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太易-第24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荀家力量不容小觑。正因此,皇族在一直以来跟荀家保持紧密联系,确保两方阵营同步。不然,当一方强盛时,就意味着另一方的毁灭。

    如今荀家势力低谷,祖灵们早早准备另开一国,摆脱受制于人的打算。但即便是目前荀家势力最弱的时候,仍然稳稳列在众世家之中。郑家不能断去荀家的人脉,只能设法让荀家进一步靠拢自己。唯有这样,才能在大周变革之时占据主动。

    荀易送走郑家家主后,开始接待各家之人。有荀家这些年资助的官员,也有跟荀家保持姻亲关系的人。更有荀家埋在龙城的暗子。

    一一接待,联络交情,荀易忙忙碌碌在府邸中忙活,直到十三日才总算都见上一面,沟通之后表明荀家态度。

    次日早朝。郑家摆明车马加入削郡阵营。

    朝中大大小小十数位官员同时禀报,引各种论点,认定陇川郡的存在不合理。如今时代变迁,需要将茂公设立的陇川郡废除。

    当然,这些人刚一出来,以礼部为首的众多大臣反对。荀家势力在朝中展露,态度言辞激烈:“此乃先祖之制,如今既不见弊端,不可轻易改制。”

    嬴霄听闻郑家之事,看向另一列的郑杞明:“这是对荀家施压?”郑家和荀家撕破脸,暗中也代表新旧两方世家的争斗。

    他对自己身后同党递了个眼色,立刻有一群人反驳郑杞明。

    殿堂之上,太子站在龙椅之前。成元帝这几日斋戒祈福,于是由太子暂时摄政。

    太子沉吟不语,听着下方两群人的说法,考虑背后的阵营冲突。

    “郑家和荀家果然闹翻了?”

    “荀家那小子在做什么?这时候突然和郑家闹翻,这不是摆明着要废郡吗?”太子和荀易关系不近,两人年级差的太大,就遥遥见过几面,那还是好几年前的事。不过太子亲弟弟七皇子和荀易关系好。当然,外人眼中也是交恶的那种。

    太子思忖后,暂时悬而不决,压在后面不肯表态。

    对于荀家撕破脸的举动,有人疑惑,有人嘲笑。“换了一个新家主,荀家是越来越不行了。”

    质疑之声此起彼伏,唯独荀易本人老神在在。

    “神世影响人道。陇川神道已平,朝拜司命之神,若人王敢削陇川郡之名,便是对天神反抗。”

    正因为荀易知道不会出事,才敢趁机跟郑家决裂,狠狠抽郑家一巴掌。

    “顾先生放心,我从别的门路得到消息,这次断然不会废郡。”

    “是陛下透出口风了?”对面坐着一位中年男子。头戴青绶巾,手持鸿羽扇,他是荀家门客,一直以来跟着荀易三叔。目前被荀易三叔派回京城给荀易做参谋。

    两人正在院中下棋。靠着一颗老桂树,树上零星散落将凋的桂花,醇厚香气弥漫在丹桂园中。

    荀易持黑子落下:“我不担心陇川郡被废,唯一担心的就是陇川郡下一任太守是谁?”

    “没有李叔在,下一任太守万一跟我们家作对,很麻烦。我可没心思到时候再慢慢拉拢关系。”

    李太守因为李俊德的关系跟荀易亲近,但是下一任太守呢?

    顾先生摇动羽扇,随后落子:“若为权衡,就算不被废郡,下一任太守也断然不是我们的人。”

    “荀家本姓轮不到,那么从门人党羽中难道也找不到?”荀易忙道:“这次和郑家当朝对峙,我刻意隐去几人,只需未来再派人将这几人提出,或许能够争一争?”

    荀易隐藏几个暗手,准备到时候插在其他阵营里,当做其他阵营的人调入晴隆城。只要不暴露身份,没人知晓跟荀家的关系。

    “不好操办,公子没问问清安李家的意思?”

    “李家忙着将李叔送入朝,哪里有空帮我们?毕竟利益不同。”

    这又不是清安县城,清安李家没心思帮荀家这么大一个忙。

    顾少阳出身陇川郡,祖父跟荀家大有渊源。他思索一番:“下一任不成,但是下下任可以考虑。不过比起下一任不知来历的太守,公子准备怎么应对郑家?”

    “打蛇打七寸,这次当然要好好让他们吃一壶。”荀易当众翻脸,就是避免日后被郑家谋反那件事牵扯。

    随后,荀易转移话题:“说来今天姑奶奶大宴,先生可要同往?”

    “自然要去。”

    “到时先生自知我意。”荀易神神秘秘,和顾少阳准备后,中午前去瑞郡王府。

    瑞郡王府宴请的人太多,所以分为午宴和晚宴。

    晚宴有宫里来人,午宴才是宴请外人。荀易带顾先生来赴宴,直接入内堂拜见。

    瑞郡王府的第一代瑞王是先帝明宗皇帝兄弟。荀易的大姑奶奶,当年在荀坚和英宗的安排下嫁给还是皇子的瑞王。

    后来第二代瑞王,也就是荀易的那位表叔,和今朝成元帝同辈的瑞郡王。他早年战死沙场,爵位承袭给长子,也就是荀易的表哥。。

    如今瑞郡王府除却郡王夫妻外唯有老太妃还在。这位老太妃地位尊贵,荀易进来后行大礼道贺。

    老太妃慈眉善目,穿着一身杏黄大袍:“起来起来,快起来。”老太妃看到荀易后,忙将他招在身边打量。

    “瞧瞧,跟你爹你祖父长得越来越像了。”老太妃是荀家人,乐得荀家壮大,子孙兴旺,看荀易俊朗英武,越发合不拢嘴。又对旁边瑞郡王说:“你表弟年纪轻,意气胜,你这做哥哥要多照顾。”

    朝中风言风语,这位老太妃亦有耳闻。

    郡王这位孙儿和荀易一起在旁低首垂眉,赔笑道:“祖母说的是,孙儿自会照顾表弟。”

    “到底我们这才是正经亲戚。百年传承,情谊不假。哪是那些不上门面的暴发户可比?”老太妃是皇家人,同样是荀家人,属于两家纽带。她摸着荀易的头,随口说道:“你们日后少跟不三不四的人来往,景儿的事老身刚刚听闻。断了就断了,一个宠妾灭妻的小畜生,咱们这种人家也不稀罕。”

    拉着荀易的手,老太妃笑道:“小易子做的不错,那种人家何必对他们低头?当日景儿下嫁,老身便反对,区区郑家有什么好?咱们家的体面,要配也是配王爷。”

    “李荀两家一体,这才是我朝稳定的根基。”老太妃意有所指,荀易面色一紧,低声道:“孙儿受教。”

    这次荀易没让其他人来,最关键一点就是不希望荀星、荀昙和王族联姻。但这位大姑奶奶的意思,恐怕两个妹妹中必然有人要嫁给王族。而且李家的人选,肯定还很亲。

    十一更到了,十二更还远么?(未完待续。)

第三百九十章郡王宴(第十二章,大爆发!)

    “难不成,老太太瞧准哪位皇子,想要再续两家情谊?”荀易坐在宴上,心中不住嘀咕。

    荀李两家联姻多年,渐有“后族”之称。他们的态度很重要。但从世家角度上看,荀家也一直被李家削弱。

    世家和皇权,在保持利益一致的同时,彼此之间一直在内斗。

    世家权利大,皇权自然就弱。而皇权集中的本性,也不容许世家骑在皇族头上。从这些年各大世家渐渐衰弱,以及新兴世家的崛起,能够看出皇族的提防。

    荀家早有去意,海外再立一国,就算“鬼火”再怎么烧,能烧到海外去?给人做臣,永远不如自己当家。所以,荀家嫡系这一支对所谓官位名利毫不上心。荀易现在都有心思转入海外,研究更大的局面。

    然而,世家不可能彻底消灭,与其统统灭绝,不如扶持几家进行联合打压。荀家和吕家这种上头有人的世家,就是李家一直以来的拉拢对象。就算你将家族覆灭,上头两族的老祖宗可都是天神。得罪两位天神,未来大周衰败时便是人家反击报仇的时候。

    从座位上,荀易和当代吕侯紧挨着。

    两人谈笑风生,看了看周遭,吕侯悄声问:“用不用帮忙?”百年世家留有不少恩怨,但大家都在一个阵营。今朝能废陇川郡,他朝就能对他们这些世家的地盘下手。

    因为前朝道德崩坏,大周立国时制度难以推行,无奈之下各大世家分而划之,以诸侯强压,推行礼制。将那些不遵孝道,易子而食的习惯慢慢改变。但因此,世家影响在地方上超越皇族,隐有诸侯之势。

    陇川荀家,清安李家,在前面挂着地名,无形间彰显势力范围。就算皇帝想要册封虚邑,也不能从世家的这些地方下手。

    先帝有长公主领德阳郡虚邑,号称德阳长公主。但她绝对不能拿清安县或者陇川郡这些地方当做头衔。这是皇室和世家们的默契,世家们的地方不能动。动了就意味要削世家之权,世家们必然联手反对。英宗曾经试过,给自家女儿南阳头衔。然而南阳世家反对,顿时天下哗然,各种弹劾奏折飞入紫宸殿,生生逼着英宗将手下御史拖出来顶罪,再不敢提及此事。

    “不用,区区郑家还掀不起风浪。”荀易低声笑道:“若论关系,咱们这些人家上头祖灵庇护,和皇家关系紧密,岂是旁人可比?再说,地下不是还有曹侯在么?”

    吕侯恍然。他有办法跟祖灵沟通。曹侯如今位列天神,谁敢随便削陇川郡?心知荀易早有安排,故没有过问,只道:“若有事,直接来找本侯。”

    二人说话间,渐渐客人到齐,开始大宴。

    按照礼制,郡王设宴一百五十道。可老太妃是亲王之妃,又是高寿之人,皇族长辈,所以皇后今早刻意下旨,一切礼数按照亲王制。

    当然,按着这几日透露的风声,似乎瑞郡王即将晋升亲王。

    所以,一百六十道大宴,还有宫廷赐下的八道寿膳,共计一百六十八道。

    而且,祝寿喜庆时和一般宴会又有不同。在这种时候,一般用自助分食的形式。

    换言之,郡王夫妇定下一百六十道菜谱,照这些菜谱上席准备,大厅按照“寿”字进行布菜。然后诸人择菜而选,选择一盘,就让仆人端到自己面前,然后厨房会再度准备一模一样的菜补充。源源不尽,但这样比每人都准备一份大宴要方便简单的多。

    当然,个人按照自己的等级规制挑拣,侯爵一百,伯爵九十,不超越即可。

    仆人给荀易和曹侯送来单子。

    荀易扫了一遍,一百六十八道菜,宫廷御赐八道,有四山四海之称。山指南山,寿比南山。有南山不老青松果,南山金丝红寿糕,南山仙人奉蟠桃,南山白鹿签肉卷。海指东海,福如东海。有东海四色飞龙面,东海长春万寿卷,东海珊瑚玉珠汤还有一碟东海三星水晶饺。

    这是皇后赐给老太妃的御膳。荀易凭借撒娇卖萌,往年能混着吃点。不过今年看了看菜色,突然没了兴致。这几日事情多,他没什么食欲。而且,这几道菜中明显有他忌口的东西。

    又看向前菜,今日寿宴,又名八宝福禄寿宴。

    开席有八鲜果、八干果、八香药、八蜜饯、八酸咸、八腊味、八垂手、八福饼。六十四品在大厅摆成一个“福”字。

    正菜有荤素十四盏,共计二十八道。另外又有烤猪牛羊三牲以及八宝塔这四种祭寿神的专属菜肴。这是专门祭祀给寿神,也就是大司命的祭品。祭祀之后,诸人分食,不算在正菜二十八道之类。二十八道正菜摆成一个“禄”字。

    旁边放着烤三牲,还有一座八层米糕、水果、鲜珍堆成的八宝饭塔。

    荀易盯着看了看,尤其是八宝饭塔散发纯净的信仰之力。他作为大司命神,面带愉悦之色。猪牛羊三牲全烤没什么吃头,但是八宝塔里蕴含的信仰之力是好东西啊!

    三十二道菜之后的副宴与前菜对应,有八盘劝酒,八盘醒酒,八色馒头,八品汤面,八种寿糕,八盘白霜蜜饯,八盘时季果拼和八类浓粥鲜汤,暗合八宝之数,组成一个“寿”字。

    一般来说,菜都吃不完。每人根据自己的喜好点菜。

    旁边吕侯只要六十盘。初坐二十四盘,正菜八盏十六盘,副宴十六盘,剩下四个空着吃祭菜。

    荀易略略点了四十八碟,只要初坐十六盘,正菜二十,副宴八盘,同样点了四祭菜。

    二人算是比较少的。旁边有不少人大点菜肴,单单初坐前席就已摆满。

    荀易和吕侯上了前菜,继续聊天。

    “对了,你的军练准备什么时候去?我家也有一个小子,到时你们可作伴。”

    军练,茂公和高祖当年定下的规矩。为防止公侯后人不肖,每代继承人都必须去军队中操练几个月。就连皇子们都必须前去,不去军练就不能封王,更别说登基。

    荀易听后,剥着柑桔,随口道:“这几年北方不太平,如果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