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都市文武天才-第7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霍宗棠不知道,自己无意间又成为了舆论漩涡中的人物。

    在外界对他的所作所为议论纷纷,胡乱揣测的时候,他已经嚼服了足足半根百年野山参。

    野山参是名贵药材,2000年前的《神农本草经》,对野山参的药用价值就有详细记载:“主补阴阳之气,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之为安神补气的“神物”,谓“可治百病,可延年益寿”。

    大多数中药典籍,都记载人参有大补元气,固脱生津,安神益脑的功效。

    而在汉星世界中,野山参的补气培元的功能,对武学修炼者最有益处。其安神益脑的功效,又有助于文学修炼者。

    所以,这药材是有它昂贵的理由的。

    霍宗棠服食野山参,目的主要是配合《易筋经》、《洗髓经》的内功法门,练气养气,从而易气。

    《易筋经》与《洗髓经》乃武功圣典,结合修炼,效果更佳。早午晚各练一次,每次行功三遍,坚持一年可易气,二年可易血,三年易精,四年易脉,五年易筋,六年易骨,七年易髓。

    而易气的理念,与霍金的建议,有异曲同工之妙。霍金认为,奥本海默患者要“炼体”,第一步就是要练气。根据霍宗棠的理解,就是《洗髓经》中的“一年易气”。

    气,是生命精微之物,是霍金眼中“无形的血液”、“流动的生命精华”。

    根据霍宗棠从地球学到的理论,人体的气分与生俱来的“先天真气”与“后天元气”两类。

    先天真气是父母血脉予之,不能改变,类似于基因密码之类的东西,是恒定的。

    只有后天元气,是可以修炼、改变的。当然,一个人的后天元气充足,也可以反促提升先天真气的品质,只是不能让他产生质变而已。

    而所谓的练气、易气,首先是增强、提升后天元气,并顺势将人体的浊气、污气、废气排出,形成良性循环。

    元气十足,首先带来的是造血功能的增强,可以为炼体的第二步“易血”打下基础。其次,可以让人气息绵长,增强耐力、体力、气力,同时达到健壮身体、充沛精神的效果。

    霍宗棠躲在藏书馆二楼练气闭关,最大的依仗,当然不止是那几根野山参,还有《易筋经》、《洗髓经》两部绝密功法。

    根据转生前的练气理论,后天元气,一源于“清气”,二源于“精气”。清气来自天空,是清新洁净的日月精华。精气来自于大地,包含水谷等食物精华。

    《易筋经》、《洗髓经》的功法,帮助霍宗棠更好地吐纳清气。野山参,给他补充精纯、充沛的大地精气。二者辅助,对他壮大、培炼元气,速度更快,效果绝佳!

    藏书馆二楼的一个隐秘窗台上,坐着一个人。

    窗台上,几匹巨大的白幔飞扬,不时飘出古堡般的藏,在朝日的明光下起舞,镀了一层金身;又时而回到藏书馆内,对着高大的书架招摇身子,在光洁的木地板上留下变幻的光影。

    那人影就在白幔中间盘膝打坐,背影仿佛凝固。

    这扇窗户正好对着学府的后山,山风清爽,窗外一片青山绿野,满目的苍翠清新,分外寂静优美。

    在这样的环境下修炼,最能吸收来自天空、日月的清气。

    气息吸纳,天外清气入腹,肠胃间的人参精气随之而动,清气精气在肺腑间纠缠、融合,而后顺着全身血管、经脉流动,一个大周天后,回到丹田,凝成愈发精纯的元气。

    气息徐徐外吐,那气流仿如长箭激射,在空中形成一道直线,稳定而有力。

    气息外吐时,霍宗棠正好对着空中的白布幔。一口气喷在白布上,布身随之激荡,就像被一团风猛然撞上一样。

    但仔细看看,被呼出的气射中的地方,隐然可以看到一层灰白之物。

    呼吸吐纳,是气的循环,也是生命能量的流转。将清气、精气吸纳入体,在生命系统内流转吸收,化为元气。剩下的气,便是夹带了废物、污浊的浊气。将之排出体外,就可以完成新陈代谢,形成生命机能的良性循环。

    一呼一吸,一吐一纳,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如此循环,生生不息。

    每次嚼服人参,同时借《易筋》《洗髓》的法门吐纳一个大周天时,霍宗棠都感到神清气爽,浑身温暖舒畅。

    尤其随时间递增,见吐出的浊气在白布上形成一团黑灰,更是感到身心舒畅,似乎每一个毛孔都变得无比洁净。

    霍宗棠的生命之气,便在这修炼中一点一点地改变,升华。

    修炼的第三日,呼吸时,气息可引动半米外的树叶,外吐的浊气可直冲一米。吸入一口气,霍宗棠可以闭气打拳四分钟。

    第六日。气息可牵动近一米外的树叶,浊气可外冲一米半。吸入一口气,可闭气打上五分钟的太极。

    第十日,吸气如蛇,可令空中的落花呈蛇形飞舞;吐气如箭,可直击近两米外的叶片,令其摇摇欲坠。引一口气入腹,霍宗棠可打上六七分钟的太极。

    ……

    这说明,霍宗棠的体力、耐力、气力,都随着“元气”的充沛,上升了一个大台阶!

    补气、养气、练气的功效,由此可见一斑!

    每日中午万物浊气升腾,不易练气。这时,霍宗棠便会改炼文学。他会翻书,大声朗诵,时而忘形大笑,时而低落沉思。如果看到激动兴奋处,还会忍不住执笔书文,洋洋洒洒写上一篇文章,将胸中情怀尽数抒发出来。

    有时候,也会铺开笔墨,写上一篇颜体《多宝塔》碑文。这是颜真卿大师44岁时书写的作品,是其传世最早之作。整篇结构严密,点画圆整,秀丽刚劲,虽尚未形成刚劲雄强、沉雄浑厚、大气磅礴的颜楷风格,但此碑已奠定了颜真卿书风的基本格调。

    这是霍宗棠最近常练的一幅作品,目的是有朝一日,作为自己在书道上的一个代表作,引起世人注意。

    况且,练字不但可以静心,还可以养气,与他的练气修炼相得益彰。

    然而,这些都不是最主要的。霍宗棠倾注了最多心血,同时也是最艰险的文学修炼,是他从霍金的几句“谜语”中学来的“炼意”之法!

    霍金的炼意之法,只得深奥难明的几句话:

    让意念脱离身体,让它不依附万物,成为孤魂野鬼。

    让它在风中起舞,在光芒下拔节,在烈火里奔跑,在寒冰中静思,在雷霆下升华。

    它不再是它,它将成为神迹。

    霍宗棠经过数日的苦思,得出了一番自己的理解。

    首先第一句话,是要修炼者在修炼时将意念放出,同时斩断与本我的联系,让它既不依附外物,也不能回到灵魂空间中。

    这样一来,那放出的意念力、精神力,就变成了“无家可归”,又“无处可去”的浪子,只能在虚空中自生自灭。

    霍金说的“让它成为孤魂野鬼”,应该就是这个意思。

    正常的修炼者,绝不会这么做,因为这意味着巨大的风险。意念力的本质是精神力、灵魂力,与人的本命灵魂息息相关。将灵魂力驱逐出体,任由它自生自灭,轻则会失去这好不容易炼来的力量,重则会伤及灵魂。

    不管是魂力的散失,还是灵魂的伤害,都是文学修炼者绝不能接受的事情。

    也正因为这个原因,霍金的炼意理论,才会遭到传统文学修炼者的反对。

    但在霍宗棠看来,霍金的这种理论,还是有其别样的奥秘与道理的。像霍金这种陷入绝境的人,如果不是破釜沉舟、置之死地而后生,绝不能从命运手中争回一线生机。

第一百三十二章 怎么会有这种鬼东西!

    况且,灵魂力就像新生的孩子,只有经历风雨雷霆的考验,才有可能变得更坚定,更健壮,更强大。传统的方法安全是安全,但灵魂力却像被呵护在温室里的花,成长的速度太慢,在冷酷的挑战面前也显得太脆弱。

    更重要的是,霍金试图通过这种方式,由外至内地刺激大脑,减缓大脑萎缩的过程,甚至逆转病情,让脑部实现正向生长、发育。这是传统的方法所不能及的。

    那么怎么炼意呢?

    霍金说得很清楚,让它在风中起舞,在光芒下拔节,在烈火里奔跑,在寒冰中静思,在雷霆下升华!

    把灵魂属性的意念力变成“孤魂野鬼”,让他在风、雨、光、火、冰、雷等自然威力之下,接受打击、考验、锤炼,一步步地成长壮大,一步步地质变升华!

    但在这之前,炼意的第一步,是“定意”。

    放出精神意念,但又不令它依附在自然物上,只停留在虚空。与此同时,斩断意念与本我的联系,任由它在虚空中存在。

    意念无形物质,就像一缕云烟。它在灵魂空间内,就像有一层透明灯罩保护,不会摇动湮灭。但一旦脱离肉身保护,就极容易灰飞烟灭,哪怕是清朗的空气,极柔的风,也可以一下子将之冲散,并进而反噬灵魂,伤害精神。

    而修炼者使用文学超能,意念只要附着在自然物上,也会得到保护。依附在叶片上,会得到叶片的保护;依附在毫毛上,能得到毫毛的保护。

    唯独最怕悬停在虚空中,既无精神空间的容纳,也无外界实物可依靠,就如孤魂野鬼,既不能登天入仙界,也不能还阳回人间,最易被天地的力量打散。

    定意的定,就是让这意念在虚空中生存下来,恒定下来,不至于消散,从而锻炼这一道意念的强度、密度与活性。

    其实定意的过程中,说斩断意念与本我的联系,似乎不太准确。这种斩断,并不是完全断绝联系,而是屏蔽了绝大多数的交流,仅剩一丝关联。

    就像父母要让孩子独立,狠心将他推出家门一样,表面看断绝了关系,但其实父母心里怎么可能真正割舍,只是将关心转化为了暗中的行动一样。

    又或者这么说,放出的精神意念就像风筝,虽然脱离了大地,但本我与精神意念间,还是有一根细细的线连着,让它不至于失控消失。

    这就是炼意第一步,“定意”。说是第一步,但却像人猿转化为人,是最艰难,同时也是最具开天辟地意义的第一步。

    藏书馆二楼一个幽深的角落,有一座静室,专供学子休息用的。

    这时,四周一片安静,门、窗紧闭,窗帘放下,外界的风,阳光,人声,统统被关在了外面。

    霍宗棠闭目坐在简陋的床上,口里含着一截野山参,嘴唇不断地开合,似在无声地念诵着什么。他的身体,已经完全被冷汗湿透,脸色也十分苍白。

    在他面前几十公分的空中,有一道无声、无形、无色的意念。在霍宗棠的精神观想中,这意念就像一团不断变化、流动的云烟,随时都要飘散。

    而霍宗棠正通过一丝如细线般的念力,竭力控制、稳定着那团意念云烟。

    此前的十天,他失败了无数次,今天是第一次,成功地让那意念力在虚空中“凝定”了十秒钟!

    一开始,是一尝试,那意念就如断线风筝飞去,令他不得不立刻将意念收回,无功而返。

    失败千百次后,好不容易让它脱离于本我、外物之外,定在了虚空中。但从这时起,恐怖的精神折磨、摧残便随之而来。

    眼前的所谓虚空,并不是真空。虽然门窗紧闭,已没有一丝外界的风,但空气还是会有极轻微的流动。这些常人根本难以察觉的气流,对脱离保护的意念力,却无异于毁天灭地的飓风!

    稍微一点点气流,就可以让意念云烟发生剧烈的变化,让霍宗棠的灵魂仿佛被撕裂、绞杀一般,苦不堪言!

    此外,空中还有无数微尘,这些肉眼几乎不可见的微尘,一旦落入意念云烟里,却会像天火流星轰击在星云上,引发恐怖的连锁反应,让霍宗棠的灵魂仿要爆炸一般,痛苦得有如直堕地狱!

    从旁人看来,这“定意”与打坐入定并没有区别,但从精神层面,每次尝试,霍宗棠都无异于承受一次精神凌迟!

    难怪霍金的“炼意”理论会遭到空前的反对、非议,单是第一关的挑战、痛苦、凶险,就已逼近人类承受的极限!试问,世上多少人能受得了!?

    但是,霍宗棠硬是坚持了下来!

    一方面,那几根既能培元补气,又可安神益脑的野山参,起了很大的作用。精神的痛苦,灵魂的创伤,加上脑力的过度损耗,通过含服野山参,都可以得到一定的缓解与恢复。不然的话,就算霍宗棠是个精神铁汉,估计也挺不过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