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娱乐鬼才-第36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互联网行业作为新兴行业,存在着暴利机会,也存在着巨亏的可能。比如,纳斯达克泡沫破灭之后,绝大多数的泡沫真的就退市或破产了,幸存者并不占据多数。

    以至于,后来中国概念股也被惊弓之鸟的投机者们抛售。比如,当时美国上市的网易、新浪、搜狐之类的,都跌的妈都不认识。不仅仅跌破了发行价,跌破了净资产,甚至,有的股价跌到了每股含有的现金都比股价要高的多的程度。极端的暴跌,其后酝酿了一大批百倍股、几十倍股。

    腾讯当年上市已经是互联网泡沫崩溃的尾声,投机者开始恢复了信心,对有些错杀的互联网股票进行抄底。即使这样,腾讯上市也是先跌破了发行价,低迷了一年多,其后才开始了百倍历程。

    简单说,好公司需要有好价格。正常情况下。好公司不可能廉价。但是,投机者恐慌性抛售,这种羊群效应下。可以让好公司的股价也跌下来。

    国内a股市场相对比较不成熟,比如,存在一些畸形的规律,新股上市几乎很少有跌破发行价。这些年来,一直打新的投资者,投资回报率可能超过巴菲特,也超过中国楼市的增长。新股上市。在a股市场几乎等于是中奖,谁中签了几乎是99%的概率赚钱。基本上,投机者讨论的不是新股会不会跌破发行价。而是新股是涨几倍还是涨几十倍。

    海外成熟市场,新股上市跌破发行价是很正常的事情。即使一些好公司,也经常因为投资者走眼,一上市就遭到持续的抛售。造成了跌破发行价。

    facebook理论上。不应该跌破38元的发行价。毕竟,2012年全球资本市场的泡沫并不是很大,facebook上市的定价,应该是多方博弈之后相对比较合理的价格。即使暂时高估,高估也是有限的。

    “腾讯快要涨100倍了,网易都几百倍了!”张伟笑道,“不过,当时他们市值才不过是几亿美元。所以,跌破了发行价之后。拥有巨大的空间!fb恐怕不行吧,现在都几百亿美元的市值,能有多大的空间?”

    “几倍是有的吧!”王启年毫不怀疑。

    互联网是赢家通吃,腾讯、百度等等公司,在中国市场占据领先地位,霸占了一大片市场之后,后来者就很难抢走他们的蛋糕了。同类的公司,很难崛起!

    fb公司在北美、欧洲等等很多市场,都拥有领先的地位。未来不敢说,fb永远成为主流,但英语市场是其基本盘,霸业是可以延续很多年。其他的语种的市场,其实是会出现挑战者的,中国就不用说,美国的社交平台在中国不会有市场。全世界各国的很多社交巨头到中国,一轮又一轮的扑街,因为,中国本土互联网企业太强了。

    不仅仅中国互联网巨头,可以不惧美国的同行。

    甚至,未来连日本、韩国的一些社交平台,甚至也可以在当地市场占据主流,比如日本更多是用mixi、gree、2ch之类的平台。

    在社交市场上,美国的公司平没有像早期互联网时代门户网站、浏览器、搜索等等业务,纷纷抢夺了市场。

    为什么是社交?因为,社交更容易本土化,熟人化、口碑化。

    比如,qq在以前被一些外企工作的白领蔑视为中国的土鳖社交软件,他们更倾向于用什么msn,以体现他们的逼格。然后呢,无论是工作,还是跟熟人聊天,在msn都没法完成。最终,人们意识到msn在中国没有任何的生存空间,因为,周围人都用qq,你不用qq,用什么跟他们在线交流呢。

    还有欧洲的skype,也是气势汹汹的进军中国市场。但被目前小伙伴公司的tt语音教训的没脾气。

    后来有个人写了一本书《老二必须得死》,大体上说明一个道理,互联网江湖你不在这条街这块地盘上混成老大,拥有最多的小弟,收最多的保护费,即使你是这块地盘的老二,也很容易在江湖火并在被干掉。只有地位巩固的老大,才会在历次的残酷竞争中,依然可以屹立不倒。

    所以,互联网时代讲究卡位,一定要成为细分市场的老大。否则,就是没戏了!

    混成老二,随时也有可能掉队被市场淘汰掉!

    facebook目前在全球很多个国家和市场,应该都是社交网站中的老大。

    这个江湖地位,决定了它拥有护城河,现在跌破发行价买入,肯定不上当不吃亏!

    当然了,对于facebook的投资就纯属财务投资了,从2012年5月份,facebook跌破30美元开始,小伙伴金控公司每个交易日都坚定的增持。当然了,由于每天买入金额比较少,每个交易日不过是买入百万美元的仓位。基本上,属于左侧越跌越买的做法,这个做法肯定应该是开启无穷无尽子弹的模式,源源不断增持。保证一直在买入,越跌越买。

    左侧的投资,是需要结合价值投资的理念。否则的话。跟右侧投机倒把,有什么区别?

    越跌越买,需要“发明”一种无穷子弹,永远都有钱买入的模式。好在,这个模式早在几十年前,就已经被格雷厄姆写在了《聪明的投资者》里面。

    格雷厄姆对无穷无尽子弹的做法是科学的仓位控制——以“50%资金50%股票”之间静态再平衡。以及“25%~75%股票仓位之间”动态再平衡。

    其中,静态再平衡适合业余投资者。以及谦虚的自认为自己能力有限但实际上是大智若愚的投资者。

    动态再平衡,则是更适合非常专业和有经验的投资者。

    两种做法,前者股票仓位永远是50%。所以,跌到50%以下再买入一点,让仓位回到50%,因此。熊市尽管无穷无尽。但是,资金有限的投资者也可以无穷无尽子弹的买入。原因就在于,股票涨了,超过50%既削减,股票跌了低于50%既买入。永远都有钱买。与此同时,这个模式不用动任何脑子,即可实现高抛低吸。因为,什么时候高了。仓位涨了超过50%自然高了,高了削减仓位降低。什么时候低了。仓位低于50%太多,自然就是低了,这样进行买入,让仓位恢复到50%%,既是低吸。其实,这种静态平衡也是动态的,但相对于后者不限定仓位具体比例,它显得更静态。

    至于,“25%仓位和75%仓位”的动态再平衡,则就是更考验一个投资者的经验。但是,由于限定了最大仓位是75%,即使熊市不断抄底,一直补仓到75%的仓位为极限,这样,仓位低于75%的时候,依然会有子弹买入。不至于,100%买入之后,再跌却已经没钱补仓。至于牛市减仓,一样是有限制,最低减仓到25%,意味着永远减不完仓。

    静态的仓位平衡,又或者动态的仓位平衡。本质上,是保证左侧投资越跌越买的策略可以一直做下去,有限的资金但却出奇的拥有无限的子弹。避免了有的投资者,因为觉得“见底”了,结果,满仓买入。但实际上却远远没有见底,这样以来,他只能望着更廉价的股票但却没有现金买入而陷入沮丧。

    巴菲特则嫌自己老师的这种做法效率太低,早期还是用格雷厄姆的方式投资。其后,却是却是买入了一家保险公司,每年都收取保险资金,作为可以投资的浮存金。这样以来,他的无穷无尽现金子弹的模式束缚更小。买买买的时候,可以用更大的桶去接那些不断落下来的金子。

    小伙伴公司虽然没有自己的保险公司来获得“浮存金”,但小伙伴公司自己很多的业务,在源源不断的赚钱,这本质上,也是一种浮存金。

    甚至,小伙伴公司发行一些永续债券的方式,虽然成本上稍微高了一点。但好永远不用还本金,只用每年支付利息,这自然也类似于巴菲特的“浮存金”!

    ……

    “facebook几乎是无底坑啊!”张伟也不禁吐槽,十多个交易日,已经买入了2000多万美元的股票,不过,浮亏200多万美元。

    “就按照现在这个节奏一直买下去。”王启年说道,“买入市值超过10亿美元,或者是,股价涨到发行价以上,就停止买入吧!”

    facebook涨回到38美元以上的发行价,至少要等到明年第三季度。其后,很多割肉的投资者发现自己踏空了,之后,facebook从底部开始涨了五倍多,显示出即使是大笨象,依然可以狂奔。

    当然了,在美国政府搞出几年的量化宽松,向全世界放水。这种大洪水之下,涨的比facebook要多的大牛股,肯定是不计其数。

    但facebook圈用户的成长期虽然过去了,但未来应该是复制腾讯当年的盈利能力,甚至,王启年觉得,facebook也许未来的盈利是可以超过腾讯的。毕竟,腾讯大多数的用户是在中国,而facebook用户规模与腾讯相当,但是却有超过一般用户是在发达国家。

    理论上,facebook年利润达到腾讯是三倍五倍,也是一个大概率事件。

    至于,facebook一直把钱拿去投资,而不分红。这个问题……王启年考虑的不是那么长远。

    facebook的成长速度和前景毋庸置疑,但是它把大多数钱用于投资和扩张,而不是回报给投资者。

    如果一家企业能一直把钱留在自己手里面投资,一直会比分红给股东更好。那么,可能是理想的状态。但遗憾的是,有很多的企业,积累了很多利润,把利润纷纷拿出去投资,一直吝啬于分红,最终,它规模很大的时候,开始陷入巨亏,甚至破产了。

    比如,苹果公司当年上市,就一直不分红。结果呢……赚的钱都差不多被亏的七七八八。如果从七十年代苹果上市持有到九十年代,投资者会愤怒的表示,这家一直吝啬不分红的公司居然把钱都亏掉了,如果分给他们,分红早就收回成本,剩下的股票是纯赚的。

    苹果当然没有破产,差点要破产的边缘,请回了乔布斯。结果,乔布斯再造了苹果,让它不仅从破产的边缘被拯救了出来,还以惊人的速度,冲击全球市值最高的科技股。

    而近些年的苹果公司的股东吸取了以前的教训,要求苹果必须要分红。所以,现在的苹果投资者,是可以靠着分红收回投资成本。等到本钱赚回来之后,剩下的股票即使分文不值,也是无所谓了。

    facebook跟当初的苹果一样,赚了钱不分红,继续用于投资。如果一直是在正确的方向发展,自然是很好。但是……历史上,无数不分红的企业,未必比高分红的企业更好。不少的这种企业,没有采取分红,钱却拿去盲目投资,结果却是陷入了破产。

    到2015年,facebook依然还是吝啬不分红的企业。不过,那时候股价也是巅峰,抛售是可以兑现巨大的盈利。

    反正,这一笔投资,算是典型的财务投资。

    为期三年,几十亿美元的利润,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肉,不吃掉这个很确定的肉,王启年对不起自己作为一个资本家的良心。(未完待续。)

第五百八十四章 高调的刷存在感

    “王启年又在买什么?!”

    “小伙伴金控再度出手,持续买入facebook!”

    “flix之后,小伙伴又在不断买入flix!”

    “美国目光短浅的投资者们在抛售互联网公司股票,中国巨头小伙伴却在不断买入!”

    小伙伴金控公司之前大量买入flix公司股权,目前,浮盈已经超过12亿美元,几个月时间近一倍的利润。

    再加上,小伙伴公司过去的老底,不断被媒体翻出来。所以,小伙伴公司的投资动向,自然是非常惹人关注。

    而实际上,王启年亲自来美国,也是为了刷存在感,给他的很多商业投资铺路。

    接下来,王启年专门注册了一个facebook账户,发表了自己首个评论:“大家好,我是王启年。正如你们看到的,我在买入facebook的股票,38美元以下的价格不会出售,只会不断的买买买。作为facebook的投资者,我觉得有必要注册一个facebook帐号,亲自体验买入的公司提供的服务。”

    首篇发言,迅速的获得了无数网友的转载和点评。与此同时,王启年个人账户的粉丝,日增百万的速度,飞速的暴涨。

    马克·扎克伯格心情是复杂的,但是,在看到了王启年的发言之后,也留言表示:“欢迎注册facebook。也欢迎成为我们的股东。希望今后,能跟您经常交流。”

    扎克伯格的留言,进一步让王启年成为了近期焦点话题。

    不久后。王启年受邀参加美国不少的节目,最终,他选了囧司徒的脱口秀。因为,美国很多的节目,王启年不是太了解,囧司徒是节目,却是看过一些。所以,所以就决定参加这个节目。

    美国知名的脱口秀节目《囧司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