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405-永恒情谊-第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金团长,你真能干,红军真好!”


苗岭热血张云逸仅有的一套换洗衣服送给苗族同胞(3)

    红军长征进入了贵州黎平。这时正值秋天,田野成了一望无际的金色海洋,空气里弥漫着一股清香。城里的侗族群众热情地为红军舂米,又成群结队把白花花的大米挑往红军驻地。    
    但是城外小河上只有三座水碾,水又不多,一天碾不出一石米。红军和侗族群众商量怎么办?杨岩妹是个能干的侗族妇女,她说:    
    “这好办,咱们把各家各户的碓磨都用来舂米,再动员全城的妇女自带筛子、簸箕到几家大院里来筛米,人多力量大,碾米不成问题。”    
    大伙都觉得杨岩妹说的办法行。杨岩妹一动员,全城的妇女们分别集中在几家大院干了起来。    
    几天来,杨岩妹见一些红军战士也来参加舂米,用起簸箕、筛子来很熟练。特别是一位高高瘦瘦的红军首长时常来到大伙舂米的地方,红军战士都称他为团长。他为人很和气,没有一点架子。经常问大家家里有没有老人和小孩?要不要回家去照看一下?还让有老人和小孩的妇女带点东西回去给他们吃。时不时坐下来和大家摆家常。最使杨岩妹吃惊的是,他用筛子特别熟练,筛得毛稗、谷子在筛子里滴溜溜地转。    
    过了一些时候,杨岩妹与这些红军混熟了。一天,她实在憋不住了,拉着一位年轻的红军问:“你们到底是哪样人?怎么又会打仗,又会筛米?用起簸箕、筛子来比我们还能干,你们是从哪里学来的?”经她这一问,那位红军笑了起来,摘下帽子叫杨岩妹看。啊!长头发,梳辫子,“原来是一位女红军!”杨岩妹愣了一下,大声叫道。    
    这位女红军说:“我们也是农村中的妇女,从小就会舂米、筛米,和你们一样上山下田干活,受尽了地主、保甲长的压迫。共产党到了我们那儿,我们就参加革命,当红军,自然就学会打仗。我们那里会打仗的妇女多得很,红军长征,大多数被留在本地坚持斗争。”    
    这下可把杨岩妹乐坏了,旁边的一些妇女也停了活,欢欢笑笑地围拢来看。“真是出了女兵女将啦,那个团长一定是穆桂英转世。”她们拉着女红军的手,七嘴八舌说开了。这时大家才得知那位团长姓金。从此她们更加亲热了,常嘻嘻笑笑地交谈,干活也更起劲了。碰到金团长来,不管老的少的,都围拢去和她说长道短,把胸中的苦水倒给她听。金团长对她们说:    
    “姐妹们,我们妇女要不受压迫,就要和男人们一样,拿起枪跟共产党红军干,男人们能干的事,我们女人也能干!”    
    大家听了金团长的话,很受鼓舞,都说红军女团长真了不起。    
    一天早上,女红军通知杨岩妹她们去开会,大家一同到荷花塘,见小学校门前石阶上搭了一个很大的台子,用棕绳隔成三段。左边一段堆着十几条宰了的肥猪,几个屠户提着刀,站在侧边等候割肉;右边一段堆着楼一般高的几大堆衣物,一些红军站在那里守着;中间台子上面放着二三十个大竹篓子,里面装满糖果、点心和花生、瓜子。金团长和十多位女红军站在前面。    
    金团长对大家说:    
    “我们红军来到黎平,得到姐妹们的很大帮助,现在把这些从地主土豪那里没收来的东西分给你们,作为一点酬劳,东西太少,望大家原谅!等革命胜利了,大家再一同过更好的日子。”    
    话音刚落,侗族妇女就热烈地鼓起掌来。接着,红军女战士开始把东西分给大家,许多妇女第一次分到这么多东西,高兴得流下了眼泪。    
    金团长拿着一份东西,走到杨岩妹跟前,握住她的手说:    
    “妹子,这几天为红军舂米,你操的心最多,家也顾不上了。我代表红军谢谢你了!”    
    杨岩妹忘了接东西,她看着金团长,情不自禁地说:    
    “金团长,你真能干,红军真好!”


苗岭热血红军给的棉衣觉得是那样的暖和(1)

    尽管山风很冷,但他穿着红军给的棉衣觉得是那样的暖和    
    1935年4月,红军在西进云南途中,来到贵州板乐一带的布依族地区。    
    布依族是我国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长期以来居住在贵州南部的惠水、长顺、独山等县和南、北盘江、红水河沿岸以及贵州西南部的镇宁县一带。    
    在其发展过程中既吸收了部分汉族和其他兄弟民族的成员,自身也有一部分融合于外族。    
    “布依”这一名称是大多数布依人的自称。但布依族历史上常被称为“夷”、“苗”、“仲苗”、“仲家”、“仲蛮”等。有的地区的布依人亦自称为“夷家”或“仲家”。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1953年经过本民族的内部协商,“布依”才成为布依人的共同族名。    
    历代布依族人民深受反动统治阶级的残酷压迫和剥削。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外国侵略势力也陆续深入到布依族地区。他们借传教为名,大量收买土地,放高利贷,对农民进行封建剥削。并与反动统治阶级相互勾结,干涉布依族人民的内部事务,以“办学校、建医院”为幌子,对布依族和其他兄弟民族人民进行文化侵略和奴化教育,成了压在布依族和其他兄弟民族人民头上的又一座大山。    
    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布依族地区半殖民地半封建化加深。军阀割据,盗匪横行,社会秩序异常混乱。    
    从1912年到1921年的10年中,贵州政权掌握在云南军阀的手里。布依族地区的地方政权分别为各地土豪所把持,形成了很多小块的封建割据。如在王母(望谟)地方有几个当权的地主,号称“四大金刚”,拥有大批武装,并能制造武器,在其统治区内称王称霸。他们残酷地压迫、剥削农民,与广大农民之间形成了尖锐的阶级对立。同时,与大军阀或国民党反动派之间也存在着矛盾。    
    在民族杂居地带,地主阶级还惯用制造民族隔阂的手法,借以巩固对人民的统治。他们常常利用民族情绪,制造纠纷,使本民族的农民成为自己谋私利的斗争工具。    
    1922年,贵州军阀袁祖铭带领军队由四川回到贵州,逼走云南军阀,自任贵州省长。但是,1923年,云南军阀又赶走了袁祖铭,重新夺取了贵州政权。直至1925年贵州各地掀起反滇军运动,云南军阀才被迫返滇。从此,贵州大小军阀又展开争权夺利的斗争。这种军阀割据和混战局面一直延续到1935年蒋介石反动势力直接统治贵州时才结束。    
    军阀混战给布依族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滇、黔各系军阀经过或驻扎在布依族地区时,经常向当地居民预征、预借,甚至挨家挨户抢劫钱粮,任意鞭笞农民。临走时,又要向地方索取“送行费”,并大肆拉夫。    
    红军到达布依族地区后,领导群众打土豪,分田地,闹翻身,使布依族人民在黑暗中看到了希望。    
    这一天,板乐布依族村民中流传着红军把王仲芳吓跑了的消息。    
    王仲芳是由国民党二十五军扶持起来的反动势力,盘踞在贵州镇宁县一带,长期对贫苦农民进行残酷的勒索和敲诈,无恶不作。红军到达板乐时,王仲芳命令部属陈宗德带人埋伏在江纳寨子背后的树林里,企图守住隘口,阻挡红军前进。一天下午,红军来到寨子前面的河边,陈宗德命令手下向红军射击。红军坚决执行党的民族政策,没有还击。一位红军战士向陈宗德喊道:    
    “我们是红军,是毛泽东苏维埃的队伍,你们不要开枪了。红军不打布依族人,如果你们要枪,可以来人交涉。”    
    这时,有人向陈宗德报告:    
    “不好了,后面也来红军了,漫山遍野的有好几万人呀!”    
    陈宗德一听,顿时吓呆了,忙喊道:    
    “别开枪了!别开枪了!”    
    他看打也打不过,跑也跑不了,只好硬着头皮向红军走去。    
    红军见他们过来了,态度很友好,还递烟给他们抽,使陈宗德感到非常惭愧。一位红军干部对他说:    
    “我们是共产党,是红军,是来帮助少数民族反对王家烈、反对国民党的。”    
    陈宗德边听边点头,嘴里连声回答:    
    “我们明白了,我们明白了,是,是。”    
    红军干部接着说:    
    “我们尊重、保护少数民族,不管是苗家、侗家,还是彝家,还要帮助他们打倒土豪劣绅、贪官污吏。如果你们王司令官响应我们的主张,需要枪的话,请他来会会我们,可以给他枪。”    
    陈宗德看到红军态度这么友好,又可以给枪,马上回去向王仲芳报告。王仲芳自知平时欺压良民,作威作福,不敢来见红军,当即收拾金银细软,带着一家老小,躲了起来。    
    红军把王仲芳吓跑了,寨子里的人有的高兴,有的害怕。穷人罗金荣早晨起来打了几条鱼,收拾好了,正在锅里煮,忽听寨子里的人说:    
    “王仲芳被吓跑了,红军也马上要进寨子啦!”    
    他心想;能吓跑王仲芳的军队肯定更厉害,便丢下汤瓢,头也不回地从后门往山上跑了。他在树林里躲了一天,到天黑,见寨子里静悄悄的没什么动静,估计红军可能走了,才慢慢下山回家。路上他想,那锅鱼肯定没了,真倒霉。走进家门一看,灶台上煮鱼的锅被抬了起来。他叹了口气,自言自语地说:    
    “没鱼吃了。”    
    可是,当他揭开锅盖时,愣了,一锅鱼一条没少。正在惊喜,忽听到敲门声,开门一看,是两名军人。    
    “老乡,不要怕,我们是红军,想买点豆子当粮食吃。”    
    罗金荣见红军对老百姓这么客气,一颗悬着的心也放下了,连忙说:    
    “有豆子,有豆子,我给你们拿。”    
    说着,便进屋从箩筐里掏了满满一升黄豆递给红军。一位红军战士立即从口袋里掏出一块银元给他。罗金荣万万没有想到红军会付钱,不好意思地说:    
    “这东西自家产的,送给你们吃吧,不要钱。”


苗岭热血红军给的棉衣觉得是那样的暖和(2)

    红军战士对他说:    
    “老乡,红军有纪律,买东西要付钱。你不收钱,这豆子我们也不好要。”    
    罗金荣见红军战士说得诚恳,禁不住流下热泪,激动地说:    
    “红军真是好军队,豆子说啥我也不要钱,我还要请你们吃鱼。”    
    说完,转身去端那锅鱼,等他把鱼端来,两名红军战士已不见了,一枚闪亮的银元放在了桌子上。    
    寨子里还有一位穷人叫韦国贤,当红军进寨的时候,他没有躲。他想:我们劳苦农民,平日与人无仇无冤,红军来了也不会为难我们。红军进寨子后,他见红军一个个为人热情,非常尊重布依族的习惯;需要什么东西,都给钱,而且公买公卖,不让人吃亏,不禁暗暗叫好。于是,就主动帮助红军挑水、煮饭、买菜,和战士们成了好朋友。红军临走时,送了他几十枚铜元和两件棉衣。韦国贤接过棉衣,激动地说:    
    “我打从娘肚子里出来,就没穿过棉衣。你们一下子送给我两件,我这一辈子都过得去了。”    
    红军走了,韦国贤送了一程又一程。站在山冈上,尽管山风很冷,但他穿着红军给的棉衣觉得是那样的暖和。    
    寨子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贵州镇宁、紫云一带,1928年至1929年间,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经常闹纠纷,同时,客家与土家之间的争斗也很激烈;在少数民族内部,各寨的地主豪强之间,为了扩张各自的势力范围,也不断地为一点小事而聚众械斗。反动政府不仅不化解矛盾,还经常挑拨离间,抑彼扶此,制造事端,以便加强控制,从中牟利。    
    在镇宁县六马区弄冉有位布依族人叫陆瑞光,他长得五大三粗,胸脯和肩上的肌肉高高隆起,肤色黑黝黝油光光的。他在战乱中,搞了百十支枪,搜罗了一帮子人,自霸一方,小有名气。国民党二十五军看他有点势力,就将他“招安”,把他的人编为一个团,派他做团长,让他到紫云县去“清乡”。陆瑞光做梦也没想到“招安”、“清乡”是为了削弱他的力量,结果是团长没当几天,人和枪全部赔光了。最后还落得个“莫须有”的罪名,成了反动政府通缉的罪犯,只好逃回家来。    
    1935年3月的一个晚上,陆瑞光家里一片混乱,上上下下忙着收拾东西,准备连夜上山。原来,他们听说近两天红军就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