咱们不是出城吗?怎么还没出城门又回去了?”湘玉放下撩开的帘子,叹道:“这次又没戏了,城门像是在严查什么,西城门不许进出,人都在城门口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