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道德经注解(震阳子)-第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即有邪,有善即有恶。唯有一归于浑忘不分正邪,安有善恶?否则正反为奇善复为妖。庄子说过:“天下无为为尊,人以有为为累。”是知有为之时亦必归于无为,方免倾丹倒鼎之患。无奈世上一些盲修瞎炼之人,开口言丹即死守丹田,固执于运河车。那么路径即在身形之中,其未了悟无为之旨久矣。唯圣人知修炼之道,虽有火候药物龙虎男女鼎炉琴剑种种各色异名,犹如取鱼兔之筌蹄。在鱼兔未得时当有筌蹄。鱼兔已得当忘筌蹄,若是著名著象皆非道也。故方则方之廉则廉之,直则直之光则光之,而主要的是为无为,事无事,一则归于浑穆之天焉。愿修士以无为自然之道为体,体立然后用行,虽有为仍是无为也。同道同修知否信否?此段宜深思参之悟之可也。再再重复言之:多言数穷,不如守中,中者“中”也。                    
第五十九章 守道 
  太上曰:治人事天,莫如啬。夫唯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字解' 啬是裣退虚静。柢是根。 
  '章解' 治理人,事奉天,没有赶上裣退虚静的。惟独裣退虚静,称之为早已实行事天治人之道。早已服习道的,称为重重积下德,就没有不能胜任的事。没有不能胜任的事,就不知他的极至。不知他的极至,就可以有国。有了国的根本,就可以长治久安。这裣退虚静,若用以修身,称为深培其根。坚固其根柢,此则长生久视之道也。 
  '演说' 江圣云:此章治人事天并重,就是二帝三王(即尧舜禹汤周也)慎重其事,即民事,敬天畏命的意思。试考诸经书,治人事天之事,皆极为详备,可见事天不是虚渺的了。但圣人的事天,并不像秦汉唐宋的君王,封禅祈禳谄渎迷信的办法,是少私寡欲精诚感格,感通天心,自然阴阳调和时令顺正。无有水旱疫厉之灾,无有放僻邪侈之人。因为人在气中,就像鱼在水内,水浊了鱼就不安,气杂了人就主乱。圣人以诚事天,从气化上入手,用的是至大至刚的浩然正气,此乃正本清源妙法。且说万物皆为天之所生,慎重人事就是敬畏上天。治人事天原是一事,能事天自然就能治人。古来真能治天下的帝王,哪个不是不愧屋漏的人呢?也就是不欺暗室。至于治人事天的道,像孔门弟子仲弓,居敬行简,便得其大要。可以南面无为而治,并能长治久安。若用这道修身立命,也能长生久视,因为治国修身是一样的道理呢。 
  黄真人云:治人之道即事天之道,天人固一气也。故治人所以能事天,事天不外治人。莫谓天道远,即寓于人道至迩之中。那么不知天道且观人心,能尽人事即合天道。虽则一高一卑迥相悬绝,唯在于安民为主,民治定则天心一矣。其要在于重民务本,教民稼穑为先,所以治国以民为邦本。食为民天,稼穑既治则衣食有余矣,身家而无虞矣。孟子所谓“树艺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又曰“圣人治天下,使有菽栗如水火,而民焉有不仁者乎?”是知为人上者,以穑为急图,而民得以乐业安居养生送死。早有以服民心于不睹不闻之际而欣然向往,如享太牢之荣,如登春台之乐矣。是不言修德而德自修,不言尚德而德日尚。且耕三余一,多黍多余为酒为醴。以畀祖妣以洽百礼,其德之积与积之重,不谓此而谁谓耶?这说明治人事天莫重如穑。如此重开有道之天,大被无穷之泽,目然蒹弱(一目了然,兼顾弱小也),攻昧取乱(攻愚昧之徒闹乱之辈也),侮亡而无往不克矣。既所向披靡无敢交锋者,非特接壤邻封,即彼殊方异域,亦时两而交欢。若此而东被西渐北达南通,声教四讫伊于胡底,夫孰知其极也哉?既无其极,立见帝道遐昌皇图巩固,而得又其国也。(国即母气)国者母也,国之有母,犹树之有根水之有源,可以长久而不息。 
  此治世之道通于治身,学道人能守中抱一,凝息调神。始以汞子求铅母,继以铅母养汞子,终到铅汞相投子母混合。复乎先天本来还乎太朴,是谓深根固蒂长生久视之道。如此则凡人而圣人也而天人矣,治身之道又岂异治世乎哉?此治人事天,即尽人事以合天道。以天人本一气,彼此感而通,阳自空中来,抱我主人翁,非易事也。其道不外虚无,其功同乎稼穑,始而存养省察,继而以性摄情。迨水火混融坎离和合,先天气功运转周天,所谓“乾坤交媾罢,一点落黄庭。”此即取坎中之满,填离中之虚,命住基固,人仙之功了矣。此犹治啬者,开田辟土裁芟裁柞,然后可得而耕种,以树艺五谷也。由是再将离中阴精;下入于坎户之中;将坎中阳气合离中阴精;配成一家;种于丹田炼而为药。所谓彼家无而自我有之,彼家虚而由我实之。(玉皇经云“存无守有”也)直待此中真铅发生(此即守有也),即以阳铅制阴汞,汞性之好飞者不飞矣。又以阴汞养阳铅,铅情之好沉者不沉矣。《悟真》云“金鼎欲留朱里汞,玉池先下水中银。”待至铅汞飞浮,如明窗中射日之尘,片片飞扬而去。将坎府外之余阴化尽收入离宫,又将离己阴汞私识一并消化,复还纯阳至宝之丹。可以升汉冲霄飞灵走圣,即神胎成仙婴就矣。(此段所谓铅尽汞干。复还纯阳之体,可以飞灵走圣,圣胎成矣)虽然其功,岂易及者?始须持志养气,如农者之耕耘不无辛苦。终则神闲气定,内而一理浑然,外而随时处中,非偶一为之,即与道大适。由其修性炼命,有以宾服后起之缘,而万累齐绝一丝不存,尽人道以合天德也,匪伊朝夕矣。身犹国也,犹国家然。保赤诚求仁厚,泽入于民心,沦肌浃髓,其德之积与积之厚,岂有涯哉?自是欲无不除,己无不克,天怀淡定步武安详。无论处变处常,自宜素位而行,无入不得之概。若此者,以之炼性而性尽,以之炼命而命立矣。冲漠于无朕之中,(无朕即体乎自然,有朕即落世态之中矣)万象森然毕具,真有莫知其底极者焉。能悟之者,可传圣道。此亦即外其身而身存,所以身犹国也。如王者无为而治,可以正南面而有天下,有国即如有身,如身之阴精在己,杂于父精母血之中者已久,非得先天阳气不能自生自长,盖后天阴精原从先天生来,但阴精难固情欲易摇,非得天地外来灵阳之气,必不能结而成丹长生不死。故曰:“有国之母,可以长久。”唯圣人有真阴真阳,二气合为一气,三家融成一家,锻出黍米玄珠。号曰“金丹”,曰“真铅”曰“白虎首经”,其要无非先天一气而已。从色身中千烧万炼千磨万洗,渐采渐凝时烹时炼,而金丹则成英英有象,所谓人盗天地之气以为丹母者是也;是即深根固蒂长生久视之道。夫以天地灵阳合一己真气;结成圣胎。即古仙云:“先天一阳初动。”运一点己汞以迎之,于是内触外激而有象,外触内感而有灵,如磁吸铁自然吻合。即汞子造水府而求铅母,既得其母复依其子,子母和谐(即铅汞相投性命合一)团聚中宫(即祖窍),而大丹成而神仙证矣。炼丹始终本末,太上已曾道尽,学者细心体会。迹象虽相似而精粗大有分别,然未到其时不能知也。不得真师指授亦无由明此,须三缘凑合,至诚感格神明,把三缘四正行至极处,才能得此。 
  那么何为三缘四正呢?三缘即上结天缘,中结人缘,下结地缘。上结天缘,即是要以天理良心,天良美德处世对人,为人民办事,为天下众生求谋幸福,上体天心,替天行道。用我们的至诚之心感格历代成道的祖师,天上一切诸神众圣,和他们的精神合为一体,就是上结天缘。中结人缘,就是和广大的人民群众广结善缘,互相帮助,互相谅解,广行方便,大积阴功。下结地缘,就是持斋茹素,戒杀放生,爱护地上一切生灵万物,鳞潜羽翔,昆虫草木,无故皆不可损伤。幽魂苦鬼,早得超生,超拔救苦。 
  四正,即正己化人,正心修身,正大光明,正气凛然是也。四正,就是罡气,天罡正气,浩然正气来合我身。得此三缘四正,可谓真正道人,于心无愧矣。其为人处事也就有了极为高尚的道德品质作风,大德无量,尽善尽美,升仙得道必矣。                    
第六十章 居位 
  太上曰: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章解' 治理大国,就象烹调小鲜美味一样。如不得法,就烹调不好不得适口味美。用大道理治理天下,就不用什么鬼啦神啦,不显什么神奇的意思。并不是鬼就没有神奇,是神奇不伤人。那么圣人治理天下,是不伤害人并有益于人的。这都是圣人的盛德所感,所以两不相伤,彼此合归于圣人之以德而治世。 
  '演说' 江圣云:天地宇宙之间是阴阳二气,主管阴气的叫鬼,主管阳气的叫神,统理阴阳的浑同来说就叫“天”,就其为阴阳主宰而言,就是“上帝”,或曰“真主”,或曰“真宰”,即易经而言曰“太极”。太极一半阴一半阳,即上述主管阳的曰神,主管阴的曰鬼。那么上帝呢?就是为一切天地万物的主宰。那么人呢?人为万物之灵,人的全体好比太极一样,人心为一身之主宰。比如人身上的皮肤某处受伤,心里也必然疼痛。所以要是无故伤人,上帝就必然疼痛,对于受伤的人,生一番哀怜的心。一有痛恶的心阴气就强盛,阴气一盛魔鬼当权,布散一切奇灾横祸。而且当时生的人物,多秉此阴厉肃杀的气,蜂目豺声生而性恶,其原因就是受此厉气多的缘故。恶人既秉此气而生,必大肆杀伐,天下就乱了。那么这一章说的其鬼不神的一切话,就是这个道理。有人说,你这话是否不必辩,你既说上帝与一切万物如一身,伤人的就是上帝,受伤的也是上帝,那么上帝自己伤了自己,还能责罚自己吗?就譬如自己的手伤了自己的足,这心还叫足责罚手吗?我说你知其一不知其二,只知道形式不知道精神。说上帝责罚人,并不是像巫*迷信家一流的说法,而是气化上自然的原理。上帝无心责罚人,听万物的自取。人自相杀伤,以至阴阳不和,酿出一切灾祸,自然出现责罚的形象来。由此悟到,凡是人因七情六欲受了病,皆是自己责罚自己还不知道呢。那么上帝的责罚人也是这样。古者文王泽及枯骨,成汤去三面之网,开一面之罗,非妇人之仁,是调和阴阳的作用。所以圣人治天下,全在根本不在表面。将来使天下太平,非仁民爱物温养太和之气不可。一人心平气和,一人仁寿无病。那么天下人人皆心平气和,则天下无病天下太平矣! 
  黄真人云:夫道者,天下人物共有之理也,以此理修身即以此理治世。故太上曰“治大国者,若烹小鲜。”夫大国事繁人众,苟不得其道,则必杂乱繁冗。如乱丝无绪,势必愈治愈乱。唯以人所共有之道,修诸一人之身,统御万民之众,其理相通其气相贯,而其势亦甚便焉。不然的话,徒以法律禁令权谋数术之条,号诏天下。明则结怨于民,而民心变诈多端矣。幽则触怒于鬼,而鬼怪灾殃叠见矣。盖人者鬼神之主也,那么为人君者,以横征暴敛税收倍增,淫威肆毒民无所依。则鬼怪神奸无所附丽,不得不兴妖作祟,凶荒疫疠为所不免。故石言于晋,彗见于齐,蛇斗于郑,伯有为厉,申生降灵等等妖异,皆鬼神为之,亦由上之无道以致之也。为民上者,诚能以道修身即以道化民,鬼虽阴气得所依归。鬼即冥顽咸为趋附,人无怨愁鬼不灾殃。山川不见崩颓,物产不闻怪异,熙熙皞皞坐享升平。书曰:“古我先王,方懋众德,罔有天灾,山川鬼神,亦莫不灵”是也。此岂鬼之不神哉?盖魑魅魍魉以及山精木怪,亦皆依傍有所血食,有方顺其自然毫无事事。虽有神亦无所施,即有施亦乌得为祟。故阴阳人鬼共嬉游于光天化日之中,亦何伤人之有哉?亦非神不伤人也,由圣人有道,无事察察之智,无矜煦煦之仁,慎厥身修敦叙彝伦,居敬行简不务纷纭,无有一毫伤乎人者。在乎阴阳和而民物育,祀典崇而鬼神安。幽明之间两不侵害,故天下咸服,圣人之德交归焉。呜呼!无为之治。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不识不知顺帝之则,人何不返求其本哉? 
  震阳云:这一章,譬喻得极其恰当。治大国喻大道,这就说明了以无为之旨治国平天下,无不大治。喻于修身,炼己筑基炼丹无不恰当。就是烹小鲜喻炼丹。小鲜者,以鱼肉羔羊之类,唯以醴醢盐梅调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