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极品仙师-第20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摇着头时黄景耀就给他其他天赋分别提升了1点,而语文天赋上则一次提升了两点。

    等他在看到崔多妍时,反倒眼前一亮,语文天赋8,英语6,数学2,政治地理历史,全是四五左右。

    这个来自韩国的小美女,语言天赋很不错啊,尤其是语文,怪不得她能在一个多月后就把普通话讲的这么顺利,至于另一个资料上明确写明整过容的李彩恩,语文天赋就差远了,4而已。

    一通讲话交流,持续半个多小时后黄景耀才挥手让这批外籍各回各班,这批家伙,前面两三个月或者说前半学期,不能指望他们学到多少东西,只要能完全适应国内高中的生活和学习模式就可以了。(未完待续。)

第394章 你们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一批外籍学生回班后,黄景耀又从六个班里叫出了另外一批,这些全是国内学生,而且都是在高二升高三期末考试里,文化课成绩比较好的。

    省内文科班,考试最好的是一个叫杨冲的少年,总分645,原本是在同州三中读书,今年的北大线是627,而高二期末考试比起高考又晚了不少时间,出题难易程度也参照了今年的高考,所以杨冲的分数已经是很好的类型,只靠这分数冲击北大已经把握极大。

    至于文科班的外省学生,程度就不一样了,主要是每个省份高考题目难易程度不一,所以单从分数判断,也很难判断,比如一个叫寇斌的,其所在省份和东华省去年考题难易程度相当,略难一些,但整体影响也不算大,他的分数是661,折算下难易程度的区别,这分数也不比杨冲好。

    还有一个叫张世林的,总分607而已,但他所在省份的高考题目,比起今年东华省考试还更难一些,其所在省份整体教育水平比起东华省也有不如,折算一下虽然比杨冲的实力稍微,其实也差不到哪去。

    文科班,就是杨冲、寇斌、张世林等几个男生学习底子大致相当,有差距但差距也不大。

    理科班的情况也差不多,总体来说,黄景耀现在手里这批学生,谈到尖子生是比去年的时候刚接手的五六班好出很多的,比起去年刚进班的孙志强、赵安乐等人,好了一个层次还多些。

    但这也不奇怪。他今年招生的面向层太宽阔了些。那是面向全国的各种好学生。就算招生时不以分数为论,随便挑一些好学生,都要比去年从县一高接受的那一批好出很多。

    在十多个学生激动的看来时,黄景耀才笑着开口,“你们几个,在景文里至少在高三阶段都是文理科内最出类拔萃的一批学生,不过昨晚和今天早上,都还不能算在正式开学的范畴内。就是白天,我和你们那些老师们最大的任务,也是让你们熟悉这个校园,熟悉这个环境,教学任务很轻微。”

    “不过在熟悉前,我也有个问题想问你们,你们自身是希望在一年的学习后,成为省状元之类的尖子生,还是希望成为王亮那类能在某方面有突破性进展的发明家?科技引路人?”

    一声问询杨冲等人纷纷愣了,彼此对视几眼后。这一群十多个少男少女还是沉默,没人回答这个问题。

    黄景耀又看了几眼。才指着理科班一名女生道,“何圆圆,你来说。”

    何圆圆是东华省的学生,理科生里算是景文中省内第二人,其物理和化学成绩尤为突出,在理综试卷里这两门学科基本都是满分,反倒英语、语文差了些,才成为省内理科生第二人而已。

    “我……”何圆圆张张嘴,俏脸上闪过一丝红晕,随后还是没能自如说出来。

    “不用不好意思,我现在是大致摸一下底,看一下你们希望进展的方向,然后好去培养,不管说什么,都只是表达一下自己内心的希望,没那么难吧?”黄景耀再次发笑,轻声安慰中,文科班方向一个姿容秀丽的女生才举了下手。

    举手后在黄景耀示意下,那女生才道,“黄校长,其实我是想成为王亮那种在某方面有突破成就的学生的,毕竟上大学,也是为了以后的路走的更好些,而王亮那种前辈,已经直接跨越了大学阶段了,我当然想像他那样,就是觉得自己没那个能力,真要那么去想,感觉有些不现实。”

    “是啊,不是每个人都是王亮,他那种天才还是极为罕见的吧。”随着那女生的话,左右也响起了附和声。

    大部分学生的态度在这里表达的都很清晰,他们想成为王亮那样,只是没信心。

    不过这只是大部分,原本一直沉默的杨冲在看到左右同学表态后,才突然苦笑道,“黄校长,能进景文我觉得挺荣幸的,心下我也向往王亮那样的人,但我总觉得那概率不大,与其好高骛远,还不如先把文化课学得扎实些,然后在保证文化课成绩突出的情况下,再去学习其他,那样子的话,课业外收获有了就更好,没有也能保证自己在课业上的收获。不至于一心向往王亮,而让自己最后一无所获。”

    “说得好,你这样的心态才是最好的。”听了这话,黄景耀才眼前一亮,忍不住给杨冲鼓起了掌。

    他最先叫出一批外籍,只是让他们尽快融入国内高中的氛围、节奏,那些也只能看他们自己,意义不大,剩下的国内学生们才是关键,景文不管是从学业上学习,还是其他方面发展,这一批都是关键。

    但不可否认,景文如今这么大名气,虽然前年的郭腾飞、刘景、王兴杰等有一定影响,去年的赵安乐、孙志强等也有影响,可影响最大的还是王亮。

    恐怕这些面试来的学生,八成都是王亮吸引来的,谁让那小子的发明创造太辉煌了呢。

    可不管再辉煌,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就是,科研这种事不是只有天赋就够了,黄景耀提升起来的全才,还有各方面额外援助支持,绝不止针对一个王亮,但最终早早功成名就的就那么一个。

    天份很重要,灵感也很重要,如果所有学生一开始都奔着王亮去,因此而耽搁正常学习,那就得不偿失了。

    黄景耀也想多培育几个王亮那样的大才,但文化课方面的事也绝不会放下的。

    保证文化课领先的基础下,科研方面有则更好,没有了也能保证上个好大学,这才是最需要在第一时间点明的。

    “杨冲说的很对,王亮那样的天才发明,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我对你们的要求,也很简单,学习文化课基础才是最重要的,这一点抓好了后,其他的再去适当的进展,只要能在文化课上保证进入北大清华,就算今年你们没办法成为王亮,以后几年,十几年,未必还不能一直做到,文化课则是基础,为你们将来打基础的。”

    大笑着肯定了杨冲的观点,黄景耀对这小子的态度也更加欣赏起来,看来现在的杨冲,也是一个很成熟理智的小子,可以成为标杆式人物之一的。(未完待续。)

第395章 那种感觉,外人无法体会的

    从一批外籍开始,到随后的文理科尖子生,再向后就是普通学生乃至所谓的差生,黄景耀21号这一天,就是从早上五六点一直忙碌到晚上九点,逐批次的去认识,了解360名高三生。

    第一天的了解很浅薄,远谈不上深入,但这只是一个开始,高三20号开学,再等到九月十号左右才是高一高二开学日期,中间20天时间可以让他全心去针对高三生们,时间基本是足够的。

    换了以前他还或许会为了身体吃不消而无力为继,现在情况则不同,一天十多个小时交谈,两天这样,三天这样,他一直都能保持极为振奋的精神状态,应付下来很轻松。

    时间持续一周后,除了那一批外籍之外,其他学生们的高三生涯基本都步入了正规,黄景耀初步了解也差不多了,才开始针对每一个学生制定详细的改变计划。

    和去年时差不多的节奏和方式,就是工作量变大了三倍,直到九月初,这份工作计划才开始展开,跑步锻炼身体,扩展课外时间开阔学生的视野,舒缓心情,引导各种感兴趣的爱好和方向,因为不需要再去具体的执教某一个班级,这方面节省了不少时间,黄景耀的工作计划甚至比去年展开的更快。

    一直到9月八号,眼看高一高二快要开学,高三生也逐渐步入正轨时,黄景耀才抽出时间走向了宿舍楼方向,这一次他主要是去看一看孙明辉、张鹏等四个复读生的情况。

    哪怕近20天前高三生就开学了,但几个复读生并没有随着新生们进班级读书。他们几个也不需要像正常学生那样的。别的不说。去年时几个学生的文化课成绩就不差,四个男生里最差的是李涛,但高考时也拿到了578的高分,对比一本536的最低录取线是大大超越的。

    还有去年时李涛等人的学习天赋也是缓慢提升,从原本的345等程度一路提升到**,但天赋提升后需要一定的时间适应,如第一年时刘景等,即便都提升了天赋。都是满天赋,可因为时间短,他们到高考时也没有充分把天赋发挥出来,又或者王昊那样的体育生,早早提升了天赋,也是适应了好久,直到大学时一次次训练才能在偶尔的情况下突破一些记录。

    所以去年李涛等人提升的天赋,到现在还是在适应,发挥的过程里。

    适应发挥的越好,他们学习起来就更容易。还有以前的学习基础,最最后一条。韩俊、李涛两个,北大清华几个教授都是说他们不用复读,直接上北大清华都可以,只要点个头就能去的……

    而且高三前半学期学习任务也不重要,对这四个学生,黄景耀的要求就是,他们可以不按照正常课时上课,只需要偶尔抽空温习一下,其他还是任由他们自己掌握的。

    现在一二十天过去,黄景耀就是想去看一下那几个小子有没有在试验研究之余温习知识。

    不过他没想到的是,才到高三宿舍楼一楼,还没走到李涛宿舍前时,一辆电动车就从外远处驶来,快速在他身后停下,而后穿着工装的青年更提下了一大堆塑料袋,里面看一眼就知道全是食物。

    黄景耀也诧异起来,现在只是上午九点多的,这么一大堆?

    更让他没想到的是,等送外卖的青年礼貌的冲他笑笑,敲开一间宿舍门后,里面走来的一个肥胖青年还没接下那些外卖,就猛地愣在了那里,愣了几秒,青年才火急火燎拿出几张百元大钞,挥挥手让外卖青年离去,自己则把各种事物放在地上,大踏步就走了上来。

    “黄老师,黄校长,谢谢,谢谢!”

    充满激动的言语,或许是过于激动的关系,这青年在言语中脸颊上的肥肉都在颤抖,身上更不用说了,简直如波浪一样起伏。

    黄景耀一脸古怪的看了对方几眼,才笑道,“你是?”

    他真不知道这位是谁,最多是想起他可能是来试药的人员之一,至于对方的道谢?

    “黄校长,我是张亚光,我是张亚光,是王立伦教授让我来的,真的太谢谢你了,……”肥胖青年急忙解释,一连说了自己两次名字,才一伸手抱住黄景耀,激动的语无伦次。

    黄景耀有些哭笑不得,可张亚光自身却激动的无法形容。

    他从八月十七号抵达景文,现在已经是九月八号,已经足足在这里呆了22天,一开始对王立伦所说新药,即期待又不敢抱有希望,但22天服用药物,接近一疗程的减肥下来,他真发现这种药太美妙了。

    或许他在其他人眼中,此刻依旧是个大胖子,但天知道22天他还有234斤的身段,现在呢?现在只有201斤了,不足一个月,三周出头而已的时间里,他足足靠药物减下了33斤。

    这个过程,他没有像以往服用减肥药那样,或是食欲不振或是尿频的无力吐槽等情况,而是一切都如正常,该做什么就做什么。

    从头到尾和日常里毫无区别,该大吃大喝还是大吃大喝,该睡还是睡,该懒还是懒,但一身肥肉却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削减。

    至于副作用?没有。

    至少他感觉里,一点不良的副作用都没有,哪怕这还是在用药的过程里,没有停药,可是王立伦唐峥等几个北大清华的教授是做什么的?他们经常在对他们的身体状态做检测的。

    各方各面下来,都足以证实这种减肥药不止没有副作用,效果很明显,还并不惧怕用药后的反弹,因为这种药物是真的在燃烧他的脂肪。

    他减掉的也全是肚子和大腿上的肥肉。

    这一刻见到了黄景耀,张亚光差点感动的哭出来,哪怕这药物是李涛发明的,他也不只一次见过李涛,谢过李涛,可李涛也说过,没有黄景耀的支持,引导等等,他根本不可能在研究药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