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贵女反穿日常-第7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冯家在京城的宅子是御赐的,位于平安大街,距离皇城很近,是京中有名的权贵聚集区。

马车晃悠了半个时辰,便抵达了冯府,望着朱漆大门和门楣上的‘状元及第’,顾伽罗忽然感到无比心安……

ps:嘿嘿,谢谢雨落惜弦亲的打赏,谢谢亲们的订阅和支持,谢谢哈!(小说《锦罗春》将在官方微信平台上有更多新鲜内容哦,同时还有100%抽奖大礼送给大家!现在就开启微信,点击右上方“+”号“添加朋友”,搜索公众号“qdread”并关注,速度抓紧啦!)

递045章 添堵

ps:想听到更多你们的声音,想收到更多你们的建议,现在就搜索微信公众号“qdread”并加关注,给《锦罗春》更多支持!“香儿拜见大舅母!”顾伽罗恭敬的跪地行礼。

西次间的临窗大炕上,冯家大舅母季氏端坐在右侧,她今年已经四十有六,看着却只有三十岁出头的模样,保养得非常好。

只见她面皮儿白皙,五官端正秀雅,从里到外透着一股浓浓的书卷气和端庄典雅的贵气。

除了笑的时候,眼角略有些皱纹,从头到脚,竟没有半分时光流逝的痕迹。

浓密的黑发完成高髻,露出丰厚富润的耳垂,人都说耳垂厚的人有福气,季氏也确实是个有福气的女人,出身书本网,自幼家庭和睦,及笄后又嫁给了名满京城的青年俊彦‘冯玉郎’。

嫁入冯家后,太婆婆、婆婆慈爱,几个小叔和唯一的小姑也乖巧听话,夫君更是万里挑一的好男人——太子伴当,大齐朝最年轻、最美颜的状元郎,前途不可限量。

然而,福祸相依,季氏做了冯家大奶奶后,许是太顺遂了,老天爷都有些嫉妒了,便动了动手指,给季氏添了些‘麻烦’。

季氏刚过门没有半年,冯家老太爷、冯延寿的祖父便亡故了。

冯延寿作为嫡长孙,又出身以孝悌闻名天下的汝阳冯氏,为祖父守足了三年的孝。

但,祖父的孝期刚过,祖母又病逝,于是冯延寿夫妇继续守孝。

如此便是六年光阴,这几年间。冯延寿耽搁的不仅仅是仕途,还有子嗣。

好容易给祖母守完了孝,太子也登基做了皇帝,冯延寿起复入了翰林院。

季氏也开始调理身体准备要个孩子。

偏在这个时候,蜀王谋逆,祸乱京城,冯延寿是圣人的铁杆心腹。冯家便成为乱军围攻的重点对象。

冯延寿被困在皇宫。季氏上伺候公婆,下照看小叔和小姑,咬着牙护着整个冯家。

兵乱中。季氏为了救婆母,怀了三个月的身孕不幸被流产。

而婆母受了惊吓,又因着儿媳妇流产之事自责不已,兵乱平息后。便一病不起,不到半个月的功夫。人就去了。

真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啊,母亲亡故,冯延寿只能丁忧。

可冯家似乎是遭受了诅咒,丧事一个接着一个。冯家夫人去世两年半,刚刚刑满,哦不。是出孝没几个月,冯延寿刚准备起复。冯老爷子忽然又撒手人寰。

得,冯延寿只得继续丁忧。

如此又是六年。

十多年荒废下来,冯家险些在京城销声匿迹。

幸而冯延寿是个有真才实学的,哪怕是丁忧,他也没有闲着,给父母抄写佛经、乡间守孝的同时,他花费数载时间重新批注了四书等典籍。

并且还根据许多前人的游记、手札,再加上自己年少时外出游学的见闻,编撰了一部实用性极强的农书——《农政全书》。

圣人万寿节的时候,冯延寿当作寿礼进献上去。

圣人看到一套套的书籍,尤其是那套堪称农业百科全书的《农政全书》非常高兴,兼之他与冯延寿是同过窗、扛过枪、嫖过娼、分过赃的铁哥们,摆着手指算了算,圣人发现,咦,玉郎已经守了五年多的孝了,眼瞅着就要‘到期’了呀。

又扒拉了一下朝中的好差事,发现两淮还缺个都转运盐司使,这可是个极重要的差使啊,可以说是大齐朝的半个钱袋子,这种有油水又至关重要的位置,还是交给自家人最放心。

再加上江南盐务糜烂,死眼泛滥成灾,收取的盐税越来越少,傻子也知道两淮盐政出了问题,需要个性格坚韧、心智坚强、聪明能干且又根正苗红的人去治理。

圣人拿着要求一一比对了下,发现两淮都转运盐司使根本就是为冯延寿量身定做的官职。

于是,冯家刚除了孝,圣人便一道圣旨砸下,命冯延寿去江南给他收盐税去。

冯延寿果然是个办实事的人才,领了圣旨,二话不说便带着家眷去了扬州。

随行的不但有冯家的一家主仆,还有十几口棺材。

携棺上任,这倒也没什么稀奇,古代便有类似的例子,是表明当官者的决心和一种威慑——扬州的大小官员和诸位盐商们注意啦,本大人来做盐司使,是把命都赌上了,你们哪个不怕死的只管来招呼。

可问题是,冯延寿你丫的带自己的棺材也就罢了,作甚带这么多的棺材来?!

某些有心人数了数,发现,就算加上冯延寿的老婆和四个刚成亲的弟弟,一家人也总共十口棺材,除开冯家人,还特么的剩下好几口咧。

有心人又回头数了数,发现跟两淮盐务扯上关系的官员,不多不少,正好八、九个人,跟剩下的九口棺材正好对上!

……泥煤,冯延寿这厮太阴险了,自己拿命来上任也就罢了,居然还想将两淮盐务的官员们一起拉去阎王殿。

除了一口口的黑漆棺材,冯延寿还带了上百人的护卫,名曰‘家丁’,实则是身手不凡的禁卫军。

棺材彰显了冯延寿的狠心与决心,而‘家丁’们则代表着冯延寿不是赤手空拳来扬州,而是带足了‘打手’。

另外,冯延寿是圣人的伴读、铁杆心腹,圣人给了他密折专奏权,可随时随地不受任何限制的跟皇帝打小报告。

冯延寿做足了准备奔赴扬州,两手铁拳毫不留情的打击不法盐商和贪腐官吏,只一年的功夫,便将扬州知府、盐司使同知等好几员大官拉下马,又接连抄了几个富得只会作死的盐商的家,年底的时候。便往京城运送了远超去年近四倍的盐税,以及一船一船的平价官盐。

圣人大悦,数次在大朝会上称赞冯延寿是‘能臣’,是他的‘肱骨’。

有了圣人的大力支持,冯延寿继续在扬州大刀阔斧的整顿,不过三年,就把两淮的盐务肃清。

接下来又是三年。为朝廷奉献了大量的盐税和官盐。直接丰盈了大齐的国库。

圣人愈发开心,但冯延寿却不愿总在一个地方待着,趁着在江南之便。他收集了许多西洋贸易的资料,给圣人上密折,建议重开市舶司,整顿海关。

说得直白些。就是开设外贸关卡,收税!

有了大量的盐税补充。大齐国库充盈不少,但谁都不会嫌钱多。圣人的陵墓还在修建,正是需要大把银子的时候。

所以一听‘收税’这种好事,圣人顿时来了兴致。仔细研究了冯延寿的密折,发现市舶司这个衙门还是有必要开设的。

圣人不是个不食肉糜的蠢皇帝,闲暇时。他会换上便装出宫逛个街、探访下民情。而东大街上最赚钱的买卖莫过于银楼、钱庄和西洋铺子。尤其是西洋铺子,简直就是一本万利的暴利行业。

京中不少权贵都悄悄涉足了这个行业。就连几个出宫建府的皇子也暗中掺和了一脚。

圣人手中有锦麟卫,还有密折,所以知道许多内幕。

连带着也知道了西洋外贸的种种暴利和猫腻。

见冯延寿提到了这一块,圣人心动不已,跟几位内阁大学士商议了一番,最后一拍御案宣布重开市舶司衙门,衙门建在泉州,由两淮都转运盐司使冯延寿担任首任市舶司。

于是,冯延寿又带着家眷直接开赴了泉州。

经过几年的努力,冯延寿将市舶司经营的风风火火,每年收取的海关关税几乎与盐税持平,大量的真金白银顺着海运流入了大齐的国库和圣人的内库。

在圣人和满朝百官眼中,冯延寿已经成为‘财神爷’的象征。

是以,冯延寿在泉州待了六年后,便被圣人召回京,直接任命为户部尚书,财神爷当财政大管家,君臣都投了赞同票。

离京十多年,冯延寿终于回到了京城,而季氏和冯延寿荣誉与共,生死相随,自然也风风光光的回来了。

见到多年不见的外甥女,季氏很高兴,拉起顾伽罗的手,细细的询问起她的近况和顾家诸人的情况。

顾伽罗如实相告。

对于冯家,顾伽罗的感情很深,冯家不光是她的至亲,还是她最强大的靠山之一,不管是为了感情,还是为了利益,她都要跟舅舅舅母等好好相处。

姚希若和顾伽罗不愧是‘好姐妹’,两人虽然彼此憎恨,但脑电波却能偶尔碰撞到一起。

顾伽罗去冯家刷存在感,姚希若也去宫里找靠山联络感情。

“太后娘娘,这是民女新制的药丸,每日里用上一丸,不但能滋阴补血,还能延年益寿,”

姚希若双手捧着一个锦盒,恭敬的说道。

“哦?拿过来我看看。”

太后年近七旬,保养得却很好,乍一看也就五十岁出头的样子。听了姚希若的话,她眼中闪过一抹惊喜。

对于一个迟暮的老人来说,‘长寿’的吸引力最大,为了能多活几年,太后愿意付出任何代价。

而姚希若的医术,太后是亲身体验过的,虽然觉得她小小年级便有如此出神入化的医术有些古怪,但太后不是审案子的推官,她才不管什么原因和经过,只要结果是好的,那就足够了。

再说,姚希若进贡的药丸,都会经过太医院的数位太医检验,确定无害后,太后才会服用,太后根本无需担心这些药有问题。

太后身边的女官接过锦盒,捧给太后查看,太后扫了一眼便没再关注,转而跟姚希若说起了家常。

寒暄了几句,姚希若便故作为难的说道:“……有件事,民女想求太后娘娘的恩典……”

ps:嘿嘿,补昨天滴。(小说《锦罗春》将在官方微信平台上有更多新鲜内容哦,同时还有100%抽奖大礼送给大家!现在就开启微信,点击右上方“+”号“添加朋友”,搜索公众号“qdread”并关注,速度抓紧啦!)

第046章 两个选择

ps:想听到更多你们的声音,想收到更多你们的建议,现在就搜索微信公众号“qdread”并加关注,给《锦罗春》更多支持!“香儿,这几年我们不在京城,你、你受委屈了。”

季氏这话说得有些违心,事实上,就算冯家人不在京城,冯大舅也留了人手照看顾伽罗。

‘顾伽罗’这几年过得绝对称得上顺风顺水,除了铁槛庵一事外,几乎没有受过什么委屈。

就是铁槛庵,那也是‘顾伽罗’自己给作的。

但冯家人都是护短的性子,季氏是看着小姑长大的,说句不怕托大的话,在她心目中,小姑就跟她的女儿一般。

而顾伽罗便是她的‘外孙女’,是最亲近不过的晚辈了。

虽然最近三四年间,‘顾伽罗’做了许多不堪的事,给冯家惹了些非议,季氏私底下也曾经对她有些不满。

但像天底下所有护短的长辈一样,自家孩子有什么不好,他们这些做长辈的训得,旁人却欺负不得。

别的事就不说了,单说铁槛庵一事,有点脑子的人都知道‘顾伽罗’是冤枉的,是被算计的。

冯大舅和季氏虽然不在京城,却也能根据下人的回禀推断出大差不差的真相。

得知外甥女中了旁人的圈套,冯大舅的怒火就不用说了,就是季氏都气得不行——好啊,欺负人都欺负到冯家人头上了,看来离京十几年,京中的人都忘了‘冯’字怎么写了。

随后真正的顾伽罗回归,时常给舅舅、舅母们写信。信中态度诚恳的认了错,还表示自己以后一定会乖乖听话,绝不给早逝的母亲丢脸,更不会让冯家人为她担心。

那时季氏心中半信半疑,虽然希望外甥女儿能真的悔改,却又担心她不过是嘴上说说,用不了多久便会故态萌发。

此次回京。季氏也是存着暗中观察的意思。

如果顾伽罗真的能痛改前非。做个真正的世家贵女,季氏便会像过去一样疼爱、照看她。

而如果……季氏无声的叹息,如果顾伽罗还那般不懂事。那么就别怪她这个做舅母的不顾亲戚情分了。

今天从顾伽罗一进门,季氏就一直在观察她。

从她的言行到她的举止,季氏都细细的看在眼中。

看到这样一个乖巧听话的顾伽罗,季氏忽然有种错觉。她仿佛看到了多年前那个自己亲自教养长大的小姑。

“……好呀,是哪个黑了心肝的混蛋污蔑香儿?香儿明明就是个再得体不过的名门淑媛。哪里像外头传的那般骄纵任性、不明事理?”

季氏心里狠狠的骂着,自觉发现了真相,愈发觉得外甥女可怜——不但被人算计进了铁槛庵,连名声都被搞臭了。真真可怜。

顾伽罗闻言,赶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