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贵女反穿日常-第9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是在娘家,那些个嫂子、姐妹看她的目光都是各种羡慕嫉妒恨,对她更是无比的热情和推崇。

但忽然间,丈夫的爵位没了,齐家的兵权被夺走,产业也全部充公。

最后一家人只能窝在她的私产里,靠着她的嫁妆来生活。

这对于骄傲了一辈子的清河县主来说,简直就是莫大的打击啊。

清河县主用脚趾头想也能猜得出来,平日里那些个羡慕她、乃至巴结她的贵妇们,见到她如今的模样,还不定怎么幸灾乐祸、落井下石呢。

还有娘家……虽然娘家的父母兄长对她的态度一如既往,但嫂子们就——旁的不说,单是去年过年时,马家送来的年礼就减薄了近一半!

自家亲戚尚且如此,更不用说那些个外人了。

所以,自从搬入文昌胡同后,清河县主就很少出门。

当然这其中有一方面的原因是因为齐家不是勋贵了,但更多的原因,还是清河县主不愿去面对旁人或嘲讽、或同情的目光。

哪怕是姻亲故旧家的宴请,清河县主也是能推就推,尽量不忘人前凑。

但顾伽罗的这个提议,却‘提醒’了清河县主——她不能自绝与京城社交圈。齐家不是国公府了,可她还是清河县主,她的长子还要做官,女儿、次子还要说亲事。

而这些都是需要正常的交际的。

清河县主抬眼看向顾伽罗,轻声喟叹了一句:“好孩子,我白活了这些年纪,竟还不如你豁达。”

怕什么,不就是被人说两句酸话。给两个白眼嘛,她都四十多岁的人了,脸皮儿竟愈发薄了。

顾伽罗不知道清河县主已经想了那么多,听了婆母这么说,她不禁有些讪讪,心道,她之所以举办个小宴。不过是想跟京中的故友告个别。顺便让家里的亲人过来转一转,这、这怎么还跟‘豁达’扯上关系了?

清河县主以为顾伽罗谦虚,不禁笑道:“真是个懂事的孩子。大郎能有你这么个好妻子,真真是他的福气。”

顾伽罗愈发不知道该如何接话了。

清河县主却敛容道:“你放心吧,这件事我会好好操办一下。正好东府的人就要搬走了,那边的宅院都空了出来。稍稍收拾一下,便能用来宴客。”

清河县主摆正了态度。将‘送别宴’的事当成了正经大事来办:给哪些人家下请帖,在哪里待客,宴席的大体菜单,是否安排小戏……等等等等。一长串话砸下来,只把顾伽罗砸了个目瞪口呆。

话说,她只是想请亲近的姻亲(比如顾家。冯家)来家里吃个便饭,顺便告个别。根本不必这么大架势吧。

顾伽罗觉得,照清河县主这个安排,简直可以媲美大家子里的寿宴、或是什么喜事盛宴了。

清河县主正说的起劲,她已经把‘送别宴’当成了她重返上流社会的象征,自是想把它办得尽善尽美。

她到底是做过国公府主母的人,料理起事情来那叫一个有条不紊。

顾伽罗愣神的当儿,清河县主已经将宴席大致的流程都制定好了,接下来只需要斟酌一些细节即可。

“……日子就定在这个月的二十六吧,亲家那边的请帖,便有你亲自送过去,正好你也去瞧瞧家里的长辈,”

清河县主敲定了大事,然后开始分派任务,顾伽罗给她提了个醒,投桃报李,清河县主便有意给她一个回娘家的机会。

顾伽罗听了这话,也顾不得心里的纳闷了,赶忙应道:“是,多谢母亲!”

正好她也想念家里的亲人了,自从过年的时候回去了一趟,这都两个多月了,她一直没有机会再回家。

……

这日清晨,顾伽罗换了身簇新的袄裙,带着紫薇、紫苏几个贴身丫鬟便出了文昌胡同。

行至赵国公府的角门时,前来迎接的管事妈妈笑着说道:“今儿真是个好日子,两位小姐竟都回来了。”

顾伽罗挑眉,“大姐也回来了?”

这也不难猜,顾家这一辈出嫁的女儿就她和顾琳两个。

管事妈妈忙道:“可不是嘛,大小姐前脚刚进门,二小姐您就回来了,呵呵,仿佛说好了一般。”

一边说着,一边恭敬的将顾伽罗迎进门。

顾伽罗不置可否,她和顾琳不和算不得什么秘密,却也不会四处声张,甚至在人前,她们两个还要做出一副‘姐妹情深’的样子呢。

顾伽罗进了二门,先去稻香院给祖母请安。

刚刚走进院子,顾伽罗便听到了隐隐的说笑声,得,顾琳应该也在这里。

顾伽罗没有停顿,径直上了台阶。

门口打帘子的小丫鬟忙往里面通传:“二小姐回来了。”

屋里的说笑声一顿,但很快便响起了赵氏老夫人中气十足的喊声:“是香儿吗?快些进来吧。”

顾伽罗在门口答应一声,掀帘子进了正堂。

堂内,赵氏斜倚在罗汉床上,顾琳坐在床前的鼓墩上,祖孙两个说笑着什么。

宋氏和谷氏则坐在下首的官帽椅上,脸上也都带着笑影儿。

顾伽罗给三位长辈见礼。

赵氏招招手,示意顾伽罗到自己身边坐下,嘴里还说着:“你来着正巧,琳儿给琼儿说了门好亲事,你也来听一听吧……”

第063章 猪队友

顾琼比顾伽罗小了将近一岁,刚刚过了十六岁的生日。

按理说,似她这个年纪的女孩儿,早就该定下亲事了。

顾琼虽是庶出,但亲爹是赵国公世子爷,嫡母也是个真正贤良的世家贵妇,对顾琼虽没有达到一视同仁的地步,却也不曾薄待了。

早在去年顾伽罗成亲时候,宋氏便有意给顾琼也说一门亲事,只是那时顾琼忽的得了一场风寒,起初都没有注意,后来竟拖成了大病。

小姑娘病得七死八活,折腾了一个多月才痊愈。

顾琼的病刚好,宋氏就要为顾伽罗的婚事忙碌。

顾伽罗嫁了人,还不等宋氏喘口气,便又闹出了丑闻。

事情一件接着一件,顾则安和宋氏忙得昏头转向,一时便忽略了顾琼。

年底的时候,顾琼从静月庵回来,宋氏瞧了,猛然想起这孩子已经及笄、却还没有订下婚事。

目光又落到顾琼身上的灰色尼姑袍,宋氏的眉头不禁皱了起来。

顾琼能投到妙真大师门下对她而言是个好事,‘妙真大师亲自教导’这个名头可是非常管用的,至少能帮顾琼提高下自己的身份。

但宋氏担心,顾琼是个年轻的小姑娘,整日里待在庵堂里,万一被渲染得厌弃了世俗,真的跟妙真大师出家,那可就不好了。

人家妙真做过公主,嫁过三任夫君,去庵堂静修也不过是想享受下清净的日子。

顾琼不同啊,她这么年轻,还没有嫁过人,倘或头脑一热。贸然的出了家,一辈子青灯古佛、形单影只的岂不太凄凉了。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顾琼是庶女,可也是国公府的千金,跟世家望族联姻有些困难,但若是寻个寒门新贵,却也是极妥当的。

宋氏对顾琼的教养颇花费了一些心血。她可不想家族里好容易养大的女儿就这么不明不白的出了家。好歹要给家里联一门有潜力的姻亲啊。

顾琼回来的当天夜里,宋氏就装着不经意的跟顾则安商量:“香儿在齐家已经站稳了脚跟,我看女婿也是个上进的。以后香儿的日子不会过得太差。倒是琼儿,她眼瞅着要十六了,世子爷对她的亲事可有什么章程?”

还别说,顾则安还真有安排。他笑着说道:“来年便是大比之年,天下举子云集京城。到时候选个家世清白、年轻上进的后生配给二丫头即可。”

顾家和齐家一样,都是以武传家的勋贵,但赵国公顾崇颇有些见识,知道当今圣人不是个软弱、妥协的君王。早晚会收走四大国公府的兵权。

顾家已经经历了一次抄家流放,这是顾崇亲身体验过的,所以他行事格外谨慎。

早在十几年前。顾崇便开始给家里准备后路。

长子议亲,顾崇没有像其他勋贵那般相互联姻。而是千方百计的给儿子求娶了内阁大学士的嫡幼女,也就是顾伽罗的生母冯氏。

果然,有了冯家的照拂,顾则安从辽东大营历练回来后,便直接进了六部做官,渐渐由武将转成了文官。

只可惜冯氏命薄,生了顾伽罗没多久就去了。

冯家带给顾家的改变,让顾崇更加确信了自己的选择,是以,待冯氏的孝期一过,他又给儿子求娶了翰林院掌院的嫡次女宋氏。

……暂且不提冯、宋两家对顾则安仕途的提携,单是顾崇的决定便想世人表明了他的态度——他不贪恋辽东大营的军权,甚至让承袭爵位的嫡长子由武转文。

顾崇的这一步棋走得相当漂亮,明明对辽东大营的控制一点儿都没少,几个嫡子一到十三四岁都去大营里历练,所有的副将、校尉等都是顾家的亲信之人,但落在皇帝眼中,顾崇却是个知道分寸、急流勇退的人。

圣人对顾崇的印象好,估计日后收拾四大国公府的时候,也会对赵国公府高抬一手。

顾则安深知父亲的安排,平日里便有意识的将自己塑造成‘清贵文官’,给儿女结亲的时候,也想按照父亲的方略给他们寻个书本网的亲事。

但长女‘顾伽罗’一眼看中了齐谨之,死活非要嫁给他。

顾崇并不看好齐家,原因无他,大长公主和齐令源母子两个太张扬了。

齐家有兵权,原就被圣人所忌惮,齐令源倒好,不说谨慎行事,却还纵着儿子在西南恣意妄为,这、这不是自己找死吗。

虽然齐谨之不是齐令源的儿子,而齐家没有分家,齐令源惹了祸,齐谨之一样跟着受连累。

偏‘顾伽罗’好像中了邪,就认准齐谨之了,非要吊死在齐家这棵歪脖树上,甚至还给冯大舅写信,让冯家的人来‘劝’顾崇。

冯延寿疼惜外甥女,命人悄悄调查了齐谨之一番,发现这个少年文武全才、年轻有为,是个不错的豪门贵公子,便应允了这桩婚事。

冯家人发话了,顾崇也不好说什么,只得捏着鼻子认了。

然而随后的事实告诉大家,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齐家果然如顾崇预料的那般出事了。

如此,顾则安愈发信服父亲。

二女儿到了说亲的年纪,顾则安便将目光放到了一年后的新晋进士身上——唔,舍出一个庶女,给家族培养一个潜力股,这笔买卖怎么看都划算呢。

听了顾则安的安排,宋氏也松了口气。跟她想得差不多。

是以,夫妻两个便等着来年的春闱,也就没有急着给顾琼定亲。

顾则安两口子的计划,外人自是不知道。

顾琳这个出嫁女更加不知道。

前几日她婆家的大嫂说起了自家的一个堂弟,出身官宦世家,年少好学,长得也不错,打听到赵国公世子的二女儿还没有定亲,便想为堂弟求娶顾氏。

顾琳虽然看不上大嫂娘家那样的破落户,但平心而论,大嫂堂弟的条件也算可以,至少配顾琼这样一个庶女,倒也不算高攀。

而且吧,顾琳还有个小算计,她们二房和大房素来不和,如果能借顾琼的亲事下一下宋氏的面子,帮自家亲娘出口气,也是好的啊。

你想呀,顾琼都十六了,却连个婆家都没有,连顾琳这个隔房的出嫁堂姐都为她操心,宋氏这个做嫡母却始终没有表示,未免太失职了。

存着这个想法,顾琳难得不怕麻烦,爽快的答应下来。

第二天一大早便兴匆匆的回到娘家,一路跑到稻香院跟老夫人报喜。

为了能彰显自己的‘功劳’,顾琳没口子的夸奖那位公子,什么出身名门啦,什么诗礼人家啦,什么相貌堂堂,什么聪慧多才……只把她一个从未见过的小郎夸得宛若谪仙下凡、君之重生。

赵氏老夫人见多识广,自然不会被孙女的几句话就哄到,但听了这公子的姓氏和门第,也忍不住上了心。

顾琳的大嫂云氏是寿春伯府的世子少夫人,能嫁入伯府做未来宗妇,云氏的出身应该不会太差。

她的堂弟,想来也能上得了台面。

三丫头长得不算太出挑,又是个庶女,能嫁入官宦之家做个长子嫡妻倒也相配。

老夫人心里有了几分意动,命人将宋氏请了来。

谷氏得到女儿的通风报信,也借着‘请安’的名义,颠颠的跑来看大嫂的笑话。

果然,宋氏刚进门,顾琳就将给顾琼说了门好亲事的事儿说了说,临了还故意说道,“可怜二妹妹都十六了,连个如意的婆家都没有,我这个长姐的实在放心不下,一听云家有这么个好儿郎,便舔着脸去大嫂那儿问了问……”

这话说得……忒打脸了,就差指着宋氏的鼻子说她不慈,不是自己轻生的女儿不上心。

赵氏都忍不住皱起了眉头,正欲训斥两句。

宋氏却不急不恼的笑道:“琳姐儿有心了,三丫头有你这样一个‘长姐’,实在是她的福气。听你这么说,云家的孩子确实不错,恰好世子爷正在给琼儿相看人家,索性顺便也去考校云少爷一番。”

宋氏的话绵里藏针,刻意加重了‘长姐’和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