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网游之全球在线-第34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来【南盟】之中,有高人指点啊。整个肇庆郡北部,被盟军布置得密不透风,互相策应,没有丝毫的破绽。

    欧阳朔此行的目的,是攻下天霜县,切断盟军的粮草。

    武隆县距离天霜县,有三天的行程。

    盟军的五万铁骑,在整个肇庆郡北方巡视。因此,要想攻击天霜县,就必须先解决巡逻的五万铁骑,否则容易被前后夹击。

    以一个师团,对抗五万大军,又是以一敌五。

    考虑到战后还要出击有三万盟军驻守的天霜县,此役只能智取。现在没有详细的情报,欧阳朔也不敢轻易出击。

    当天,欧阳朔就派出十余支斥候队,去侦查敌军的动向和活动规律。

    **********

    肇庆郡,云安县。

    二十二万盟军,已经在云安县集结完毕。随军运抵的,还有大量的粮草和攻城器械。源源不断的粮草,自天霜县运至云安县。

    五万先锋部队,已经将山海城大军的部署侦查清楚,【南盟】成员再次聚在一起,商议具体的作战方案。

    此次议事,再不是禾佛等人唱独角戏。

    诸领地带来的谋士和武将,一一登场。毕竟,具体的作战指挥,还是他们擅长。禾佛等人,也只是负责战略决策。

    诸将当中,又以一人最为耀眼,他就是北宋名将狄青。

    狄青,字汉臣,面有刺字,善骑射,人称“面涅将军”。其出身贫寒,勇而善谋,在宋夏战争中,每战披头散发,戴铜面具,冲锋陷阵,立下卓越战功。

    朝廷中,尹洙、韩琦、范仲淹等重臣都与他关系不俗。范仲淹授以《左氏春秋》,狄青因此折节读书,精通兵法,以功升枢密副使。

    狄青平生前后二十五战,以夜袭昆仑关最著名。生前备受朝廷猜忌,导致最后抑郁而终;死后,却受到了礼遇和推崇,追赠中书令,谥号“武襄”。

    “军中之事,最是忌讳外行指挥内行。”禾佛环视一圈,道:“因此,我提议,自今日议事起,我等领主就隐居幕后,不再插手军务。军中之事,交由诸位将领便宜行事,诸位以为如何?”

    “盟主说的不错,我同意!”

    “同意!”

    “好,那就这么定了。”禾佛拍板,接着说道:“既然如此,就得选出一位统帅,统领全军。统帅之令,就是我等之令,任何领地的将领,胆敢违抗军令者,皆交由统帅按军法处置,我等领主,不可为其求情。诸位以为如何?”

    “善!”

    “正当如此!”

    诸位领主深知,盟军虽然强大,却也不是没有隐患。最大的隐患,就是军中士卒,来自数十个领地,如果没有军法约束,就是一盘散沙。

    禾佛三言两语,就扫清此战联盟最大的两个隐患,当真了不起。就算是阮平,也不得不心服口服,没有跳出来搞事。

    没有任何的意外,狄青被推举为全军统帅。

    当着诸领主和将领的面,狄青获得指挥权。禾佛等人,当即退出营帐,将整场战役,交由狄青指挥。

    狄青为人缜密寡言,谋事必先仔细考虑成功的把握,选准制胜的机会然后再出击。倒是跟白起的作战风格,有些类似。

    肇庆郡北部的布置,正是出自狄青之手。

    狄青深知,一场大战,粮草最为关键。天霜县作为盟军的粮草中枢,务必派重兵坚守,不容有失。

    领主们退下,狄青正式升帐议事。跟传言一样,狄青戴着青铜面具,披头散发,端坐首位,不怒自威。

    盟军诸将,莫有不服者。

    “敌军三城,成掎角之势,该如何破之?”

    狄青倒是特立独行,一上来就把最大的难题,抛给在座的诸位将领。

    诸将闻言,面面相觑,不知主帅是何意。按理来说,即是升帐议事,说明主帅心中已有计较,布置下去便是,何须询问诸将的意见。

    殊不知,此正是狄青高明之处,他深知军旅之事。别看在座的将领,对他担任统帅没有提出异议,心中如何想的,是一概不知。

    自古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因此,狄青才不会一上来就独断专行,而是借此机会,摸清在座将领的秉性,待互相熟悉之后,再做计较。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

    狄青此行,不在知彼,而是知己也。

    “怎么,诸位无策吗?”

    见营帐一片沉寂,狄青适时出言,遣将不如激将。

    “自当集中兵力,攻其一城。”

    果然,有将领忍不住,站起身来,高声说道。

    狄青摇头,道:“敌军三城既成犄角,自然是互相呼应。攻其一城,实则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稍有不慎,就可能被敌军抓住破绽,反将一军。不要忘了,敌军统帅,可是战无不胜的白起。除此之外,就连兵仙韩信,都在对方阵中。这二位的统兵之能,不用本将赘述,诸位想必都清楚吧?”

    “……”

    诸将无言以对。

    “大帅未免太涨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军中武将,一身是胆,没有一个是孬种,有人起身,反驳说道:“我军占有绝对的兵力优势,自然可以在集中兵力攻其一城的同时,还能分兵防范其他二城,切断三城之间的联系。如此一来,三城便是孤军奋战,该如何取舍,还不是取决于大帅一句话。”

    “说的好!”

    诸将领一阵叫好,一扫方才的颓势。

    狄青闻言,也是微微点头,道:“将军所言,也算有理,只是忘了一点。”

    “还请大帅明示!”

    出言反驳的武将,倒是不敢真的放肆。

    “敌军三城,便是三才之阵,切换自如。我军虽然占有兵力优势,一则战力跟敌军相比,有些不足;二则匆匆成军,默契不足。凭此两点,就足以抵消一部分兵力的优势。因此,两军实质上的兵力差距,并无看上不那般大。”

    其实还有一点,狄青因是照顾诸将的颜面,没有当面点出。那便说盟军之将,跟敌军相去甚远。

    山海城诸将,随便一位,都是当世名将,随机应变之能,远强于在座的诸位。在这种大军团作战中,优势实在太过明显。

    果然,诸将虽有小小的不服,却是没有出言反驳。

    狄青见此,环视一周,沉声说道:“正是如此,当前的情势,并不容许我军随意布阵。负责进攻的部队,倘若太少,那便拿不下城池;倘若太多,负责防御的部队又会相应的变少,可能无法抵挡敌军。稍有不慎,就是满盘皆输。”

    此言,可见狄青用兵之谨慎。

    诸将闻言,无不叹服。

    “请大帅训示!”

    直到此时,诸将方才醒悟过来,对于此战,大帅必是有全盘考虑。

    狄青闻言,知道时机已经成熟,诸位将领对他已是基本认可。至此,他才说出作战计划,道:“此战之关键,当在虚实二字。”

    “何谓虚实?含义有二。其一,敌军的虚实。敌军三城,我们现在只知道他们的守城大将,守城部队到底有几何,还是一无所知。如果不能摸清敌军的虚实,此战就无从说起。哪一座城,都可能是陷阱,不能轻动。”

    诸将闻言,又是齐刷刷地点头。

    “其二,我军之虚实。既然我军兵力,并不占有绝对的优势,那么就要让敌军无法看清我们的虚实。在正式发起进攻前,让敌人无法确定,我们到底要攻击哪一座城池。等待底牌揭晓,战局已定。此谓虚实也。”

    “啪啪~~~”

    营帐之中,响起阵阵掌声。

    经狄青这么一分析,诸位将领对此战,是信心倍增。

    狄青伸手下压,平息帐内掌声,接着说道:“虚实二字,说起简单,执行不易。最关键的,就是侦查和试探。因此,议事结束之后,还得派出更多的斥候,去打探敌军之虚实。三城周边,任何一地,都不能放过。”

    “谨遵帅令!”

    “斥候侦查,只是前奏。敌军驻守在城内,各城门想必已是严加封锁,很难探听到详细的情报。因此,要想摸清敌军虚实,最有效的,就是对三城试探性的攻击。用少量的牺牲,来换取第一手的情报。”

    狄青一言之下,不知多少士卒,要葬送在战场之上。

    诸将心中都明白,敌军不是易于之辈,要探出敌军城防的虚实,一般性的试探,根本就没有用。说是试探,其实就是真正的猛攻。只有绵绵不断的攻击,才能让敌军露出破绽。

    即便如此,也没有一人出言反对。

    慈不掌兵,诸位将领,没有谁,会有什么妇人之仁。

    “诸将听令!”

    “请大帅发令!”

    十几位将领,齐刷刷地起身,声音高昂。

    “明日起,大军兵分三路,对三城发起试探性的攻击。敌军不露出破绽,绝不退兵。但凡有不尽死力者,休怪不帅军法无情。”

    “刷”的一下,狄青抽出腰间宝剑,剑光闪过,案台一角,应声而落。一股凛然的气势,自狄青身上散发出来,配合青铜面具,越发的骇人。

    “谨遵将令!”

    诸将心中凛然,不敢懈怠。

    次日,盟军兵分三路,对腰古县、苍城县以及更楼县,发起试探性进攻。(未完待续。)

第四百六十五章 兵行险招

    苍城县城头,白起望着远处黑压压的大军,神情变幻不定。

    敌军行进的很慢,每行进一段距离,都要停下来整顿队列。盖因敌军是由数十支部队整合而成,整体行军,难免步调不一致,军令不畅。

    倘若不时时停下整顿,怕是还没到城墙脚下,整支大军已成一盘散沙。

    白起的观察,何等细致。

    他在心中默数了一下,敌军停下整顿的时间间隔,越来越长。整支大军,已是越来越有序,互相适应了彼此的行军节奏。

    对方是一位谨慎之人。

    白起对敌军的主将,下了一个定义。

    二十二万盟军,除了四万大军坐镇云安县,剩下的十八万大军,兵分三路,黑压压地朝三城推进。

    官道之上,旌旗遍地,刀枪林立,卷起阵阵尘土。

    大军就像三把尖刀,同时刺向山海城大军。

    六万大军,对有两个师团驻守的腰古县而言,不是太大的问题。即便是更楼县,在韩信的调度下,也能不露破绽。

    关键是大本营苍城县。

    苍城守军,只有一万,还是战力不及格的天霜县城卫师团。面对六倍大军的攻城,白起心中也没底。

    连番攻击下去,城卫师团必定会露出破绽的。

    怎么办?

    白起知道,他必须要有所行动,否则的话,下一次攻城的可能就是八万,甚至是十万大军。

    启用埋伏在更楼县城外的龙骧军团第二师团?

    那只是最坏的选择。

    一旦调动罗士信师团,山海城大军的虚实,就会被敌军尽收眼底。不仅如此,白起此前的一番布置,也将付诸东流。

    白起没有转头,问道:“对面的主将是何人?”

    “北宋名将狄青。”

    回答白起的,是军情司派驻的总情报官。

    但凡有大战,军情司都会在各部派驻情报官,总览军中情报事宜。即便是各部的侦查中队,战时也归情报官统一调度。

    如此一来,通过军情司,大军就能组建一张高效、统一、协同的情报网络,最大效率地运用各项资源,获取最前线的情报。

    “狄青?”

    白起皱眉,对历史,他只是略有所知。

    “立即给军务署去信,请他们传一份有关狄青最详细的资料。”

    “诺!”

    ……

    夕阳西下,伴随着最后一抹晚霞,盟军抛下数以千记的尸首,如潮水一般退却,没有一丝的挽留之意。

    晚霞映衬下,士卒的脸上,有疲累,有庆幸,甚至还有狂热。

    这就是战争!

    相比盟军的斗志昂扬,城头的士卒,就只剩下无尽的疲惫。一些士卒直接倚在城头,酣然入睡。只有手中,还死死地抱着戈矛。

    仅仅第一天,城卫师团就险象环生,如果不是白起指挥有力,怕是早就让敌军看穿苍城县的虚弱。

    虽然如此,白起的脸上却没有一丝喜悦的表情。已经到极限了,最多明天一天,苍城县的虚弱,就将完全暴露在敌军面前。

    白起不得不做好最坏的打算,下令罗士信师团,准备随时驰援苍城县。

    实际上,罗士信今天也不舒服。

    敌军的斥候,就像疯狗一样,在荒野中到处乱窜。

    不得已,罗士信只能派出同等的斥候。在野外,进行斥候之间的拼杀,以此阻挡敌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