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医行大唐-第8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算太弱,还有回旋的余地,因此,国公可以做出调整。”

田令孜逃跑自然不会忘了自己的智囊楚怀秀,他理所当然也被带到了凤翔。

这样的时刻,田令孜终于也明白当初楚怀秀的话是多么有道理。李克用太强了,加上本身不弱的王重荣,朝廷的军队不是对手。而朱玫和李昌符的背叛当时楚怀秀虽然没说,但他的意思表露了出来,这让田令孜对自己当时的冲动后悔不迭。

后悔当然没用,恨得咬牙切齿也没用,现在需要的是怎么对付朱玫和李昌符的叛军。

“还是要有赖文常!文常认为如何调整军队才是良策?”田令孜叹息一声,现在要指望楚怀秀给拿出正确的意见了。

“国公。”楚怀秀一拱手:“现在的局面只要做好准备即可,兴元已经在手,只剩下栈道的修复。宋大将军和张大将军忠心,加上龙武军的魏大将军,我军可以利用地势全身而退。但还是要做出安排,鄙人认为杨晟和杨守亮、杨守宗守大散关很合适,让其他军队守凤、兴两州更合适一些。”

田令孜微微点头,他也是这个意思,杨晟和杨守亮、杨守宗几个杨家人不能放在皇帝身边。让他们守大散关做阻击部队很合适,而凤州和兴州无疑是非常好的纵深,一旦作战不利就可以毁掉栈道延缓敌军的进攻撤退,这样就可以让皇帝从容的去兴元。至于以后去不去西川,还要看以后的形势发展。

田令孜微微点头,这件事就算定了下来,田令孜继续诉说自己的烦恼:“文常对陛下封赏宋将军和张将军怎么看?”

“国公,陛下封赏也是为了让将士们忠心,如此时刻国公还是要以国事为重。”

话不能说的太明,楚怀秀点到为止,皇帝在收拢权利,田令孜需要谨慎了。

田令孜陷入沉思,张造基本不用担心,只要自己不造皇帝的反,张造绝对忠心。加上王建、晋晖、李师泰几人的军队,实力上不算太弱。只是他很担心实力最强的宋文通,出身草莽的宋文通骁勇善战,他曾经击溃黄巢手下二号人物尚让的十五万大军,可以说战功卓著久经战阵。田令孜对宋文通很看重,对他一直很支持,就是再艰难,田令孜也没有亏待过宋文通。可这关键时刻,最强的宋文通无疑是一个悬在头上巨石,田令孜不得不担心他完全投向皇帝。

“宋将军会那样做吗?”很久之后,田令孜终于说出了心中的疑虑。

楚怀秀早已胸有成竹:“大将军忠心于国,如果去兴元不会有任何问题,问题是不到万不得已不能去西川,去西川大将军恐怕不会同意,除非兴元实在不可守。而以后,陛下还要回长安,宋大将军很重要,若是。。。回长安后恐怕对国公更加不利!”

意思挑明,作为一个兵多将广,久经沙场的大将军,宋文通不会喜欢去西川看别人的眼色。楚怀秀分析的非常透彻,去兴元继续护驾宋文通没有任何问题,但要去西川,宋文通算什么?在西川还有他说话的权利吗?

这是一个大问题,也是田令孜最担心的问题。

问题是将来,无论是在凤翔还是去兴元、西川,将来皇帝毕竟要回长安。皇帝回长安岂止是对田令孜不利,而是非常不利。所有将士加在一起都不是朱玫和李昌符的对手,何况还有李克用和王重荣虎视眈眈。至于朱全忠,好像也指望不上,秦宗权就更别说了,完全是一个逆贼。

皇帝回长安,除了解决战争问题,唯一的途径是向藩镇妥协,而这种妥协就必须拿出筹码。这个筹码无疑让田令孜感到绝望,那正是几个藩镇的目的,因为最大的筹码无疑是他自己。

“请先生教我!”田令孜想明白了,他距离四面楚歌的境地越来越近,就剩下在将来逃跑了。

楚怀秀想了想道:“国公可以去让人联络朱全忠,朱全忠此人虽然狡诈,但也是国公唯一的机会。朱全忠与李克用势同水火,只要朱全忠能够牵制李克用,国公就可以有应对的机会。只是。。。朱全忠被秦宗权搞的腾不出手,并不容易做到。另外就是对付朱玫和李昌符,国公可以步步为营,以兴元为基,守好凤、兴两州,然后让西川出兵相助击败两个逆贼,这样国公就还有重回长安的机会。”

“悔当初不听先生之言!”

田令孜服了,楚怀秀绝对是属于国士级别,他的分析和建议正确的不能在正确,太透彻了。

楚怀秀起身一礼:“国公谬赞,这些建议并不好做到。另外国公还要和王、杨两家沟通,王、杨两家想让国公去权,国公需要与这两家人暂时和解。所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做出一些让步未尝不可,国公要暂时隐忍,以图将来!”

“悔当初不把王家和杨家的人除掉。。。。。。”田令孜恨王崇重荣的不听节制,恨李克用的出手,更恨朱玫和李昌符的背叛,也恨王、杨两家的趁火打劫。可所有的恨都没有用,在政治的斗争中,恨解决不了问题,解决问题需要的是头脑和手段,还有力量,可惜田令孜过于高估了自己的力量。

说后悔的话没用,楚怀秀再次谏言:“朱全忠是一个没有好处不动的人,国公可以许下好处,只要国公承诺回了长安决不食言,这样还有可能让朱全忠动手,我们也就有了机会,请国公思之。”

朱全忠已经是检校司徒、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并吴兴郡王,可谓地位显赫。还能给什么?只能是地盘了,田令孜想打动朱全忠就只能是给他地盘。

“徐州怎么样?”

徐州的意思就是徐、泗、濠、宿四州为范围。原来是武宁军节度使,是宣武军的东邻,后来因为“庞勋之乱”改定名曰“感化军”,直到现在,徐州军士仍以武力驱逐节度使或割据一方,朝廷却无力再顾及这一地区的局势。

朱全忠当然希望得到富庶的徐州,这个筹码足够。因为徐州不但是内陆运河水上运输咽喉,还濒海,有盐利可图,朱全忠梦寐以求。

144移驾

田令孜和楚怀秀商量的不可谓不透彻,对策也很正确。

可惜现实很骨感,就在他们把属于不同派系的将领安置在大散岭和附近。在派出的使者走后第三天,一个让人心惊肉跳的消息传来:朱玫和李昌符的联军已经过了五丈原。

京师已经没有什么油水,李昌符想回家了。而手下大将袁兴谋在子午谷吃了败仗,朱玫也没心思去报复了。他知道子午谷的情况,那条狭窄山谷中建设的堡垒太坚固了,只有正面强攻一途。从来没有人能够在重兵把守下攻陷过子午谷,所以朱玫也不会让自己的士兵去白白送死了。

既然没事可做,干脆,朱玫留下大将袁兴谋和一部分军队驻守长安,他和李昌符直奔凤翔。

五丈原并没有几个守卫者,朝廷的军队已经龟缩在凤翔和去兴元的沿途各地。朱玫和李昌符的军队等于毫无阻碍,很快过了五丈原,而这个消息也很快到了凤翔。

前几日还雄心万丈,充满希望的田令孜慌了。拥有一颗鼠胆的人,他的心脏永远也长不成虎胆,田令孜没有犹豫,立刻指挥宋文通和魏玉霆等人,护送着皇族庞大的队伍开始再次跑路。

凤翔府城太小了,城墙也太矮,守不住,宋文通和魏玉霆等人知道后果的严重性,没什么可说,跑!

凤翔府城距离陈仓(宝鸡)还有四十里,田令孜还算有心机,他一边带着皇族车驾逃跑,一边安排军队进行阻击。以杨晟为指挥带领几位杨姓将领在潘氏留守,并给了他一个节制军队的指挥使职衔,并负责守大散关。

皇族都是乘坐车马,加上宫女和内官,这些人太多了,速度可想而知。

道路太难走了,当皇帝和众多的皇族狼狈不堪到达陈仓,已经入夜。

历史如此的相同,而又如此的不同,相同的是皇帝仍旧被田令孜挟持。

历史上,就是在这天夜里,田令孜连夜带着皇帝直接跑路。千辛万苦,刚刚冒着生命危险追上了皇帝,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萧遘、兵部侍郎郑昌图、门下侍郎裴彻等百官却再次被甩了。皇帝命弘文馆学士孔纬催促百官跟上,也不知道百官是真的厌恶田令孜弄权,还是弘文馆学士孔纬从中搞鬼,众多的文官就这样留在了陈仓,后来成了朱玫的俘虏,并成为了朱玫后来的某些筹码。

一个人可以改变很多事情,尤其是一个穿越者小小的扇了一下翅膀。比如,曾经的门下侍郎裴彻现在彻底消失了;皇帝身边的军队增加了很多;本来应该被甩掉的百官跟了上来。

历史有些面目全非,弘文馆直学士孔纬正是借这次机会成功上位,他被授予刑部尚书兼御史大夫,后来任同平章事,后加司徒,封鲁国公。现在吗,孔纬还是那个孔纬,他还是弘文馆直学士。众位大佬都在,拜相的事情暂时轮不到他了。

连夜赶路,还要翻山越岭,整个队乱的不成样子,尤其是身后传来一个不好的消息;以杨晟为首的杨家军在潘氏被朱、李联军瞬间击溃。

几万大军来袭的消息加重了紧张情绪,整个队伍已经有些失控的苗头,因为前面的道路被阻塞了。

不仅是皇帝在跑,百姓们也在跑,谁都知道朱玫和李昌符的手下军队之残暴,此时不跑更待何时?

陈仓栈道前面的关口就是大散关,去凤州皇帝必须优先越过大散岭。逃跑的百姓漫山遍野,整个大散岭前已经成为人的海洋,无奈的田令孜派出王建、晋晖为斩斫使,这种要命时刻也不用怜惜百姓了,直接驱赶砍杀。

大散关前,不仅是百姓,另一出悲剧也同时发生了。

遵涂驿是一个登上大散岭之前的驿站,这个驿站很小。就在这个小小的驿站之前,一个皇族的车驾慢下来,襄王李煴掉队了。由于两日奔波,襄王李煴病情越来越重,眼看就要不行,绝望的随从再也不敢继续驾车跑了。。。。。。

南青风关是踏上陈仓栈道的最后一道关口,皇族们跑不动了,后面没有追兵的消息,神策军大将军宋文通亲自断后,皇帝终于可以暂时休息一下了。

天亮了,简单吃些东西,皇帝的车驾终于再次起程。

也就在皇帝踏上陈仓栈道的同时,身后传来消息,以杨晟为首的将士已经退到了大散关。

宋文通没有犹豫,在征得皇帝和田令孜的同意后,让上手下大将宋继鹏带兵五千去大散关支援防守。张造也不甘落后,他派出了自己看家的将领大将李铤带领三千人去协助断后。

在将士和百官的护送下,皇帝銮驾再次加快速度。。。。。。

大散岭是一道天然山岭,姜水在这里一直向南而去。防守住这道山岭就等于防守住了大散关,因为大散关就建在大散岭之上。

尽管败的一塌糊涂,但杨晟、杨守亮、杨守宗等人并没有完全失去斗志,他们手下还有不少士兵。

“我与几位将军负责东侧,请诸位将军放心,只要我杨晟还活着,就绝不会让朱玫的贼军通过眼前的关城。”吃的败仗很多,可久经战阵的杨晟并不胆怯,他首先要求担任这个最艰难的防守任务,因为东侧有一段关墙已经因为倒塌矮了一大截。

宋继鹏和李铤哪里放心?两人担心这些杨家将领再次崩溃,另外还要防着他们放水,毕竟双方不是一个阵营,内部斗争加上外部斗争,不得不慎重。

为了以防意外,李铤立刻请战:“我带人与几位将军配合防守东侧,宋将军兵多将广,就负西侧的防御好了。”

“好,那就辛苦诸位!由李将军和诸位将军防守东侧,西侧由我来负责。”宋继鹏马上同意了。

杨晟和其它几位都知道是怎么回事,但谁让自己是败军之将?双方不是一个阵营,现在需要的是同心协力,几个杨家将领也不争什么了,立即配合李铤投入布防。

百姓们在纷纷逃跑避祸,朱玫和李昌符的军队还没有追上来,为了防止百姓添乱,李铤和宋继鹏派人赶紧去催促后面百姓越过大散岭。当大散岭前的百姓人流逐渐减弱,士兵们用石块把大散关的城门洞整个堵了起来。午时之后,一万余人防守的防线终于算是构建起来。

时间很充裕,一众将士还吃了一顿简单的热饭。

未时,几匹斥候的快马带着一路黄尘跑向大散岭,朱玫和李昌符的军队来了。

145一箭双雕

马匹也不要了,斥候么忍着心痛,不能便宜敌人,他们直接把自己的战马挥刀砍翻在地。

斥候顺着城墙放下的绳子爬上大散关,这时,北侧尘烟滚滚,朱玫和李昌符的骑兵队伍到了。首先到来的是王行瑜,他带领着五千骑兵。今天的风向是北风,随着骑兵队伍慢慢在大散岭前停下,漫天的黄尘扑向大散关,让大散关的将士们立刻成了土人。

不但大散关的将士们成了土人,王行瑜和他的士兵也一样,因为他的身后还有李昌符的骑兵。

大散岭不宽,不过两百余步,在这狭窄的一段防区,一万余人挤得满满当当。王行瑜看着眼前的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