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医行大唐-第18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回屋,几个小丫头就开始抱怨当今皇帝陛下的无良。

其实很明白,皇帝需要一个这样的过程,陈墨没什么可抱怨的。就是被关的时间过长。被皇帝耍了一把不说还闹的如此大动静。恐怕是谁也想象不到。

需要被安慰的人现在反而去安慰别人,本末倒置,陈墨哭笑不得。

被关禁闭虽然也没缺太多的觉,但总不如在家美美的睡上一觉舒服,就在陈墨陷入甜美的梦乡不久,孟太后和董贵妃都派过人来进行了问候。长公主殿下到是没有派人来,估计是不好意思。

。。。。。。

。。。。。。

东都洛阳的军事行动开始,而朱全忠为了对付李克用。他调集的军队主要是向西北进军,这让东都的军队渡过黄河容易了很多。

在渡河的同时。左睿与京师的军队、物资慢慢在向东都洛阳增加,不知不觉中,东都洛阳的总兵力已经超过了十万。

陈墨也在忙碌,这次是大出血,他的积蓄恐怕要被耗光。经过选址,陈墨决定在子午村西侧十余里的观音山下建起书院,这个书院的名字还是皇帝所取。名字很俗气;观音山皇家疡医学院。

陈墨负责出钱,还要挂上皇家名号,这让陈墨对抠门的皇帝腹诽不已。

秦岭的观音山风景秀丽,名胜古迹众多,有佛教律宗祖庭丰德寺、净业寺,太宗皇帝逝世地翠微宫,隋代所建禅定寺,九景万花山、及古子午栈道遗址等,可谓选了一个好地方。

医学院的建设需要很长时间,正好利用这个时间段进行宣传。这个医学院将采用全新的教学方式和入学方式,学子的招收方式将采用全民间方式,全民间方式就是以村镇为单位,免费培养疡医。不但教学免费,食宿也会全免,学习优秀的还有奖学金可拿,陈墨可谓下足了本钱。

学子的来源不用发愁,有皇家的名号和全免费政策,对学医感兴趣的青少年恐怕要挤破头。教学的师资力量陈墨也不发愁,那帮太医署的同学、同事,加上陆续有成的学子不断冒出,这些人总要给他这个太医署令面子。

在陈墨建设医学院的同时,新皇继位后的第一次春闱结束了。

唐代科举分明经、进士两科,最初都只是试策,考试的内容为经义或时务。后来两种考试的科目虽有变化,但基本精神是进士重诗赋,明经重帖经、墨义。所谓帖经,就是将经书任揭一页,将左右两边蒙上,中间只开一行,再用纸帖盖三字,令试者填充。墨义是对经文的字句作简单的笔试。帖经与墨义,只要熟读经传和注释就可中试,诗赋则需要具有文学才能。进士科得第很难,所以流传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

今年进行的是进士常科,杜让能的次子杜晓不出意外的进士及第。

进士科是常科,考取又最难,一般每次只取二、三十人,仅是明经科的十分之一,故此最为尊贵,地位亦成为各科之首。也因此,时人称进士及第者为“白衣公卿”。

唐代取士,不仅看考试成绩,还要有著名人士的推荐。因此,考生会纷纷奔走于公卿门下,向他们投献自己的代表作,叫投卷。向礼部投的叫公卷,向达官贵人投的叫行卷。投卷确实使有才能的人显露头角,如大诗人白居易向顾况投诗《赋得原上草》受到老诗人的极力称赞。

杜晓这个“白衣公卿”不是考上的,而是来自于推举。

进士考试可以在考前公开推举,称作“通榜”。因此凡是应进士举的人,常常将自己的作品送给朝中有文学声望的人看,希望通过他们宣扬自己的名誉,甚至推荐给主考官,这就是“温卷”。而二者之间的关系称为“知己”。

杜晓的推荐人是陈墨。

陈墨推荐,有杜让能子在,加上一个凶名在外的陈墨,谁敢阻挡,杜晓想不进士及第都难。

作为“执政事笔”,杜让能要避嫌,他本来不想让儿子走这样的途径,而让他想不到的是,杜晓很坚决,他毫不避讳想进士及第的心愿。陈墨也很坚决,杜让能也无法阻止。

在唐代,进士及第后,还要经吏部考试,叫选试。合格者,才能授予官职。如果吏部考试落选,只能到节度使那里去当幕僚,再得到正式的官职。

让人意外的是,杜晓没有参加选试,而是直接去了邠州。

301正是左睿

四月,宣武军节度使朱全忠给魏博节度使罗弘信传信,要求借道魏博地界进入昭义军。

在犹豫一段时间后,罗弘信给朱全忠回信,同意了朱全忠的要求,允许他的军队在相州之北(安阳)通过。

就像之前预料的一样,庞师古带领的军队进入魏博后并没有继续向昭义进军,他的军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兵围相州。留守相州的人本来就不多,仅仅半天时间不到,庞师古拿下相州。

本来就掌控了天下平军西南的所有地盘,拿下相州,宣武军和昭义进军完全畅通了。

受到攻击的魏博节度使罗弘信一边向朝廷上奏表,一边和宣武军展开了作战。可惜,战斗力差距很大,罗弘信的军队节节败退。宣武军占据相州等于把魏博生生截为两段,魏博节度使罗弘信的军队一部分退到东北方的魏州,一部分则是在新乡之北南下逃到了怀州。

。。。。。。

东都洛阳。

城北一个防卫森严的大帐中,庞诩手中拿着一个细长的小木棍正在指手画脚,木棍对着的正是一张军事地图。

“集聚兵力于怀州,新乡半日可下,两日就可到达相州城下,随后。。。。。。只要昭义军境内展开大战,我军就会全线渡过黄河,援军源源不断。抓住双方疲惫之机,再加上东侧的天平军、南侧的淮南、宣武军之东的徐州军同时响应;灵州与夏州两军会在背后给河东军重重一击。突袭两军疲惫之师,胜败在此一战。只要胜了,朱全忠和李克用将再无还手之力。最后,若战事不利。我军仍旧可以全线退守怀州一线。”

庞诩的身旁站着一名年轻人,他白皙英俊的脸有些潮红。能够得到左睿的参军事庞诩的指点,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荣耀,哪怕身为宰相的公子,杜晓面对这个传奇人物也是毕恭毕敬,一副学生的好学模样。

“渐离先生。。。不是说讨伐河东吗?却为何还要对付宣武军?”

“河东自然要讨伐,宣武军对朝廷忠心吗?朱全忠的势力越来越大。周边有他不想要的地方吗?若不是朝廷派兵在年前攻击新乡,朱全忠恐怕已经战胜徐州军,搞不好徐州已经归属于他。现在机会难得!大将军已经得到陛下谕令。无论是李克用也好,朱全忠也罢,一个都不能放过。明远你要明白,事可为。事不可为总在一念之间。河东与宣武军没有调和的可能。朝廷又如何能够和这两镇调和?”一番长篇大论,庞诩意味深长的看着杜晓。

杜晓仍旧有疑问:“小子也知道这两镇会威胁朝廷,可对两镇同时开战,恐怕胜机会小上很多。为何不先协助宣武军讨伐李克用?随后再对付宣武军,这样岂不更有把握些?”

庞诩微微一笑,他没有回答杜晓的问题,而是反问道:“宣武军与河东军哪个更强一些?”

“宣武军应该稍强,军队人数和作战力相对均衡。河东军的骑兵很强。步兵相对较弱,加上河东军要过太行。人员与补给相对困难。这样算起来,只要不出现意外情况,朱全忠不出昏招,最后的胜利应该属于宣武军。”杜晓可不是白白跑来东都,之前他做足了功课,有陈墨那样的老师,他对时局很了解。

“朝廷若是协助宣武军,设想一下,以朝廷和天成军的战力,再加上宣武军,共同对付河东军会是什么样的结果?”庞诩再次问道。

杜晓回答的很干脆:“轻而胜之。”

“若如此,击败和消耗了河东军,宣武军与朝廷的兵员物资岂不同时被消耗。若。。。朝廷隐藏力量,朱全忠会看不出来?”

“当然看得出来。。。”杜晓的脑子突然清晰起来:“小子明白了,朝廷的意思是让势同水火的双方展开大战,消耗双方的力量,随后朝廷突然出手。这样朝廷想打谁就打谁,加上周围的布置,就是灭不掉宣武军与河东军,也会让他们多少年缓不过来,这样。。。。。。”

庞诩哈哈一笑:“明远明白就好!整个计划的关键在于淮南和徐州,宣武军暂时退出南线的争夺,扬州的孙儒又不安分了,这会牵制住徐州军和淮南的杨都统。好在,现在河东军就要展开攻击,宣武军的主力正在向昭义军集聚,徐州与淮南军可以夹击孙儒,时间还足够。大将军就要到了,若是子涵能够到来,此战的胜机会更大,全功在此一役!”

“子涵兄真的会来吗?”杜晓眼睛一亮,满脸渴望。

“就看陛下是不是放人了,这次的计划本来就是。。。陛下和子涵所定,子涵若是能来就会极大鼓舞士气。天成军自成军之日就未曾离开过子涵的影子,他这个掌书记可是定海神针,若能来与我相协,再有大将军坐镇,此战应无悬念。”庞诩一脸向往,此战若真的胜了,他庞诩将名震天下不说,史册上注定会留下浓重的一笔,他岂能不激动万分。

杜晓更是感慨万千,陈墨果然没有忽悠他,他这次东都之行学到了太多东西。尤其是军事上,庞诩这个老师很有见地,让他明白那些诗赋、明经、墨义根本毫无用处。勾心斗角、计算生死和诗文唱和、风花雪月完全不是一个等级,在京师一辈子也学不到这些东西。在京城和那些文人墨客唱酬,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都是在无病呻吟,他之前的日子纯属是在浪费生命和青春。

陈墨一个村医为什么不懂那些却能走到今天?他的算无遗策根本和修德、修心无关,只关乎一个基础的文字教育和经验,人需要头脑灵活,要经过历练才能够有运筹帷幄的机会。

五月,李克用手下大将李罕之、李存孝兵围磁、洺二州。

就在战争开启的同时,东都洛阳的天气也热了起来,一队天成军骑兵风驰电掣,带着滚滚黄尘进入城北的行营。一名身穿普通铠甲,面部围着麻巾的军官在庞诩的大帐前翻身下马。

随手就把手中的马鞭扔给身后的军士,大汉直接进帐:“先生,我来了!”

正在独自研究地图的杜晓愕然的回过头,进入大帐的大汉看到大帐内只有一个年轻人也愣了一下。

作为天成军的参军事,庞诩的大帐不经过通报没人敢进,这名大汉就这样径直而入,杜晓是第一次见到这种情况。

“你是杜晓杜明远吧?二弟的书信中提起过你,还说你很有前途,这次特意让你来历练一番。”大汉说着话已经摘掉了麻巾,一时间,大帐中尘土飞扬。

“。。。是大将军?”不用看,杜晓猜出来了。

“正是左睿!”

剑眉朗目,一副舍我其谁的强大气势扑面而来,不是左睿会是哪个?



302昭义军的吸引力

(感谢;逝去…独舞,毫无长处两位的打赏!)

含象殿中,陈墨平静的在等待。

董贵妃的再次有孕让皇帝充满了惊喜,同时更加谨慎,最近根本就不让董贵妃再出门。除了孟太后、陈墨等有限几人,其他人根本不准许进入含象殿,十二娘与另一名女医更是成为了董贵妃的专属女医。

听不到婴儿的胎心皇帝是不甘心的,当皇帝心满意足的出来,陈墨已经喝水喝饱了。

佟昭容在年前诞下一个女婴,而自诞下这个女婴,皇帝再未临幸过佟昭容,不再宠幸的意思已经很明显。而另一位最具皇后竞争力的何王妃马上面临临盆,让皇帝不得不两头跑,而且跑的很开心。

“朝廷也到了征讨李克用的时候,陛下该发兵了。”

皇帝刚刚坐下,酝酿已久的陈墨就开始按照计划行事。

“谁去?怎么也要有一个领军人物,没有名气的不行,没有经验的就会搞砸,要不大郎亲自跑一趟?”皇帝一脸阴阴的笑容,根本不像在征求意见,倒像是把陈墨推入火坑。

“微臣经验丰富不假,领军亦没有问题,问题是。。。。。。”

“怕死是吗?”皇帝戏谑道。

“不是微臣怕死,是陛下怕微臣死。”

“那你就别去了,看看让谁去合适?”

陈墨想想道:“样子怎么也要做出来,必须以朝廷大臣为统帅。朱全忠还挺会算计,就是这个人选有些难度。。。级别不能低,还要胆大心细。还不能派最强的士兵,太危险了。”

皇帝道:“户部张浚不是上蹿下跳很厉害吗?让他去。”

陈墨摇了摇头,皇帝早就知道张浚不可信任,不是和朱全忠私通吗,这次就派你带领老弱病残去送死:“此次虽是去搅局,可总要保住自己,怎么说也是朝廷的士兵。不能全军覆没,张使相去的话恐怕要走到秋天才能到昭义军境内。微臣认为吏部侍郎徐彦若徐侍郎不错,有胆色。也有头脑,能够周旋一番。”

别看张浚敢与杨复恭叫板,那是因为被逼无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