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辛亥大英雄-第86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位是吴博士的先生,叫。”俞大维为大家一一介绍专家组,但走到男子面前时,突然想起杨秋和袁家的恩怨,一时间不知道怎么说下去。倒是杨秋大大方方,主动地伸出手:“我知道,您是袁家骝先生。有空回家的话,代我谢谢你爷爷,谢谢他推翻封建开创共和,也谢谢他有您这样一位甘愿回国,天寒地冻还待在这片沙漠,将祖国放在胸中的好孙子。”

杨秋说完后,秉文和大家才知道,原来男子是袁世凯的孙子,难怪刚才看他的神色那么怪。在场的人都知道袁家和杨秋之间的恩恩怨怨,袁家一直认为是杨秋气死了袁世凯,所以退出政坛往商界发展后,私底下却还是要求任何子女不得加入国社党,还向民党提供大量政治献金。不过即使嘴上不承认,袁家骝心里也清楚,袁世凯和杨秋差距太大太大了。他的年轻、眼界、对时代的把握、对科学技术的重视,甚至远远超出丘吉尔和罗斯福这些人,能在短短三十年内将动乱不安遍布租界的国家,带上如今独立自主,向工业化大步迈进,还能参与这场世界大战,打得苏日连战连败,是多么多么的伟大功绩!

用冷杰当年从法国归来的话说,国有杨秋,民族之幸!

所以听到他这些话,袁家骝心底豁然坦荡:“谢谢总统教诲。家骝终不敢忘,自己是一名中国人!”

两只手紧紧握在一起,也代表着数十年的恩怨彻底弥散。

由于已经是傍晚不利试验,所以3010总指挥俞大维和盘古项目总设计师冷杰当起了向导,为大家详细介绍核弹研制的过程和展望。通过望远镜,杨秋还看到了三十公里外高达百米的试爆塔。实验核弹已经被放置在上面,用厚厚的防水油布蒙住。本来杨秋打算去前面看看,但冷杰等人担心那里辐射超标,拦住了他。最后听到此次试爆的核弹当量在三万吨TNT炸药时,空军司令余磊和秉文均愣住了:“确定那颗炸弹能爆发出三万吨炸药的威力?我看也不大嘛。”几人吃惊地手指试爆塔塔尖。

“我们分五组重复计算过多次,还动用了计算机复合,应该只多不少。”冷杰显然非常的自信。

三万吨TNT,以目前威力最大的炸药算,空军也要出动2300架轰七才能一次投完,或者让山东级战列舰打24580枚纯炸药制成的炮弹!而现在,只需要一枚就可以完成。这个刺激可真是太大了!连顾维钧都激动地连连点头,余磊更是一把抓住俞大维的手询问具体重量。

“试爆的这枚是11吨重。”

11吨?有些超标了,轰炸机不改进根本带不起来。“余司令放心,只要能再给我们一年,肯定能拿出五吨左右的武器级成品。”冷杰说道。

“五吨,呵呵,好好!我的新轰炸机差不多也要一年,正好结合起来。”余磊眼睛都笑眯了。没办法,海军舰载机最大挂载也才1200公斤,陆军更不可能捧着核弹去冲锋。

余磊们畅想世界扔核弹时,俞大维却听得暗暗好笑:“几位司令,你们可别太乐观了。目前还无法解决量产,因为武器级别的铀需要的纯度很高,提纯过程非常复杂。钚可以用来制造核弹,但女娲计划已经启动,我们要预留一些下来。按照我的估计,除非是再建几个反应堆,否则最多只能制造六到七枚。”

六到七枚也不错,余磊拉着冷杰的手,恨不能把试爆塔上的核弹先拉回去。杨秋微微一笑,听完讲解后,又带大家去看望驻地士兵。与时不时能去外面休假的科技人员不同,驻扎在这里的将士已经整整两年没有离开。在这片为保密连铁路都没有的地方,用双手将戈壁一点点变成实验基地。从某些方面说,他们比科技人员更值得尊敬。

总统和元帅的到来,让整个基地都热闹起来,杨秋也不厌其烦的和每名士兵握手交谈,还和士兵们同吃同住,享受了一把戈壁大漠的简易军营滋味。

第二天上午,二月二十七日上午十一点,烈日当空之际,冷杰领着大家走进厚达十米的半埋式观察掩体内,为每人发了一副墨镜。虽然爆点距离这里还有三十公里,但外面的人都必须撤到沙堤后面,并全部戴上墨镜,背转身,以防眼睛被爆炸的光芒灼伤。“安全措施有没有检查过?”戴上墨镜前,杨秋询问起保密措施。俞大维保证道:“总统放心,半径三百公里内已经全部撤空,这点当量是不会被外界发现的。不过女娲要是试爆的话,恐怕就瞒不住了。”

杨秋皱皱眉,忽然发现自己忽略了一个问题。在没有卫星,也没有辐射监测的年代,塔克拉玛干沙漠实验几万或者一二十万当量的核弹根本不会引起外界注意。但那些动辄百万的氢弹怎么办?不等他多想,手持电话,掐着秒表的指挥员已经大声倒数。

最激动的一刻来了!

“十九八七一,起爆!”

随着一声命令,一团刺目的光芒先从墨境内炸开!即使厚厚的,近乎全黑的墨镜让人无法视物,却依然无法遮挡这团透亮到极点的光球!片刻后,光团开始变红变暗,然后就看到光团下沙暴涌涌,冲击波裹挟着数以千吨计的黄沙,卷起高达百米冲击波,如同最猛烈的恶浪,又似万马奔腾般向四周滚滚扩散。随后,身边的景物慢慢缩小,让人感觉仿佛来到了侏儒世界。唯有远处那朵灰色蘑菇状云朵,在戈壁上冉冉升起,越来越高!越来越大!如同一头被困住万年的巨龙,直冲云霄!云层顶端快速的向外膨胀着、撞击着、与白云交相辉映。

此时此刻,即使再不懂行的人也知道,这朵妖异美丽的蘑菇状云彩,带来的是数百平方公里范围的摧毁杀伤!事后的详细报告更证明了这一点,当天核爆的准确当量是3点3万吨,爆炸点半径八百米内的沙粒全部变成绿色晶体,一公里内用600毫米战列舰装甲钢建造的实验墙,在高温高热下出现融化痕迹,两公里内的坦克被冲击波卷翻燃烧,三公里的水泥建筑全部倒塌,五公里内普通民居基本摧毁。

“成功了!我们成功了!成功了!”

也不知谁先带头叫喊起来,然后参与项目的所有人都振臂欢呼喜极而泣。沙堤后面的士兵更是纷纷连爬带拽冲上坝顶,望着蘑菇云仰天长啸,又拥右抱。

那一刻,整整十多年的艰苦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那一刻,中华民族站在了世界之巅!连杨秋都兴奋地握了下拳头。静静地看着蘑菇云,看着余波带动掩体前方的沙棘不断晃动,许久后才轻轻地叹口气。

大家都没注意,唯独秉文耳尖,轻轻地问道:“总统,你?”

“晚了点。”

“晚了?”

“是晚了。”旁边,岳鹏也跟着轻轻叹了声。

杨秋看他一眼,什么都没说,笑着要了支烟,看着烟雾和蘑菇云一起慢慢变淡。两人的哑谜让秉文二丈摸不着头脑,因为这么多人里,唯有岳鹏知道他感慨什么。其实早在第二次阿富汗战争前,两人就秘密问过冷杰,何时才能核爆并拥有核弹。在开罗宣言前,又再次的确认,答案全都是有进展却不知具体时间。

很多事是无法预测的,尤其是技术这东西。从人才培养、到材料、原理、设计、实验、定型等等,每一步都可能出错导致重头来过。不仅困扰着刚刚刚起步的中国,也影响到国家的决策。就像明知喷气机能统治天空,他也不得不继续研究耗资耗时却用不了多久的活塞发动机。最后的结果也的确如此,在拥有精细图纸的情况下,依然到战前才因为获得英国的材料技术,稍稍领先,最近因为战争慢慢扩大优势,所以去赌技术何时突破的概率太小,因为家底就这么多。毕竟中国不是美国,没有能力集合起全世界的核物理专家,集合大半个欧美世界的资源人才和力量。

如果早两年知道今日能成功,恐怕国家战略就是另一个局面了。那么总统会怎么选呢?岳鹏看向静静站在玻璃观察窗前的杨秋,暗暗地想着。直到冷杰和俞大维等人走来,才收回目光,迅速摆出喜悦的表情。“总统。”冷杰的神情有些局促,似乎很难以抉择:“我们能不能提两个要求?”

“呵呵,这有什么不可以的,说吧。”

冷杰看看俞大维,又看看后面袁家骝等人期待的目光,吸口气,说道:“总统,我们希望不要催得那么急,能让我们多试验几次。”好不容易说完,他又怕杨秋误会,连忙加了句:“当然,您可以放心,最多一年我们肯定能拿出武器型号。”

岳鹏和顾维钧等人有些纳闷,这算什么请求?楚南和秉文等军官虽然很希望将核弹立刻投入战场,但多等一两年也无所谓。只有杨秋暗暗猜到了他们的心思,想了想后,点头道:“行,不过你得给我个保证,别把材料全部炸完了。还有,43年初,起码给我们的岳元帅几枚成品,他要镇宅子用。”指着岳鹏,他故意板起脸。

“呵呵。”众人全被逗乐了,唯有冷杰和研究员们,却比刚才试验成功还激动。

别人不懂他们的心思,杨秋却很明白。即使用目前的币值算,刚才那次核试验也已经烧掉至少一亿民元!这还没算隐形的开支,所以美国曼哈顿计划最后能烧掉高达20亿美元也不足为奇了。当然,这也和美国赶时间有关。不过即使中国采用减慢速度,扎稳根基,拉长研制时间分摊经费等等办法,实际上也已经花去十多亿民元。

所以核爆试验,其实就是烧钱。

但这个钱又不得不烧!

在军人眼中,核爆实验就意味着王牌和巨大杀伤,但在这些科技工作者眼中,每一次实验,都代表国家在核物理、量子学、电磁等学科上前进一大步!这点杨秋很清楚,平行世界的共和国就因为国家贫穷,所以无法进行大量核爆试验,而欧美苏因为大量实验,积累了无数重要的一手数据,最终才在军用核反应堆、高能物理和民用等领域处于领先地位。他们在完成数十、上百次试验后就立刻摆出嘴脸要禁止大气层核试验,为的就是打压后来者,不让共和国有机会利用实验完成民用结合和军用深入。最终,因为计算机模拟技术上的差距,导致无法再进行大气层实验的共和国在很多领域慢慢落后。

冷杰他们其实就是想趁着战争时期,军费开支无限量供应的机会,尽可能多的进行核爆试验积攒数据和经验,推动国家科技实力的大步迈进!只不过他们担心军方太急,生怕一次试验后就立即将为数不多的材料全部制成核弹投入战争。然后他们要多等几年甚至更久才有机会继续下一次核爆实验,这样必然会大大减缓核物理技术的进步速度。

还好杨秋现在不急,和推动国家整体核物理进步相比,几万吨的小东西,无非是多搞几次千机轰炸而已。说不定多试验几次,战争结束后就能突破军用安全核反应堆,提早实现核动力化呢。而且他真正的野心,是获得核大国象征的氢弹。要知道,三万吨当量放在对辐射不了解,每次战役要消耗数十万吨弹药的目前环境中,未必能吓到多少人,反而还会让竞争对手有时间调动国家力量去攻克核技术。

当然,他不是迂腐仁慈的人,所以才提出要制造出几枚备用后,剩余的材料才能继续试验。众人哪知道他这么多心思,冷杰等人还以为他不惜国力也要优先科学技术呢,所以愈发的敬佩。

“第二个呢?”杨秋继续问道。

“我们想见见于敏大师。”

“于敏?”这个名字让大家满头雾水,岳鹏更是挠头,他跟着杨秋三十多年,也从没听说过这个名字。

吴健雄见到大家这幅表情,还以为杨秋不答应,连忙上前补充道:“总统,我们研究了于大师提出的构型方案,真的非常非常成功!所以我们希望请他担任女娲项目总设计师,带领我们。您不知道,根据我们初步的实验,只要能多进行几次核爆试验,最多三年,就能保证进行百万吨级的氢弹实验!”

也难怪连吴健雄想见于敏,要知道,核弹不稀奇,真正绝密的是构型!平行世界中,那么多国家寻求核弹,耗费无数,为何都无法成为真正地核大国?印度、巴基斯坦和朝鲜都核爆几次了,为何无法突破氢弹?就因为这个构型!目前已知能够控制核聚变并可以武器化的,只有美国的T…U构型和于敏构型两种,后者再小型化上甚至还要超出。所以有人开玩笑说,全世界见过这两种构型全部图纸的人不会超过五十,而且他们这辈子就算逛个马路,都会被严密监控。

虽然是玩笑,但也能看出氢弹构型是超级机密!

如果不是资料机有构型图纸,除非天上掉下个于敏,否则只有老天爷知道氢弹上中国是不是能继续保持对世界的领先。于敏当然交不出,杨秋也不知道怎么解释,最后想想后只好继续撒谎:“于大师是我见过最伟大的核物理科学家,但他已经离开我们了。”

“离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