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栖特种兵-第6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天军将领竟然把蛇三大的没有还手之力,连招架之功都欠缺,显然更加厉害!还是躲着他为妙!

    可是,既然已经反了出来。就不能不打,我不打。他也要打!要打,就不如趁他楞神的时候!不求一招奏效,只求不要输得那么惨。

    王少杰感到敌枪近身,一个后仰躲过,手中枪横扫而出,啪的一声。正好挡住了来抢!

    一声大响,赵一敬双臂发麻,长枪被震荡而出,飞向了右侧,险些脱手而去!

    不是对手!他立刻心知肚明!

    这时候。王少杰手中长枪如同渴马奔泉,向他急冲而来!

    赵一敬大喊一声:“全军撤退!我来掩护!弓箭手策应!”

    关键时刻,他还没有乱了阵脚,具有武将基本的身先士卒的觉悟。

    王少杰刷刷刷连刺三枪,都被赵一敬勉强挡过。

    这也是华山派的武功特点之一,虽然他们的攻击能力不强,防守却是他们的强项。

    这时候,弓箭手的策应也已经到达,箭如飞蝗,不得不防。

    就此,王少杰也约住战马,把后面的三千大军招呼上来,步步为营,跟上了 赵一敬逃兵的步伐。

    不一会儿工夫,他们逃到了自己的防地,就是铜关县城的东门。

    这里有一些营帐,也有一些防御措施,找已经就要在这里停下防御。

    就在这时,浑身是血的蛇三突然现身,急叫:“不能停下,去十二连城!”

    经过蛇三的提醒,赵一敬猛然醒悟,如果在这里稍加蹉跎,十二连城北天军占领,他们就死无葬身之地了!

    赵一敬已经在这里经营多年,当然对铜关已经周围地区非常熟悉。

    这里地势险要,南依秦岭,有禁沟深谷之险;北有渭、洛,汇黄河抱关而下之要;西有华山之屏障;东面山峰连接,谷深崖绝,中通羊肠小道,仅容一车一骑,人行其间,俯察黄河,险厄峻极。

    正如诗人所描述那样:“山势雄三辅,关门扼九州”。

    这里的关防建设从汉代开始建置, 后经唐、宋、明、清修葺,保存基本完好。

    关城周长约5公里,北面与东北,为板筑土墙,外包青砖高十六米,宽八米;南与东南,顺山势削成垛口,高达三十米。

    除开门六处外,留有南北二水门。

    铜关东约三公里,有一禁沟,自唐至明、清,为了铜关的安全,沿禁沟两岸,夯筑方形土台十二个,是防御性的军事堡垒。

    由于土台与铜关城基本连接,故称“十二连城”。

    这十二连城,虽然不能保证赵一敬等人安全,占领这个关键所在,却能保证不被天军占领,让后把他们堵在东门,形成瓮中捉鳖之势。

    麦轲已经知道这里发生了叛乱,其实他心里早有准备,这样大规模的策反,出现夹生饭是难以避免的。

    王少杰在那个蛇三喋喋不休劝降的时候,就给麦轲发去了消息,麦轲也回话,让他自行处理;实际上,二人在分手的时候,也预计到了这种可能性。

    打退了叛军以后,王少杰继续通报了麦轲;麦轲开始没有回话,过了一会儿,突然告诉王少杰派兵去占领十二连城。

    这十二连城也是不久前二人看到的一处古迹,但是并没有给与特殊注意。

    麦轲提醒以后。王少杰立刻把三千人马一分为二,一半交由一个团长负责继续尾追,另一半,自己带着,斜刺里杀向十二连城!

    一家是全力以赴,夺取这条唯一的生路;另一家是争分夺秒。立志把这些敌人全部在当地解决,不给兄弟部队带去麻烦!

    因此,两支部队,如同两股洪流,滚滚流向十二连城!

    结果,两支部队同时到达!

    双方不顾劳累,立刻展开的对十二连城的争夺!

    实际上,两头的各四个城垛被两支队伍的洪流一下子冲面,分别落入两支队伍之手。真正争夺的只有中间的四个。

    因为这四个城垛双方都进入了一部分兵力,所以激烈的战斗就此展开!

    双方各有独占的四个城垛作为后备,支援中间四个城垛里的厮杀,因此,那里的打斗激烈而持久,双方各不相让。

    不过,打着打着,叛军一方就后劲不足了。

    天军可以一无所虑。放开手脚打!更重要的是,一旦需要。他们可以调来大量的支援!

    叛军就不行了,他们这么多兵力,全部在这里,根本就没有援军,一旦力量不足,就只有等着失败了。

    另外。他们也不可能专心一志地打,因为他们的根本目的,是逃离被歼灭的命运,现在占了四个城垛,正好给他们逃跑留下了一线希望。

    因此。从上到校,一边打,一边实际上是在想着如何逃跑成功。

    争夺城垛的同时,赵一敬也正在和蛇三紧张商议。

    占领铜关是没有可能了,人能跑一些也是好的。

    更重要的是,如果跑进东方的这条峡谷通道,也就是古时的函谷,还是有大有作为的!

    因为里面关卡甚多,只要占领一处,实际上还是卡断了入关出关的通道!

    二人确定了这个情况,立刻就决定放弃这十二连城,逃跑,进入函谷关!

    要逃跑,就必须有人牺牲自己,掩护别人,设三沉吟了一下,自告奋勇留下防守掩护别人撤退。

    蛇三也只能这样,赵一敬是不能留下的;同时,他自己的留下,保住自己的性命不是问题,必死无疑的是那些留下的士兵。

    留下的士兵被蛇三一番激励,不要命地冲了上去,中间四城的交锋更加激烈,每一次交手都是拚尽全力,拼命厮杀!

    蛇三亲自上阵,冲在最前线,他那鬼魅的身影,令人防不胜防,王少杰只好亲自上阵,才制止了他的杀戮。

    突然,他发现了一个现象,敌人越来越少了!

    以前都是死一个,增增加一个,现在是只死无加!

    敌人跑了!

    王少杰立刻发现了真相!

    追击!

    他立刻发出命令。

    同时告知麦轲这个麦轲。

    然后,带领他所有的士兵朝函谷关口冲过去!

    可是,未能如愿。

    原来是蛇三带领大约一千叛军密密麻麻地挡在那里!

    杀!

    王少杰大声命令到!

    三千天军蜂拥而上,都是一招致命的功夫!

    那些叛军个个都红了眼,不知你死,就我死!

    经过半个时辰的厮杀,才终于杀透了敌人的层层阻拦!

    叛军只有一个人不知所踪,那就是蛇三,其余人全部死伤带劲!

    不过,天军也是死伤惨重,而且活着的,都已经累得精疲力尽,如同死狗一样,再也没有余力追击敌人了!

    正在这时,一阵骤雨般马蹄声传来!

    天军的骑兵到!

    当头一员大将,正是李小龙!

    他们马不停蹄,飘然而过。

    只留下李小龙豪迈的声音!

    “少杰贤弟,安心休息;些许叛军,交给愚兄便了!”

    。(未完待续。。)

第919章 古道险阻泥丸

    这队骑兵共有三千人,正是李小龙从嘉定带来的精锐。

    这三千人本来是攻打华山的,结果华山被天军智取,活捉了九天真人,又救活了他的关门弟子,他们基本上没有使上劲。

    恰好麦轲知道了赵一敬叛乱后,要从铜关逃跑,进入函谷,就派出他们来追赶逃兵。

    他们虽然从嘉定过来的时候没有骑马,但是原本却是熟练的骑兵,因此,麦轲就为他们调拨了三千匹良种战马。

    这样他们才能以骑兵兵种加入战场,追击敌人。

    李小龙今年刚值十八,恰逢风华正茂,跃马驰骋,英武异常。

    他用的武器也很特殊,左右手各持一根双节棍,左右逢源,可长可短,打起来时而大开大阖,时而小巧机变,别管敌人在远在近,都能被他一一打倒。

    三千骑兵很快就进入了函谷。

    虽然李小龙在东南亚长大,对这里的情况不熟悉,但是,他接受任务的时候,麦轲通过灵犀一动对他一通猛灌,让他对这条兵家必争的险道有了一定认识。

    函谷关是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因关在谷中,深险如函,故称函谷关。

    这个函谷关是指东端的关隘,与之相应的西端关隘,就是刚才王少杰占领的铜关。

    铜关和函谷关相距八十公里,整个是一个峡谷,这个峡谷就被称作函谷。

    这里曾是战马嘶鸣的古战场,素有 “一夫当关,万夫莫克”之称。

    也有诗人称其为“天开函谷壮关中,万古惊尘向北空”,“双峰高耸太河旁,自古函谷一战场”。

    函谷关西据高原。东临绝涧,南接秦岭,北塞黄河,是我国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

    始建于春秋战国之中,是东去洛阳,西达长安的咽喉。素有“天开函谷壮关中,万谷惊尘向北空”、“双峰高耸大河旁,自古函谷一战场”之说,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周慎靓王三年,楚怀王举六国之师伐秦,秦依函谷天险,使六**队“伏尸百万,流血漂橹”。

    秦始皇六年,楚、赵、卫等五**队犯秦。“至函谷,皆败走”。

    秦末楚汉战争中,刘邦曾守关阻挡项羽进攻。

    唐“安史之乱”中,官兵与叛军在关前进行了著名的桃林大战。

    自春秋战国以来的两千多年中,函谷关历经了七雄争霸、楚汉相争,以及数不清的战火。

    函谷关是古代西去长安、东达洛阳的通衢咽喉,中原文化和秦晋文化的交汇地;是千百年烽烟际会、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塞。

    函谷关建于春秋战国之际。

    因在谷中,深险如函而得名。东自崤山。西至潼津,通名函谷。号称天险。

    函谷关扼守崤函咽喉,西接衡岭,东临绝涧,南依秦岭,北濒黄河,地势险要。道路狭窄,素有“车不方轨,马不并辔”之称。

    函谷关不仅是一处军事重地,而且是古代中原腹地与西北地区文化、经济交流的要点。

    老子著述五千言《道德经》的时候,也在这个地方

    围绕着这座重关名城流传着“紫气东来”、“老子过关”、“鸡鸣狗盗”、“公孙白马”、“唐玄宗改元”等历史故事和传说。唐太宗、唐玄宗、司马迁、李白、杜甫、白居易、司马光等历史名人志士临关吟诗作赋,有许多名篇流传于世。

    所有这些信息,都在李小龙脑际一闪而过,但是他并没有刻意去留意那些不时出现的古迹遗址,而是谨防逃敌的埋伏。

    从谷口到这里大概有十几里了,依然没有追上敌人,而且也一路顺利,但是现在路途越来越难走了。

    不仅是道路崎岖,道路两旁怪石林立,而且是道路变得非常狭窄,只容一骑通过。

    这样的地方,除非是傻子,否则没有不设伏阻拦追兵的道理。

    这条窄窄的通道,两边几十米的高坡,道路蜿蜒,崎岖狭窄,空谷幽深,关道两侧,绝壁陡起,峰岩林立,地势险恶,地貌森然,果然是人行其间,如入函中。

    看到如此险境,饶是李小龙英雄虎胆,也是头皮发麻!

    而且他知道,这是唯一的一条通道,全长竟然有三十里!

    只要一进去,基本上就是不胜则死!

    冲到中间,即使想回头,都没有可能,在那样狭窄的地方做回头的动作,无异于自寻死路。

    而且中间既然狭窄,也没有可能作大规模的调整部署,也就是说,当先锋的,就是从头到尾,三十里路,全部打头阵!

    李小龙立即作了调整,让一个铁甲排打头阵;第二梯队还是一个铁甲排;然后是第三铁甲排。

    这是三千人中仅有的铁甲兵种,全部压上了第一线!

    然后,就是李小龙和他的卫队。

    后面就是其余的士兵。

    “进去!”

    李小龙下令,然后那些铁甲骑兵就挺枪跃马,进入狭窄的函谷小道。

    李小龙进去的时候,前面的队伍已经渗入一百多米。

    这时候,这听一阵箭弦响动,无数铁箭迎面飞来!

    这是追兵和逃兵的第一次接触战!

    李小龙这里也有流矢飞来,他挥起手中的双节棍将其磕飞,感觉到力量很大!

    李小龙放眼看去,原来前方都堵满了叛军。

    他们有的我倒在地,施放大型弩箭;有的蹲伏在地,手中托着中型弩箭,恣意发射;有的站立,手中使用的是小型弩箭!

    李小龙心中恍然,怪不得力量如此之大!

    幸亏有铁甲兵在前,否则这一个回合就会死伤惨重!

    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