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辛亥大英雄-第39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回到南京的杨秋对这些都没太关注,战争已经快要到尾声,反而是危险的西班牙流感让他提高了警惕,并以支援为名向西线派出大批医疗人员以防万一。

南京国会大楼内人头攒动,议员们对战争的关注因为国社突然抛出的《移民土地法》草案被吸引回国内,欧战爆发以来国社在内政上一直很安静,并以“集全中华之力”为口号积极供应军队,所以当这份法案毫无征兆摆在大家面前时,很多人才意识到杨秋在收拾完四周后,要整顿国内了。

共和党主席张季直和汤觉顿嘀嘀咕咕刚步入国会大厅,就被民党章士钊拦住了:“季直先生,觉顿兄,好久不见了。”

国社专心外战两年来,民党和共和党压力都小了很多,也利用机会吸收不少好苗子,但随《移民土地法》草案陡然出现,两党立刻感觉到了压力,。与人才济济的国社相比,两党最大问题就是人才上的断层,除了廖仲恺几位外绝大部分都是老面孔,年轻一辈又没成长起来,所以双方都有接触的想法。此刻见到民党党魁章士钊也难得从上海赶来,张季直顿时双目一亮:“行严老弟都来了,呵呵……听说李烈钧当上师长了?可喜可贺啊!”

李烈钧当师长可以说是民党被国社压住后的最大突破,所以章士钊也有些得意,寒暄几句转向了新法案,忧心道:“此次土地法草案,不知季直兄有何看法?”

张季直不仅是共和党党魁,还是农业部长,更是苏浙皖等地地主士绅阶层的代表。此次土地法虽然表面看是针对东北和西北移民,但有识之士都清楚,这部法案要是通过,中原和苏浙皖等地无土地者恐怕都要被这部法案吸引去移民了,所以他心里也很着急,说道:“不瞒行严老弟,我也在为此事犯愁呢。要说移民两地是好事,增加我汉民数量可保百世基业,可卖地……委实有些不妥。”

张季直是真着急,东北移民主要就是从山东、江苏和河北三地吸纳。山东自从中日大战后国社地位不可动摇,掉脑袋的土匪恶霸比青岛大战中死掉的日本兵只多不少。河北有坐镇津京直隶的阎锡山,这根墙头草早就想进中央了,所以推行新法肯定是不遗余力,唯有江苏受害最大。江苏是苏浙皖三地中士绅最多的地区,全省田产九成在士绅手中,当年慕容翰在河南大搞土改时,就差点没把江苏士绅吓死,幸好杨秋没推广才算稳定下来。但这才几年?土地法就架到脖子上了!别看土地法只针对移民,问题是江苏有太多没田产的农民,这要是推广开来还不一窝蜂走人啊!没了他们难道要士绅自己去耕种不成?10民元20亩地,种满五年就是自己的了,钱不够还能去贷款!这和白送有啥区别?要知道苏北最差的地也要百元一亩呢。

章士钊故作忧心道:“季直老哥说的不错,想来必定是有了应对之策?”

应对个屁!要是有办法也不会来开会了。就算有应对又能如何?国社一家独大,杨秋拿出草案无非是走个过场,要真想实行谁能挡住?所以张季直连连摆手道:“哪有什么应对之道,此次来是希望副总统对江苏网开一面,给士绅们留条路。”

两人一边走一边聊,都被汤觉顿收在眼里。他可以算共和党中最具能力的议员了,作为当年草堂弟子中硕果仅存的龙凤之辈,在蔡锷等人纷纷投效国社后,他和少部分草堂弟子随梁启超加入共和党。当年梁还想把他推荐给袁世凯,借此拉拢与北洋关系寻求立宪,但北洋倒台和中日战争后立宪这条路彻底绝了。也正是因为立宪成为泡影,所以共和党更想保住苏浙皖的地主和士绅阶层。他看了眼章士钊,越听越不是滋味。这个章士钊明显是想合并两党抗衡国社,因为随汪兆铭加入民党,这一年来鼓吹民共两党联合的声音强了不少。但问题是共和党与民党不同,民党根基在广东福建吃的是老底、共和党在苏浙皖后面是地主士绅,国社靠的是工农士兵结合,走工商先行反哺农林的路子,又独揽军权,所以思想上就有很大冲突。尤其对民党戒备极强,两党若是贸贸然合并恐怕会引来国社的不满。

仅仅那么一会就动了几个心思,也亏得他是草堂龙凤,笑道:“此次移民土地法针对的是东北和西北,又是全国铺开一概执行,虽说苏浙皖会有些人动心,但那里毕竟是苦寒之地,汤某觉得不用太担心。”

他这么一说张季直不好表态了。章士钊也微微一顿,看向汤觉顿的眼神有些复杂,说道:“话不是这么说,既然已开共和国会,万事就必须讨论个清楚明白,要考虑全国百姓的利益,苏浙皖如是,福建广东同样。”

是啊……张季直点点头,满心忧虑向位子走去。其实大家都明白,就算他和章士钊联手都挡不住新法实行,也知道杨秋的一贯做法就是拿新法搞试点推行国社,所以他最关心还是这次会拿哪里开刀?是不是就此他的目光要冲回国内?而且《移民土地法》后会不会又有其它土地法出台呢?

汤觉顿悄悄吸口气。其实他已经隐隐猜到,从英法和俄国身上捞足好处,俄日都无法威胁民国后,杨秋恐怕是要对国内动大手术了!

第四五六章风波起

徐州的脚步总比其它地方慢一些,即使与民国首都同在一省内,却格外抵触外部世界的飞速发展。城市还是那样脏乱不堪,汉墓、龟山和泗水亭这些古迹构成水墨画卷的同时,却缺少了蓬勃向上的朝气。除当年跑上海的大亨开了家自行车厂外,只有号称苏浙皖头号棉纺大王的张季直的大生纺纱厂去年初在这里开了分厂,原本被日本控制的煤炭业也被后起之秀的江西、湖南和贵州等省超过。

徐州是苏鲁豫三省咽喉,无论是地理还是交通都是重中之重,又有津浦线横穿而过,商业出现远比重庆长沙等地更早,进入民国后也因为定都南京和整个江苏一起受惠。可即便有这么多优势,时间却依然仿佛停滞般!别说和上海、汉阳这些地方比,就连毗邻的济宁和蚌埠都因为国有工厂落户超过了这里。徐州不乏见过世面的士绅商人,但只要去外面看过的人回来必定是一声叹息。欧战爆发,上海、广州、重庆、汉阳到处都是蓬勃兴旺,就连云贵都因为推广烟叶、甘蔗榨糖风生水起。西康的牛羊卖到了上海,广西产的樟脑出口大半个南洋,江西的钨更是洋人都红着眼珠子挥舞钞票来强。就连昔日最乱的东北,都因为奉天长春红红火火,炼出来的钢供不应求一下发了财。

徐州到底怎么了?

其实大家心知肚明,但谁也不敢说不敢问。

那徐州就真没改变吗?那倒不是,起码中央政府提倡的九年免费教育做得极好,全城已经有小学二十余家,中学七家,还有一所大学在规划,规模甚至超过济南和郑州。

没发展就没发展吧,家里的孩子能免费读书就是好事。所以傍晚时分,郝老汉蹲在学堂门口抽着旱烟,眼巴巴瞅着学堂门前歪脖树上那口大铜钟,眼瞅一位胸口别着国社青年会徽章的年轻老师来敲钟,连忙起身隔着老远向老师点头问好。铛铛的钟响后,刚才还安静的学校里如炸开了窝般,数以百计花儿般灿烂的小学生挎着各式各样布包冲出教室,临走前还不忘向见到的每位先生行礼,最后才如打开笼子门的小鸽子般撒了野往外跑。

“爷爷。”

当留着两撇鼻涕的小孙子跑到面前恭恭敬敬弯腰行礼,郝老汉就觉得日子真是好了。虽说家里不算富裕,老大和老二都给陈老家当长工,小儿子又当兵去了个叫伯利亚的地方提脑袋吃饭,可大孙子却出息了!断文识字还懂得尊老爱幼行礼问安,还有什么愁的呢?看这小子……将来指定比隔壁梁先生都厉害。

一老一少笑呵呵往回走,却没见到不远处县衙门口已经挤满了人。当快走到人群前时,身边和前面同时传来一声呼喊:“爹。”郝老汉抬头看去,却是自己大儿子推着独轮车刚从地里回来,大孙子叫他“爹”,大儿子叫自己“爹”。奇妙的巧合让爷孙三人都呵呵笑了起来。片刻后大儿子郝崇文忽然想起什么,拉起郝老汉和儿子就往人堆里钻,爷孙三人刚挤到前面就听四周传来阵阵叫喊。

“梁先生,您是咱这里认字最多的,就给念念吧。”

“对对……念念吧先生,看看这告示说的是啥个意思。”

郝老汉抬头看去,刚才还念叨的梁先生被大伙拥簇着走到告示前,见他一副气派不凡的样子,郝老汉羡慕的抓紧孙子的手,心道什么时候自己孙子也能这样该多好。

这位梁先生四十来岁,面白无须是城南有名的师爷先生,听说以前还在张勋张大人府上当过差,所以深得四邻信任。这位梁先生也是好脾气,虽说大伙拥挤难免擦脏他的月白棉袍,可却始终笑脸盈盈。见到郝老汉还牵着小孙子,笑道:“呦,这不是郝老汉吗?我记得您的大孙子都读三年书了吧?来,小子!我来考考你,给你爷爷念念上面写的什么意思。”

郝老汉眼中,三年小学堂肯定不认识几个字啊,怕孙子出丑连忙摆手,倒是留着青鼻涕的野小子天不怕地不怕,袖子一抹上前当着众人大声念了起来。“移民土地法……民国初建、百废待兴、尤以东西边陲急待建设,经中央政府……国会通过,特此实施移民土地法案。凡自愿移民东北九省和西北五省之家庭,每户只需缴纳10元,即刻得耕地20亩!每户最多可购百亩!凡愿意移民者,只需在当地政府登记,所有差旅费用均有政府承担,所得耕地种满五年即归于出资者名下,20年内不得无故征缴买卖……”

郝小子吐字清晰声音洪亮,引来四周一片赞许目光,就连梁先生都暗暗点头心道免费教育的确管用,但等念到出10元可得20亩地,每户最高能买百亩时,就连郝老汉父子都忘记自家小子了,眼神全都直勾勾盯着横钩撇捺却不认识的方块字,郝崇文更是一把拽住儿子,手指哆嗦:“臭小子……你、你可别瞎念,这是县衙的公文,念错了要掉脑袋的!”

小子那知道什么掉脑袋不掉脑袋,还以为老爹不相信自己能认识那么多字,吸吸鼻子愈发大声:“爹,我没念错,这里面的字先生都教过了。”几乎在父子对话的同时,四周嗡的一声猛然如炸开了锅般。不少人立刻把目光投向边上的县政府,要不是门口站岗的警察腰里揣着警棍,估计已经有人冲进去了。几位不相信小孩的壮汉更是拉住梁先生,声音发颤:“梁先生……这,这可是真的?”

梁先生家中田地百亩,倒也不兴移民,呵呵笑道:“小子念的只字不差。这是南京政府的移民公告,凡愿意移民东北和西北者,每户只要出10块钱就能得20亩地,差旅所需全由政府出钱,到了当地还有人接待。政府还能赊账造房子,购买牛马,三年内还免费提供种子。不过嘛……这地要自己去开荒,还得满打满算种上五年才能归你,归了你后20年内也不许买卖,开荒时凡超过酒盏粗的树不准砍伐,不得养山羊兔子……”

梁先生的话让四周终于按耐不住轰然吵闹起来,至于不能随意砍伐树木,不准养山羊兔子这些话早已没人关心,那玩意洋不洋无所谓,田才是最重要的啊!所以大家全盯住10块钱20亩地这条上。10块钱是什么概念呢?此刻民元相当于之前半块大洋多些,一块钱民元可以买到12斤大米。而徐州城内的大生纺纱厂工人每月能拿5民元,煤厂每月8民元,换在上海、汉口同样工种可以拿到10民元,若是汉阳工业集团那样的大厂,每月最少20民元,要是能进兵工厂和造船厂当高级工人,那每月就得奔50民元以上了!

也就是说,只要120斤大米,就能换回20亩田!20亩耕田啊!哪怕随便撒点种子也不止产120斤大米吧?换做高级工人,一个月就能买百亩!更别提传说中每月拿好几百的特级工人了!

郝崇文和所有人都直了眼睛!苏北是什么地方?虽说田地不少但绝大多数都在地主和士绅手里捏着,围在四周的十之八九都是无田户。而且就算你攒到钱想买地,除了靠海边没人要的盐碱地外,徐州和苏北上好的水田没个两三百都不好开口。所以苏北最不缺的就是人,年年闹灾苏北人就往上海、南京跑,可不是在码头当苦力就是拉黄包车,也是看天吃饭的辛苦命。但现在呢?老天爷啊!告示上的朱红大印不是假的吧?20亩才卖10块钱?还有免费火车,去了后盖房子政府还能赊账,这不是白送嘛!

梁先生到底是当年辫帅张勋手下的师爷,看看告示又看看四周这些没田没地的人的眼神,渐渐懂了这个移民法的本意。他可比一般人明白多了,自然知道这出于谁之手,心中暗暗感慨杨秋手段厉害,也暗自庆幸自己退出官场当愚公,所以见到大家都不在注意悄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