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315-银海指南-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邪乘虚而入,发出目患。若发于病毒之时,须用三黄四物,专治其毒,毒愈而目亦愈。若发 
于病毒之后,治用解毒凉血之类,热退而目亦得愈。至于椒疮粟疮眼瘅眼癣之症,为本科自 
有之病,不可与疮疡同语也。 

卷二
胎产兼目疾论
属性:胎前产后,症亦繁多。大法胎前以安胎为第一义,产后以行血为第一义。然安胎之药, 
不专 
恃芩术也。形盛气实,胎常不运者,非香砂耗之不安,血虚火旺,腹常急痛者,非芎归养之 
不安。体肥痰盛,呕逆眩运者,非芩半豁之不安。或因风寒外伤,而胎不安者,桂枝汤香苏 
饮皆宜。此安胎之要诀。若兼目疾,治法亦不外此,惟气虚不运者,发在右目,翳障羞明, 
宜补气和中,如四君子加香砂之类是也。血虚不能滋养肝木,化火生风者,发在左目,星翳 
肉,宜补血清热,如四物汤加黄芩之类是也。若风寒外感,发为目病,而兼妊娠,宜解散 
之中 
兼和血调气,如苏梗枳壳芎归之类,皆可参用也。产后有三冲三急三禁。三冲者,瘀血之冲 
肺冲心冲胃也。三急者,新产之呕吐泄泻多汗也。三禁者,禁佛手散,以川芎能发汗也;禁 
四物汤,以地黄能作泻也;禁小柴胡汤,以黄芩能阻恶露也。若兼目疾,因气血大亏,不能 
裹精而为瞳神散大,宜急补气血,固敛精膏。或因去血过多,木失所养,而为翳雾羞明,宜 
养血平肝。有哭泣悲伤,而为拳毛倒睫者。有邪乘空窍而为沿烂流泪者,皆气血不足所致, 
治宜护肝养血。盖产后肝胆发生之气甚弱,而血液衰少,必须调护培养,务在早治,莫待病 
根深入,为终身之患也。 

卷二
经带兼目疾论
属性:经者,经脉也。血随气行,周身旋转,应月而下,不失其常,故即谓之经水。带者,带 
脉也 
,环束如带,管摄诸经,失其所司,时流秽浊,故即谓之带下。女科首重调经,其人心脾充 
旺,则经候如常。盖脾输五谷之津液,归于心,入于脉,变赤而为血,血有余则注于冲任而 
为经水。苟心脾衰弱,便有参差不月之虞。血虚者,后期而至,血热者,先期而来。阴气 
胜阳,则血不营运,故令乍少。阳气胜阴,则血流散溢,故令乍多。忧思过度则气结,气结 
则血亦结。郁怒过度则气逆,气逆则血亦逆。气血结逆于脏腑经络之间,而经闭不通矣。又 
有经前误食冷物,遏抑阳明之路,阻其血脉,每次经来,必先腹中作痛,或筋骨酸疼,经后 
风寒乘虚客于胞门,伤其冲任,所生之血不能宣流而下,断续淋漓,或成块作片,此皆当察 
其虚实而治之也。经闭不调,皆有目患。盖目为血脉之宗,血不足,则脾脏失职,不能归明 
于目,而且肝木无制,必然化火生风,为星翳雾障,甚则挟相火上行,刑克水源,为瞳神淡 
白。经水逆行而上,目中清纯之膏,为浊阴扰乱,或为瘀血灌睛,或为胭脂内障。先贤治法 
,气虚阴胜者,四君子主之。气滞者,四君加香附延胡索调之。血虚阳胜兼热者,四物加芩 
连丹皮清之。血实有瘀者,四物加桃仁红花破之。忧思者,归脾汤补之。郁怒者,加味逍遥 
散,佐以越鞠丸达之。经来胀痛者,当归抑气散行之。风寒内客者,当归养荣汤加薤白以温 
之散之。带之为病,五脏六腑皆有之。《产宝》云∶带下三十六疾,分十二症九痛七害五伤 
。然总而论之,不过虚实二字,故后人只以赤白言之。凡风寒湿热客于胞门,传至脏腑,结 
于带脉,津液因之涌溢而出,必辨其色赤者为热,白者为寒,青者为风,黄者为湿。内经言 
白蛊白液白淫,皆主任脉为病,治宜专固任脉。若因脾虚,中气下陷,不能统固,宜补中升 
阳。或因心肾不交,相火蒸烁膏液,宜交通心肾。若兼目疾,因于风寒湿热者,必翳障羞明 
。因于脾虚心肾不交者,必午后干涩,甚则瞳神昏暗,皆由津液暗耗,无以滋荣。总宜闭其 
精窍,开其水道,庶清浊得分,更兼用补其气血,和其阴阳。气血旺,则客邪无隙可乘,阴 
阳和,则水火得以既济矣。 

卷二
痘疹兼目疾论
属性:小儿痘疮,皆由父母交媾之时,淫火炽甚而得。所谓先天之毒,禀于有生之初者也。盖 
痘本 
先天淫毒,伏藏于肝肾之内,触四时不正之气, 然发泄,气领血载,达于肌肤之外,良由 
卫气运于脉外,营血行于脉中,气能祛毒外出,血能载毒上行。凡原气之强盛者,不满旬日 
,成痂而愈矣。若元气羸弱,气血偏虚,寒热偏胜,毒不能尽达肌表,遗留而上逆,则目中 
生痘,损坏瞳神。又或成浆之后,毒出肌肤,五内之元气已虚,药饵之补益不济,有余之毒 
,不能出外,反深入于内,因而目中星遮翳蔽,变症不一。惟验其靥之白色者,属于气虚, 
淡红者,属于血虚,紫色者,属于余毒未清。若过期而靥不脱者,乃气血大亏之象,调其寒 
热温凉,益其偏虚血气,则目明翳消而得愈矣。疹者痘之末疾,发于脾肺二经,内应手足太 
阴,感天地间 戾之气,故名疹也。然名各有异,苏松谓之痧子,浙江谓之 子,湖广呼为 
麻子,北直谓之疹子,山陕谓之肤疮,曰糠疮,曰赤疮,名虽不同,其症则一。总由君相二 
火燔灼,太阴脾肺受之。故其为症,必喷嚏咳嗽,面肿颊红,目胞肿胀,眼泪汪汪,惟气旺 
邪浅者易治。邪盛正虚,不胜其毒,则危机立至。更有愈后余热未清,上乘空窍,肝木受克 
,则黑珠星障昏花,羞明涕泪。切忌酸寒伐胃,宜清养肺阴,补其气血。若误认为风,设以 
表散,犹之抱薪救火矣。 

卷二
五疳兼目疾论
属性:小儿五疳者,肝疳心疳脾疳肺疳肾疳也。其说创于钱氏,皆因脏腑柔弱,气血未充,或 
病后 
失调,或饮食饥饱,致伤脾胃而成疳症。津液内亡,虚火妄动,伤于何脏,发为何病,形症 
各殊。肝疳者,一名风疳,白膜遮睛,泻血而瘦。心疳者,两 红障,面黄颊赤。脾疳者, 
一名肥疳,上胞肿胀,腹大嗜甘。肺疳者,一名气疳,白珠绉翳,喘嗽气促。肾疳者,一名 
骨疳,瞳神凹凸,喜卧湿地。五脏治法繁多,不能概述,大要不离乎补脾健运,则清浊自分 
,中土有权,生机日盛,以异功散为君,随症加减。如枸杞白芍以补肝,山药阿胶以补肺, 
归身枣仁以补心,黄 红枣以补脾,熟地菟丝以补肾,使脾胃稍旺,阴血渐充,继进地黄汤 
,以养阴收功,岂非善治?夫疳者,干也,皆由内热熏蒸,消烁津液。然不可因其热而用苦 
寒之药,再困脾阳,重伤胃气。世俗呼为疳积,谓疳必兼积,概用消导,不知疳乃虚症,补 
之尚恐不及,而妄行攻伐,安有愈期乎。又有虫疳者,其虫如丝,出于头项腹背之间,黄白 
赤者易治,青黑者难治。蛔疳者,眉绉多啼,呕吐清沫。脊疳者,拍背有声,脊骨如龟。脑 
疳者,头皮光急,脑热如火。其症虽多,不出于五脏,宜以前法治之。然五疳之中,心肾二 
疳甚少,肝脾肺三疳常常有之。虫疳者,余亦屡见也。姑举其要,以备后学人留意焉。 

卷二
辨脉法
属性:脉要精微论曰∶微妙在脉,不可不察。邪气脏腑病形篇曰∶按其脉,知其病,命曰神。 
秦越 
人六十一难曰∶切脉而知之谓之巧。许叔微曰∶脉之理幽而难明。吾意所解,口莫能宣也。 
凡可以笔墨载,可以口舌言者,皆迹象也。至于神理,非心领神会,乌能尽其元微。方盛衰 
论曰∶受师不卒,使术不明,不察从逆,是为妄行。推雌失雄,弃阴附阳,不知并合,诊故 
不明。甚矣。脉之不可不辨也。其大要当合《素问》、《灵枢》,及各家论说,熟读而玩绎之 
,自能领悟。惟常变之理,不可不知。凡人之脉,有素大素小,偏阴偏阳者,此其赋自先天 
,各成一局也。邪变之脉,有倏缓倏疾,乍进乍退,此其病之骤至,脉随气见也。故诊脉者 
,必须先识脏脉,而后可以察病脉。先识常脉,而后可以察变脉。然有脉病相符者,有脉病 
相左者,有病亢极而脉忽反变者,如阳证见阳脉,阴症见阴脉,此脉病相符也。证似阳而脉 
不鼓指,证似阴而脉鼓盛者,此脉病相左也。阳盛者,脉必洪大,至阳盛之极,而脉反伏匿 
,阳极似阴也。阴盛者脉必微细,至阴盛而脉反躁疾,阴极似阳也。此病亢极,而脉忽反变 
也。又有从合之辨,如脉浮为表,治宜汗之,此其常也。而亦有宜下者,仲景云∶若脉浮大 
,心下梗,有热,属脏者攻之,不令发汗是也。脉沉为里,治宜下之,此其常也。而亦有宜 
汗者,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微汗之是也。脉促为阳,当用葛 
根黄芩清之矣。若脉促厥冷为虚脱矣,非温不可,此又非促为阳盛之脉也。脉迟为寒,当用 
附子干姜温之矣。若阳明脉迟,不恶寒,身体 汗出,则用大承气汤,此又非迟为阴寒之 
脉也。是皆从证不从脉也。至于表症汗之,此其常也。仲景曰∶病发热头痛,脉反沉,身体 
疼痛,当救其里,用四逆汤,此从脉之沉也。里症下之,此其常也。日晡发热者,属阳明, 
脉浮虚者,宜发汗,用桂枝汤,此从脉之浮也。结胸症,当以大小陷胸下之矣。脉浮大者, 
不可下,下之则死,是宜从脉而治其表也。身疼痛者,当以桂枝麻黄解之矣。然尺中迟者, 
不可汗,以营血不足故也,是宜从脉而调其营矣,此皆从脉不从症也。世有切脉而不问症, 
问症而忽脉者,得非仲景之罪人乎。陶节庵曰∶问病以知其外,察脉以知其内,全在治法 
二字 
,乃临症切脉之要诀也。余历来治目,无不详参脉证,以定治法。如陆某朱某,同一 肉壅 
肿,黑珠内泛,一则脉沉迟,知其阴虚不足,复感寒邪,故余用六物汤加炮姜,以养阴温胃 
。一则脉浮迟而细,知其气血两亏,寒而兼风,故余用四物逍遥,加苏木红花,以祛风理血 
。张某艾某,同一珠大脱眶也,一则两尺浮洪无根,右寸濡弱无力,此肺金不能生水,肾火 
浮越所致,故余用金匮肾气丸,以降其浮阳。一则两尺细数,右寸浮洪,此肾水枯涸,肺气 
上冲所致,故余用人参固本煎加牛膝,以清其亢热,此证同脉异,而治亦异也。又如钱某瞳 
神散大,李某两目 肉突出发痒,判然两症,然二人尺脉均细数,寸脉均洪大,皆由于心肾 
不交,故余同以滋阴六味丸,去萸肉,加女贞子以治之。此证异脉同,故治亦同也。至如孔 
某视白为黄,视红为紫,视正为横,乃阴极阳飞之症,脉宜浮洪,今反细涩,所谓过极者, 
反兼胜已之化也。余以七味二地温补之,此凭症而不凭脉也。大抵阴阳虚实,最宜详审。张 
介宾曰∶凡值疑似难明处,必须用四诊之法,详问其由,兼辨其声色。但于本末先后中,征 
之以理,斯得其真。若不察此,而但谓一诊可凭,信手乱治,亦岂知脉症最多真假,见有不 
确安能无误。且常诊者,知之犹易,初诊者,决之甚难,此四诊之所以不可忽也。 

卷二
辨舌法
属性:经曰∶能合色脉,可以万全。舌尤色之易见者。昔张仲景着《伤寒论》及《金匮要略》 
,皆 
详舌胎,后人《伤寒舌鉴》,《脉理正义》,皆本此而推展之。惟杜清碧《验证舌法》,尤 
为简明。盖舌为心窍,脏腑有病,必见之于舌。目病本于脏腑,故宜合舌胎以辨之。惟外感 
有之,而内伤绝少。凡症初起,舌有白胎薄而淡者,是寒邪初入太阳也。白屑满舌,邪将传 
入阳明也。白胎干浓者,此太阳热病也。白胎兼滑者,此太阳阳明并病也。白胎而中有微黄 
者,此太阳之邪渐入阳明也。如表未罢,双解之,表已罢,下之。如作泻,清之导之。白胎 
而尖微有刺者,此少阳阳明也。白胎而中有黑点者,亦少阳阳明也。如表未罢者,和解之。 
表已罢,微下之。白胎而满黑刺者,此三阳合病也。白胎在左,阳明虚热也。白胎在右,少 
阳受邪也。白胎而腻滑者,痰也。舌无白胎,外症厥冷者,寒中少阴也。白胎或左或右,而 
余见黄黑,外证下利,痛引小腹者,脏结也,热甚者下之,无热者温之。白胎在尖红者,少 
阳也。舌胎根白而尖者,太阳少阳并病也。舌白无胎而明淡,外症热者,胃虚也。凡舌无胎 
垢而色变者,皆属虚也。白胎浓如积粉者,此瘟疫初犯膜原也。白胎而尖根俱黑,乃金水太 
过,火土气绝于内,虽无凶证,亦必死也。白胎中见黑色两条,乃太阳少阳之邪入于胃,因 
土气衰绝,故胸中结痛也。白胎中见灰色两条,乃夹冷食舌也。舌见微黄胎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