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辛亥大英雄-第30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陇海西线和包头至库伦铁路事关新疆和蒙古等地安危,拨款也不能有任何克扣!各省公路也同样如此,徐秀钧用三合土减少水泥用量的修路经验要尽速推广。

农林这块虽然这几年风调雨顺保持丰收趋势,但老天爷不受我们指挥。利和灌溉建设还要加强,要建设一批有重大作用的水库,除了发电外也能满足农耕。桑、蚕、麻、甘蔗、棉花、茶叶和烟叶这些经济作物除了扩大外还要着重向质量取胜的道路走,咱们不能总是做一辈子廉价原料出口商,工农结合才是农业的发展方向。林业也要以保护为主,黄河泛滥大半原因都缺乏林木保护导致泥沙顺江而下淤塞河道所致,发现滥砍滥伐都直接抓起来!不要手软,这是事关子孙后代的大事!”

虽然没说具体拨款数字,但张文景刚转好的脸色一下子又垮了下来。别的不说,光是几条铁路改造和复线要是全部动工,光是首批投入就不会少于亿元了!这样算的话别说刚到手的四五亿一下子没了,还要倒贴好几亿进去。

杨秋看向他忽然笑了起来:“文景的思想还要改改,我们中国人的传统是年年有余,所以都爱藏些压箱钱垫底。但这是老百姓,对国家来说财政结余是好事,可现在是建设良机,适当的财政赤字反而能促进建设。所以你和徐秀钧要胆子再大点!现在我们和中日战争已经结束,美国最大的担忧已经没了,完全可以多贷几笔款子来弥补。南满和胶济线也可以用向民间发行债券和股票的方式筹钱改造。总之一句话,不要怕砸钱!工商农教育这些不花血本是搞不上去的。钱能慢慢赚,但欧美无暇顾及远东的时机却不多。要还是不行,我等会和大总统、总理商量商量,你直接把京汉、津浦和京奉这几条也抵押出去好了……”

“呵呵……”

众人知道他是说笑,这几条大动脉和修建中的汉川、汉桂以及计划中的粤汉、闽浦(福建至南京浦口)是贯穿全国的根本,无论如何都必须全部控制在国家手中的主干道。

但他的话还是为大家打开了思路。国家建设尤其是像中国那么大的国家,需要的资金是天文数字,斤斤计较肯定要拉长建设进度,只有不惜血本往里砸才能缩短和世界主要国家的差距。现在欧洲才打半年不到,要是再打三年多赚二三十亿并非不可能,所以这无非是个先花和先存的选择罢了。何况之前的所有统计都没算上关税,解决关税后出口利润还将再增加一大截,工商也同样如此,所以唐绍仪和黎元洪都赞同先花钱的想法。

既然这三位都开口赞同,几大部门也不再遮遮掩掩直接开始计划那里要修那里要建,恨不能一夜间透支完未来三年砸出个美好未来。还好提出计划的杨秋反而更加冷静,一笔笔动辄百万多则上亿的数字下,是依然低能低效的行政机构,而且国家才稳定就搞这么大手笔建设,上下其手的人只多不少,所以他再次提出由独立司法部运作的“建设廉政监督公署”这个概念。

这个开始只用于监督各地中央拨款建设项目,并全部由心怀国家的热血年轻军人组建起来的机构,随着时间渐渐演变为未来民国另一大权力机构,廉政公署。

这是后话。

目前这个会议室内大部分都是深受西方资本思想的人物,也都不是穷得叮当响的布衣,到了他们这个地位金钱已经不再重要。何况民国初年的政治家们大部分都是抱着献身国家的精神,加上他们此刻都没意识到这个机构未来权力会发生那么大变化,所以也仅仅是犹豫片刻就答应了。

这次本来仅仅是分配战争红利的会议,为1915年大选后正式提出的民国第一个五年发展计划打下了良好基础。

可正在大家详细讨论此次各类建设计划时,首相府秘书带着宋子清叩开了房门,后者向黎元洪和唐绍仪敬礼后,将一份电报塞给杨秋耳语起来。正在注意他的蔡锷只见到杨秋眉角突然一扬,然后挥了挥手:“文景,你们先出吧,我和大总统、首相有些事商量。”

这个意外让大家都意识到出事情了,但看宋子清的脸色又不像是坏事,心里暗暗嘀咕走出了会议室。杨秋留下了宋子清和蔡锷,等大家全部离开后才拿出电报交给黎元洪:“日本出大事了。”

哦?黎元洪轻讶一声,连忙打开电报和唐绍仪一起看了起来,等看完后也说不出是兴奋还是不安。刚回国的外相加藤高明被暗杀!日本经济急先锋,上任外相高桥是清被暗杀!

更加巧合的是,两起暗杀前后相差不过三个小时!

是谁动的手?日本国内激进的右翼势力,还是……两人目光迅速向杨秋投来,还扫了两眼宋子清,就连蔡锷也目光灼灼。杨秋没去解释,事实上后羿计划就是他亲自拟定的。他问宋子清要了支烟,走到窗口望着外面目光透亮。

后羿计划不是要靠暗杀解决日本,事实上翻遍历史也没有靠暗杀就能彻底打败敌对国的例子。这个计划的核心是趁日本战败,国内右翼极端势力膨胀的时机将火山点燃!这里面有着深刻地杨秋烙印,因为他比任何人都清楚日本这个国家的隐忍和坚韧有多可怕。

欲使人灭亡、先使其疯狂。

作为一个缺乏资源的岛屿国家,日本想要继续跻身列强行列除了扩张只能是扩张!这就决定了日本必须走外向型侵略道路。遗憾的是,由于海军实力等原因,此次战争也仅仅只能算伤害不能彻底解决问题,如果放在和平时期日本很可能需要十年甚至二十年来恢复,但欧战却给了加速恢复的机会。

除非是英日同盟解散,不然英国就会需要日本制衡自己,这样一来即使战争中无力支援也会提供些订单让其恢复。日本虽然缺乏资源,但工人和工业基础毕竟还存在,来料加工这种活还是能干好的。再加上美国的订单溢出后也需要有人来帮忙加工,所以如果日本国内稳定的话在这个时候也能赚到不少钱。

而另一个决定实施后羿计划的原因,则是他害怕日本出兵欧洲!

历史上日本从未出兵欧洲,因为他们正忙于消化青岛和满蒙。但现在失败后,军队要保护的就剩下朝鲜,台湾还是公管的。对一个连自己国家的女人都能卖出去赚皮肉钱补贴的政府来说,只要有足够利益,派出几万甚至十几万士兵毫无问题。大正时代的日本政治家可不是昭和时代的蠢货,他们自然能看到出兵所带来的利益有多大,不仅能弥合之前和英法的裂痕重获信任,甚至还能参加到战后的利益分配。而且一旦一战结束英法重回远东,势必因为天量消耗加大对殖民地的盘剥,面对越来越强大的中国,天知道会不会直接用海量武器砸出一个比目前强大数倍的日本!!

这些都是他担心的。

所以他需要点燃这座火山,让日本在未来三年内陷于国内动荡。

选择这两个人也很有讲究的。加藤高明不用说了,财阀和藩阀本就是左派和右翼两派后面的黑手。高桥是清更是日本能获得日俄战争胜利的最大隐形功臣之一。他和明石元二郎两人,一个为日本筹集到了急需的贷款并促成了在英美发行战争债券,为日本筹集了大半军费,另外一个直接搞得尼古拉二世差点下台。

现在火山口已经打开,剩下就是给他们加点动力了!

杨秋扔掉没吸两口的烟头,扭头向黎元洪和唐绍仪微微一笑:“大总统,首相。听说朝鲜今年冬天饿死不少人,我觉得应该立刻派人访问朝鲜,重申中朝友好并支援一些钱款。”

“支援朝鲜钱款?这不是……”蔡锷刚想惊呼这不是给日本送钱嘛,但到了嘴边就猛然收住,彻底明白了他的意思。

因为数万残兵败将屯驻,现在的朝鲜可以算日本右翼集中的大本营,没有钱的右翼势力……可搞不了政变!。

第三五五章张宗昌的光明大道

大连,终于进入滴水成冰的季节。

不远外历经日俄两国多次修建的大连港深水码头上,一艘日本特设破冰船正在解缆。

“他娘的。海军那帮海老鼠可真够狠的,一口气干沉了人家11艘大海船。这不,为了赶在洋年前接走滞留的人,连凿兵船都开来了。”码头旁的仓库里,一小队士兵聚在一起望着缓缓离开的日本破冰船边烤火边闲聊。

“蠢货!啥凿冰船?那叫破冰船……”小班长正起劲胡扯呢,身后突然传来几句笑骂,刚扭头就见到一双熟悉的长脚慢慢走来。

塞了棉花的军靴、带护耳的军帽,厚厚的军大衣微微敞开,露出了插在武装带上的日本南部式手枪。肩膀上耀眼的中校肩章,让天生腿长的张宗昌格显得格外精神。

放过牛跑过堂,扛麻袋修铁路,会扳道懂淘金,一口俄语连常住西伯利亚的人都不如他地道。当了淘金工头后还练出一手不比陆白衣差多少的枪法,这便是他的前半身。国人恋土,号称海参崴华人老大的他也不例外,有了钱就总想着衣锦还乡让当初那帮瞧不起他的人也见识见识开过洋荤的“张大人”。

于是在得知武昌起义后,他便带一百多手下回国撑起大旗准备干“革命”。和平行世界稍有偏差,由于胡瑛在武昌时不受杨秋重用,尤其是任命更年轻的王正廷为西南外事部长后,这位民党元老最后只得跟着谭人凤等人避居广东,后虽有反复但随着广州动乱,国社一统江山他们这些人要么改旗易帜,要么隐居乡里,最惨的就像孙大炮那样避走海外至今连个民国国籍都没能拿到。

张宗昌回国后先到江苏,投在现任国防军13步兵师师长冷遹(冷御秋)名下,在当时的江苏陆军中当连长,后来见没什么前途又跑去上海跟了陈其美。谁想好日子还没来,陈其美便因卷入宋案被判15年只得另寻东家。他到底是混迹社会底层多年阅历丰富之辈,看到杨秋崛起不可阻挡便投奔国防军,虽然正规军没捞上却阴差阳错成了国民警卫队连长。

即便是低一等的国民警卫队,那也是日日操练夜夜学习,年轻人尚且叫苦他那里吃得消。于是走关系混入后勤部门,恰好当时国防军和国民警卫队奉天基地开始建设,需要熟知东北的人,通过考核他就名正言顺成为了陆军奉天基地的后勤采办。国防军军纪严格,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天天挂在嘴上,这种大环境下他也着实积极了一把。采办这种事情说简单简单,说复杂也复杂,尤其是军务采办一般人初干绝对两眼抓瞎,可他偏偏因为人头熟又混迹底层多年,尤其是俄国关系众多,所以还真给基地干成了几件大事。其中最大贡献便是通过贿赂当年在海参崴认识的几个毛子军官,以耕种马匹的名义一口气搞来两千匹优质顿河战马,直接就被提升为中校。

中校,在陆军里最低也是个团长级,放在地方上那是比县长还厉害的人物。

别看他本领不大,但眼光却毒辣的厉害。回地方?现在杨秋实行的是中央大权一把抓,地方分权让你自治的新政。回去混上一官半职倒也不稀奇,可问题是眼下是乱世!乱世里的地方官狗屁不如,再有本事又能咋样?当个县议员?或者省议员又咋样?等你一级级升上去头发都白了,何况那杨秋实行新法后又搞司法独立,万一出点事吃不了还得兜着走。所以他宁愿在军中混着,最起码军队比外界封闭,加上锻炼出来的手面广,人头熟这些优势,指不定再过几年肩膀上就是少将军衔了。

只是军中也实在是太清苦,眼瞅着难熬之际,中日战争爆发了。

开始他还战战兢兢甚至做好带人回西伯利亚自立山头的打算,却没想到居然等来日军38联队被全部剿灭的消息,连联队旗都被拿去南京展示!那时他就想到可能会赢。开始时他是格外卖力,组织运输队,采办粮食物资样样不落,但随着他被分配到搜缴日本遗留物资的任务后,老毛病终于犯了。

最先遇上的便是投资千万的日资抚顺煤厂。当小金库打开露出里面白花花的银子和一叠叠钞票后,他眼珠子都快瞪直了,实在忍不住就悄悄弄了好几千。开始时还担忧几天,但混乱战局给了他胆子,第二家、第三家……不到三个月就敛起了十几万家底。敛财时他还总结了专讹被捕日本人,别碰由宪兵和专门官员处理的东西,机器设备摸都别摸等等经验。

这些士兵正是当初跟着他一起从海参崴回来“干革命”的成员,几年颠沛流离使得绝大多数都吃不了苦走了,就剩他们还在身边,所以江湖义气极重的张宗昌自然不会亏待。见到他来,士兵连忙点头哈腰:“还是老大知道得多,连破冰船都知道。”

“这种船海参崴有好几条,专门冬天破开冰面用的,就那艘也都是当年日本从毛子手中抢夺来的。”别看张宗昌本事不大,但记性却格外好,当初在海参崴混饭吃随几个俄国水兵逛了圈军港后,一下子就对军舰型号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