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剑桥中国辽西夏金元史-第7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能够同时展开三个方面的行动。出征西亚的军队集中于蒙古西部。先锋军于 
  1252年夏天出发。次年,主力出发。虽然名义上是由大汗的弟弟旭烈兀负责, 
  但当军队抵达预定目标后,战场实际的作战指挥便被委托给怯的不花。他是 
  先锋军的指挥官,蒙哥家族的管家。① 
       遥远的征途,大量的人畜,随军携带的辎重和围城的装备,由此可以想 
  见后勤方面的困难是多么的巨大,旭烈兀挥军西进的计划需要多么精心的安 
  排。西征军的主力于1256年抵达呼罗珊,在那里会合了来自金帐汗国和察合 
  台汗国的增援部队,还有根据最新的人口调查动员起来的为数众多的地方辅 
  助部队,包括波斯人、亚美尼亚人以及其他民族的成员。最初使人感受到这 
  支联合军团令人生畏的力量的是他们击溃亦思马因派的战斗。亦思马因派(他 
  们作为刺客集团而为欧洲人所知)是伊斯兰教的一个派别,以暗杀作为政治 
  武器而名声昭著,并且令人生畏。刺客们隐藏在伊朗西北部的群山之上,用 
  众多的城堡组成网状防御系统,并进行了殊死的抵抗。但在蒙古军持续数月 
  的攻击之下,他们开始投降了。1257年年初,亦思马因人的多数城堡停止了 
  抵抗,他们的领袖也被蒙古军俘获。蒙哥深深地认识到亦思马因人的特殊技 
  能,出于对自身安全的考虑,他下令将所有幸存的亦思马因人处死,从该派 
  大师开始。 
       接着,旭烈兀挥师前往阿拔斯哈里发王朝所在地报达。哈里发谟斯塔辛 
  拒绝了旭烈兀让他们投降的命令,此举无异宣布了他自己和大多数报达市民 

① 此次战役的详细探讨见'36'  《剑桥伊朗史》,第5 卷,第340—352 页。 

… Page 277…

  的死刑。蒙古的各路人马在1257年下半年会师城下,并且构成了严密的包围 
  圈。1258年2月,怯的不花的攻击部队攻克了报达,在接下来的七个充满血 
  腥的日子里,蒙古军肆意地在城中进行掠夺和大屠杀。 
       与此同时,还进行着一些次要的战役:伊拉克和伊朗西部的中等城市都 
  受到攻击,大量的远征军被派往克什米尔和昔思田。1259年,这些战役结束 
  了,旭烈兀完成了蒙哥交付的任务,在西亚牢固地建立了蒙古人 (拖雷系) 
  的统治。旭烈兀试图扩展他新建立起来的王国,又将攻击的矛头指向了更遥 
  远的叙利亚。但是,其结果是一场大灾难,埃及的马木鲁克王朝于次年9月 
  在爱音扎鲁特击溃了入侵者,并俘虏了蒙古军的统帅怯的不花。① 
       在亚洲的另一端,于1252年下半年展开了对高丽人的攻击,指挥官是成 
  吉思汗的弟弟拙赤合撒儿的长子诸王也古。这一次,蒙哥错误地选择了指挥 
  官,也古既不忠诚,也不服从命令,而且拙于处理各种事务,因此,大汗在 
  1253年下令由皇帝护卫军的官员札剌儿带取代了他的职位。札剌儿带在以后 
  的五年里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仍然无法彻底战胜勇敢地进行抵抗的高丽 
  人,这迫使蒙哥在1258年又向半岛派遣了大量援军。虽然向战场上投放了大 
  量生力军,在高丽人勉强地承认了蒙古的宗主国地位之前,蒙古军仍然在苦 
  战中度过了一年。 
       在中国南部前线,也有大批蒙古军队在调动中。如果对宋进行正面攻击, 
  就需要冒险强渡长江下游,其代价将会很高。为了避免这一点,蒙哥决定在 
  中国西南部建立一个作战基地,从那里可以发动侧翼的攻击。出于这个想法, 
  在1252年夏末,蒙哥派遣他的弟弟忽必烈远征并占领南诏——或者更严格地 
  说是大理,这个王国被云南的段氏家族所统治,连接着宋朝防御很薄弱的西 
                      ② 
  部和西南部边境。 蒙古军自陕西出发,在秋天抵达黄河上游的一条支流洮 
  水。先锋军由汉人将领汪德臣率领,攻入四川盆地,击溃宋朝地方守军,在 
  利州城 (后称保宁)建立起蒙军的主要基地。通向南方的道路已被扫清,交 
  通线安全可靠,于是忽必烈率领主力部队向大理国前进。1253年秋天,在越 
  过了荒凉多山的地区之后,忽必烈将指挥部设在了云南西部的金沙江畔。在 
  这里,他将军队兵分三路,目标直指王国的首都大理 (见地图29)。 
       在1253年12月到1254年1月之间,大理被征服了。虽然大理的统治者 
  曾经拒绝了忽必烈要求他们投降的命令,但首都及其居民们还是被饶恕了。 
  如同曾经在其他许多地方所为,蒙古人保留了当地的王朝,将其置于蒙古官 
  员的监管之下。国王段智兴在晚些时候被送往蒙古,并且授予“摩合罗嵯” 
   (意为“大王”)的称号。 
       1254年底,忽必烈回到蒙古本土,与他的大汗兄长会面。速不台的儿子 
  兀良合台是蒙哥派给忽必烈作远征军指挥官的,他留在西南指挥进攻当地的 
  蛮人和罗罗部落。他的平定工作确实是成功的,1257年初,在与宋军的一次 
  交锋后,他回到了甘肃北部。从那里,他派遣使者前往蒙哥的宫廷向大汗禀 
  报:云南已经牢牢地在蒙古人的控制之中。皇帝对兀良合台的成绩感到满意, 
  因此给予他荣誉和慷慨的赏赐。 
       随后兀良合台又返回云南,着手准备蒙古人对东南亚的第一次入侵。1257 

①  '468'约翰·M。史密斯:《爱音扎鲁特:马鲁克的胜利或是蒙古的失败?》。 
② 汉文文献中有关这次战役的最详细报告,可在此次行动的指挥兀良合台的传记中见到,见'653'  《元史》, 

卷121,第2979—2981 页。亦见'147'奥托·福兰阁:《中华帝国史》,第4 卷,第316—319 页。 

… Page 278…

  年下半年,他进入安南,迫使统治该地的陈王朝逃往一个孤岛以求安全。第 
  二年春天,安南国王意识到任何进一步地抵抗都是徒劳的,便将他的儿子作 
  为人质送往大汗的宫廷,表示承认蒙古人的宗主权。 
       现在,到蒙哥亲自出场的时候了,长期计划的征服南宋的战争开始了。 

                                忽必烈与中国北部 

       蒙哥在位期间,中国北部的管理在很大程度上被他和他的弟弟忽必烈之 
  间的关系所制约。这种关系的基本特征,通过将忽必 

  烈在中原的地位与旭烈兀在西亚的某些类似状况加以比较,可以得到最好的 
  展示。 
       他们所得到的相似的地位来自于大汗有意识的安排:1251年秋天,忽必 
  烈和旭烈兀同时被授予了作为宗王的管辖范围。正如拉施特所指出的那样, 
                                                                       ① 
  这一次大汗明确地而且直截了当地让两位王子作为他的左膀右臂。他们的任 
  务也是完全相同的。旭烈兀被分派在西亚扩展并巩固蒙古——拖雷系的努 
  力,忽必烈则是在东亚做同样的事情。为了实现他们的任务,两个王子分别 
  得到了由怯的不花和兀良合台指挥的蒙古野战军队,这两人是蒙哥从自己的 
  私人护卫里选拔出来的。出于行政管理的考虑,两个王子被允许各自建立一 
  支由当地的专门人才组成的官员队伍——旭烈兀手下主要是中亚的回回人, 
  忽必烈手下则是汉人,以帮助他们管理他们的领地。然而蒙哥保留了在两个 
  兄弟的管辖范围之内任命或解除重要官员职务的权力。换句话说,二者都是 
   “伊利汗”,也就是从属的汗,他们对各自领地所拥有的权力,完全取决于 
  大汗的意愿。另一方面,因为他们的土地都是在再次分配中由他们的长兄所 
  授予的,而不像术赤系和察合台系在成吉思汗进行最初的封赏时就得到了各 
  自的土地和封号,所以他们二人都没有得到像其他地区的汗一样的地位。 
       尽管他们的地位实际上相同,他们的职责也完全一致,但兄弟二人和蒙 
  哥的私人关系却在几个重要方面有所不同。拿旭烈兀来说,他满足于他的身 
  份。他通过正式采用伊利汗这个称号的方式大肆宣扬他对大汗的服从,而且, 
  根据记载,他从未与蒙哥发生严重的争执。 
       作为另一个臂膀的忽必烈,是比较难驾御的。他时常向大汗的权威挑战。 
  深藏不露的觊觎大汗权力的野心,使忽必烈对中央政府进行详细的研究,还 
  经常与大汗及其代表发生冲突。例如,1252年,他与不只儿发生争执,因为 
  他发现对方过于倾向将在法律上犯有小过失的汉人臣民处死。毫无疑问,在 
  这一年,由于那些试图阻止把回回的理财方式引入中国的儒生谋士的影响, 
  忽必烈及时向大汗表示了他对花剌子模人马合木·牙老瓦赤被重新任命为中 
  国北方行省首脑的不满。随后在马合木·牙老瓦赤与忽必烈在行省的代表赵 
  璧之间出现的关于管理方式的冲突,其实不过是反映了大汗与忽必烈之间不 
  断增长的紧张关系而已。 
       在忽必烈管理中国北部的问题上,他们之间最严重的对抗爆发于 1257 
  年。事件的发端在1251年。这一年,忽必烈获得了对中国北部的宗王管辖权, 
  他当即在河南、京兆(在今陕西)和邢州(在今河北)开始了一系列的改革, 

①  '404' 《史集》,第2 卷,第685 页。 

… Page 279…

  计划在这些地区重新建立中国模式的政府,使这些地区经济得到复苏。1252 
  年,当蒙哥宣布他决定为皇帝家族分配新的封地的时候,忽必烈采纳了他最 
  信任的儒士幕僚之一姚枢的建议,要求并得到了位于战略要地又极富饶的渭 
  水流域作为他的私人分地 (忽必)。过了两年,在云南战役及与大汗的会面 
  之后,忽必烈回到封地,倚仗谋士们的帮助,继续着他对管理体制改革和使 
  经济恢复元气的努力。他在京兆进行的工作,就像在河南和邢州所做到的一 
  样,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功和进步,而且在1257年以前一直没有受到干扰。1257 
  年,蒙哥对忽必烈的行为发动了一次出人意料的大规模调查。他有理由怀疑 
  他的兄弟试图在京兆及河南建立一个独立的政权基础,并且可能借此对汗位 
  发起挑战。 
       开始进行调查的理由显然是因为有人控告在陕西存在着贪污受贿的情 
  况。领导调查的是哈剌和林护卫军的副长官阿蓝答儿。他率领的调查组迅速 
  地前往陕西和河南地区,查封了大批行政档案,下属地方官员都受到了严厉 
  的审问。基于他们所发现的情况,在报知大汗并得到了准许之后,调查机构 
  将忽必烈任命的陕西宣抚使罢免,并且迅速将他的一些下属处死。为了进一 
  步表现大汗的权力,蒙哥命令在这个省份征收特别税。这种税在对其支付和 
  运送方法稍作调整后,实行全额征收。 
       受到了这种颠倒黑白伤害的忽必烈,此时尚无力与大汗对抗。按照姚枢 
  的劝告,他采取了惟一可以选择的行动,在1258年初前往蒙古本土,以此重 
  申他对大汗的忠诚,并请求他长兄的原谅。后者从这一谦恭的行动中得到了 
  安慰,虽然严格地制约了忽必烈管理中国北部的权力,但是没有采取进一步 
  的惩罚措施。 
       蒙哥先发制人的清洗得到了完全的成功,现在他认为事情已经结束,而 
  且作为对忽必烈恢复了信任的表示,大汗邀请他那悔过了的弟弟协助策划并 
  实施进攻宋朝的第二阶段的战役。① 

                                攻宋与蒙哥之死 

       当兀良合台所指挥的云南战役看来已必胜无疑的时候,蒙哥开始认真考 
  虑对南宋进行大规模的正面攻击。从 1254年开始,蒙古人沿南宋北部边界的 
  袭击和侦察活动增加了,同时展开了政治攻势,其目的是促使宋朝边境官员 
  叛逃。1256年的夏天,以宋朝扣押蒙古使者为理由,大汗正式宣布了攻击宋 
  朝的意向,并为这一军事行动的计划进行了初步的商讨。1257年初,进攻部 
  队被派往南方,蒙哥决定亲自指挥参与此次战役的三路兵马中的一路。一年 
  以后,大汗在前往南方的路上经过戈壁,在那里他会见了忽必烈和其他宗王, 
  仔细检查即将到来的战役的细节。在 1258年春天,蒙哥和他的军队抵达甘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