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1白话杂阿含经11good!-第9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须深的误解就在此。他知道有所谓透过八解脱身证的“俱解脱”阿罗汉,但
不知透过“慧解脱”也能证阿罗汉,所以会质疑那比丘:未得禅定,怎能说自证
不受后有?他不知道修行禅定必须有正见,误以为光修禅定就能得心解脱。事实
上,于触境时住于正念、明觉,念念离断贪瞋痴,如此守护六根,持戒清净,得
心清净、知见清净,有止有观,正智正念,才能得正定。
    佛陀曾对阿难说,修禅定能令诸行渐次止息:“初禅正受时,言语止息;二禅
正受时,觉观止息;三禅正受时,喜心止息;四禅正受时,出入息止息;空入处
正受时,色想止息;识入处正受时,空入处想止息;无所有入处正受时,识入处
想止息;非想非非想入处正受时,无所有入处想止息;想受灭正受时,想受止息。
是名渐次诸行止息。”但,这些禅定境界远不及永断贪瞋痴:“于贪欲,心不乐、
解脱;恚、痴,心不乐、解脱。是名……无上止息,诸余止息无过上者。”9
    那么,要如何达到最高的止息境界 永断贪瞋痴呢?
    尊者阿湿波誓,有一回身染重病,于病中无法入禅定,心生恐慌,惟恐已退
失禅定力。佛陀告诉阿湿波誓说:“若沙门、婆罗门,三昧坚固,三昧平等,若不
得入彼三昧,不应作念:我于三昧退减。若复圣弟子不见色是我、异我、相在,
不见受、想、行、识是我、异我、相在,但当作是觉知:贪欲永尽无余,瞋恚、

213 先知法住,后知涅槃

214 正见缘起断生死

愚痴永尽无余。贪、恚、痴永尽无余已,一切漏尽,无漏心解脱、慧解脱。”10
    可知,要永断贪瞋痴,就又须正观五阴非我、非我所、不相在,其前提必是
知无常、四圣谛、因缘法。总括就是佛陀所说“先知法住,后知涅槃”。而后才能
独一静处,专精禅思,有止有观,乃至身证心解脱。

'注释'

1 起:印顺本指“起”字,疑为“超”字。
2 起色、无色,身作证具足住:色界有四禅定,即上述初禅、第二禅、第三禅、
  第四禅;无色界有四禅定,即空无边处定、识无边处定、无所有处定、非想非
  非想处定。色界四禅定与无色界四禅定,合称为“四禅八定”。此处“起色、无
  色,身作证具足住”,是指“八解脱”禅定,即依八种层次定力,从灭除色想着
  手,舍去对欲界、色界与无色界的贪欲,而证入想受灭的灭尽定:(l)内有色想
  观外色解脱为除内心的色想,于诸外色修不净观,以去内缚;(2)内无色想
  观外色解脱内心的色想虽已除尽,但因欲界贪欲难断,故观外色不净之相,
  心生厌恶以求断除,以脱外缚;(3)净解脱身作证具足住 舍弃对欲界的色贪
  后,证入色界,即舍念清净一境心的四禅境界,身证净解脱具足安住;(4)空无
  边处解脱 超越诸色想,入无边空,修空无边处之行相而成就之;(5)识无边
  处解脱超越一切空无边处,入无边识,弃舍空无边处心,修识无边之相而
  成就之;(6)无所有处解脱 超越一切识无边处,入无所有,弃舍识无边心,
  修无所有之相而成就之;(7)非想非非想处解脱 超越一切无所有处,入非想
  非非想处,弃舍无所有心,住非有非无想之相并成就之;(8)灭受想定身作证具
  足住超越一切非想非非想处,想受灭,入灭尽定。以上(1)至(3)项为超越对
  欲界的贪欲,(4)至(8)项为超越对色界与无色界的贪欲。经文中,比丘指非因成
  就四禅而得心解脱,故须深问该比丘是否以“八解脱”证入灭尽定之禅修法而
  得心解脱。

215 先知法住,后知涅槃

216 正见缘起断生死

3 慧解脱:透过专精思惟,经由慧力永断贪瞋痴得心解脱,并且已知见自己得心
  解脱,虽没有一禅或一禅以上的安止定,但稳定而持续的现观状态,至少都有
  “近似定”的定力支撑。
4 知法住:指法住智,知因果之智。如实知见缘起法,如理思惟苦、集、灭、道
  四圣谛,悟入信解,安住法中心不放逸,见境即见法。知法住,即能随法行。
5 知涅槃:指涅槃智,即在思惟上知见永断烦恼的涅槃境界。修行人如实知苦、
  集后,以八正道、三依一向 依远离、依离欲、依灭、向于舍,趣入寂灭涅
  槃之境界。知涅槃即得法眼净,得须陀洹果。
6 律仪:摄护六根,于触境时不生贪、瞋、痴念,心不染着。
7 见杂阿含经大正本九三六经、印顺本摩诃男相应一0经、佛光版九二八经
8 见杂阿含经大正本四六四经、印顺本界相应三六经、佛光版四六三经。
9 见杂阿含经大正本四七四经、印顺本受相应九经、佛光版四七三经。
10 见杂阿含经大正本一0二四经、印顺本病相应四经、佛光版一0一二经。


【第十六篇】
内在自觉的如实知见
    如旷野路边有井,无绳、无罐得取其水。时有行人,热渴所逼,
    绕井求觅,无绳、无罐,谛观井水,如实知见而不触身。
    如是我说有灭则寂灭、涅槃,而自不得漏尽阿罗汉。

217 内在自觉的如实知见

218 正见缘起断生死

'经文' 印顺本因缘相应三0经、大正本三五一经、佛光版三五0经

    如是我闻:
    一时,尊者那罗、尊者茂师罗、尊者殊胜、尊者阿难,住舍卫国象耳池侧。
    尔时,尊者那罗语尊者茂师罗言:“有异信、异欲、异闻、异行觉想、异见审
谛忍,有如是正自觉知见生,所谓生故有老死,不离生有老死耶?”
    尊者茂师罗言:“有异信、异欲、异闻、异行觉想、异见审谛忍,有如是正自
觉知见生,所谓有生故有老死,不异生有老死,如是说有。”
    “尊者茂师罗!有异信、乃至异忍,得自觉知见生,所谓有灭、寂灭、涅槃
耶?”
    尊者茂师罗答言:“有异信、乃至异忍,得自觉知见生,所谓有灭、寂灭、涅
槃。”
    复问尊者茂师罗:“有灭则寂灭、涅槃说者,汝今便是阿罗汉诸漏尽耶?”
    尊者茂师罗默然不答。第二、第三问,亦默然不答。
    尔时,尊者殊胜语尊者茂师罗:“汝今且止,我当为汝答尊者那罗。”
    尊者茂师罗言:“我今且止,汝为我答。”
    尔时,尊者殊胜语尊者那罗:“有异信乃至异忍,得自觉知见生,所谓有灭则
寂灭、涅槃。”
    时,尊者那罗问尊者殊胜言:“有异信乃至异忍,得自觉知见生,所谓有灭则
寂灭、涅槃者,汝今便是漏尽阿罗汉耶?”
    尊者殊胜言:“我说有灭则寂灭、涅槃,而非漏尽阿罗汉也。”
    尊者那罗言:“所说不同,前后相违!如尊者所说,有灭则寂灭、涅槃,而复
言非漏尽阿罗汉耶!”
    尊者殊胜语尊者那罗言:“今当说譬,夫智者以譬得解。如旷野路边有井,无
绳、无罐得取其水。时有行人,热渴所逼,绕井求觅,无绳、无罐,谛观井水,
如实知见而不触身。如是我说有灭则寂灭、涅槃,而自不得漏尽阿罗汉。”

219 内在自觉的如实知见

220 正见缘起断生死

    尔时,尊者阿难语尊者那罗言:“彼尊者殊胜所说,汝复云何?”
    尊者那罗语尊者阿难言:“尊者殊胜,善说真实,知复何言!”
    时,彼正士各各说已,从座起去。

'读经笔记'

    我这么听闻:
    有一段时期,尊者那罗、尊者茂师罗、尊者殊胜、尊者阿难,都住在舍卫国
象耳池测。
    那时,尊者那罗问尊者茂师罗:“是否有某种模式,可超越一般信念、见闻、
推理思考、见解思虑,而产生内在的洞察力,直接知见缘起;也就是因为有生的
现象呈显,就会有老死的现象产生;不离生的现象,就知道会有老死的现象产生。”
    尊者茂师罗答:“是有某种模式,可超越一般信念、见闻、推理思考、见解思
虑,而产生内在的洞察力,直接知见缘起;也就是因为有生的现象呈显,就会有
老死的现象产生;不离生的现象,就知道会有老死的现象产生;这是肯定有的。”
    尊者那罗又问:“尊者茂师罗!是否有某种模式,可超越一般信念、见闻、推
理思考、见解思虑,而产生内在的洞察力,直接知见缘起,以直观的智慧,照见
有续的冲动止息,体验寂灭,证得涅槃的境界?”
    尊者茂师罗答:“的确是有某种模式,超越一般信念、见闻、推理思考、见解
思虑,可产生内在的洞察力,直接知见缘起;以直观的智慧,照见有续的冲动止
息,体验寂灭,证得涅槃的境界。”
    尊者那罗又问尊者茂师罗:“您肯定而清楚的说出可以直观的智慧,照见有续
的冲动止息,体验寂灭,证得涅槃的境界;那么您现在已是断尽一切烦恼、识无
所住的阿罗汉了吗?”
    尊者茂师罗默然不答。
    同样的问题,尊者那罗再问、三问,尊者茂师罗依然保持缄默。

221 内在自觉的如实知见

222 正见缘起断生死

    此时,尊者殊胜对尊者茂师罗说:“您暂时保持缄默,让我来替您回答尊者那
罗的疑惑。”
    尊者茂师罗说:“我暂不开口,请您替我回答。”
    于是,尊者殊胜对尊者那罗说:“的确是有某种模式,超越一般信念、见闻、
推理思考、见解思虑,可产生内在的洞察力,知见缘起;以直观的智慧照见有续
的冲动止息,体验寂灭,证得涅槃境界。”
    此时,尊者殊胜对尊者那罗说:“您确定有某种模式,超越一般信念、见闻、
推理思考、见解思虑,可产生内在的洞察力,知见缘起;以直观的智慧照见有续
的冲动止息,体验寂灭,证得涅槃境界那么您已经是贪瞋痴断尽、不受后有
的阿罗汉了,是吗?”
    尊者殊胜说:“我只是说:‘有续的冲动止息,就能体验寂灭,证得涅槃。’
并未说自己已经是贪瞋痴断尽的阿罗汉呀!”
    尊者那罗说:“您先说涅槃,又说非阿罗汉,岂不前后矛盾!如尊者所说:‘有
之续的冲动止息,就能体验寂灭,证得涅槃。’然后又说您不是漏尽阿罗汉,这是
什么意思呢?”
    尊者殊胜对尊者那罗说:“我现在来说一个譬喻,有智慧的人会因警喻而得以
了解。
    比如说,在旷野路边有一口水井,那里既没有绳子,也没有瓶罐可用来取水;
此时,有一个赶路的人,又热又渴,来到井边,面对井水,却无绳无罐,只能绕
着深井团团转;虽然清楚、确实的看到了井水,也知道喝了它马上透心凉,不再
为热渴所逼,但是他毕竟未曾碰触到井水,故热渴依然。
    同样的,我虽知见而说:‘有续的冲动止息,就能体验寂灭,证得涅槃。’但
是实际上,我还未达身作证具足住,所以说尚未漏尽,还不是阿罗汉。”
    这时,尊者阿难对尊者那罗说:“尊者殊胜的说法,您觉得如何呢?”
    尊者那罗对尊者阿难说:“尊者殊胜善于述说真实的情况,我既已心领神会,
怎会有什么好再说的!”

223 内在自觉的如实知见

224 正见缘起断生死

    于是,四位正向、善向的修行人,各自表述之后,也就从座起,离席而去。

'提要'

    “先知法住,后知涅槃”,乃修习佛法的必然次第,必由内观思惟而自觉知,
因此而亲自体验的如实知见。
    正见缘起,得知法住智,是离断世间思惟,转向出世间思惟的基础;正观缘
灭,后知涅槃,正是悟后起修,入法流的关键。
    所以,虽未证阿罗汉,然而,如实知见涅槃,见法、得法、入法,却是实有
之事,如本书第十五篇《须深经》中,佛陀对须深的教示。
    但是,如实知见缘起而得知法住,绝不是经由世间思惟,亦即一般的信仰、
信念、思想、逻辑推论所能获致;而是必须浸润在因缘法的深刻体验中,产生对
于缘起现象的深刻觉知才能获得的领悟,所以能确实知见:“有生故有死,不离生
有老死……有无明故有行,不离无明而有行。”
    后知涅槃,也是如此。乃是在正见缘起的基础上,深观每支缘起的因缘,终
而确证:“无生故无老死,不离生灭而老死灭……如是乃至无无明故无行,不离无
明灭而行灭”,当下显现为心中无以言传的领悟。
    换言之,佛法的思惟,不是一般思惟、推论或感情、希望的投射,而是“苦、
集、灭、道”思惟苦当知、集当断、灭当证、道当修。如是反覆体验,必得
知法住,必见寂灭涅槃。

225 内在自觉的如实知见

226 正见缘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