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靠谁养活中国 王治安著-第4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问题,阻碍了世界发展的进程。
  贫困,这个古老的名词,到了今天似乎叫得山响。也许,对于发达国家、对于富裕的人们是不会理解的,然而它却又像瘟疫一般存在于世界大部分地区。
  世界目前生活贫困者是一支庞大的队伍。失业者更是举目可见,全世界28亿劳动人口中,失业者达到1.2亿。失业就意味着贫困、意味着没有饭吃。
  世界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也是不公平的。在发达国家和经济落后国家,人民的收入是天壤之别。
  中国,明天还有足够的粮食吗?
  人是要吃饭的,不吃饭就要饿死。这是千真万确的真理,连三岁的孩子也知道。
  然而,我曾在报端看见一则奇闻:题目是“饿不死的人”。文章津津乐道,说有人硬是可以不吃饭,而且活得颇精神。
  无独有偶。最近,一家号称全国著名的大型国际学术交流刊物,也登出了一则怪闻,振振有词地说,在南方的某地农村,发现一位神秘女人,不吃饭只喝水,已长达38年之久,而且肤色红润,体态丰腴健康。
  这毕竟是传说、奇闻、天方夜谭。人是血肉之躯,实际上不吃饭的“神人”是没有的。
  怪诞的传闻历来都有,不过这些年开放搞活,人们的思想大乱,真实和虚假共存,真真假假的事特别多,也特别神。
  有些是来自民间,有些来自文化人的笔端。他们故弄玄虚,宣传什么“灵魂不死”、“和外星人对话”、“长生不老术”等等一类虚无缥缈的东西。
  无论如何宣扬、摆弄,人不是神,是要吃饭的。而且,当今为吃饭问题,弄得全球不安、人心惶惶。
  眼前,世界人民始终有个吃饭问题!中国人始终有个吃饭问题!
  这并非是新近的说法,而是老生常谈了。早在共和国诞生的时候,一些西方的观察家就十分重视中国4.5亿张嘴,在这片烦乱而初醒的黄土地上,如何去发掘她的潜力,恢复她的元气,养活这些中国人。
  对这一问题,在西方与东方,朋友和敌人,好心人和歹心人之间,有意或无意,发生了许许多多的议论,也投来了众多的惊恐、好奇和敌视的目光。
  在惊恐的眼神里,他们担心,共和国接下这个烂摊子,要管理好一个人口众多的民族,有什么绝招能解决百姓的吃饭穿衣这个头等大事?是的,如此重大的国济民生,倘若民不果腹,会影响到新生的红色政权,稳不住民心,会波及到社会,影响共产党的形象。好心人不时在祈祷“上帝”:别因此而失去民心,引起社会动乱。
  还有歹心人的敌视,他们虎视眈眈。梦想有朝一日,一旦中国人民吃不饱肚子,共产党会失去民心,那时他们会大摇大摆,把几亿中国人揽在他们的羽翼下,不用一刀一枪,即可让中国沦为殖民地。
  这一切,绝非笔者的推测,而是事实,是历史,也是现实。
  如前所述,中华民族的许多炎黄子孙,十分担心。英籍华裔著名女作家韩素音最清楚,对中国人民的吃饭问题,她是最了解西方人的心态的。少数敌视中国的人,压根儿就是这么想的。他们幸灾乐祸,当中国人自己养活不了自己时,或窒息,或让西方人来“养活”。
  如今共和国已经从少年进入了壮年。47年过去了,共产党把人民养活了。人们生活自由自在,但中国人的日子过得并不轻松,多打粮食,吃饱肚子,一直是中国人奋斗的目标。
  人常说:旁观者清!
  对于中国农业的现状和未来,许多国家的专家非常关心。中国仅占世界7%的耕地面积,而生产出了20%的粮食,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这是个奇迹!那么将来如何呢?
  舆论界把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视为热点,进行全方位的透视。
  1995年3月1日,美国的世界观察家们撰写的《世界情况报告》中,有关中国问题给予了许多警示之言。他们分析中国的国情,认为中国作为一个相对贫困的农业国,管理得相当好,在减少贫困和向人民提供基本福利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困难在于人口众多,资源短缺,中国面临满足人民不断增加的物质需要和持续发展经济的挑战,这也是全世界面临的挑战。
  中国的资源和美国的大致相同,但人口是美国的4.5倍。虽然中国的农业在19世纪初以前处在世界农业的领先地位,但为提供足够粮食的努力,一直是中国近代史上反复出现的主题。
  观察家们对中国的历史是清楚的。近30多年来,中国没有发生饥荒。1960年以来,粮食消费增加了三倍,在1973年超过了美国。人均粮食消费已从1985年的一天2000卡增至1990年的2640卡。这个数字比日本仅低10%,而大大超过了印度的水平。迄今为止,中国没有进口大量的粮食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要。这些主要是共产党一直重视农业,农业的改革和价格的调整,刺激了农业的发展。
  另一方面观察家又十分中肯地指出,耕地大量被占用,农田急剧减少,随着人民日常饮食继续改变,中国在满足粮食需求方面,困难将更多。
  这些警示之言,不仅来自拉美,同时也来自欧洲、亚洲一些关心中国发展的国家和地区。
  香港一家报纸在1995年3月13日发表的《工业吞食土地,中国谷物进口猛增》一文中,也道出了许多真情:“中国政府一直坚持粮食自给自足的原则。为了维护其独立地位,北京甚至在谈论放弃私人耕种制度而恢复集体耕种的制度,希望这能使农业产量提高。但中国无法制止工业占用可耕地的趋势。,,中国农业面临着历史性选择!
  《日本经济新闻》1995年1月29日发表文章称,中国“人口不断增加,谷物产量减少,粮食形势让人担忧”。“今年2月,中国人口突破了12亿大关,到2000年将达到13亿左右,随着收入的增加,人们不再仅仅满足于解决温饱问题,对口味和营养的要求越来越高。”
  人口增长,需求剧增,耕地锐减,这就是中国面临的挑战!
  近几年,我国的农业发展趋势确实令人担忧。播种面积下降,受灾面积不断扩大,1993年达7200万公顷,1994年又有发展,达到8633万公顷。这就不能不影响粮食生产。
  今后几年我国粮食播种面积的警戒线定为16.5亿亩。预计到本世纪末完成粮食生产任务。从愿望来讲,决心稳住粮食播种面积不低于警戒线。
  实际上,这种愿望已经不复存在。1994年谷物播种面积已降到警戒线以下,仅16.2亿亩。这种紧张的局面至今也没有明显的松弛下来。
  1995年,经过多方努力,全年粮食总产量达4.5亿吨,成为历史上粮食产量较高的丰收年。但这却是短暂的,不能高兴得过早!
  因此,国人在餐桌、街头、田间都无不议论着一个中心话题:明天还有足够的粮吃吗?
  这是人们直接关心的大问题。每个公民,都不得不考虑自己的生活与生存。
  本世纪,中国人养活自己,虽然日子过得艰辛,但无论咋说,中国人争了气。
  21世纪,中国的粮食能否自给呢?
  1994年,由于粮食减产而导致物价上涨,粮食问题再一次引起方方面面的关注,特别是西方国家,关注中国的粮食供应态势,有一位外国专家甚至断言“中国人养活不了中国”。
  这位专家,通过中国人口剧增、耕地锐减的现状,预计2030年,中国需要进口粮食2.16亿吨,届时的国际粮食市场,至多只能供应2亿吨粮食(目前世界平均年出口量为2.03亿吨)。他因此得出一个结论:谁也没有能力养活中国人。
  无论怎么说,这位专家给中国一个启示,就是说,中国的粮食问题,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粮食,国脉所系,比登月球和探测火星更重要!
  我国专家也曾预测过,中国人口将以年均9.2%的自然增长率持续增长,2030年将可能达到最高峰16亿。如果国民经济以每年5%的速度持续增长,百姓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由于膳食结构的不断改变,用于肉类食品生产的饲料粮猛增,到那时需求粮食将达7.34亿吨。而耕地即使每年净减少面积控制在200万亩,到2030年,我国耕地面积将大幅度下降,形势确实难以想象啊!
  对这一问题,我国专家们提出了另一种看法。他们趋于一致地认为,挖掘土地潜力,提高粮食总产量,是可以解决的。首先,从我国过去的21年中粮食产量增长2亿吨来看,在将来的35年中,即到21世纪中期,我国粮食总产量从目前的4.5亿吨增长到6.5亿吨是完全可能的。其次,30年后,我国已是一个初步发达的国家,科技的发达、资金的投入可以使单产赶上先进国家的水平。
  1995年4月,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杨雍哲先生在关于粮食问题的对话时,有根有据地说:“对中国粮食问题作出过分悲观的估计是难以成立的据有关部门和一些科研单位的预测,以现代科技水平和我国资源状况,到下个世纪人口达到最高峰值16亿时,粮食仍然可保持基本自给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不会出现因大量缺粮而给世界带来麻烦。当然这是非常不容易的事。这就要求我们始终要十分重视吃饭问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为政之要,首在足食’。足食才能安定,安定才能发展。今后,看各级领导的政绩,应把这一条放在突出的位置。”
  清醒“脑袋”,充实“米袋”
  在庄严敞亮的人民大会堂内,今日既不是举行什么大型宴会,也不是举行欢迎某国元首的仪式,而是刚刚结束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八届三次会议后,国务院总理举行的新闻发布会。
  来自中外的一千余名记者,目光炯炯,全神贯注,期盼着,第一个抛出早已酝酿成熟的问题。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主要是欢迎各位新闻记者提出问题。现在开始”总理的开场白十分简短而明快。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如何使农业有新的发展?新的突破?让12亿人民有饭吃?”一位新华社的女记者率先发问。
  她涉足的问题,是当今中国最敏感、最让亿万人关注的热门话题。因此,呼啦一下便把整个新闻发布会推向了高潮。
  “这位小姐提出的问题”,总理严肃地回答,“切重了时弊。本次代表大会历时14天,三千多位代表,着重讨论了我国农业的大发展问题,代表们在提案中指出,农业的关键是抓落实,讲真话,讲实话”
  历时两个小时的新闻发布会,离不开一个“农”字,离不开12亿人的吃饭问题。
  1993年“两会”的热门话题是土地;1994年“两会”的热门话题是农业;1995年呢?“两会”的热门话题仍然是土地、粮食、农业、农民农业,被新闻记者炒得火爆。
  一年一度的三月,来自祖国大江南北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聚集在首都,共商国事,共商农业。
  “菜篮子”、“米袋子”,这些老百姓每天离不开的家常事儿,竟成为“两会”代表们议论的中心,成为他们的心事儿。
  回顾历史,1987年农业部推出“菜篮子工程”以来,这是第一次举行盛大的新闻发布会。更使人瞩目的是《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地提出“菜篮子”要实行市长责任制,“米袋子”要实行省长责任制。那意思再清楚不过了,就是要把市长、省长拴在“菜篮子”和“米袋子”上,要他们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
  这不是国务院随心所欲提出来的权宜之计,而是历史发展到今朝今日,给人口众多的中国出下了一道难题。粮食,早就给中国人敲响了警钟!
  为啥?不为啥!只因1993年下半年开始,神州突然一片惊恐,大中城市老百姓的“菜篮子”、“米袋子”不那么充实了,居民为吃饭而着急,种田人为粮食而担忧。古老的农业大国失去了重心,失去了平衡。
  粮食陡涨,菜价上浮,市场供不应求。“菜篮子”、“米袋子”是每个人的命根子,非同小可啊!一日三餐,谁能少一顿呢?“哪个省‘米袋子’出了问题,由哪个省的书记、省长负责;哪个城市的‘菜篮子’出了问题,由哪个市的市长、书记负责。”江泽民总书记严厉的讲话表明了中央的巨大决心。抓好“菜篮子”、“米袋子”不单单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的事儿,它一头系着中央,一头系着千家万户的百姓。这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工程”,是衡量和评价党和政府是否为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