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460-类证活人书-第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抄五钱匕。水二盏。先煮浓朴枳实至一盏余。下大黄。煮取六 
分。去滓。入芒硝煎一 
二沸。放温服。以利为度。未利再与一服。 
x小承气汤(四十二)x 阳明病。潮热大便微硬者。可与大承气汤。不硬者。不可与之。 
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少与小承气汤。汤入腹中转失气者。此有燥屎 
也。乃可攻之。若不转失气者。此但初头硬。后必溏。不可攻之。攻之必胀满。不能食 
也。欲饮水者。与水则哕。其后发热者。必大便复硬而少也。以小承气汤和之。不转失 
气者。不可攻也。○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其气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 
。此为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 然汗出者。此大便硬。大承气汤主之。若腹大满不通 
者。与小承气汤微和胃气。勿令大泄下。○阳明病。其人多汗。以津液外出。胃中燥。 
大便必硬。硬则谵语。此药主之。若一服谵语止者。更莫后服。○阳明病谵语潮热。脉 
滑而疾者。此药主之。因与承气汤一升。腹中转气者。更服一升。若不转气者。勿更与 
之。明日又不大便。脉反微涩者。里虚也。为难治。不可更与承气汤。○太阳病。若吐 
。若下。若发汗后。微烦。小便数。大便硬者。与小承气汤和之愈。○得病二三日。脉 
弱无太阳柴胡证。烦躁心下硬。至四五日虽能食。以小承气汤少少与微和之。令小安。 
下利谵语者。有燥屎也。此主之。(属厥阴) 
大黄(四两去皮) 浓朴(二两去皮姜汁炙) 枳实(四枚或作三枚。去穣炒 
净秤半两也)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抄五钱匕。以水一大盏半。煎至八分。去滓温服。以利为度。 
初服汤更衣者。止后服。不尔者。再服之。 
x调胃承气汤。(四十三)x 发汗后。恶寒。虚故也。不恶寒。但热者。实也。当和胃 
气。此主之。○太阳病未解。脉阴 
阳俱停。必先振栗汗出而解。但阳脉微者。先汗之而解。但阴脉微者。下之而解。若欲 
下之。宜服。○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与桂枝汤欲攻其表。 
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 
。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若胃气不和谵语者。少与调胃承气汤。○伤寒十三 
日。过经谵语者。以有热也。当以汤下之。若小便利者。大盒饭硬。而反下利。脉调和 
者。知医以丸药下之。非其治也。若自下利者。脉当微厥。今反和者。此为内实也。此 
主之。○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心下温温欲吐。而胸中痛。大便反溏。腹微满。郁郁微烦 
。先此时自极吐下者与服之。若不尔者。不可与。但欲呕。胸中痛微溏者。此非柴胡证 
。以呕故知极吐下也。○阳明病不吐不下。心烦者可与服。○太阳病三日发汗不解。蒸 
蒸热者。属胃也。此主之。○伤寒吐后。腹胀满者。与服。(以上属阳明) 
甘草(一两) 大黄(二两去皮) 芒硝(一两三分。或作一两一分)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五钱。以水一大盏。煎至七分。去滓下硝。更上火二三沸。温 
、顿服之。 
x桃核承气汤(四十四)x 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 
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小腹结者。乃可攻之。宜用此药。(属太 
阳) 
大黄(四两) 桂枝(去皮二两) 甘草(二两炙) 芒硝(二两) 桃仁( 
去皮尖双仁者五十个捶碎)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五钱匕。以水二大盏。煎至八分。去滓下硝煎化。温服。以微 
利为度。未利。移时再服。 
x栀子豉汤(四十五)x 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 。 
此主之。○发汗若下之,而 
烦热。胸中窒者。此主之。○仲景云。凡用栀子汤。病患旧微溏者。不可与服之。○伤 
寒五六日大下之后身热不去。心中结痛者。未欲解也。此主之。(以上属太阳)○阳 
明病脉浮而紧。咽燥口苦。腹满而喘。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身重。若发汗则燥 
。心愦愦反谵语。若加温针。必怵惕烦躁不得眠。若下之。则胃中空虚。客气动膈。心 
中懊 。舌上苔者。此主之。○阳明病下之。外有热。手足温。不结胸。心中懊 。饥 
不能食。但头汗出者。此主之。○下利后更烦。按之心下濡者。为虚烦也。此主之。( 
属厥阴) 
香豉(二两) 肥栀子(十六个擘碎或作十四个)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五钱。水二盏。先煮栀子至一盏。入豉煎至七分。去滓温服。 
得快吐。止后服。 
x栀子甘草豉汤(四十六)x 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 
。栀子豉汤主之。若少气者。此主之。(属太阳) 
栀子(七枚) 甘草 豉(各一两) 
上分二服。以水二盏。先煎栀子甘草至一盏。内豉同煎。取七分。去滓温服。得快 
吐。止后服。 
x栀子生姜豉汤。(四十七)x 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 
懊。栀子豉汤主之。若呕者。当主之。(属太阳) 
栀子(七枚) 生姜(二两半) 豉(一两) 
上分二服。以水二盏。先煮栀子生姜至一盏。内豉同煎。至七分。去滓温服。得快 
吐。止后服。 


卷第十四
属性:x栀子浓朴汤(四十八)x 治伤寒下后。心烦。腹满。卧起不安者。(属太阳) 
栀子(大者七枚擘碎) 浓朴(去皮姜汁炙二两) 枳实(二枚取去穣。麸炒 
秤一分) 
上锉如麻豆大。分作二服。以水二盏半。煎至八分。去滓温服。得吐。止后服。 
x栀子干姜汤(四十九)x 治伤寒。医以丸药下之。身热不去。微烦者。(属太阳) 
栀子(七枚) 干姜(一两) 
上锉如麻豆大。分二服。以水二大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得吐。止后服。(凡用 
栀子汤。病患旧微溏者。不可与之) 
x栀子柏皮汤(五十)x 治伤寒身黄发热。(属太阳) 
栀子(八枚) 黄柏(一两) 甘草(半两炙)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煎至七分。去滓温服。 
x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五十一)x 治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属太阳。 
) 
桂枝(二两。去皮) 甘草(一两炙) 茯苓(去皮六两。或作四两)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五钱。枣二个。用甘烂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温服。(作 
甘烂水法。用水二斗。置大盆中。以勺扬之。上有珠子五六千颗。有珠相逐取用) 
x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五十二)x 治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 
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属太阳) 
茯苓(二两) 桂枝(一两半) 甘草(炙) 白术(各一两)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温服。 
x茯苓甘草汤(五十三)x 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此主之。(属太阳) 
桂枝(去皮) 茯苓(各二两) 甘草(一两炙)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生姜五片。煎至八分。去滓温服。 
x甘草汤(五十四)x 少阴病二三日。咽痛者可与服。不瘥者。与桔梗汤。 
甘草(二两)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四钱匕。水一盏。煎至六分。去滓温服。日二服。 
x甘草干姜汤。(五十五)x 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 
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宜此药。(属太阳) 
甘草(四两炙) 干姜(二两炮)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温服。 
x炙甘草汤。(五十六)x 治伤寒脉结代。心动悸。(属太阳) 
甘草(二两炙) 人参(一两) 生地黄(八两) 桂枝(一两半去皮) 
麻仁(一两一分) 麦门冬(一两一分去心)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五钱匕。入姜五片。枣一枚。水一盏半。入酒半盏。煎至八分 
。去滓纳阿胶一片。胶烊尽。温服。日三服。 
x芍药甘草汤。(五十七)x 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 
枝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干烦躁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 
厥愈。足温者。更与此药。(属太阳) 
甘草 白芍药(各二两)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煮至八分。去滓温服。 
x浓朴生姜半夏人参汤。(五十八)x 治发汗后腹胀满者。(属太阳) 
浓朴(四两去皮) 半夏(一两一分) 甘草(一两) 人参(半两)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生姜五片。煮至八分。去滓温服。 
x大黄黄连泻心汤。(五十九)x 治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若伤寒大下后。 
复发汗。心下痞恶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当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解表宜桂枝 
汤。攻痞宜服此药。(属太阳) 
大黄(二两) 黄连(一两) 黄芩(一两)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五钱匕。以百沸汤二大盏。热渍之一时久。绞去滓。暖动分二 
服。 
x附子泻心汤。(六十)x 治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属太阳) 
大黄(二两) 黄连 黄芩(各一两)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别煮取汁) 
上三味锉如麻豆大。每服五钱。以百沸汤二大盏。热渍之一时久。绞去滓。纳附子汁。分温再服。 
x半夏泻心汤。(六十一)x 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 
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 
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服此。(属太阳) 
黄连(半两) 黄芩 干姜(炮) 人参 甘草(炙。各一两半) 半夏(一两一分汤洗七遍)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五钱匕。大枣二枚。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温服。 
x甘草泻心汤。(六十二)x 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 
。干呕心烦。不得安。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结热。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硬 
也。宜服此。 
甘草(二两炙) 干姜(炮) 黄芩(各一两半) 人参 黄连(各半两) 大枣(六枚) 半 
夏(一两一分洗)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温服。 
x生姜泻心汤。(六十三)x 治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 
利者。(属太阳) 
黄芩 甘草(炙) 人参(各一两半) 干姜(炮) 黄连(各半两) 半夏(一两一分泡)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生姜七片。枣子二枚。煎至一盏。去滓温 
服。 
x白虎汤(六十四)x 治伤寒脉浮滑者。表里有热。○又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 
侧。口中不仁。面垢谵语遗尿。发汗则谵语。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 
。○伤寒脉滑而厥者。里有热。并主之。 
知母(三两) 甘草(一两炙) 石膏(八两碎绵裹) 粳米(三合)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取米熟为度。去滓温服。 
x白虎加人参汤(六十五)x 服桂枝汤。大汗出。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伤寒若吐 
若下。后七八日不解。热结在里。表里俱热。时时恶寒。大渴。舌上干燥而烦。欲饮水 
数升者。○伤寒无大热。口燥渴。心烦。背微恶寒者。并主之。 
人参(二分) 知母(一两半) 甘草(炙二两或作半两) 粳米(一合半 
)石膏(四两碎绵裹)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取米熟为度。去滓温服。 
x五苓散(六十六)x 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燥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 
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 
○伤寒汗出而渴者。(不渴者与茯苓甘草汤)○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 
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名曰水逆者。○本以下之。故心下痞。与泻心汤。痞不解 
。其人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者。○太阳病寸缓关浮尺弱。其人发热汗出复恶寒。不呕 
。但心下痞者。此以医下之也。如其不下者。病患不恶寒而渴者。此转属阳明也。小便 
数者。大便必硬。不更衣十日。无所苦也。欲 
饮水。少少与之。但以法救之。或渴者。○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热多。饮水者并主之。 
泽泻(一两一分) 猪苓(去黑皮秤) 茯苓(去皮秤) 白术(各三分 
)桂枝(去皮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7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