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全民大学霸-第48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种做法除了保密之外,更主要的一个原因还是因为,它可以节省很多时间,也不会引起太大的注意。

    好比某个研究系统的实验室,本身就是在研究系统,某一天,上级让他们进行另外的系统研究,他们很快就能继续研究下去,不会有太多想法。而且,在系统实验室中研究系统,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不会引起注意。

    实际上呢?也只有少数人清楚,这个正在研究的系统可能是某个大型实验的系统核心,决定着实验的成败。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实验人参加到实验之后,可能连他们自己都不清楚自己曾经做过什么事情。因为在他们眼中,他们只是完成了最普通的工作,确实想象不到自己正在研究的实验会用来做什么。

    越是大型的实验,实验越是分散,全国各地,可能都在悄无声息中进行这个实验。当前期准备工作完成之后,才会有相应的实验室出现。

    什么是前期准备工作?

    就是各个实验室已经完成了自己的研究,实验进行到最后总装的时候,才算是前期准备工作完成。当实验室成立的时候,基本上代表着实验已经进入到后半段。

    在座的都是研究员,也不只是一次参与到实验之中,他们自然知道实验的某些规则。

    看到大家点头,沈崇峰继续说道:“不过各位不要多想,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大家,这里并不是烟雾弹,也不是用来迷惑人的幌子,咱们在这里进行的每一项实验都决定着战衣计划的成败,我们同样在为战衣计划服务,而且还是很重要的一步!”

    顿了顿,沈崇峰继续说道:“至于某些人觉得为什么王部长没有来到实验室之中,除了王部长有一些工作需要处理之外,更重要的是,在某些实验室之中,某个部门出现了一些问题,王宁部长正在解决那些问题。一旦将问题解决之后,就会将重点转移到我们这边。毕竟,咱们这里才是战衣计划的总部!”

    既然是总部,就意味着战衣计划最后的组装,实验,研究,等等都是在这里进行,不会转移到其他实验室。

    有沈崇峰的说法,大多数人算是吃了颗定心丸。

    他们不怕事情比较多,也不怕麻烦,最怕的反而是被无视。自己本身就是业内有名的研究员,却被排除在某个实验的核心之外,传出去他们以后还要不要混了?别人会怎么说他们?

    更重要的是,他们也有自己的研究,在这里浪费时间却得不到尊重,还不如将那些时间用在自己的实验之中呢。有那么多时间,说不定就能将实验往前退一步。

    知道王宁不是不重视他们,而是因为要解决某些实验室的某些问题才有所耽误,他们算是轻松了一点。至于某些部门的某些麻烦是什么,他们倒是不会多问。

    都是专业的研究员,参与到类似的大型实验又不是第一次,也不是菜鸟,知道有些问题可以问,有些问题是不能询问的。(未完待续。)

第991章 整合思想(中)

    察觉到大部分人的情绪平静了下来,沈崇峰也算是松了一口气,他最担心的是无法说服大部分人,都是学者,都有自己的骄傲,要是觉得自己不受重视的话,很容易引起乱子。

    真正的学者跟体制中的人可不同,他们真要发脾气的话,其他人还真不好说什么。领导们或许会顾全大局,觉得做出一些事情让所有人都下不来台,他也没有好果子吃。

    学者呢?

    脾气真要是上来,他才不管会有什么后果,会不会让场面难堪,他就直接掀桌子就骂。骂完你还不好说什么,毕竟自己做的不太好。

    现在的学者其实还好了一些,毕竟资源掌控在大佬们手中,太得罪他们的话,自己也没有好果子吃。要是放在古代的话,真正的学者连皇帝都敢指着鼻子骂,皇帝们还得笑容满面的哄着,那绝对是一群不怕死的硬骨头。

    所幸,大部分人还是比较明事理,将事情说清楚之后就能抚平他们心中的不满。

    其实沈崇峰自己也清楚,如果不是他的身份放在那里,作为国内最顶尖的学者,在学者群中本身就有加持。就像是某个行业的大前辈,有一天找到你,想要解决一些事情。不管你心里多么不以为意,表面上还是要顺从一点。

    没办法,人家是业内大前辈,有一群拥趸,要是顶撞了对方,以后还要不要继续在圈子混了,还想不想获得更多机会跟资源?

    也就是沈崇峰,如果换成其他人的话,哪怕是一些大佬们,他们明面上不会说什么,私下里肯定选择直接走人。某些有性格的学者,确实还是很任性的。

    在他们眼中,自己的研究最重要,你们既然搪塞我,我就懒得陪你们演戏,你们想怎么玩怎么玩,我不伺候了。

    也就是沈崇峰,他们还算是比较信任,觉得沈崇峰不会骗他们,所以他们才愿意相信。

    反正不管怎么样,解决一个问题之后,气氛也算是轻松了一点。毕竟他们也知道战衣计划的重要性,知道这绝对是一个划时代的科研项目,能够参与进去本身就是对自己的肯定,没有必要往外面推。

    说句不好听的话,也就是他们有选择的机会,觉得自己被轻视了有想法。在外界中,有太多学者想要参与到这个项目之中,哪怕是明面上的幌子,他们都不在意。

    无他,在这种大型项目之中,哪怕混个资历,对于他们来说都有巨大好处。

    不管是在华国混还是在其他国家,资历永远是一个很奇妙的东西,他代表着你可以走的更远,也代表着你可以获得更多机会,能够获得更多人的认可。

    得到更多人的认可代表着什么?代表着可以得到更高的职称,从博士到副教授,从副教授到教授,从教授到知名学者,从知名学者到百人,从百人到院士,到几个科技的院士,资历都是很重要的东西。

    没有资历,没有经验,上级为什么要给你那么高的职称?

    别以为职称就是职称,职称代表着地位,地位代表着资源,资源代表着成功与否。

    现代科研跟从前完全不同,从前的科研讲究的就是脑洞,就是动手能力,只要脑洞够大,完全可以用脑洞弥补资源的不足,可以得到不少颠覆性的结论。

    反正那些结论不管是否正确,对可续确实会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在反驳之中,科学技术也是可以得到养料的。

    现代不同,现代科技更加科学,也更加尖端,普通人研究手段对科技根本无效,在科技上起不到任何作用。现代科技已经变成了资源的游戏,资源越多,可以试验的次数就会越多,次数越多,才能越接近成功。

    倒不是说成功的唯一条件就是资源,这么说有点狭隘。这个世界上确实不缺少一些用天赋弥补不足的超级天才,在他们面前,他们可以用最少的资源做出最大的研究。

    然而,那些天才总归是少数,大多数人还是需要资源的堆砌才行。就好像两个同样天赋的学者,一个人拥有十次实验机会,一个人只拥有一次实验机会。

    是拥有十次实验机会的学者成功可能性大还是拥有一次实验机会的学者可能成功?答案不用问也知道。肯定是拥有更多机会的学者成功率更高。

    想要获得资源,就需要提升自己的职称,就需要提升自己的名气。名气这东西是怎么提升的?除了自我炒作之外,放出一些大卫星之外,最主要的还是要看有没有拿的出手的事迹。

    简单点来说,就是有没有参与到某些大型项目之中,是不是在大型项目中获得一些机会,得到了某些肯定。只有参与到那些项目之中,在其他人眼中,他们的意义才会完全不同,才会让其他人相信,他们是有能力的。

    世界那么大,人才那么多,机会总是少数。给予一个默默无名的人机会,还不如给予那些有一定名气人机会,最起码,他们看起来更加有把握,成功的可能更大。

    不管什么样的实验,也不管实验发起者是谁,他们想要实验的目的就是为了成功,想要得到最后的结果。他们最想要的是最后成功的喜悦,而绝对不会是失败的难堪。

    在科研界,资历永远是一个很重要的事情。

    这些资历只能从大型项目之中获得,就像现在的战衣计划一样。

    对于某些有名气的学者们来说,让自己成为明面上的幌子,浪费他们的时间,即便给他们更多资源,让他们加入到项目名单之中,他们也不会愿意。

    在他们眼中,他们已经是证明自己的学者,在整个科研界都有足够的地位,想要什么样的资源都可以。完全没有必要配合他们,更没必要浪费自己的时间。

    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成功率,在自己最巅峰的时候,将时间浪费在某个不受重视的实验室中,根本就没有意义。

    然而对于另外一些学者们来说,他们完全不介意成为幌子,为某些真正的项目打掩护,甚至没有事情可以做。只要能够在项目之中增加他们的名单,他们就会心甘情愿。

    这些人,大部分都是在业内没有足够名气,不上不下的一群人。(未完待续。)

第992章 整合思想(下)

    不管在任何领域,总有一些人在领域中的地位比较尴尬。他们在业内有一定的名气,但是,跟最上层的名气相比有一定的差距,他们也不是最底层,比最底层的地位高,拥有的资源也更好。他们是卡在金字塔最中间的一群人。

    科研界自然也有类似的存在,他们算是有一些名气的学者,不少人或许听说过他们的名字,但是对于他们更多的信息却一点都不了解。

    在业内人眼中,他们也是各个实验室的主要成员,却不是负责人,也不是唯一的核心。他们拥有不错的名气,却不足以证明自己有真正的实力,有足以让他们放心的地位。

    他们想要获得更多机会,想要获得更好的待遇,就需要参与到某些项目之中证明自己。最起码也要进入到某个大型项目中,成为某个比较重量级的成员,只有如此,他们才能让人另眼相看。

    科研界没有等级?没有歧视?

    这句话说出去也没有人相信,有没有名气,有没有足够的资历,得到的态度完全不同。就好比投稿这种事情,一位大拿的投稿,即便审稿人看不懂,他们也不会轻易拒绝,反而会怀疑是不是自己的知识量不足,所以才看不懂他们的思想。

    就像现在的王宁,他随便给任何一家科研杂志投稿,即便是随便写的一些东西,那些杂志也会当成最大的事情对待,会邀请业内真正的精锐,大拿进行讨论,了解论文的内容,确定论文是否正确。

    如果还是不清楚的话,他们会直接打电话,或者发邮件,带着谦虚的态度询问一下。

    ‘尊敬的王宁博士,关于您的论文我们会有一些疑问,请问您能否为我们讲解一番!’

    他们根本不敢,也不可能随便拒绝王宁的论文。如果王宁想要跟他们开个玩笑,用一些似是而非的理论讲解一番的话,杂志社有很大可能全文刊登论文,不会有任何删减。

    王宁的地位在哪里放着,他们要是拒绝王宁的话,就几乎自绝于科研界。你们连王宁博士的想法都弄不懂,有什么资格继续成为权威?

    换个角度,如果投稿人是一位默默无名的学者?他在业内没有名气,只是刚刚从学院中走出来,或者算是有一点点名气,也有自己的研究方向,教育界知道这个人。杂志社的态度又完全不一样,他们会直接不予通过。

    遇到脾气不好的审稿人,就会将论文直接拒绝,甚至留下不太好的批语。即便是遇到一些比较温和的审稿人,他们最多会说出自己的看法,但是,稿子是不会通过的。

    这才是科研界内部的情况,名气,地位同样代表着一切。

    既然知道有人可以替代自己的位置,他们其实也清楚,自己并没有太过任性的资格,既然知道有进一步的安排,他们也就慢慢收敛了脾气。

    解决完一个问题,沈崇峰轻松了一点,接着才说道:“我同样知道,一些人对科技部参与到咱们的计划之中有点异议,觉得科技部管的太宽,而且都是一群外行人,没有资格参与到项目之中!”

    听到这些话,不少人确实点了点头,尤其是一些年纪比较长的学者,他们更加认同这句话。

    说实话,华国科技课不是一帆风顺,其实也经历过很多挫折,除了国外科技对国内科技的碾压之外,还有另外一个最大的问题,一度,华国科技出现外行指挥内行的情况。

    一群外行人,竟然对专业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