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朱可夫-第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个下级越级上诉,而且他的行动得到了上一级的批准,那位遭到否决的指挥员知道自己的权威受到破坏,这种情形在任何国家的军队中都是一桩严重的事情。朱可夫作出了相应的反应。他给罗科索夫斯基发了一封简短的电报;〃方面军的部队是由我指挥的。我撤销关于部队后撤到伊斯特拉水库对岸的命令。我命令在已占领的防线上进行防御,不得后撤,一步也不得后撤。朱可夫大将。〃
  罗科索夫斯基服从了。
  《军事史杂志》的主编作了一次非同寻常的尝试,想弄清这次争执的原委。他们要求朱可夫解释一下这段往事。
  主编走访了前百方方百军司令员、苏联元帅朱可夫,要求他解释一下为什么当时不准第16集团军后撤到伊斯特拉河对岸。他回答说,关于第16集团军后撤问题,不仅要考虑这个集团军本身的利害,而且要依据整个方面军的态势来作出决定,这个集团军一旦撤过伊斯特拉河,第5集团军的右翼就将暴露出来,而且方面军司令部所在地佩尔胡什科沃方向将失去保护。〃
  德军开始向第16集团军左翼施加更大的压力,终于迫使苏军向东退却,德军还强波了伊斯特拉河。
  在伏尔加河水库以南,德军突破第30集团军的防御,以其坦克和摩托化兵团迅速推进,扩大突破纵深。同时,德军向索尔汉奇诺戈尔斯克方向强攻,从北面合围伊斯特拉水库。
  由于德军投入了六个师(三个坦克师、两个步兵师和一个摩托化师),对苏军第30集团军的摩托化步兵第107师和第16集团军的步兵第126师、骑兵第17师、坦克第58师以及坦克第25旅发动进攻,克林和索尔汉奇诺戈尔斯克方向的形势变得极端危险了。
  罗科索夫斯基写道:〃所有这些部队,实力都很弱,兵员不足。摩托化步兵第107师只有大约三百人。我们的坦克第58师已没有坦克,而坦克第25旅只有十二辆坦克,其中四辆是T-34坦克。〃
  在德军方面,尽管向前推进了,但军官们对他们自己能否取胜,忧心仲仲,出现了许多不祥的迹象。最令人不安的是,补给品奇缺,特别是冬装和在严寒条件下维护武器装备所必需的备品。严寒使得坦克的光学瞄准具不起作用,发动机必须经过预热才能发动(德军在坦克下面安装了火炉)。德军占领区的俄国人民的态度也不容忽视。古德里安记载了他同奥廖尔的一位上了年纪的公民的如下一段谈话:
  作为表明俄国人民的态度的一个例证。我想引用我当时在奥廖尔遇到一位上了年纪的沙俄将军对我讲的一番话。他说;〃倘若你们二十年前来,我们本来会伸出双臂欢迎你们的。可是现在太迟了。我们刚刚开始走上正轨,你们倒来了,又让我们倒退二十年,以致我们将不得不再一次从头做起。所以我们都为俄国而战,而且在这一事业中,我们大家都是团结一致的。〃
  11月23日,古德里安去会见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官冯·柏克元帅,要求推迟进攻日期。理由是部队已经精疲力尽、没有冬装、补给系统运转不灵,以及缺少坦克和大炮。冯·柏克打电话向陆军总司令冯·布劳希奇报告。布劳希奇断然拒绝了古德里安关于转入防御直到明春的建议。古德里安得出结论说:〃鉴于陆军总司令和陆军参谋长拒绝我的要求所采取的方式;必须认为不仅希特勒本人,而且他们也都赞成继续进攻。〃
  由于德军在几个不同的地段进抵到离莫斯科二十英里以内的地方,朱可夫的西方方面军的态势急剧恶化。居住在莫斯科西北区的居民,能够清晰地听到炮声。11月22日,德军几个师冲进了莫斯科北面的克林,并进抵到莫斯科西面的伊斯特拉。后者距首都大约十五英里,这是德军(在这次战争中)所到达的离莫斯科最近的地点。德国人后来回顾说,他们〃能够通过一架高倍双筒望远镜望见莫斯科〃①,很可能指的就是这个地方。
  ①亚历山大·沃思著《战争中的俄国》,第254…第254页。——原书注
  德军占领克林以后,转而进攻索尔汉奇诺戈尔斯克。负责守卫的罗科索夫斯基的第16集团军向后撤退。这时,方面军从其他地段抽调了一切可能抽调的力量。包括防坦克排、炮兵连和从莫斯科防空司令部抽调的高炮营,来加强防御。第16集团军一直坚持到从谢尔普霍夫调来的第7师和从最高统帅部预备队调来的两个坦克旅和两个防坦克炮兵团开到。这些增援部队使得罗科索夫斯基能够建立起一条坚固的防线。
  在莫斯科北面进行决定性的战斗期间,斯大林打电话给朱可夫。〃你坚信我们能够守住莫斯科吗?〃斯大林问方面军司令员。〃我怀着沉重的心情问你这个问题,希望你作为共产党员诚实地回答我。〃
  〃毫无疑问,我们能够守住莫斯科,〃朱可夫口答说,〃但是至少还需要增加两个集团军和二百辆坦克。〃
  〃你能有这样的信心,很不错。〃斯大林说,〃你打电话给沙波什尼科夫,商量一下把你所要的两个预备队集团军集中到哪里。它们将在11月底准备好,但是坦克现在我们还没有。〃
  朱可夫和沙波什尼科夫决定把新编成的第1突击集团军集中在亚赫罗马地区,第10集团军将集中在梁赞附近。
  朱可夫所以持乐观态度,部分原因是战线的其他地区最近发生了令人鼓舞的事态发展。
  11月12日,列宁格勒方面军的部队,对齐赫文实施了反突击。11月17日,南方方面军在罗斯托夫附近发动反攻,终于把德军坦克第1集团军赶回米乌斯河对岸。11月29日,红军夺回了罗斯托夫。德军指挥部立即从战线的其他地段调抽若干个师到齐赫文和罗斯托夫去。此时正值德军对莫斯科的大规模强攻进入最关键的时刻。因此,苏军在齐赫文和罗斯托夫的反击,减轻了俄国首都所受的压力,支援了莫斯科附近的一次大规模反攻计划的实施。
  古德里安在他的回忆录中写道:峨们倒霉的日子始于罗斯托夫,那是一个灾祸将临的预兆。〃
  哈尔德日记11月30日的一段记载,充满了关于未来事态的种种不祥之兆。他首先列举了东线德军从1941年6月22日到11月26日的伤亡数字:二万四千六百五十八名军官和七十一万八千四百五十四名军士和士兵阵亡、受伤或失踪。东线军队缺员三十四万人,步兵兵力已消耗了一半。每个战斗连队的兵员仅有五六十人。
  希特勒对于战局越来越感到焦躁不安。当德军南方集团军群的坦克第1军请求后撤到从塔甘罗格经米乌斯到巴赫穆特河口一线的时候,希特勒禁止它这样做。哈尔德写道;〃这些人根本不了解我军的状况,还一直在闭门造车,煞费苦心地出主意。〃统帅部里的紧张气氛达到令人无法忍受的地步。哈尔德在他的日记中描写了这样的场面:
  陆军总司令受命于13时去见元首。看来,这次谈话是十分令人不快的,从头到尾一直是元首在谈话,不停地训斥、辱骂,一想到什么就大声喊叫着下达命令。遗憾的是,陆军总司令屈从于元首的执拗,立即下令不得后撤到上述防线。冯·龙德施泰特元帅回答说,他不能执行这项命令,并要求要么撤消命令,要么解除他的职务。
  第二天,龙德施泰特就被解除了南方集团军群司令官的职务。
  朱可夫继续在莫斯科附近积聚预备队,准备发动反击。他的两个新的集团军8经作好战斗准备。他把第20集团军部署在洛布纳、斯霍德纳和希莫克地区,指示别洛夫的骑兵军进入阵地。第20集团军也是由若干授增部队新改编成的。11月27日,在得到步兵部队和坦克部队的增援后,朱可夫所部对德军坦克第2集团军发动反击,把它赶到卡希拉以南十八英里的地方。12月1日,第1突击集团军的一部,在亚赫罗马地区把德军赶过了莫斯科伏尔加运河。俄国军队发动的这几次快速反击,阻止了希特勒军队在莫斯科南北两个方向的进攻,使他们的钳形攻势无法在俄国首都以东形成合围。
  尽管遭到这些挫折,但德军指挥部还不认为它的攻势已经失败。冯·柏克元帅在12月2日发布的命令中说:〃敌人把整团整师的部队从战线不那么危急的地段调到比较危急的地段,企图借此来缓和他们的困境。仅仅在一个地段发现有小量新的增援部队到达……敌人的防御处在危机的边缘。〃
第八章 保卫莫斯科(2)

  12月最初几天,德军投入了第4集团军的若干个师,作最后一次拼死的努力,企图从纳罗…佛敏斯克向莫斯科突破。德军在阿普雷烈夫卡方向突破了防线,突破纵深达十二到十五英里,但是这些部队在战斗中被K·Ⅱ·戈卢别夫的第43集团军所消灭。
  德军指挥部认为,必须首先除掉图拉突出部,然后才能着手实现其他目标。古德里安为达到这一目的,开始对这里施加更大的压力。12月3日,德军切断通往莫斯科的铁路和公路,以军火工业而著称的图拉古城被合围。从11月22日起受命负责保卫图拉的N·B·鲍尔金将军描写了12月3日这个关键的日子里发生的情形:
  电话响了,是司令部打来的,朱可夫将军要我接电话。我感到这将是一次不愉快的谈话。结果不出所料。〃喂,鲍尔金同志,〃朱可夫说,〃这一回你第三次搞得自己被合围了,这是不是大多了?我已经告诉过你把你的集团军司令部和指挥所迁到拉普特沃。可是你是个木头脑袋,不肯执行我的命令……〃
  〃司令员同志,〃我回答说,〃倘若我和我的集团军司令部迁走了,古德里安早就把这块地方占领了。态势会要比现在坏得多。〃
  一连好几分钟,话筒里劈劈啪啪响个不停,最后我终于又能听见朱可夫讲话了。〃你正在采取哪些步骤?〃他问。我报告说,第258师步兵第999团已采取行动,以扫清莫斯科公路,而且正在对卡希拉附近的德军发动进攻。〃你需要什么帮助吗,〃朱可夫问。〃我可以请求您把格特曼坦克师的坦克沿莫斯科公路向南调动,接应步兵第999团吗?〃〃很好,我将这样做,〃朱可夫说,〃不过你也把你的本事拿出来吧。〃
  百亚佐夫(第258师师长)每隔一小时左右就打一次电话来。第999团一直战斗了十七个小时:终于又有电话打来了——欢欣鼓舞、心情激动的西亚佐夫报告说:〃司令员同志,韦杰宁(团长)刚打电话来说,他的部队跟格特曼的坦克部队会师了。图拉一莫斯科公路可以恢复通车了。〃①
  ①亚历山大·沃思著《战争中的俄国》引用的材料,第256页…第257页,N·B·鲍尔金著《生活的一页》,第184页…185页。——原书注
  对图拉的所有进攻都失败了。古德里安后来把他的失败归因于他的部队的疲惫、气候极端寒冷、缺乏燃料以及朱可夫的西伯利亚预备队及时赶到。
  到了12月5日,西方方面军对面所有地段上的德军都遭到严重消耗,因而开始转入防御。苏军这时已做好对业已精疲力尽、冻得半死的敌人发动强大反攻的准备。对于德国人是怎样被挡在莫斯科的大门口的,朱可夫曾作过如下说明:
  战后,有人不止一次地问我:苏军在莫斯科附近是怎样挡住了强大的德国法西斯军队的进攻的,关于莫斯科班近的保卫战的经过,已经有过很多记载,而且基本上是准确的。不过,曾作过西方方面军司令员的我,也想谈谈自己的意见。
  希特勒统帅部在计划实施象〃台风〃战役这样复杂的大规模的战略性战役时,严重地低估了为保卫莫斯科而战的苏联军队的力量和条件,过高地估计了它为突破我军防御并夺取苏联首都而集结的德军部队的能力。
  为实施〃台风〃战役的第二阶段而建立突击集团时,他们同样犯了严重的错误。敌人的侧翼突击集团,特别是在图拉地区作战的侧翼集团,力量很薄弱,其编成内没有足够数量的诸兵种合成兵团。正如实际情况所表明的,在那种条件下,把一切都寄托在装甲部队身上,是靠不住的。它们疲惫不堪,受到很大损失,丧失了突破能力。
  德军统帅部未能及时完成对我方面军中央同时发动进攻的准备,尽管他们在那里有足够的兵力这样做。因为没有发动这种突击,使得我们有可能把所有预备队(包括师的预备队)随心所欲地从中央各地段调往两翼去抗击敌人的突击集团。德军遭到严重损失,没有做好冬季条件下的战斗准备,苏军的顽强抵抗,所有这一切都大大削弱了敌军的战斗力。
  ……敌人无法突破我们的防线,未能包围我们一个师,也未能打一发炮弹到莫斯科市区。到了12月初,敌人已经精疲力尽,而且已经没有预备队了,但那时西方方面军却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