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医行大唐-第7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转眼已经是光启二年,就在神策左军逐步占领陈仓栈道的同时,皇帝下召,设感义军守凤州和大散关,暂以张造领军。

这完全是逃跑的节奏,因为谁都知道李昌符不可能放弃自己的老巢,而张造这个神策军右军大将军兼领感义军大将军实际上是维修工,他们要负责陈仓栈道的守卫和修缮工作。

也就在准备工作进行中,京师逃过来的官员和一些将士也陆续抵达凤翔。

确切消息传来,李克用回师河中,他与王重荣、朱玫同时上表,请皇帝銮驾驻跸凤翔,数田令孜之罪,并以杨复恭复知内枢密事。

杨家人开始行动了,代表人物无疑就是曾任枢密使的杨复恭。

现在的情形,杨家无疑是在联络各种力量给田令孜施压,而另一个逐渐在强大的藩镇朱全忠闷不做声,这说明杨家成功借助了各方面的力量。杨家的目的很明确,把田令孜头上的光环慢慢去掉,让他不再拥有以前说一不二的权利。

军队的掌握和皇帝的信任才是立身之本,这是田令孜风光这么多年的真正依靠。杨家人这是在蚕食田令孜的力量,这次与上次的入蜀中不同,因为这次等于是挟持,挟持无疑对皇帝造成了很大的伤害。杨家和王家下一步已经看的见,必定是去掉田令孜十军兼十二卫观军容使的职位,然后取而代之。

田令孜很明白这一点,在这些上表无法隐瞒的情况下,田令孜能做的就是保持自己生存的根本,不让皇帝离开自己的视线,尽量让皇帝对自己不要有太强烈的不满。最重要的是,他不放弃手中的兵权。

田令孜愈发紧张起来,对军队的掌握更加严密,最受信任的几员保銮都将王建、晋晖、李师泰、李铤等人都被安排在了凤翔,而杨复光的义子杨守亮、杨守宗两人则被安排到了张造的感义军中。

皇帝明显对田令孜越来越不满,已经开始商议杨复恭的任命问题。生活的艰难,军事的失败,加上这种挟持让皇帝对他彻底失望了。

杜怀山最近一直很忙,要时不时的给襄王李煴进行治疗。另外,整个太医署跑到凤翔的人全部加在一起有百余人,这百余人都要归杜怀山和孙解两个人管理。忙当然有忙的理由,一百多人伺候皇族当然没问题,问题是军中,除了治疗伤兵,这一百多人还要担任军中医官。

开始阶段,由于战争,一些疾病都是不是问题,扛也要扛过去。但随着皇帝在凤翔稍稍稳定,各种疾病开始暴露出来。一百多人已经远远不够,为了稳定军心,也致使两位太医令和陈墨开始加入到军医的行列。

几天后,治病救人的事情逐渐稳定下来。陈墨不想呆在凤翔了,他有些坐不住了。因为凤翔的气氛越来越紧张,让他感觉到了风雨的来临,这种感觉很不舒服。

“恩师,我带几个人去栈道追随前面的将士。”

杜怀山想了想:“也好,将士们很辛苦,抢修栈道伤了不少人,子涵去正好。”

“恩师记得提醒学士和萧翁不要离开陛下,学生去了。”

“子涵这是什么意思?”杜怀山满脸疑问。

“看样子李克用和王重荣已经与李昌符、朱玫达成一致,我们去兴元已经无可改变。”

杜怀山直皱眉:“子涵是说,田令孜要继续挟持陛下和百官?”

陈墨点头:“田令孜估计不敢对陛下怎样,也不敢对诸位臣公怎么样,因此学生决定和将士们去头前开路。”

“兴元那里不安全,沿路艰辛,子涵。。。去吧!”

杜怀山明白了陈墨的意思,田令孜不会束手就擒,他的活路在西川,皇帝在手中,即使压力再大,田令孜也会做最后的反抗。进入兴元是早晚的事情,既然无法改变,陈墨这次是要去前面开路。

无论是皇帝还是田令孜,其实对张造都很信任,不然控制后路的感义军也不会交给他掌管。

张造的军事力量相比宋文通要弱上很多,他手下最得力的干将就是姚开和李铤。而一直不被他特别重视的左睿现在也成了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因为管虎手中有三千真正的骑兵。

这个驻军之地叫大散关,大散关因重要的战略地位,自古以来就是关中四大门户之一。大散关东有函谷关、南有武关、西有北有萧关。不仅如此,因它特殊的地理位置,从古到今,又是文人墨客、达官贵人及普通老百姓游览之地。据传“老子西游遇关令尹喜于散关“,授《道德经》一卷;曹操过大散关留下了《晨上大散关》的诗;唐代王勃、王维、岑参、杜甫、李商隐等,特别是宋代陆游、苏东坡有关大散关的诗最多,影响也最大,如陆游就留有;“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等等众多诗句,都提及大散关。

屹立在大散关,纵目远眺,但见群山叠嶂,古木无边,两侧的山峰如卧牛,如奔马,又像密不透风的天然屏障,极其壮美。

张造对陈墨印象不错,这位手下大将左睿的未来妹夫医术精湛,军将中的风评极高,再加上和皇族和朝中官员的关系也不一般,值得张造另眼看待。

“子涵还是不要上去为好,这陈仓栈道实在是不好走,修缮完毕恐怕要用一个月的时间,道路艰辛,前面危险重重,还是不要去了!”

陈墨的要求张造不同意,陈仓栈道的难行是一个方面,何况,未知的战斗谁也无法预料,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他希望陈墨这位神医留在自己军中。

“大将军,鄙人是医生,作为一个医者,在这危难时刻更应该挺身而出。前方的将士需要我,我已经和恩师做了沟通,还请大将军准许,让管校尉做我的护卫。”

原来是这么回事,陈墨竟然是来讨要管虎和那些士兵,但。。。这三千人是骑兵,走这样的道路骑兵根本用不上。

“子涵。。。我看还是要慎重,骑兵根本无法沿着栈道赶上去,即使是上去还是步卒更为稳妥。”不是张造不放人,是他认为陈墨太糟蹋这些骑兵了。

“那就请大将军给安排些人好了,前方我一定要去,就请大将军帮忙。”

张造对陈墨的执着很佩服,他想了想随后道:“子涵身边护卫不少,再派一些我手下的牙兵,另外让管校尉派出五百人如何?”

陈墨身边的人真的不少,除了贴身护卫展青,还有古子锐、王成和田六等百余人。张造能够看得出这些人很强悍,加上自己一些手下牙兵和管虎手下的五百人,这力量绝对不弱,安全没问题。

“多谢大将军,鄙人这次是为了支援前方的将士顺利占领栈道,再有大将军坐镇后方即可万无一失。”

张造点头:“山中不服王化者甚多,虽然沿途有我们不少人,但还是这样比较稳妥。子涵一定要记住,前方一旦开战子涵就要赶紧后撤,作战不是你的事情,定要谨记!”

百般叮嘱,还让这么多人保护几个医生,张造也是没办法,谁让陈墨是左睿的妹夫还和皇族百官交好呢?

张造这个人一向以护犊出名,这也是他受到手下拥戴的最重要原因。其实山民不敢袭击军队,张造是怕前面的将士和山南西道节度使石君涉的手下发生争斗。陈墨不能有失,否则将来他没办法给皇帝和左睿以及那些朝臣交代,谁让陈墨是一个红人呢?

136可立于不败之地

陈仓栈道不但陈旧,而且相对很狭窄。

这条古栈道狭窄的地方仅仅可容一人一马通过,陈墨带着近千人,这近千人带着几十匹马在这条蜿蜒的栈道上拉开了很长很长。

群山崎岖,栈道宛如长蛇延绵,行走峡谷林立的栈道极其危险,在栈道上看向脚下会让人望而生畏。第一天的速度不错,众人前进了几十里,第二天,栈道终于走的不在顺畅。栈道又称阁道、复道,这种深山峡谷中开凿的道路是一大创举,它成功解决了进山和出山跋山涉水的难题,无论是在经济文化交流和战略方面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栈道是沿石壁开出石道,横铺木梁木板,或在崖壁上横向凿孔,以插入粗木梁,并下加斜撑。梁上再铺厚木板,又于路之旁侧加构铁链或木栏。栈道上部分亦可建以屋盖和坞堡阁道和栈阁,坞堡、栈阁是用来休息和互相避让的设施。栈道盘旋于高山峡谷之间,因地制宜采的用不同的工程技术措施,或凿山为道,或修桥渡水,或依山傍崖构筑用木柱支撑于危岩深壑之上的木构道路,表现了华夏人在筑路工程中,适应十分复杂的地形条件的出色的技术能力。修筑栈道在生产力较为落后年代一项殊为艰苦的工程,莽莽秦岭巍峨挺拔,高峻险陡,要穿越岂非易事。蜀道的选线大多是在羊肠小道的基础上因水而成,沿着河谷前进。分布于河谷近侧的道路,因水文资料的欠缺,每遇洪水经常被淹没。于是,就只有将路基逐渐升高。年复一年,越升越高。隋唐以后,栈道越来越高。

仅升高路基还是不行,这时,真正的“栈道”出现了,也便出现了“栈道”这个词。

栈道大致以如下几种形式建成:一种为在离河床不太高的悬崖峭壁上凿出横洞,穿以横木为梁的栈道,这种方式称“标准式栈道”;另一种为“斜柱式”,就是如果栈道离水面较高,不能在河床上立柱,则在路下的悬崖上凿斜孔,孔内立斜柱以支持横梁,斜柱的作用与立柱相同;还有一种“无柱式”,即在陡壁地段,难以用斜柱支撑,距河床又高又不能竖立柱的时侯,则修成仅安横梁的栈道。有的地方还将木制的横梁改为石梁,称之为“石栈”;再一种为“依坡搭架式”,在岩壁有倾斜的地方,在倾斜或阶梯状的岩石上凿洞安立柱,横梁一头架在立柱上,一头架在山坡上开出的石坎上,或在斜坡上多处竖立柱,在立柱上架横梁,横梁上铺木板成路……这是几种较常见的栈道修筑形式。除此,尚有“凹槽式”,“多层平梁重叠连缀式”,“石积式”等等。

前方已经是梯子崖,战马无疑已经成为了累赘。

这个地方是尚塬驿,驻守在这里的是姚开手下大将公孙郜。作为姚开的手下,公孙郜知道陈墨是谁,虽然两人没什么交情,但公孙郜可不敢怠慢陈墨,姚开的手下人对陈墨的眼神除了尊重没有别的,陈墨的骊山之行让这些将士对陈墨记忆太深刻了。

住宿和吃饭的问题很好解决,尚塬驿就是一个军营,公孙郜亲自负责安排陈墨等人。

离开尚塬驿,艰难的一段路程开始。除了要经过狭窄的栈道,众人还要不停顺着变换的山路登高,然后顺阶而下,整个过程艰辛而又漫长,就是为了到达凤州。

凤州是秦蜀咽喉,汉北锁钥之地,北依秦岭主脊,南接紫柏山,栈道贯通全境。几条栈道就是在这里连接褒斜栈道通往汉中,可以说占据凤州就卡住了皇帝逃跑的生命线。

这里冬无严寒,夏无酷热,雨量适中,资源丰富。姚开和西门重遂就驻守在凤州,凤州除了战略意义,最重要的是给军队提供了给养。开路先锋宋继鹏足够凶狠,在姚开和西门重遂跟上后,宋继鹏已经完全控制了凤州,并把这里的官员和物资整个清理了一遍。

陈墨的到来有些意外,姚开和西门重遂不明白陈墨跑来干什么,派几名医生过来完全可以,不在皇帝身边,如此的艰难他自己跑来干什么?

“子涵来了就来了吧,就在这凤州坐镇,还有三百里的栈道才能到汉中,沿途有不少将士受伤,就全靠子涵了。”无论怎样,姚开和西门重遂对陈墨都很亲近,见面直接就分派任务。

陈墨也不推辞,但也提出自己的要求:“给将士们疗伤义不容辞,但在这里休息两日,我还要前进,去追赶前方开路的将士,前面没有传来作战的消息吧?”

褒斜栈道是汉中通往北方的主干道,这条道路很好走,主要是宽大,通过马车都没有问题,因此前进的速度一定很快,陈墨开始担心褒斜栈道的争夺是不是已经开始。“子涵还是不要去,太过危险!前方还没有作战的消息传来,不过估计也快了,除非山南西道节度使石君涉欢迎我们去汉中。”姚开阻止陈墨的同时也做出了回答。

山南西道节度使石君涉怎么会欢迎?他和李昌符、朱玫一个鼻孔出气,皇帝去了汉中他算什么?力量不足,挟持皇帝做不到,不挟持皇帝就要养,石君涉可没有那么忠心爱国,也没有为朝廷和大局考虑的智慧,他只想在汉中做自己的土皇帝。“没有作战消息就好,最好是不要作战,不伤和气总比刀兵相见要强上很多。”

“我看总要刀兵相见,石君涉手下有很多夷兵,山南西道监军使严遵美素来与石君涉不睦,这次恐怕会成为我军的助力。”西门重遂对山南西道的情况很了解,他直接否决了陈墨的希望。

“山南西道监军使可以控制军队吗?”陈墨想不到石君涉的控制力竟然是这样,还受到监军的威胁。

西门重遂点头:“严遵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