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文豪巨星-第2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开始售卖的第一天,依然是一样的剧情:大卖!热卖!(未完待续。)

第四七一章 《活着》震憾销量

    《活着》不管现在有多少人是在吐槽或者是看衰,但的确有许多人都在第一时间去书店购买这本书。

    这本书其实字数并不算多,毕竟也就只有二十万不到,不过在包装上下了点功夫,封面设计也是李阔小说得一贯风格——简单、简约。

    这本书的价格相对来说还真是挺高,反正现在卖到了28元,这个价格真心不低。

    不过真的想买李阔书的人,倒也真不会在乎这点钱,毕竟现在这年头,随便吃点饭,两顿甚至一顿差不多就得要那么多钱。

    其实仔细看这些年物价上涨的速度和书籍价格上涨的速度,对比起来并没有那么强烈的关联性,这些年物价已经上涨了一大截,但书的价格大部分还是维持住了。当然,其中并不缺乏一些依靠包装来赚钱的书,但很多还是维持了之前的价格。

    第一天,《活着》并没有出现《许三观卖血记》那样最开始并不是很能卖动的情况,而是直接开始了疯狂销售。

    这一天晚上,很快,在中国的许多网站上,就出现了不少有关于《活着》销量的各种新闻贴,而且新闻贴都还是一些震惊的标题——

    《李阔新书单日狂销20万册,成最畅销小说。》

    《奇迹!单日销量20万的背后》

    《年度最畅销销售诞生,李阔成单日二十万销量先生》

    ……这些标题,都是因为《活着》在开始发售的第一天,所有印刷量基本上都销售一空,而且还有不少人根本就是想要尽快买到这本书可是都没有买到的机会,因为这本书在很多书店的书架上都在用难以想象的速度销售完成。

    于是,才一天时间,《活着》就已经卖出去了22。8万册,这个速度真的震惊了业界。

    因为大家也都看得出来,一份销售单之中有没有什么水分,事实上,《活着》的确是没有任何水分,任何一个地方几乎都是干货满满,所以这22。8万册的销量肯定是真的。

    发生了这种事情,之前那些还在说新阳文艺出版社就是一个垃圾出版社,没有什么眼光的人,现在也瞬间调转了风头和枪口,开始隐藏自己,毕竟这件事儿也太打脸了……

    当然,其实有不少人在之前都已经预料到了《活着》可能也未必真的那么差,只是说相对而言,销量没有以前李阔的小说多罢了。

    《活着》在正式开始售卖之前,唱衰的人的确有不少,至少就有其他很多吃不到葡萄的出版社在看衰,在说这本书和新阳文艺出版社的怀化……但是等到这本书第一天的销售数据之后,很多人都纷纷开始在微薄或者是类似的地方开始分析这本书的成功之道。

    大家的分析也很头头是道——

    “《活着》第一天的销量还是很明显的,而且也完全能够找到原因,毕竟李阔之前已经有了那么高的人气作为累积,甚至可以说现在国内所有的作家之中,李阔的人气和关注度是能够排到前十的!而且其他的作家哪怕人气高,但是他们未必能够拥有现在李阔这样的曝光度,也未必能够拥有李阔这样随便出手就能够引来一堆关注的受关注度。更何况,之前李阔的《许三观卖血记》就已经打破了许多人对于传统小说的观感,对李阔写的小说有了更高期待……所以,《活着》的高销量绝对不是没有道理……只是接下来的销量如何,这就要看这本书的质量了!”

    “《活着》销量那么出色,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年度作者大赛里,李阔最后一本书到底会写什么,能写的怎么样?我想看这本书就是最好的回答,反正真正需要自己花费的钱并不算太多,那支持一下何乐而不为?而且根据我看了这本书的感受……嗯!我甚至能够很负责任地说一句——神作!”

    ……其实很多人的分析都有道理。

    《活着》第一天才刚刚发布,之前的关注度和大家的期待值现在都能够转换成为对这本书的购买,而且现在经济形势不错,大家兜里有钱,一本书也不贵,于是这种购买力度在不断增加,这就让《活着》第一天销量变得特别震撼,让许多人惊讶到极点。

    其实,李阔选择《活着》作为自己这次年度作者大赛的收官之作,还是有些危险的。

    毕竟这本小说本身是一个悲剧,现代人能不能接受这样的悲剧?而且他们会不会觉得这小说很难读?觉得没有消遣小说那样的好处?

    其次,这本小说虽然很多事情在这个时空依然发生,但是两个时空中细微的差别真是不少,能不能真的说得通?

    这是两个大问题!

    不过李阔自己已经想过很多。

    解决第一个问题,李阔并不担心,因为这本书虽然是一个悲剧,但是它相当好读,读起来特别流畅,故事情节一直有一种吸引力,也让人会为之倾倒……这点很重要。

    然后,解决第二个问题,这就得感谢李阔最近的学习,那么多积分砸进去,让李阔对于这个时空的社会和风土人情等各种东西有了深可见骨的了解,所以他能够几乎天衣无缝地把其中一些细微地细节对方改成了这个时空里的东西……

    这样,两个大问题就解决了!

    至于说这本书地影响力,还有之后能不能让自己得奖,李阔并不太担心,毕竟这本书在前一时空里地中国,那是绝对的经典小说,当初余华先生就是依靠这本书荣获法兰西文学和艺术骑士勋章、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最高奖项、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等等……张国师的同名电影还震惊了整个世界……

    而从大家看这本小说的反映来看,现在这个时空也差不多,反正现在基本上也很快就是到处一大片压倒性的好评。

    李阔选择这本书,并没有什么问题!(未完待续。)

第四七二章 神作!

    现在看到《活着》的人越来越多了,发表评论的人也越来越多。

    年度作者大赛官网上肯定不可能放上《活着》这样的小说,毕竟这可是长篇小说,不可能就那么放上去,人家也需要版权。

    但是有很多读者也不可能这点钱都舍不得,他们都开始到各大书店购买《活着》,于是这造成了更多的购买热潮,让《活着》的销量依然在用很快的速度递增。

    《活着》才刚刚上市三天,这本书的总销量就达到了恐怖的52万册,这个销量虽然在李阔的小说中并不算特别吊,但是这才三天,而在中国传统小说市场上,这样的销量已经只能用神奇来形容。

    而这几天,也是《活着》口碑开始发酵的几天!

    很多人都看到了小说的内容,然后一直在等待的东西总算放在眼前,各种评判正在发生。

    葛格就是其中之一。

    葛格是李阔的书迷,而且还是在李阔第一本小说时候就开始喜欢他的了。

    最近这段时间,葛格也一直在给李阔加油,不管是什么情况之下,都希望能给李阔带来一些帮助,她也会参加李阔的一些书友群,甚至包括线下的书迷组织,之前还参加过李阔的书签售会……只不过那天李阔太忙,几乎只是闷头签名,所以她也没有与李阔有任何交流。

    但葛格依然一直是李阔的书迷——毕竟一个这么有才华,会写诗,还长那么帅的人,天然就是一个偶像。

    不过葛格倒不是花痴什么的,事实上她的文学评论力和洞察力相当惊人,也在《文学批评》上发表过自己的文章……事实上这也正是她喜欢更喜欢李阔的原因——李阔那些小说,居然是这样一个年轻帅哥写出来的!

    李阔参加年度作者大赛,一路上高歌猛进,葛格也很激动,也一直在支持,在招商大会上李阔的表现,以及之后《灿烂》上李阔的表现更是让葛格十分兴奋……但年底,最后一战的时候,华筝和班银海两人正在不断地反扑,这让葛格她们的心里也多了一点担忧。

    尤其是在李阔《活着》公布简介之后就更是如此了——这样的一部一听就是悲剧的小说,怎么和人家的去竞争?

    不过她也对这小说带有期待。

    很快,带着油墨芳香的《活着》就摆在了葛格的面前。这本小说的封面依然是葛格喜欢的风格,让她对这本书多了点信心。

    不过到底书是什么样的,还是要看具体的内容才行……

    葛格开始往下看……最开始就看到了第一人称,第一人称的叙事虽然比较有局限性,但会有代入感,而且也有亲切感。

    “这文字,依然是《许三观卖血记》那种朴实但一针见血的风格呀!”葛格在心里琢磨着。

    接着,往下看,葛格迅速发现视角变成了那个老人,正在想着李阔搞什么鬼,又是第一人称又是第三人称的时候,她却逐渐沉浸到了文字构筑的情节之中……

    很快,葛格就随着这些文字经历了福贵的一生。

    什么文学理论都不存在了,什么故事类型也没有了……

    唯一剩下的,就是顺着情节,感受到一股心灵的颤动,感觉眼角酸涩……

    最开始的时候,比较中国化的世界,也是比较中国化的国情和背景。

    一切伴随着福贵的视角开始展开,他正在经历战火纷飞的年代,很快就过度到新中国成立,之后开始了各种各样的运动或者变故。

    于是,富贵身边的人逐渐去世,他如同一个天煞孤星。

    一个接着一个,让人感觉好像和他有关系的人都会死一样,于是,时间正在继续,到了最后,陪着福贵只剩下一头老牛。

    而这也是特别有中国风的画面:一个老头,一条老牛,夕阳西下,他们彼此陪伴。都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会死,也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反正人生已经没有了盼头,只剩下活着。

    看完这本书,从专业的角度来说,葛格觉得就是十分精巧,小说的叙事还有结构都达到了极致,很平滑,能够让人一直读下去。而且,它节奏感还特别好,能够让人在应该难受的时候难受,之后略微沉淀一下,到该来的时候泪点也接踵而至。

    而且他的各种描写技法还相对比较朴素,并没有在一些地方多做渲染,可是该来的感情依然排山倒海般会直接扑过来。而且小说还穿插了那么多历史事件,产生强烈的代入感,也让这一切相互联系起来。

    但这只是从小说技法来讲,如果从个人的感觉来讲,那就是一种深刻的无奈感,强烈的悲剧冲击感,而在这冲击之后,却又会产生一种奇怪的温暖。

    情绪的交织还有一种无可避免的思索,就变成了葛格纯读者角度来讲对这本书的感觉。

    情绪的交织不用多说,主要就是一次次的死人,一次次的精神冲击让人无法抵挡。而思索就是发自内心的,尽管李阔并没有刻意引导他们去思考,也没有抱着脑门告诉你什么道理,但任何人看到这些情节,都会产生一种思索。

    人到底活着为了什么呢?

    是不是人活着就只是为了活着?根本没有其他目的?

    反正动物的确就是这样,活着就是为了活着,那人呢?

    可是仔细思索一下,好像人活着真的以为只是这样。例如里面的福贵,在失去了所有的亲人和盼头之后他依然活着。

    生活只是为了完成生活吗?

    得出这样一个答案的话,会让人觉得人活一世其实也没有什么独特,与动物并无区别,但是仔细思索,中国历史难道不是那样的吗?

    中国人历来都是比较温和的,很多朝代,只要不是到了实在没有任何办法的情况,一般都不会造反,只要能活下去,哪怕是用最卑微的方式活下去,大家也不会造反。

    这么说来,这些人和福贵有什么区别呢?

    仔细想想,中国历史上,和福贵这样的人难道就没有吗?

    想到这些,就会让人忍不住在一种悲凉后陷入思维的无限展开中。(未完待续。)

第四七二章 封神之作!

    葛格这样的人,中国肯定不止一个。

    有很多人现在对《活着》都是这样的感觉,这是一本让人不得不感慨为神书的小说。

    看完之后,会给人一颗几乎无法处理的种子,一直会留在人的心里,总会在合适的时候,开始缠住你的意识,让你忍不住去琢磨这件事,不断思索生命和生活。

    而且这本小说比起《变形记》来说,很多东西的确特别有冲击力,而且更加细腻,更吸引人。

    同样是让人思索的,《变形记》几乎已经给出了一个答案,但《活着》却是没有答案,却让人发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