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印之战追秘-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一厘米。
    这家伙个头太大了。吴元明只好把冲锋枪
口上移,对准大个子兵的胸膛,紧握板机的手里
满是汗水。
    双方的目光在对峙。
    四只眼睛,便是四柄利剑,在突刺、撞击、劈
杀……
    这是胆的角斗;
    这是力的抗衡;
    这是信仰与荣誉的竞赛。
    1分钟、2分钟、3分钟……
    大个子兵的目光由狰狞、凶厉,逐渐变得犹
疑、怯懦了,目光的正锋,避开了直接的对刺,缓
缓下移,最后凝注在黑洞洞的枪口和吴元明紧
扣板机的食指上。
    吴元明的心坦然了,嘴角浮起一层蔑笑。
    敌人的意志垮了。
    果然,大个子兵持枪的双手开始颤抖,渐渐
地,门板样宽厚的躯体竟打摆子般哆嗦起来。
    上来两个印度兵,把他架了下去。他已经不
会走了。
    印军官恼羞成怒,一挥手,又上来一个。
    这一个块头也不小,谁知更是个草包,刚上
来胳膊就发麻,只好由双手端枪变成单臂挟枪,
两手轮替着甩来甩去。
    于是换上了第3个、第4个、第5个……
    吴元明如钢浇铁铸的一般,一动不动。
    印军官亲自出马了。
    后面3艇轻枪张开支架,抬起枪托。
    20多个士兵“哗啦”围了上来,将吴元明困
在中心。
    刺刀一层层、一叠叠的布满脸盘、胸膛、肩
胛、后背……
    有一把刺刀竞对准他的眸子。
    阳光下,钢刺的光波晃动得难以睁眼,眼睫
毛都感觉得到森森的寒气。
    总共24把刺刀。
    24把刀,犹如24颗恶狼的撩牙,随着一声
呜咽,刹时便会把他撕咬得粉碎。
    吴元明右手的板机扣得越紧了。
    “不能开枪。”
    “绝不能先放第一枪。”
    “这是中央军委、毛主席的命令。”
    吴元明昂起头来,泰然地望着远处的雪山,
飘绕的白云。
    他觉得,自己就是翠屏山。
    不,绿色的衣领是“雪线”,他是喜玛拉雅
山。
    在“雪线”之上,还有一颗镶着国徽的“太
阳”。
(6)择绕桥印军再次玩火
    天早透黑了,山林的夜,出奇的静。只有克
节朗河水永不疲倦地弹奏着舒缓的小夜曲。
    桥面坑道里,潜伏着3名中国士兵。
    这是我边防团派出的前卫警戒哨。
    吴元明半蹲在坑道里,一边咀嚼着苦涩的
草根,一边观察着周围的敌情。
    他清楚地记得上岗前连长刘道臣的话。
    “根据情报,敌人这几天可能有行动。你们
一定要提高警惕。”
    “择绕桥是主要的通道,要保护好,桥西阵
地不能丢。”
    “敌人如果向你们开枪,你们可以还击。这
是昨天军区张司令员来视察时下达的最新命
令。今年以来,我们已经有49名战友倒在他们
罪恶的枪口下,这笔血债一定要他们偿还。什么
时候反击,听命令。”
    对面树林里发出一阵唏唏嗦嗦的声响。
    吴元明赶紧捅了捅身边的沈定湖和王确
云。
    今儿个敌人要动真的了。
    果然,树林里出现了几个黑瞎子般的人影,
慢慢向白天的哨位逼近。
    哨位上有两个穿军装的草人,是吴元明和
战友们扎的,晚上立在那几,和真的没啥两样。
    敌人上当了,吴元明慢慢探出枪口,心里忍
不住想笑。
    “哒哒,”两声枪响。
    印军打响了第一枪。
    吴元明冲着响枪的地方“嘟嘟”就是一梭
子。
    只听对面“哎哟”了一声。山林又恢复了沉
寂。
    沈定湖贴着耳朵问:“敌人撤了吗?”
    吴元明悄声说:“只敲掉一个,他们肯定还
要搞鬼。”
    “轰隆!”一声爆炸。两个草人倒了。
    敌人以为枪没打准,扔出了两颗手榴弹。
    沈定湖正要还击,吴元明一把拉住他,咬着
耳朵说:“别急,等他们露脸。”
    果然,几个印军见没动静,站了起来,晃了
晃手电筒,要欣赏一下刚才的战果。
    “打!”吴元明的枪口首先喷出了一溜火舌。
沈定湖、王确云的冲锋枪也像刮风一般响了起
来。
    敌人像受了惊的兔子,回头便跑。
    晚了,愤怒的子弹雨泼般倾泻过来。
    枪声停了,一个受伤的敌人还在高一声低
一声的痛苦地喊叫着,他大概是刚才那伙人中
唯一的幸存者了。
    敌人被激怒了,3个地堡里的轻、重机枪,
一齐向他们这个小小的阵地倾泻着子弹,堑壕
前的泥土、石块被打得四飞迸溅。
    突然,一颗手榴弹落到了堑壕里,尾部“嘶
嘶”冒着青烟。
    沈定湖手急眼快,抓住手榴弹又扔了回去。
“轰”的一声,手榴弹在敌人的头顶爆炸了。
    吴元明高兴地喊起来:“打得好,就这样
干。”
    敌人的地堡离战士们的堑壕太近了,只有
十几米,还不如篮球架到中线的距离远,手榴弹
从拉弦到爆炸大约需要5秒钟,所以扔过来的
手榴弹大都还没炸。
    吴元明和战友们一气扔回去18个手榴弹,
他们每人携带着4颗手溜弹都还没舍得用呢!”
    忽听背后一声响,又是敌人扔过来的手馏
弹。
    吴元明慌忙去摸,咦,怎么不见冒烟?
    终于他摸到了,是一块石头。
    “咚,”又是一声响,沈定湖赶紧摸,摸到一
截松树根。
    敌人没手榴弹了,就用这些东西乱扔起来。
3个战士身上每人都挨了几下子。
    什么军队什么板眼,硬是一群流氓。
    印军开始打炮了。炮弹掠着树梢,吱吱怪叫
着落下来,把堑壕前后炸得烟雾弥漫,后边的主
阵地上也是一片火海。
    吴元明忽然明白了,大声说:“小沈、小王,
敌人想攻占择绕桥,绝不能让他们的阴谋得
逞。”
    3个人分了工,一人封锁一个地堡。
    地堡里的敌人一露头,一梭子子弹马上就
飞过去。
    桥西这个小阵地成了敌人眼中的芒刺,他
们开始实施集中轰炸了。
    炮弹雨点般倾泻下来,堑壕早已夷成平地。
3个战士的耳朵都被爆炸的巨响震得流血。浓
烈的黑烟和滚滚的热浪呛得他们喘不过气。
    又是一声巨响,吴元明只觉得右腿一颤,便
酸麻的失去了知觉,他知道自己受伤了,迅速抽
下腰带,将腿根部狠狠扎住。
    急救包和衣服都被烧焦了,像晒于的红薯
干贴在身上,一动,就扑束束地掉下来。
    炮声停了。
    硝烟散了。
    择绕桥还在。
    阵地没有丢。
    吴元明抹了把脸上的灰土。两个战友从土
里钻出来,顽皮地向他眨眨眼睛。
    月亮露出了皎洁的脸。
    山林恢复了先前的宁静。
    克节朗河水还在唱着那首永不厌倦的歌。
    3个战士却听不到了。
    永远听不到了。
    他们的耳膜被震裂了。
    天放亮了。
    印军地堡枪眼里,伸出一个黑糊糊的布包,
布包绑在一根木棒的顶端。布包上插着一根引
信,正“嘶嘶”冒着蓝色的火花。敌人要炸桥,把
3个战士困在桥西。
    吴元明欲扑上去,可是猛一使劲,没站起
来,这才意识到自己受伤了。他猛拍了小王一
掌。
    小王会意地纵身跃出堑壕,扑向药包。
    吴元明和小沈的冲锋枪,同时封住两个地
堡的枪眼,小王抑住药包,一把扯掉导火索,接
着和地堡里的敌人争夺起炸药包来。
    敌人抓住木棒用力往里拉,小王挟住药包
死劲往外拽。
    这种“拔河”比赛简直是战争中的奇观。
    小王个头不高,力气也不大,使上全身吃奶
的劲,仍然拽不出来。
    死神就站在旁边,多延续一秒,清醒过来的
敌人就会打死他。
    “快放手,”吴元明着急地喊。
    他不知道,小王耳朵也听不见。
    小王好像已将一切抛置脑后,圆脸憋得紫
红,拼上性命也要赢得这场拔河的胜利。
    吴元明灵机一动,大喊:“扔手榴弹。”
    小王听不见,也不理会。
    地堡里的敌人吓坏了,慌忙松了手。
    小王没防备,一个后仰摔在地上。
    炸药包脱手,顺势落到河里。绑炸药包的木
棒,一多半竖在河面上。
    从此,这木棒就直立在择绕桥下的急流里。
    它成了印军越过麦克马洪线,向中国武装
进犯的铁证。
    如果哪位读者有兴趣,路过择绕桥,尽可以
查证一下这木棒的来历。
    次日,中国外交部代表声明,强烈抗议印度
军队越过麦克马洪线,向驻守在克节朗河择绕
桥头的边防哨所进行猛烈的炮击。打死打伤边
防连长刘道臣等七人。这是继朗久、空喀山事件
后的又一次严重的军事挑衅。中国军队将保留
还击的权力,并警告印度政府,“玩火者,必自
焚。”
     印度外交部照会,抗议中国军队越过麦克
马洪线,悍然向印度边防哨所进攻,开枪开炮打
死官兵13人,伤26人。这是中国政府有意恶化
两国关系,妄图霸占印度领土的又一罪行。
    两国唇枪舌剑,互不相让,各说各的理。
    世界舆论倾向何方呢?
    “中国军队敢出兵朝鲜,和美国军队硬碰。
太好战了。”西方的记者说。
    “中国军队镇压了西藏军队的反抗,嗜武成
性。”不了解内情记者说。
    “印度是个弱国,怎么敢和社会主义阵营的
中国打仗。”不结盟国家的记者说。
    一个时间内,中国似乎有些孤立。
    他们不是别有用心,便是在凭空猜想。
    其实,只要到择绕桥头转一圈,那根直立在
克节朗河中的木棒,便会告诉他们全部真象的。
(7)中国军队被迫反击
    1962年10月,印度当局错误地估计形势,
在大国支持下,向我发动了大规模的武装进攻。
我西藏、新疆边防部队被迫进行自卫还击。
    这次自卫还击战,在中印边境东段和西段
进行。从1962年10月20日开始,至11月21
日基本结束,历时1个月,经历了两个作战阶
段。
    第一阶段,自10月20日至28日。主要反
击方向为克节朗——达旺地区。战前,印军在东
段和西段的兵力为1个军部、1个师部、4个旅
部、21个步兵营,约22000人。我军投入作战的
部队有:西藏边防部队4个多团、新疆边防部队
1个多团和昌都、林芝、山南分区的部队。在克
节朗方向,我军根据印军布势前重后轻、翼侧暴
露、正面宽、纵深浅的特点和地形情况,采取了
从两翼开刀,迂回侧后,包围分割,各个歼敌的
战法。自20日上午7时30分开始反击至当天
下午,便大部歼灭了该地印军。接着,分兵5路,
齐头并进,乘胜追击,于24、25日,先后进驻车
新桥、达旺等地。在西段地区,我军于20日8时
25分对入侵加勒万河谷和红山头之敌发起反
击,经1小时战斗,全歼该敌。21日乘胜扩张战
果,至23日便全部扫除了班公湖两岸及其以北
地区的31个印军据点。随即挥戈南下,反击巴
里加斯地区之敌,歼其一部。昌都、林芝、山南分
区部队,也于10月20日实施反击,先后拔除敌
据点多处,进占易古通、马尼岗、塔克新和哥里
西娘等地。第一阶段作战至此便告一段落。
    第二阶段,自11月16日至21日,主要反
击方向为西山口——邦迪拉地区和瓦弄地区。
战前,印度当局从全国各地调兵遣将,使东西两
段总兵力增至3万人。我军投入作战的兵力也
增加到13个多团并一部分炮兵。在西山口至邦
迪拉方向,我军根据印军布势特点,以部分兵力
反击西山口,打敌之头;以部分兵从两翼夹击申
隔宗、略马东,击敌背腹;另以部分兵力实施远
距离、大纵深的迂回、直插德让宗、邦迪拉之间,
断敌退路。这样,便形成了对西山口、德让宗地
区之敌的多路向心合击,经1天激战,我军占领
西山口、德让宗、申隔宗,歼灭印军一部。19日,
占领邦迫拉,并于略马东地区围歼近千名逃敌。
尔后,主力即在西山口至邦迪拉地区展开搜剿,
一部分兵力继续向南追击,于21日进占吉莫山
口、比里山口和鹰窠山口一线。在瓦弄方向,我
军一部于16日晨发起反击,歼敌一部,印军第
4军军长和第11旅旅长仓皇逃走。我军在当天
下午即占领瓦弄,一部就地搜剿,另一部分兵向
南追击,至21日,先后进至萨木维尔和金古底,
逼近传统习惯线。在西段地区,我军于11月18
日至20日,清除了残存在我境内班公洛地区的
6个印军据点,歼灭大部守敌。在东段中部,我
军也于11月18日开始反击,先后拔除印军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