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超级天启-第9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现如今的这里,却是在无声息之间多出了一股浓浓的肃杀之意,因为,早在萧澜率军攻下颍川的时候,就已经派许褚带人包围了这里。

    颍川书院,卧虎藏龙,聚集了三国时代有名的谋臣谋士,其之重要姓,萧澜一清二楚,不出意外,这一网,肯定能捞到不少大鱼,至于豫州其他地方的那些豪门士族,有周仓等人的血腥镇压,相信他们也玩不出什么花样来。

    萧澜信步而来,似游山玩水一般来到了颍川书院的近前,赫赫有名的颍川书院,没有高大的围墙,没有烫金的匾额,没有黄铜的兽面门环,低矮的围墙刷得雪白,一扉显然年深日久的木门开启着,正门的上方挂着一块黑漆红字木匾,上面书着大大的四个字:颍川书院,落款:水镜先生。字体遒劲有力,红与黑相映,红如鲜血,黑如夜空,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沉稳而凝重。

    “参见主公!”眼见着萧澜来到近前,带兵守在门口的许褚,连忙恭恭敬敬的迎了上来。

    “仲康,那群书生可有异动?”萧澜淡然问了一句,眼中跳动的目光,闪烁着一丝难言的意味儿。

    “回主公,没有。”许褚挠了挠头,有些不满的嘟囔道:“不过就是一群书呆子而已,都老实着呢,天天就知道读书读书,主公,能不能别让俺老许干这活了,我宁愿去打土豪,给百姓分田地,也比这个有意思的多。”

    萧澜笑道:“说什么胡话呢,要知道,这里的人可都是人才,我们太平军现在缺的就是这种人才,看好了,就算是拉回去教书,也是好的。”

    许褚应了一声,不在说话,萧澜心知让他这样的顶级猛将守在这么一个山野书院前实在是委屈了他,不过,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这些书生可并不简单,其中有不少厉害人物,也只有许褚这样的顶级猛将才能镇得住他们。

    “守好这里,吩咐下去,这里是书院重地,不能惊扰,也不能进出!”萧澜拍了拍许褚的肩膀,随即将随身的兵刃丢给了他,然后施施然踏步向着书院内部走去。

    跨过院门,走过青石板路,正对着是一间大屋,屋宇方正,青砖砌就,上有雕花瓦当,屋中央是一个大大的香案,香案后悬着孔夫子的画像,黄铜香炉中插着几枝香,袅袅香烟缓缓上升,浙浙散开,穿过旁门,就是读书的地方,矮几上满满都是书卷,坐垫分散四周,造型精美的古琴摆放一边,萧澜轻轻的拨弄一下琴弦,音色圆润清脆,他自一笑,便就向着旁边的院落而去…………(未完待续。。)

第161集:颍川书院

    靠近读书的偏院,门口有人守卫,是两个十六七岁的少年,充作门童,眼见着萧澜走来,连忙将他拦住:“这位将军,里面正在读书,还请您不要乱闯。”

    “是吗?”萧澜淡然笑道:“去告诉里面的人,就说太平军萧澜来访。”

    “太平军萧澜?啊!你就是太平军口中的那个平天大元帅?!祸害天下的大反贼?!”闻言,两个门童吓得忍不住一声惊叫,急忙转头冲着里面大喊:“不好了,院长,大反贼萧澜来了……”

    “额?”萧澜忍不住的为之一声苦笑,看来,自己的名声在士族真是烂到家了,以后想要招揽什么文臣谋士只怕还真困难的很,好在,自己也从来没有在这个方面多想,毕竟,招揽不成,那便也只好强抢了!

    听到门童的呼喊,里面的读书声,顿时戛然而止,过不多时,数十个文士公子,纷纷冲了出来,大多数衣着锦绣,面带贵气,显然都是出自大家之人,当然,也有不少身穿粗衣,衣着简陋的寒门书生,瞧着那干瘦发黑的面容,就让人心中不忍,想不到,这颍川书院之中还有寒门书生。

    为首一个五旬老者,神色严肃,两眼矍铄,那对皂白分明的双眼,如深渊一般,给人一种重重的压抑感,仿佛在他面前,不管如何掩饰伪装,都难逃对方法眼,被看透一般。

    “你是太平军的首领萧澜?”老者神色镇定的一摸须冉,口中出声问道,言语之间,有股说不出的睿智沉稳。

    “不错。”萧澜淡然一笑,言语之间,也自透着一股难以言说的霸道。毕竟,与之前不同,如今的他,已经是雄踞半壁天下的霸主,也正在进行着以往不曾有过的蜕变,一举一动。全都锋芒毕露,威势骇人。

    “你到底想要做什么?祸乱天下还不够?难不成连这一间小小的书院,你也不肯放过吗?”老者沉声开口,一双眼,透着难言的威严,冷冷的喝斥萧澜。

    “呵呵,真是说笑了,本帅何曾说过要对颍川书院怎么样。”萧澜淡然出声道:“再者,本帅也要声明一点。我太平军可没有祸乱天下。”

    “真是笑话。”一名华服学子冷然道:“若然太平军没有祸乱天下,你今日岂能这般站在这里,与我们说话?”

    “都是父母生养,本帅如何就不能站在这里跟你们说话啦?”萧澜一声嗤笑,口中道:“是了,你们之中有不少都是士族豪门的子弟族人,自然是高高在上,瞧不起我们这些贫苦出身的人。”

    此言一出。那华服学子不由得脸色一变,周遭一些寒门学子则是纷纷不动声色的瞥了他一眼。虽则萧澜之言,有挑拨离间的嫌疑,但是,这些士族子弟瞧不起寒门学子,也是的确存在的事情。

    “哼!”先前开口的老者不由得口中一声冷哼,“萧澜。你休要猖狂,你侵占豫州,必会为十八路诸侯联军所知,说不得,现在讨伐你的大军已经在路上。难道你就不怕吗?”

    “本帅有什么好怕的。”萧澜淡然为之一笑,口中道:“也不怕告诉你们,袁术、张邈、张超、鲍信、乔瑁以及陶谦六大诸侯已经自司州回军,共十三万,目前正在前来豫州的路上,你说,他们是不是本帅的对手!”

    “这是当然!后将军袁术乃四世三公袁家人杰!陶谦大人麾下的丹阳精兵可以以一当十,其余四位大人也是兵精将猛,岂是太平军一群乌合之众可以相比!”一个二十左右的锦衣文士当即嗤鼻出声道:“我若是你,早就乘着官军还未打来,就先行逃遁,躲到深山老林里,说不定还有活命的机会。”

    “哈!”闻言,萧澜不由得为之一声大笑:“小伙子,你这招虚张声势用的实在太烂,嗯,袁术在我眼中,不过一个草包罢了,陶谦、张邈守城之辈也,鲍信、乔瑁、张超不过都是小角色罢了。”

    一名士族学子口中嘲讽道:“说大话!”

    “大话?”萧澜不屑的瞥了他一眼,口中道:“你可知道,如今青州、徐州、兖州、豫州、扬州都已经太平军彻底占领,本帅如今手下拥兵七十万,战将千员,正是如日中天之时,莫说只有六路诸侯回军,便是十八路诸侯齐至,又能奈我如何?”

    “狂妄!”一名学子喝斥道:“当初张角引黄巾反叛朝廷,拥兵何止百万,到头来,不还是败亡在了天兵之下,你萧澜也不可能例外!”

    萧澜笑道:“张角之所以起义失败,一来是因为起义计划被叛徒出卖,使起义不得不仓促发动,各地起义军之间的相互配合发生了极大的困难。二来,起义触动了朝廷与士族的利益,引来了太多的敌人疯狂镇压。三来,他的眼界太低,黄巾军中缺乏有战略头脑的军事领袖人物,其起义计划的制定极不完备,起义后各地起义军没有迅速地集结起来,而是分散在各地孤立行动,甚至不进行相互支援配合,终于被官军各个击破。”

    嘴角噙着一丝微微笑意,萧澜夸夸而谈:“第四,当时朝廷之中还有一些能征善战的悍将,他们的统兵作战的能力,军事指挥的才能、战术计谋的运用,都高于黄巾军首领,因而往往能够以少胜多,以弱胜强,最终击败黄巾军。第五,则是因为黄巾军虽然开始进行的是农民起义,但在起义后却完全背离了刚开始时候的宗旨,比当时的官府更疯狂地残害农民,失去了农民拥护的基础,完全化为一股盗匪,得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再加上官府的镇压,这是导致其失败的最大原因。”

    “好一张利嘴!”一位寒门学子沉声道:“这是黄巾军败亡的原因,但是,未来这又何尝不会成为你们太平军败亡的原因。”

    “当然不会。”萧澜笑着应声诉说道:“因为,从一开始,本帅就制定好了推翻朝廷的详细政策,选择了最佳的起义时间,严格保密,一朝爆发,就完全占据了整个青州。第三,本帅招揽了诸多能征善战的将领,军队训练有素,战力比起官军只强不弱,第四,当今天下大乱,董卓与诸侯对峙洛阳,无心他顾,也无法入之前应对黄巾军一样集合全力来针对太平军。第五,太平军推行打土豪、分田地的政策,制定太平宪法治理辖区,能够最大程度的保护百姓们的根本利益,赢得了民心,这是太平军对抗天下士族的本钱。黄巾五败,太平五胜,诸位觉得如何?”

    闻得此言,书院一众人等不由得为之一愣,好半响,才有一人道:“你滥杀士族,就算夺得天下,又当如何治理?终究只能让黎民百姓落入水深火热的境地。”

    “哼。”萧澜嗤鼻道:“谁说治理天下非得士族不可,太平军开科取仕,凡是有本事、有德行的人,无论什么身份,皆可当官。”说话间,他扫了那开口的人一眼:“你是赖家的人,很不辛,你的家族往日压榨百姓,草菅人命,已经大大触犯了太平宪法,两天之前,已经被满门抄斩了。”

    “啊!”闻言,那学子口中不由得为之一声惊叫,随即整个人猛地向后倒落,他指着萧澜,口中失声道:“你,你,你怎么敢?”

    萧澜笑道:“我知道,你们赖家门生故吏遍天下,那又怎么样,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难道就因为你们赖家势力大就可以逍遥法外?”他自一声冷哼,口中漠然道:“上课吧诸位,我倒要看看,颍川书院到底都会教学生什么东西,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这一点,看来是不怎么样了?齐家更是妄谈,这里学生绝大多数所在的家族,都或多或少犯了不少罪行,那就谈谈治国吧,谁先来?”

    众人闻言一滞,尤其是士族学子,大都愤恨的看着萧澜,有些则是满脸羞愧之色,相比之下,寒门学子对萧澜已经没有了最初的厌恶,只是还剩下一些本能的抗拒,他们冷眼旁观着这场论变。

    就在这时,与萧澜直接对峙的那老者一声冷哼,口中漠然出声道:“既然萧大元帅想要考较你们的学业,那你们就好好让萧大元帅指教指教,也叫他知道,士族林立天下,自有原因。”

    “这有何难!”一名士族学子当即扬声道:“治国者,当爱民,使民为国家所用,轻徭役,键赋税,民安则国安。”

    “正是,昔曰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才使得百业振兴,国泰民安,我大汉才受万邦敬仰,称霸一方,儒术,是治国的唯一也是最好的选择。”这次说话的是个二十多岁的文士,面容清秀,双目有神,此人说话之余,还不忘扫了一眼萧澜,眼中既有好奇之心,也有不惧之色。(未完待续。。)

第162集:畅论天下

    颍川书院,学堂小院之内,萧澜拷问一众学子治国之道,一众学子夸夸而谈,虽然各个言辞凿凿,但是,在萧澜看来,却到底都有着极大的局限性。

    “怎么?萧大元帅似乎对于我门下这些弟子的治国之策很不满意,老夫司马徽,但听指教。”看出了萧澜脸上的不以为然,老者忍不住的沉声开口,言语之间,已然带上了几分怒意,毕竟,适才发言的诸多学子之中,有几个都是他比较看重的,治国之策,虽不完善,却也称得上是上上之选。

    司马徽——水镜先生,东汉有名的圣贤大儒,虽然早有猜测,但萧澜还是再次仔细盯着司马徽看了几眼,眼前这老者,峨冠博带,器宇轩昂,松形鹤骨,道貌非常,神色自如,如此镇定自如的表情,不得不让人敬佩。

    “呵呵。”一声轻笑,萧澜淡然开口道:“诸位学子确有高才,可惜,都是纸上谈兵而已,想要治国,还得先弄清楚,当今天下之乱,因何而来。”

    一位士族学子沉声道:“当今乱世来由,无外乎乃是因宦官结党,皇帝年幼,以致外戚专权,苛捐杂税众多,再加上天灾**,以致民不聊生!”

    “文若说的极是,此正是天下大乱的缘由所在,只要清除奸党,令陛下亲政,自然可以肃清天下,还归太平。”很多学子,都对先前那学子的回答,大表赞同,纷纷点头附和。

    文若?那不就是荀彧吗?萧澜微微一惊,抬头再次扫了荀彧一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