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帝王后宫私生活之谜-第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绰去掉枷锁,询问他在定州时有什么事最开心。高绰说:“把蝎子和蛆混在一起观看互相啮咬最开心。”高纬派人连夜搜寻蝎子,早晨时获得两三升蝎子,放进一个大浴盆,绑缚个人放进去,一同看那个人被蜇得号叫翻转。高纬大喜,埋怨高绰:“这么好玩的事,为什么不早派人告诉我知道。”    
    消息传入周廷,北周武帝宇文邕亲率六军伐齐。共六万兵马,向长安日夕进发。    
    齐主高纬正与冯小怜在天池打猎,警报从早晨至中午已来了三次。高纬居然说:“只要小怜无恙,战败又有何妨!”齐国的右丞也斥责士兵道:“皇帝正游猎为乐,边境稍有战争,乃是常事,何必急急奏闻?”到了晚上,平阳报称失守,高纬也开始不安起来,便想集将卒抵抗。冯小怜兴致未尽,还要接着游猎。于是又猎了好长时间,获得几头野兽,方才尽兴而回。    
    第二天高纬大集各军,出兵迎战周师。他打仗也不忘带着爱妾,命丞相率前军先进,自己同冯淑妃后行。严冬将届,北周军队已经退回长安。齐主听说周已退师,便攻打平阳,妄图收复。北齐兵为收复失地,抵御外侮,个个奋勇争先,挖掘地道,架设云梯,昼夜猛扑。毁去城堞与城墙,挖地道进入城下,城墙塌了十余丈,将士们打算乘势攻入,然而高纬却敕令暂停进攻。原来他听说晋州城西的石头上,有圣人留下的痕迹,他打算与冯小怜一同去观看。冯小怜画眉刷鬓,抹粉搽脂,对镜顾影自怜,好多时才姗姗来迟。然而那城墙缺口处,早已被周朝守兵用木为栅,堵塞得十分坚固。齐兵失去了大好时机,士气十分低落。高纬又怕城中射下的弩矢伤及爱妾,便抽出本来就不多的攻城木具,拆了筑造一座桥,他与冯小怜得以登桥遥视。不料桥不坚固,禁不起人来人往,突然间坍了。当时高纬与冯小怜正在危墙上面,差点做了水底鸳鸯。古代军队本来就视妇人从军为不祥之兆,心理上已有必败的暗示。    
    这时周朝诸军八万人直趋平阳。齐兵士气却极为低落,均无斗志。两军兵刃初交,高纬与冯小怜并骑观战。见周军如潮水一般,齐左军似乎难招架,向后倒退。    
    冯小怜遽然变色道:“败了!败了!”    
    穆提婆道:“皇帝快跑!”高纬便挈冯小怜往后就跑。    
    开府奚长谏阻说:“半进半退是用兵的常事,现在军队未曾伤损,陛下却骤然返驾,恐怕陛下一动,人心散乱,军旅不可复振!那才是不可挽救了!请陛下速西向镇定各军!”    
    高纬沉吟多时,武卫张常山来报齐主道:“军已收讫,完整如故,围城兵仍然不动,陛下即宜回至军前!”    
    高纬勒马欲回,穆提婆拉着高纬的右肘道:“此言未可轻信。”    
    此时冯小怜又在一旁做态,柳眉锁翠,杏靥敛红,一双翦水秋瞳,几乎要垂下泪来。弄得齐主仓皇失措,不由的扬鞭再走。齐军失去皇帝,顿时大溃,死亡至万余人。齐主高纬奔至洪洞,才停下来,冯小怜揽镜照影,重匀脂粉,突闻后面又报追兵大至,便上马再往北逃。其间高纬忽发奇想,让太监化装回晋阳取皇后衣饰,封冯小怜为左皇后,在逃跑途中让小怜穿上皇后礼服,反复观瞧欣赏后接着奔逃。    
    兵败如山倒的北齐军队一路狂奔数百里,退回了晋阳,周军长驱而入,逼近晋阳,高纬打算弃城北奔突厥。大臣们一再谏阻,齐主不听,夜开五龙门出走。晋阳是北齐实际的政治和军事中心。从史书上可以见到:北齐皇帝一次次从晋阳出发征讨北周和北方的几个游牧民族,又一次次在战争结束之后率军返回晋阳。有一件事情很能说明晋阳对于北齐的重要性,就在先祖高洋自立前夕,领披甲将士八千人向东魏孝静帝辞行。望着高洋远去的背景,曾经被高澄辱骂殴打却无可奈何的孝静帝哀叹道:高洋看来不能相容于我,我真不知道会死在哪一天。年仅二十岁的高洋之所以如此的飞扬跋扈肆无忌惮,无非就是因为他牢牢掌握着难与争锋的晋阳这一军事重镇。然而高纬却轻易放弃了前代数十年苦心经营的地方。    
    愤怒失望的北齐将士拥立安德王高延宗即位,高延宗将王府中的积藏与后宫美女赏赐给将士们。劲骑四合,好似黑云一般的北周军队包围晋阳的第二天,平时狂放不羁行为残暴的高延宗此时也表现出了一个君王应有的作为,他素来肥壮,前如偃,后如伏,人常笑他臃肿无用,这时却单独开城搦战,手执大槊,驰骋行阵,往来若飞,亲冒矢雨身先士卒,领军四万出城迎战北周军队。就在北齐军队引军败退的时候,周武帝率领数千骑兵突破东门,在晋阳佛寺熊熊烈焰的映照下蜂拥而入。高延宗此时从东门杀回,内外夹击,北周军队大乱,争相从被人群堵塞的城门败逃,战死两千余人。周武帝身边的卫士几乎全部死散,两名下属一个在前牵引马头,一个在后挥鞭抽打,费尽艰险才逃出晋阳。    
    大胜之后北齐将士们欣喜若狂,涌入街坊之中畅饮欢庆,一时间醉卧长街的将士比比皆是,致使高延宗亦为之流泪。    
    不可一世的周武帝此时魂胆俱裂,准备撤军。宇文忻劝阻道:“陛下得克晋州,乘胜至此,今伪主奔波,关东响应,自古至今,无此神速,昨日破城,将士轻敌,稍稍失利,何足介意!大丈夫当从死中求生,败中取胜,今齐亡在迩,奈何弃此他去?”此前投降的北齐叛将段畅也极力陈说晋阳城中空虚,于是,周武帝勒马而还,吹响号角集结大军,在第二天清晨,趁北齐守军猝不及防之时,一举从东门攻破晋阳。    
    高纬逃亡途中相随的只有数十人。穆提婆开始还从行,走了数里,竟杳如黄鹤,不知去了哪里。高纬逃到邺城。为迎接冯小怜,他凿开城北大墙。齐臣斛律孝卿请高纬亲自向守城将士问候,以鼓励军心,并为高纬撰写该说的话,劝皇帝在讲话时应该慷慨流泪,以此感动士兵。高纬面对十数万庄严肃穆、抱有哀兵必胜之心的将士,忽然忘了讲话稿上的词,于是自己先大笑起来。左右奸佞幸臣也跟着捧腹大笑。由此,军心彻底瓦解。    
    邺城也攻下后,周朝将军尉迟勤等东追齐主。到青州后,高纬想跑到从前的敌国陈朝避难。宠臣高阿那肱想活捉他献给周朝,骗他说周朝追军还很远。高纬得闲与冯小怜款款温存一番。却不料“周师奄至”,高纬吓得肝胆俱裂,装了一大袋金子系于马鞍,带着后妃等十几个人狂跑。周军在南邓村将高纬与其姬妾擒获。北齐五十州,一百六十二郡,三百三十万户人皆入于周。高纬在位,历十二年,自高洋篡魏为始,至此为止,共二十八年。到了邺城,周主也温颜接见,暂留军中。    
    周主封高纬为温国公,齐被俘的大臣多人,亦都授官封爵。高纬自幸得生,只是失去了一个天生尤物,还未蒙赐还,不得不上前乞请,叩首哀求。周主微哂道:“朕视天下如脱屣,一妇人岂为公惜!”遂仍将冯小怜还给高纬。高纬拜谢后携妃自出。不久周主召高纬及高氏诸王公入宴,酒至半酣,令高纬起舞。高纬毫无难色,乘着三分酒意,舞了一回。    
    这年冬天,有人诬告高纬谋反。周主将高纬父子及齐宗室诸王,并皆赐死。高纬只有二十二岁,史称高纬为齐后主。    
    高纬的母亲胡氏年已四十,尚有姿容,恒母穆氏年仅二十,更为娇艳如玉。两人无依无靠,最后只好在长安市中,操起皮肉生涯,每天与纨绔少年游狎。相传胡氏有夏姬的床上本领,夏姬是春秋时人,有内视法,与人交欢时像处女一般,因此胡氏室无虚客。穆氏妖冶善媚,亦得狎客欢心。胡氏应该把这笔账记在她儿子高纬的头上,是他丧权亡国,使母蒙羞的。    
    冯小怜被周主赏与代王宇文达为妾婢。宇文达本不好色,然而得了这个冯淑妃,竟被她迷住,非常爱宠。原来的代王妃李氏被小怜挤兑得差点活不下去。冯小怜曾弹琵琶,忽断一弦,便随口吟诗道:“虽蒙今日宠,犹忆昔时怜!欲知心断绝,应看胶上弦。”后来宇文达被隋主杨坚所杀,杨坚又将冯氏赐与李询。    
    李询是代王达的妃子李氏的哥哥,当年代王达为宠冯小怜冷落李氏。李询母为女报怨,令冯小怜改穿布裙,每日舂米、劈柴、烧饭、洗衣且多方谩骂。冯小怜不堪蹂躏,只好自杀。    
    晚唐李商隐的《北齐》讽咏北齐后主高纬和宠妃冯小怜荒淫亡国的故事:“一笑相倾国便亡,何劳荆棘始堪伤。小怜玉体横陈夜,已报周师入晋阳。”    
    《隋书》关于冯小怜有如下记载:“齐后主有宠姬冯小怜,慧而有色,能弹琵琶,尤工歌舞。后主惑之,拜为淑妃。选彩女数千,为之羽从,一女之饰,动费千金。帝从禽于三堆,而周师大至,边吏告急,相望于道。帝欲班师,小怜意不已,更请合围。帝从之。由是迟留,而晋州遂陷。后与周师相遇于晋州之下,坐小怜而失机者数矣,因而国灭。齐之士庶,至今咎之。”几代北齐帝王,皆凶淫荒唐,到后主高纬更是登峰造极。究其原因,或许是家族性格的遗传,或许是后代生于安乐,不知创业的艰辛。其荒诞的程度几乎类似于小说虚构。其实红颜祸水不过是后人在史书上为那些昏君找的垫背,因为即使没有冯小怜,北齐遇到那样的皇帝也不会长久。    
    


第三部分 魏、晋、南北朝篇第28节 梁元帝美妃违背规矩之谜 

    梁元帝(508~554年),即萧绎。南朝梁皇帝。公元552~554年在位。字世诫。武帝第七子。封湘东王,镇守江陵(今湖北荆州)。侯景叛乱时,派王僧辩、陈霸先灭景,即位称帝。承圣三年(554年),西魏军破江陵时被杀。    
    “徐娘半老,风韵犹存”出自《南史·梁元帝徐妃传》,说的是南朝梁元帝萧绎的王妃徐昭佩的风流事。据《南史》记载,她是前齐国太尉的孙女,梁朝侍中信武将军徐琨的女儿,天监十六年十二月,当萧绎还在当湘东王时,她嫁给了萧绎。湘东王萧绎,是南朝梁武帝第七个儿子。当初萧绎降生的时候,武帝梦见一个眇目僧,手执香炉至金殿前,口称他自己要托生于皇宫,径直地往宫里走。武帝醒来,就有宫女报告适后妃生下皇子。萧绎生下来便眇一目。武帝记起所梦,因为他很信佛教,所以对萧绎宠爱有加。萧绎自小好学不倦,博览群书。长大后高祖问他:“孙策在江东建功立业时年岁几何?”萧绎回答:“十七。”高祖长叹道:“正是你这个年龄啊。”于是封萧绎为湘东王,出镇荆州,为刺史。    
    南朝梁武帝萧衍,长文学,精乐律,善书法,可谓多才多艺,一门父子四人,皆为著名文学家,父子兄弟,开一代声色犬马之诗文风。湘东王萧绎亦与父亲一样,自幼爱好文学,对政治了无兴趣,萧绎在荆州的任上,凡军书檄文,文章诗赋,皆挥笔而就,他评价自己说:“我韬于文字,愧于武夫。”他每日身穿布衣,饮食惟豆羹粗粒,以与文人雅士谈玄说道为乐。    
    武帝因侯景叛乱,晚年行同傀儡,屈辱地死去。萧绎即位,是为梁元帝。元帝一目失明。妃子徐昭佩,出身名门望族,但长相一般,却无大家闺秀风姿,因此元帝对她很冷淡,两三年才与她同房一次。她曾试着打入丈夫的兴趣圈子,因此一改常态,淡妆素抹地去参加文人聚会。萧绎却依然对她没有感觉,依旧谈玄论道。最后徐妃无法可施,开始灰心,便由曲意迎合转为另一副面孔。    
    此后每次当元帝来时,徐妃非但没有像以前那样表现出受宠若惊的感觉,反而冷若冰霜。每次知道元帝要来,她便在半边脸上画浓妆,而另半边脸什么粉也不施,以此羞辱元帝的一只眼看不见。后人有诗讽刺元帝:“休夸此地分天下,只得徐妃半面妆。”元帝一见,知她有意嘲笑,当然龙颜大怒,拂袖而去。之后累年不入妃房。徐昭佩仍然是深宫寂寞,芳华虚度,岁月流逝,她已经年近不惑了。    
    徐妃嗜酒,经常喝醉,元帝回宫若遇见,必吐在他的衣袍中。元帝更加厌恶。尽管如此,徐昭佩毕竟是个活生生的女人,也有七情六欲,她耐不得深宫的寂寞凄凉。荆州瑶光寺中的智远道人,面目白皙,徐妃看上了,暗中与他私通。    
    元帝好读书,卷籍繁多,但读书时自己不拿书,令左右的侍臣轮流代执,经常昼夜不间断。因此左右的侍臣出入随意。徐妃便选择那些容貌俊美的少年侍臣,在后宫肆淫。不久徐妃又看上了元帝左右的暨季江。暨季江丰神楚楚、玉树临风,徐妃便派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