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嫡长女-第16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舅父中风昏迷已经没有什么用了,现在他绝对不能失去陈知浩这个助力,他想到了祸水东引之策。

“殿下,微臣老了,原先还以为能助殿下一臂之力,却不想,正是害了殿下啊。微臣有愧,微臣有愧啊。”陈知浩忍不住老泪纵横。

上官承佑能想到的问题,他早就想到了,但是,现在,真的入局了!

在御史台拿走草场核准的文书之后,他惊恐地从驾部司官员口中得知,卞之和就任兵部尚书期间,根本就没有理会过陇南马政的事情,也没有核准过任何一个草场。

卞之和在陇南马政上虽然无作为,但是手脚干净得很。换言之,御史台拿走的文书,全是有陈知浩核准的印鉴的!

原本陈知浩还在为卞之和乖乖让出兵部尚书这个位置而沾沾自喜,认为卞之和这是畏惧二皇子之势,也颇识时务地没有在兵部尚书的位置上多逗留。

原来,卞之和早就在兵部给自己挖了一个陷阱,就等着自己跳下去了!而自己,真的是乖乖跳下去了,还跳得无比欢欣,真是世上第一蠢人!

这样的自己,还怎么能辅助二皇子呢?

陈知浩的脸色颓败,想到了重新任职以来的种种事情,忍不住老泪纵横。

大厦将倾再无可扶持,大势已去了!只等陇南点阅的结果一出,就知道等待自己的,会是什么了。

很快,陇南八百里加急文书就到达京兆,言及““虚设草场,谎报军马,实所有者不过三一,若我朝急需军马,数必不补,溃败可期。”!

原来,陇南行太仆寺、苑马寺虚设草场、谎报徭役、冒领饷银的情况,比张星华等人所以为的还要严重!

每年服草场之役的陇南百姓越来越来,缴纳的牧马税也一年比一年重,而户部下发的牧马之财也在逐年增加。现在调查结果已经出了,草场都是虚设的,虚设的草场数量竟然是实际草场数量的三倍!

那么,那些服徭役的百姓哪里去了?那些牧马赋税哪里去了?户部下发的钱财哪里去了?

太仆寺丞文远山和库部郎中宋去疾在核准了草场数量之后,惊得连文书都拿不住了。而一旁,则是御史台官员铁青的脸色,和数量众多的马贩。他们也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事实上,没有这些马贩的协助。监察御史没那么快就能核准陇南草场的准确之数。

为了乘云骓,这些马贩心中的热诚和动力那是前所未有地高涨,主动自发去帮助这些官员核准草场的数量,他们都想最先找到乘云骓。就这样,竟然成了监察御史核查的助力!

乘云骓,额青蹄白,浑身黑亮。青润似碧玉,如果它们藏在草场里面,一定能找到的,而且非常容易找到!

因此。一个个具体草场的情况,通过这些马贩的转达、通过这些马贩的互通,被整个大永百姓知道!

所有的百姓都知道了,礼县的草场没有乘云骓,整个礼县有草场十二个。另外八个都是空的;康县的草场也没有乘云骓。康县的十八个草场都找过,而文书上的二十九个,根本就是没有!……

这样的消息从陇南传出去,经陇右道、关内道,散发到江南道、河内道和京兆一带。现在,大永的百姓都知道陇南牧政的具体情况了!

太仆寺、兵部和御史台的官员没有在陇南找到乘云骓,而且他们也顺便地知道了,原来陇南虚设的数量竟然有那么多,陇南马政竟然那么*混乱,那怎么得了?!这是一国之大灾啊!

找不到乘云骓的失望、愤恨全部发泄在对陇南马政的不满之上,蜂拥至陇南的大永马贩,甚至当场就将陇南牧马监的官衙打砸一通!

他们是深受草场虚设之苦的一群人。怪不得陇南的马匹年年减少,怪不得他们贩马的成本年年增加,怪不得他们这些马贩多年来一直穷困潦倒,原来草场根本就是虚设的,陇南的马匹根本就是虚假的!

草场没有,乘云骓自然就没有了,怪不得,怪不得!陇南的马政这么混乱这么*,乘云骓是祥瑞之兆,怎么会出现在陇南呢?

不对,或许乘云骓就是这么一现,是要朝廷和百姓都知道陇南马政的真实情况啊,这才是乘云骓出现的原因,这就是祥瑞之兆啊!

一时间,百姓口口相传,对乘云骓的传说更加深信不疑。他们对乘云骓越是推崇,对陇南马政越是愤怒!

随即,所有百姓的目光都转向了长泰帝,想看看长泰帝会如何处置太仆寺和兵部的官员。

众怒难犯,更可况是全国百姓都在盯着京兆的旨意?长泰帝心中是震怒不已。

在陇南找不到乘云骓,这已经够失望的,竟然还出现了那么严重的问题!幸好发现得早,若是大永有战事,那朝廷不是没可用之军马?

正如陇南文书描述的一样”溃败可期“,这陇南马政,是要朕背负昏君的污名啊!

长泰帝下令,将太仆正卿范中曦、少卿张星华、兵部尚书陈知浩、陇南行太仆寺卿张思远等一干官员夺职下狱!

同时令陇右道观察使丁文瀚和陇右卫大将军蒋博文审理陇马政情况,务必要查清理明陇南马政的情况,一定要找出那些服徭役的百姓,也要理清牧马赋税使用情况,更要追回户部下拨的钱银。

至此,马政官场大地动,从京兆太仆寺、兵部,到各地的行太仆寺、苑马寺,一大批大大小小的官员被夺职问责。

因为长泰帝下令彻查此案时正是六月初一,所以后世史官称这次陇南马政为“六朔弊案”。

但这“六朔弊案”是从点阅草场而起的,草场是这弊案的关键,所以更多人称之为“草场案”。

震惊朝野的草场案,发生在长泰四十年。最先,是因为陇南礼县有乘云骓现世,而后,世人才知道陇南马政。

由此,乘云骓的传说再度成为大永百姓乐道的传奇。

第两百三十三章准卿所奏

在草场案中,二皇子的势力几乎被连根拔起,张星华中风昏迷仍要夺职务下狱,陈知浩不久在狱中病逝。

没多久,岑州刺史陈知阔也因鬻官被问罪,二皇子明面上没有受到任何罪责,但是帝心尽失,势力全没!

皆因,在草场案发之后,张星华和陈知浩竟然想煽动二皇子,以兵部所掌握的势力,意图策划金吾右卫的兵变!幸得这一切,有尚书右仆射卞之和提前得知,才使得他们不能成事。

意图谋反,乃是灭族抄家之罪!张星华和陈知浩不得不死!

树倒猢狲散,二皇子一系的官员也闻风而动,纷纷撇清自己和二皇子府的关系。

到了这个时候,京兆所有官员都知道了,从头到尾,皇上就没有立二皇子为太子的打算,不然也不会将二皇子的势力拔个干净了。

二皇子并没有像三皇子、五皇子一样被圈禁,但是长泰帝下令免了他来紫宸殿请安。也就是说,长泰帝根本不想见到他了!就算他出入自由,还有两个皇孙在手,又有何用呢?

二皇子府内,上官承佑恍若疯癫,咒骂不已,骂得最多的,就是在陇南现世的乘云骓!

如果没有乘云骓,如果不是为了寻找乘云骓,根本就不会有后面的事情,就是因为乘云骓,他才会落到如此境地。

短短一个多月时间,他就从一个拥有大好局面的二皇子成为一个被剪除了全部势力的二皇子!

原本他以为太子之位非自己莫属的了,论尊论长,朝堂官员一定会支持自己的,却没有想到,现在父皇都不想见到自己了,朝官也恨不得离自己远远的!

这巨大的落差,让上官承佑根本就接受不了。他除了整天在二皇子府咒骂,就是长跪在紫宸殿外,请求长泰帝宽宥原谅。

自从张星华、陈知浩相继出事后。延禧宫的德妃就沉默了。出乎众人意料,她并没有去紫宸殿求情。而是闭宫不出。

周贤妃的经历,早就让德妃知道长泰帝的薄幸,如果他尚念骨肉之亲夫妻之情,就不会下那样的旨意。所以德妃知道,长泰帝决定了的事情,就算她把紫宸殿的门阶跪烂,也没有用的。

世事如梦亦如电。缘起缘灭还自在,应作如是观——德妃跪在佛灯下,想起经文的偈子,思绪万千。

未几。延禧宫就传出了德妃皈依佛门的消息。德妃除金钗去华服,从此吃斋茹素,长伴佛灯下,就这样终老一生。

“呼……所谓纵横之术就是谋算人心之道,真是这样没有错。舅舅,我终于懂了。”青竹居内,沈宁轻轻喟叹一声。

经过这一次的草场案,她终于知道舅父所说的那句话是什么意思了,也亲自实证了这句话的意思。更是贯彻了湘湖所得的“清风拂山岗,明月照大江”之悟。

原来,震惊朝野的草场案,不过是沈宁的一次实践而已,目的,就是将二皇子的势力剪除,从而助十二皇子上位。

从溪山回来之后,容妃就催促得厉害,让沈家定要想办法破了二皇子大好的局面,不然就没有她和十二皇子的戏了。

沈华善和沈则敬自然也知道这一点,多次召集了沈余宏和沈宁等人共商定计,也召集了如流处和蚍蜉的人员出谋划策。根据如流处和蚍蜉提供的线索,经过将近一个月的思度、计算和完善,沈家才最终定下了草场案这个计策。

“哪里有什么乘云骓,不过是按照实录所载,那了几匹良马涂涂颜色,再让它们在马贩面前遛一圈就是了!我们的目的,始终就只有一个,那就是将朝廷的注意力引到陇南草场那里,还要让天下人的目光作证,让皇上不会将此事轻轻放下。”

沈宁状似为秋歌解惑,又状似告诉自己。俞正道去年离开京兆所说的那一番话又回响在沈宁耳边:“所谓纵横之术,谋算的其实就是人心,只有把握了每个人的心思,才能了解每个人的弱点,从而找出他行事的漏洞,才能将他击倒,而自己,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当时俞正道还对沈宁说,这些要她自己慢慢揣摩亲自实践,才会渐渐领悟,经过了这次的草场案,沈宁想,她已经领会了俞正道想要教给她的道理。

人心,才是最重要的,把握人心,是所有纵横术的基础,而人才,也是最重要的,善用每个人的才能,用才能去辅助人心,纵横术才会成功。

如果不是蚍蜉发现张聪的可疑,也不会发现他为了贪财而经常和陇南的行太仆寺、牧监的官员有来往;如果不是沈宓根据马贩张成的账目记录计算出陇南马政的大致情况,也不会推算出陇南草场虚设之数竟会如此惊人;如果不是自己熟读开国故事和《太祖实录》,也不会想出乘云骓之计……

当然,还有库部郎中许光耀、马贩刘鞍等人,他们在这个计谋中的作用同样重要。

从马市到乘云骓,从乘云骓到陇南草场,从陇南草场到太仆寺、兵部,这几个环节,环环相扣,缺一不可。正是所有人的同心协力,沈家、十二皇子才能利用草场案取胜。

“谢谢您,舅舅。”沈宁低声说道,经由这一个多月的谋划,她更加明白俞正道对自己的教导之心,也更加感受到俞正道对自己的拳拳情意。

幸得有他如此悉心教导,乘云骓之计才会如此顺利,此刻,沈宁最感激的就是自己的舅舅俞正道。

到了七月初,因为草场案空缺出来的职位已经补充完毕了,大永或许什么都缺,但最不缺的就是官员了,尤其是太仆卿、兵部尚书这样的职位,更是许多官员争得头破血流。

最后太仆卿有由皇室宗亲上官阶担任,而兵部尚书一职,则落到了洛州刺史郑棣桓身上。他是荥阳郑氏的嫡枝子孙。这个位置被他谋了去,也不令人意外。

其他诸如太仆少卿等位置,也有官员更替上去了。

沈家也从中得到了两个空缺。沈家旁支的沈则段任从六品太仆寺丞,陇南西和牧监之职则落到了沈亦娴的长子许视章身上。他也是许光耀的侄儿。

另有陇南行太仆寺、苑马寺等官衙的主事之类的低等官职,沈家和许家也得到了几个。换言之,沈家和许家在陇南一带撒下了众多家族子弟,沈华善和许光耀对这样的结果感到很满意。

乘云骓之计主要就是为了十二皇子,但是他们这些出策出力的人,也要获得一定好处才行的。按照叶正纯当年的语气:没有好处的事情,做个球啊!

六月京兆的天气酷暑。长泰帝时常感到气闷,又加上没有找到乘云骓,又出了陇南草场的弊案,长泰帝心情抑郁。一下子就病倒了!

长泰帝毕竟不再年轻了,这并且虽然不严重,却也拖延反复。在他生病期间,尚药局太医们的心是七上八下的,生怕长泰帝有何闪失。他们就人头不保了。

虽然他们的专精医术告诉他们,长泰帝这是小病情,但禁不住天不假年啊,长泰帝今年都六十有多了,这些太医们怎么能不怕?

长泰帝生病。最紧张的就是后宫妃嫔和诸皇子们,上官承佑这时候大喜过望,正想趁着长泰帝生病期间好好表现,却没有想到长泰帝以皇孙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