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大文学家-第7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画得落款是:黄世昌涂鸦之作。

    这副图画,看笔法,看意境,竟然不输于钓鱼台国宾馆十八号楼里面挂的那副**年的作品。

    画幅下面,摆着一张长长的条几,条几上面摆着几个摆件。上面有如意、有玉佛,有瓷瓶,尤为奇特的是,还有一个古怪的葫芦。

    这个葫芦有三十厘米的高度,是一个亚腰葫芦,与一般的亚腰葫芦不同的是,这个葫芦竟然是个方形的。

    李飞阳眼里惊人,一眼看去,就知道这个葫芦不是假的,而是真的长成这样的,不由大奇,好像没听说亚腰葫芦里面还有这么一个品种啊?

    黄征农见他们几个盯着这个葫芦看个不停,走到条几前面,将这个葫芦拿了过来,笑道:“这个方形葫芦是我父亲所做,他在前几年,和一个外国朋友聊天,说到葫芦上面的时候,他说他能种出方形的葫芦来,那位外国朋友不信,后来他们就打了一个赌,结果我父亲真的就种出了一个方形的葫芦来,使得那我朋友啧啧称奇。”

    李飞阳与马克赵春江几人,如今拿着这个葫芦,也是啧啧称奇。

    赵春江问道:“黄大哥,这个葫芦是怎么种出来的?”

    黄征农道:“家父是在葫芦生长之初,用特制木框将它框住,随着它的长大,木框也随时更改,直到葫芦不再生长,在框架之内,也就算是长成了。”

    赵春江道:“怎么可能?这玩意儿长的时候,又不是干的,用框子框住,时间长了,岂不是会烂掉?”

    黄征农笑道:“当时那位外国友人也是这么说的,结果他输得心服口服!”

    李飞阳:“真不知道葫芦还能这么种出来。”

    黄征农道:“我这个老父亲,天性好玩,最喜捣鼓一些稀罕的东西,架鹰斗狗,养鸽遛鸟,种葫芦,捉蟋蟀,五行八作,没有他不感兴趣的,这葫芦的种法,只是他顺手而为,算不得什么。你若是有兴趣,我今天就给你引荐一下,他老人家也对你非常好奇,早就想见你一下了。”

    李飞阳道:“这样再好不过,我早就听到了黄老爷子的名气,今天能见到他老人家的金面,也算是不虚此行了。”

    正说话间,有人推门进屋:“老三,哪位客人到了?”

    黄征农急忙站起:“爹?你什么时候回来的?不是出去散心去了吗?”

    李飞阳和赵春江、马克三人也都站起身来,看向进屋的这个人。

    此人身高一米七五左右,清隽的脸膛,眉毛很秀气,和女子的眉毛相仿佛,双眼皮,下巴无须,眼睛在光线不太充足的房间里面,仍然清清亮亮,熠熠生辉,看来很是有点奇特。

    李飞阳心道,这便是黄大哥的父亲黄世昌老先生了。

    他自从听说过天地双杰的名号之后,就对天杰**年和地杰黄世昌两个人起了仰慕之情,**年还好,经常在电视新闻里面出现,对于他的相貌,李飞阳是极为清楚的,但是对于黄世昌老先生,李飞阳却是难以知道他的面目如何。

    有时候就在脑子里勾勒此人的面貌,此时方才见到了真人,却是和想象中有点不一样。

    李飞阳也不用黄征农介绍,自行对黄世昌弯腰行礼道:“黄爷爷好,我是李飞阳,身边这两个是我的同学,今天来京城,特意来拜访黄大哥,同时也想拜见一下黄爷爷。”

    黄世昌笑道:“你喊老三为大哥,却喊我为爷爷,这辈份可就有点乱了哈。”

    李飞阳道:“咱们各交各的罢。”

    黄世昌大笑:“不错,各交各的,辈份什么的,不必太在意!”

    只凭李飞阳这句话,黄世昌就对李飞阳大有好感。

    他说道:“飞阳,我家老三一直在我身边夸奖你,你的作品我都看过了,写的不错!”

    李飞阳道:“我也是胡乱写写,倒是让黄爷爷您见笑了!”

    黄世昌道:“胡乱写就写的这么好,那要是认真的写,岂不是早就拿了国外的大奖了?不过,你的传统文学作品虽然写得好,但是我不太感兴趣。”

    李飞阳奇道:“那您感兴趣的是什么?”

    黄世昌笑道:“我感兴趣的就是你写的武侠小说,武侠故事,比什么报告、记录、纪实文学、都要有趣多了。”

    李飞阳道:“既然您老人家喜欢,那我以后就多写一些,也好让你品鉴一番。”

第九十一章 不学有术

    黄世昌听李飞阳说以后要多写一些武侠小说,哈哈笑道:“那感情好,这样我这个老头子也能多看一点小朋友的武侠故事。”

    李飞阳道:“以后还得您老人家多多指点才是。”

    黄世昌道:“凭飞阳你的文采,要说让我指点,那是说不上的,倒是能好好看一下的。”

    黄征农插话道:“爹,我妈呢?”

    黄世昌道:“你妈还在南方,她和她的老师燕北流大师正在南方举行古音乐艺术展示,估计要在那里呆上一段时间了。”

    黄征农模样奇怪道:“我妈自己在外面,您也放心?”

    黄世昌骂道:“我有什么不放心?你妈她是武当俗家弟子,当世武学大师,只有她欺负别人,哪有谁能欺负她?你小子存心是想看你老子的笑话是不是?”老头估计是想到什么事情了,越说越是火大,抬腿踢了儿子一脚。

    黄征农不敢躲闪,硬挨了父亲一脚,瓷牙咧嘴做疼痛状,心下却是暗暗好笑;他母亲苏瑾修脾气火爆,年轻时候在京城打遍天下无敌手,一些王公贵族的纨绔子弟都被她揍过,是当时京城的一霸,英风飒爽,名震京都。

    自从黄世昌成婚后,就一直被苏瑾修打压,他虽不是柔弱文人,也习得一些拳脚棍棒,但是和自己的老婆一比,就成了战斗力为五的渣滓,对抗家暴问题上面,向来是抵抗有心,胜算不大。故此,一辈子都被老婆打压着。

    只是两人夫妻恩爱,倒也没有因此闹出什么大的矛盾,但是传出去,就有点不好听。

    与南方男人以怕老婆为傲不同,在北方,若是被人说成怕老婆,那是在男性同胞里面很丢人的一件事。好在黄世昌眼里根本就不在乎此事,怕老婆是事实,别人也没有说谎,随他们说就是。

    他今天回京,就是因为苏瑾修嫌他老胳膊老腿的跟着是个累赘,还得每天照顾他,耽误了好多时间,老太太脾气一上来,干脆就把他一脚踢了回来。

    此时,自己的儿子明显知道自己怕他母亲,现在还故意问自己这个问题,显然是想要嘲笑自己,对于这个没事找抽型的幼子,他自然是要呵斥一番。

    李飞阳和马克、赵春江三人却是不知道此事,见老头忽然就训斥起黄征农来,都是有点摸不着头脑。

    黄世昌教训了儿子一顿后,对李飞阳三人笑道:“飞阳,让你们看笑话了。你这个黄大哥,向来没个正行,有时候老头子火上来了,就说他一顿,好在都不是外人,你黄大哥丢人也丢不到外面去。”

    李飞阳笑道:“黄爷爷说的是,孩子不听话,您该揍就揍,别给我们面子!嘿嘿。”

    黄征农叫道:“喂喂,飞阳,你这家伙不要落井下石啊!”

    黄世昌瞪眼道:“嚷嚷什么啊?还不如一个孩子稳重!”

    黄征农深悔自己没事找事,丧气道:“飞阳,这就是我父亲,江湖人称‘博古通今,不学有术’的黄世昌先生!”

    又对黄世昌道:“这三个分别是李飞阳、马克、赵春江,都是飞阳的同学,人家今天一起来拜见您老人家来啦!”

    黄世昌喝道:“好好说话!整天没个正形,成何体统?”

    呵斥完黄征农后,转头看向李飞阳,笑眯眯的问道:“飞阳,你怎么有时间来京都了?”

    李飞阳道:“学校放暑假了,刚好云长爷爷有事情找我们问话,今天刚刚见过他老人家,寻思着来京都了,怎么也得来您这里一趟。黄大哥认我做小弟,大哥的父亲您还在这里,我怎能不来拜访一下?否则,太也说不过去了。”

    “云长同志?他怎么会找你们三个孩子问话?这有点说不通啊。”

    黄世昌一脸纳闷的看向李飞阳:“飞阳,云长同志找你们干什么来了?你别告诉我,他找你们是来商讨国事来着!”

    赵春江挺了挺胸脯道:“确实是商谈国事!”

    马克瞪了赵春江一眼,“胡说什么呢!吹牛也不会吹!咱们小小年纪,能谈的了什么国事?”

    赵春江嘿嘿笑了几声,不敢再多说,毕竟涉及到国事问题,没有高层允许,不方便将谈话内容泄露出来,他刚才有点得意忘形,差点忘了保密条例了。

    见到马克、赵春江如此形态,黄世昌奇道:“还真的商讨国事了?这可就奇了怪了,你们小小年纪,能参与什么国之大事?”

    李飞阳道:“我们之前写了两份改革开放后的发展评估报告,云长爷爷看到了,感到有点意思,所以就喊我们问一下里面的问题。”

    黄世昌点头道:“可见写的相当不错,不然云长同志怎能会召你们三个小毛头来京拷问?”

    他赞叹道:“果然是年少有为,小小年纪竟能参与国事,比我当初要强的多了!”

    李飞阳道:“我们三个怎能跟您相比?”

    黄世昌摇头道:“不要自谦。我当初在京都上学之时,因为家境富裕,在同龄上学之人当中,我是最为不争气的家伙。”

    他眼神飘忽,似乎回忆到有趣的往事,笑道:“当初我父亲为了让我好好上学,特意在京师他大学堂附近买了一座宅院,请来了中西菜的厨师,想吃中餐就做中餐,想吃西餐,就给我做西餐。平时有几十个仆人照顾着,日子过得还算是舒坦。”

    李飞阳心道:“这还叫‘还算是舒坦’?这才是锦衣玉食,纨绔子弟的待遇啊!”

    就听黄世昌继续说道:“就算是这样,我也不好好上学,每天就知道玩儿!当时的老北京,玩的玩意儿也多,特别是八旗子弟,闲来无事,总喜欢找点乐子来打发时间。遛鸟的、架鹰的、养猴的、斗狗的、捉虫的、种花的、放风筝玩镖坨的、玩什么的都有!还有唱戏的、练武的、听曲儿的,当真是五行八作,三教九流,没有什么不可以玩儿的!我当时玩心大,不好好上学,就是跟着一帮旗人瞎闹腾,如今想来大是不该!”

    李飞阳道:“那是您聪明!别人要是像你这样,早就废了,哪像您,就是玩,也玩成了现在的一代国学大家,琴棋双绝!”

    黄世昌笑道:“什么国学大家,琴棋双绝?哪里有什么绝不绝的!有什么人说我不学有术,都是胡说八道!不学怎能有术?千万不要被这句话给误导了!”

    李飞阳点头称是。

    但是从私下里,李飞阳却知道,事情并不是像黄世昌所说的这样。

    黄世昌幼年确实只知道玩乐,不过玩归玩,他的学习成绩依然是名列前茅,而且还经常替别人考试,以此来换取别的学生好玩的东西。

    他后来毕业后,家境中落,慈母严父相继去世,又正赶上民国革命,颠沛流离,生计难以维持。

    但他确实异于常人,天生的就比别人聪明,为了生活,他通读医书,半年后竟然成了一代名医,手下活人无数,再后来,因为倭寇将中华文物外运不成,被汉军扣下,他被请去核查文物,成为文物专家里面最年轻的一位专家,后来发生内战,他流落江湖,时不时以算命行医为生,他会说书,会唱戏,吹拉弹唱无所不精,还会说相声,玩魔术,据说还手拿牛板骨,口唱莲花落,乞讨过一段时间,此人的生存能力强的出奇。

    直到后来,战乱平息,他才回到京都老院子里,和天各一方的妻子团聚在一起。

    他这一生,基本上没有正儿八经的学过任何东西,他如今所精通的东西,无论是诗词书画、文物鉴赏、医卜星相、架鹰斗狗、遛鸟捉虫,都是他自个儿琢磨出来的。时人称他为不学无术,倒也不是胡说八道,自有其道理。

    黄世昌感叹一阵,眼睛瞄到赵春江手里的方形葫芦,笑道:“春江是吧?你喜欢这个葫芦?”

    赵春江道:“刚才看着有趣,就拿起来看了一会。”

    黄世昌道:“这种葫芦的法子,还是学自一个旗人子弟,此人最喜斗蛐蛐,别的小虫子也非常喜欢,曾在数九寒天,快过年的时候,暖出来一只蝴蝶,被当时京都子弟交口称赞。可惜最后他最喜欢的一只小鸟死了,悲痛过度,一病不起,竟然离世了。那个小鸟,是他用二品官职换回来的,平素爱若性命。那只小鸟,会唱十二种不同的曲调,极为了得。”

    黄世昌叹道:“现在已经没有真的玩家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