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捡宝生涯-第35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另外,这里也是海外文物回流的集散地,不少境外或本地商家利用羊城出入境的便利,香江以及国外等地征集古玩精品带回这里,然后再流向全国各地。

    当然,就凭这些年古玩市场假多真少的境况,以为回流文物就一定是真品,那就太天真了。

    下了车,与民居混杂在一起的古玩街就展现在眼前。这是一条长约一公里古色古香的古玩专业街,虽然不是休息日,但各色路人还是不少。

    走进古玩街,孟宏昌说:“我听这边的朋友说,明年开始,这里就要拆迁了,也不知道这些商贩到时去哪里。”

    孟子涛说道:“没办法,时代在发展,有些地方落后了,总归是要经过这一步的。不过,这处古玩市场很有名,就算拆迁改造,应该还是会存在的。”

    大家边走边聊,逛了几家古玩店,基本上家家户户不管多少全都有古旧东西,确实和古玩市场的名气相符。

    走进一家古玩店,孟子涛发现最显目的地方,放着一个烛台,造型很简单,台座是莲花,烛头则是荷叶边,很是素净。

    孟子涛看过之后,就对着孟宏昌小声介绍道:“你看到莲花装饰的,一般可以认为是隋唐之后的,因为莲花随着汉唐佛教兴盛以后才普及到生活造型当中,不大可能是汉之前……”

    孟宏昌点了点头,把孟子涛的介绍都牢牢地记在心里。

    另外,在烛台的旁边,还放着一对粉彩的婴戏瓶,介绍说是“洪宪年制”。

    孟子涛打量了一番,婴戏瓶是民国的东西没错,但是不是洪宪年制的,那就不好说了。因为历史上洪宪年号存在极短,只有80多天,当时就有人专门打上这个款,以示稀少珍贵,提高售价。

    孟子涛问了一下价格就没了兴趣,因为和他的底线相差太大。而且店里只有伙计在,也不方便还价。

    接着,孟子涛又看了一下店里的其它东西,其中一枚信印让他很感兴趣。

    所谓信印就是古代作为凭证的印章,这枚信印为子母套印,是由大小两个或三个套合成一组的印章,通常大印做成母兽的形状,再将印的中腹挖空,使做成小兽状的小印藏于其中。因如此的形体似母兽拥抱子兽,故称为“子母印”。此种印章,始于汉代,盛行于魏晋六朝。

    这枚子母印为汉代所制,方形、龟纽,青铜材质,母印和子印刻有清晰的文字,保存完好。

    孟子涛向伙计询问价格,伙计给的价格还是很高,而且还死咬着价格不放,让孟子涛有些怀疑,伙计到底有没有做成生意的打算。

    既然伙计不肯松口,孟子涛也没有强求,就准备转身走人

    。这个时候,旁边放着一摊铜器的地方,有面铜镜模样的东西,吸引了他的注意。

    孟子涛走了过去,拿起一看,发现这居然是一面阳燧镜。

    相信大家都听过燧人氏钻木取火的故事。“燧”作为取火的工具,有木燧和阳燧之分。

    木燧就是钻木取火的工具,智人时期就有出现。而阳燧出现就比较,它的原理是利用日光取火,是一种曲率很大的凹面铜镜。

    阳燧是青铜镜铸造中的衍生物,它与同时代的青铜镜造型、铜质、纹饰、打磨光洁度等特点完全一致,所不同的是,青铜镜的背是平面的和凸球面状的,而阳燧的燧背是凹球面状的。

    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把凹面铜镜放在太阳下,其光都聚向内。在离镜一二寸处,光聚为一点,大如麻菽,触物即着火。

    古人出门,腰间常佩有体积很小的阳燧以备用。据《周礼》记载,周天子专门设立了“司烜氏”作为执掌阳燧的官员,负责“取明火于日”。在行军或打猎时,燧更是必备之物,“左佩金燧,右佩木燧”,以便在晴天时用金燧向日取火,阴天时用木燧钻木取火。后来甚至一度形成了这样的规制,一直沿袭至汉代以前。

    阳燧因取火于日,近于天也,所取属天火,故多为占卜与祭祀时使用;而木燧取火于五木(柳、桑、槐、檀等),近于人也,只是烹饪用之。

    汉代以后,随着冶铁技术的发展,出现了铁质的阳燧,阳燧的使用范围更广了。唐宋元明时期,则流行装执柄的阳燧。宋代更是出现了两面式的阳燧镜,凸面可照容,凹面则能取火。

    到了近代,由于火柴、打火机等物的广泛使用,阳燧自然退出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未完待续。)

第四百三十五章 阳燧镜

    孟子涛拿起那面阳燧镜,此镜为方形,四兽钮,中心采用阶梯式设计,中部低凹,形成阳燧,外四角置四兽,下部镂空,形成四兽钮,其间有四字铭文,只不过由于铜镜的锈色有些严重,看不太清楚。

    虽说阳燧镜锈色太严重了,但凭借孟子涛的经验,从风格和工艺上,还是能看得出这面阳燧镜的制作年代应该在唐代,并且从形制上推断,此种阳燧镜非民间用物,极为少见。

    孟子涛打量了片刻,凭他的技术,阳燧镜上的锈色应该是可以处理的,这样一来,这面阳燧镜的价值就能够得到体现了。

    于是,孟子涛向伙计询问了价格,由于阳燧镜被放在一堆破烂里面,伙计认为不值什么钱,开价一千,被孟子涛还到八百成交。

    付了钱,孟子涛拿着东西就准备出门,这个时候,有两个中年人走进了店里,从他们身上流露出的气质来看,应该都是同行。

    为首的那个中年人,留着醒目的胡子,他微笑着孟子涛点头示意,接着就看到孟子涛手中的阳燧镜。

    孟子涛明显看出了他脸上闪过一丝疑惑之色,接着就笑脸相迎,问道:“冒昧地问一下,请问先生贵姓?”

    孟子涛回道:“免贵姓孟,不知道你有什么事情?”

    贾贵德礼貌地说道:“本人贾贵德,是这家店的掌柜,不知孟先生您手里的这面阳燧镜,是不是从我店里买的?”

    听见老板提到孟子涛刚买的阳燧镜,伙计愣了愣,接着就紧张起来,担心被他卖漏了,那可就不妙了。

    见孟子涛大方承认,贾贵德接着问道:“孟先生,这面阳燧镜能否让我过一下手?”

    可能是不想让孟子涛误会,贾贵德马上又接了一句:“是这样,我这边有些东西是我的夫人整理的,也有我事先没过目过的物件。另外,您放心,东西既然已经出售了,肯定也没有反悔的道理。”

    见对方这么说,孟子涛答应了,把阳燧镜放到了旁边的柜台上。

    贾贵德拿起阳燧镜仔细鉴赏了片刻,脸上就闪过一丝懊恼之色,接着调整了了一下情绪,问道:“孟先生,能否把这面阳燧镜让给再下?”

    孟子涛摇了摇头:“相信贾掌柜应该也能看得出这面阳燧镜的价值,我暂时没有转让的打算。”

    贾贵德见孟子涛不同意,就直接给出了价格:“两万块,怎么样?”

    见自家老板直接给出了两万块,伙计心中的懊恼就别提了,不过就像掌柜说的那样,这事和他其实也没多大关系,毕竟他对阳燧镜这样的东西,确实没什么研究。

    这面阳燧镜如果被孟子涛处理一番,价值至少能有二十万,这样的差价,他当然不会同意。

    见孟子涛不同意,贾贵德又提高了报价,直到报价五万,见孟子涛还是不同意,他也只能放弃了。

    贾贵德心里有些失望,不过他并没有放弃,给孟子涛递了一张名片:“孟先生,如果您有转让这面阳燧镜的想法,希望能够联系我。”

    “好的。”孟子涛接过名片,接着就提出了告辞。

    等孟子涛他们离开后,跟着贾贵德一起进来的那个中年人,开口问道:“老贾,刚才那面阳燧镜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贾贵德回道:“不出意外,应该是唐代的阳燧镜,而且不是普通人使用的,很有特色。”

    “居然是唐代的阳燧镜?”中年人十分惊讶,他想了想,说道:“我记得以前听唐老说过,想要一面唐代有特色的阳燧镜吧?”

    贾贵德苦笑道:“可不就是,我以前还专门帮他找过,没想到自己眼皮子底下就有一面,却失之交臂了。”

    说到最后,贾贵德有些生气:“我家那位这段时间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已经有两次,加上这回有三次把东西搞错了,前两回到还好,损失还不大,我昨天才说过她,没想到立马就给我搞一次大的,真是气死我了。”

    “老贾,你也别因为这事动气,嫂子要是知道这事,估计也得后悔死。”

    “哼,真是懒得理她!”……

    另一边,三人出了门,孟子涛就给孟宏昌介绍了购买的阳燧镜。

    孟宏昌记下孟子涛介绍的内容,关键地方还从口袋里拿出一本小本子,记了下来,这样的学习态度,还是让孟子涛十分欣赏的。

    孟宏昌收起小本子,说道:“我发现自己现在有个不好的地方,和学生时代相比,记性差多了,有些东西要背好几遍才能记下来,真不知道应该怎么办。”

    孟子涛笑道:“记忆力退化确实有可能,不过,我觉得你应该是想的太多,学习的时候不能专心致志。”

    孟宏晶点头道:“也有可能吧,不过这怎么解决?”

    孟子涛说:“集中注意力,至于其它,你自己在网上查一下吧,我就帮不了你了。”

    两人边走边聊,顺便逛了一些古玩店,到也有一些收获。

    眼见时间到中午了,三人准备去吃饭。

    孟子涛用手机查了一下最近比较有名的饭店的地址,三人就出发了。

    正要经过一处小巷的时候,孟子涛看到巷口边一个模样有些憨厚的农民打扮的老伯,正把手里的东西交给另外一个穿着考究的老人。

    靠的近了,孟子涛隐约听到“农民老伯”正在向老人介绍说,什么宋代的状元卷,只要两万块钱。

    科举大家都听说过,是古代普通人进入仕途的唯一途径。一个读书人先要成为童生,参加院试,通过之后成为秀才。秀才参加三年一次的乡试,通过则成为举人。举人参加会试,被录取者称为贡士。

    贡士参加由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通过之后成为进士,第一名称为状元。

    所谓状元卷,就是古代举人考取进士时,当时状元的那份考卷。我国共有700多位状元,所以应该有700多份状元卷。但由于历代的战火原因,使得大部分状元卷都流失了。如今被发现,国内现存唯一的一份是明朝赵秉忠的状元卷。

    因此,两万块钱的状元卷,孟子涛都不用多想,就知道这是一个骗局,而且他相信,只要有些头脑的人,肯定是不会相信这事。

    然而,令孟子涛没想到的是,那个穿着考究的老人,看到孟子涛他们过来,居然还十分的警觉,连忙让“农民老伯”去巷子里详谈。

    见此情形,孟子涛都不知道说什么是好了。

    孟宏昌也看出了刚才那个是很明显的骗局,他笑着说道:“万一东西是真的呢?”

    “没有这个可能。”

    孟子涛笑道:“他都知道东西是宋代的,还知道是状元卷,就凭现在发达的资讯怎么可能不知道东西的价值?如果要说他没有文化,那他怎么知道是宋代的状元卷?”

    “另外,老话说的好,漫天要价,落地还钱,他开价两万,还价之后,能落到他手里的能有多少?难不成他还是雷锋啊!”

    这种手法其实在市场上还是很常见的,卖家先说东西是什么时候的,让买家下意识的觉得自己遇到漏了,于是花钱把东西买下来。不过他也不想想,对方连东西的朝代都知道,真品怎么可能会卖得那么便宜?

    毕竟,像孟子涛那样,因为卖家看漏而捡漏的机率是十分低的。

    这一幕对三人来说,只是一个小插曲,他们根据地图的指引,来到了那家饭店。

    没想到饭店生意非常好,包间都没有了,于是三人就随便找了个位置,点了几道饭店推荐的菜肴。(未完待续。)

第四百三十六章 夜明珠(上)

    正当孟子涛他们吃饭的时候,刚才被“农民老伯”骗的那位老人,也拿着东西,颇为兴奋地走进了这家饭店,随即熟门熟路地走进了一个包间。

    “老三,快帮我看看这本状元卷。”老人进入包间,就对着坐在面对房门位置的中年人急吼吼地叫了一声。

    房间里三个人,其中两个,正是先前孟子涛遇到的古玩店老板贾贵德和那位中年人,还有一位是个老板模样的中年男子。

    坐在面对房门位置的,就是刚才和贾贵德一起的中年人,他叫杜滨海,看到自家大哥急冲冲地走进来,还说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