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靠谁养活中国 王治安著-第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公文夹内,到处都放着红红绿绿的美元、港币、人民币、债券一合计,总共43万元。随即,吉普车将这位“天才”,连同他的“发财梦”一齐拉到内江市检察院去了。
  卿的败露,是第一位给他行贿的那个建筑公司的尹某在监狱揭发的。
  顺藤摸瓜!旋即,简阳市委副书记、市长王某、管理处副处长李秀林等一伙,被“请”进了看守所。
  他们中,最“想得开”的要数李秀林。她闭着眼睛往楼下一跳,手脚一伸就走了。
  最“想不开”的是市长王某。1995年的春节,他是在看守所度过的。这位“父母官”百感交集,此时,他想念着妻室儿女。同时,他觉得愧对全市人民,不禁泪流满面。当新春佳节的鞭炮声传来的时候,他伫立窗前,望着满天的星星,不禁悔恨自己:为什么会走向深渊,成为“阶下囚”?他曾为自己骄傲过,他是简阳历史上第一位本乡本土的县长,当县改市后,他又是第一位本乡本土的市长。这位“父母官”曾经确实为群众做过好事。
  这起轰动全川的简阳市领导层特大案件,为什么一举卷入了七八位“父母官”?至今,人们还在思索1995年11月10日,内江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了第一份判决书,判决:被告人卿文才犯受贿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受贿所得和非法所得予以没收。还有几位同案犯,都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第四章 美元软了
  山重水复疑无路
  地皮
  沿海的困惑凉
  鹿回头
  了来无踪,去无影
  别墅成群,有房无“市”
  无奈售房摆噱头

  第四章 美元软了
  地皮凉了
  第一章概述的是中国房地产业发展的一段艰难的历程,也是一段沉痛的教训。房地产业的惊雷,在神州响起了第一声,谱写了序曲,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大片大片的良田沃土被吞噬、荒芜、毁掉。
  美元软了,地皮凉了。
  一时间,房地产界狼烟四起,新闻媒介频频发出“狼来了”的警告,房地产老板们惊慌失措,乱了阵脚。
  山重水复疑无路
  在中国,房地产业如鱼得水的当初,社会上引起了一场风波,一场争议!
  众说纷纭!街头巷尾,茶馆酒店,高楼大厦,凡有人群的地方,就有众多的争辩:是与非、喜与忧、“真热”与“虚热”一溜儿评说。
  此时,新闻大战更是此起彼伏,小报大报,中央电视台、地方小刊物,总而言之,有关房地产的报道充斥了各种新闻媒体。标题新鲜,硕大,醒目,五花八门,实属罕见。什么《烫人的中国房地产》、《房地产市场的问题及其对策》、《房地热其实是“虚热”》、《房地产幽思》云云。一时间,房地产成为大陆的新闻中心,记者们穿梭似地跟踪追击,争头功、捉热点、抢新闻。
  房地产业,有着特殊的含义,修了房子,占了地,并不等于就有了房地产业。当房产与地产结合起来,并从第一、第二产业分离出来,进入商品交易市场后,渐渐地,房地产业才能成长起来。在经济发达的国家,其前前后后的发展,已有几百年的历史。
  在共和国,这一产业的出现,是从80年代初诞生的,嗣后,“热,,了几年,又“冷,,了几年。1992年,东山再起,沸沸扬扬,似乎不可一世。这种“热”,极不正常,有实“热”,也有虚“热”。从地域来看,房地产业发展“冷”“热”不均。一般说,南方“热”于北方,沿海热于“内陆”,开发区、经济特区“热”于其他区域,大城市“热”于中小城市。“虚热”盗汗撤
  如何看待房地产热呢?房地产是“真热”还是“虚热”呢?这是争论的中心。
  市场经济的发展,可谓瞬息万变。1993年5月《半月谈》敞开情怀,吐露出一番真言:
  近年来我国各地出现了房地产热,且持续升温不减。
  国人经营房地产,海外地商也雄心勃勃地进军大陆房地产,对当前的房地产热如何看待,众说纷纭。最近一期《半月谈》刊登了中国房地产开发集团公司总经理对此问题的看法
  他认为,当前出现的房地产热是一种“虚热”,是我国房地产业走向市场经济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是由于市场发育不善、经济秩序不健全、操作行为不规范所造成的,当务之急是要加强管理,因势利导,推动房地产业活而有序地健康发展。
  一般人们说房地产热,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批地热、“圈地热”。1992年前8个月,我国有偿出让土地约2000幅,为前4年土地出让面积的两倍。
  房地产投资的沿海、沿江、沿边等热点地区,到处在“批地”、“圈地”。除了大大小小1.4万多家房地产开发公司蜂拥而上“抢地”之外,一些没有房地产经营权的单位也纷纷介入房地产业圈地,由此出现了不少值得重视的问题。例如,有些地区土地供给计划性不强,批地与项目脱节,项目没有落实就批出土地;土地批量过多,规模过大,不考虑开发能力,以致出现晒地皮现象;有的地区土地供应缺乏市场机制,难以做到公平竞争。在土地出让中,采取协议的方式多,招标、拍卖的方式少,使国有土地资源流失。一些地方对外商投资房地产,没有给予明确的投资方向引导,对资金到位情况缺乏监督,管理不力。
  二是开发区热,开发区过多过猛。据统计,全国乡镇以上开发区已有9000多个,挤占土地1.5万平方公里,其中大部分是开而不发,无商可招,有的地方政府越权审批土地,有的县、乡也自行审批占地很大的开发区。盲目开设开发区,其结果是没有那么多资金用来开发,致使大片土地闲置,影响农业生产。
  在“批地热”、“圈地热”、“开发区热”的同时,适合城镇居民购买的住宅并未真正“热”起来,远远不能满足实际的需要;内地有些城市的房地产刚刚起步。上述情况给我国房地产的发展造成一种似乎过热的虚假现象。因此说我国房地产是“虚热”并不过分。
  这是官方对“房地产热”下的评语。
  外国人说,中国已出现了泡沫经济,存在着“三乱”“两热”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房地产热和开发区热、炒股热。
  形势严峻啊!
  据透露,到1992年底,房地产业沸沸扬扬,已火热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全国各大城市大兴土木,大批高楼林立,且四方都有大批房屋正在兴建,忙忙碌碌,轰轰烈烈,那气氛让人眼花缭乱,全国有5000万平方米商品屋等待顾主。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城市拥有400多万房屋特困户,长期挤在狭小的天地里,如同蜗牛一般。其中人均两平方米以下的人家,就更是寒酸了。他们长期蜷缩在破旧、阴暗的篱笆墙之下,有人甚至躲在地下室、桥梁下、山洞中,过着“三代同室”、“四世同堂”的艰辛日子。
  这是历史沉淀下来的寒酸苦涩,也是中国人多年贫困潦倒,自身无力解除的困境。
  面对这种局面,我迈开两腿,在都市内跑了一圈,去追逐其“内详”和它的“病根”。
  一个阳光灿烂、春风如意的上午,我走访了刚建起的成都市房地产研究会的几位专家。他们在一派惊讶声中,冷静地对房地产业发展现状,发表看法。
  诚然,他们占有众多的材料,富有心计,富有观察能力。他们的透视分析,确实棋高一着。他们认为,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局面,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主要原因有四点:各地房地产开发公司急功近利,热衷于经营利润高的豪华住宅和别墅,互相攀比,越建档次越高;独资、三资企业赶时髦,极力兴建外销商品房,由于供应过量,只好“出口转内销”;税多税杂,有的地方多达70余项,因此购房价不断上浮;一些“皮包公司”和“炒家”东炒西炒,地价和房价愈炒愈高。
  面对高房价,“工薪阶层”和一般居民只好望洋兴叹!
  人们正处在忧心忡忡、举步艰难的时刻,中央发动了一次“房地产大清理”。
  1993年7月下旬,北京召开的全国土地管理厅局长会议上,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切中时弊,挑明当前房地产突出的问题有三点:
  一是越权批地,多头批地;
  二是地产开发管理失控,房地产开发企业过多过滥,炒卖房地产严重;三是建高档宾馆、写字楼、度假村等,严重影响了国家资金的正常投向和运作。
  他强调一点,也就是那些“歪”企业、“炒家”头痛的一点:
  要围绕健康发展房地产业这个中心环节,用一段时间着手清理整顿房地产。
  紧接着,就是真枪实弹,动真格。建设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国家土地管理局、国家税务局齐心协力,提出了“加强房地产市场宏观管理”的七条措施和意见。
  邹家华在这次会议上具体提出了加强土地宏观控制,制止炒卖房地产,惩治投机行为,必须采取以下十条措施:
  一要强化建设用地的计划管理。
  二要严格执行国务院有关文件,土地使用权出让必须由政府垄断。政府对土地出让的垄断,要体现在对土地开发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征地、统一开发、统一出让、统一管理上。
  三要适应房地产市场发展的需要,改革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
  四要尽快改革供地方式。今后,除党政机关办公用地、军事用地、公共公益事业及国家重点扶持的企业等用地外,都要实行出让方式,并以招标、拍卖为主,尽量减少协议出让。
  五是对成片开发出让土地和开发区建设要严格控制。
  六要清理检查土地自发交易行为,加强行政划拨土地使用权的管理。
  七要加强土地估价工作。
  八要加强土地税(费)征收工作,充分发挥税收在市场中的调控作用。
  九要加强土地登记工作,通过登记确认权属,不经登记不受法律保护。对未办理登记的土地,政府有权收回。十要加强土地执法监督手段,充分发挥土地监察对调控房地产市场的职能作用。
  紧锣密鼓,一场大清理在全国展开了!这场大清理的熊熊烈火在神州燃烧,真金?假金?都会经过这场考验,泾渭分明。
  一声惊雷,四处恐慌。1993年7月,奔涌而来的房地产大清理席卷全国。各地相继有一批无开发能力的房地产开发公司自行关门,另有一批违法经营的公司受到查处。土地管理部门和金融机构开办的房地产公司,也纷纷按国家的规定脱钩。
  广西对无力开发的380家房地产公司进行了考核,责令自行停业。南京更为彻底,对全市393家房地产公司逐个清理,凡发现注册资金虚报假写,根本没有开发实力、偷税漏税严重的,一律撤销。
  形势紧迫!许多省市的房地产企业,实际上早已没有业务、房屋、地皮卖不出去,资金积压,公司仅是一只没有血肉的躯壳,不停也得自行消亡。形势逼人啊!加之,外力的作用,很快就出现了摧枯拉朽的局面。
  “开发区”开而不发砍
  寒潮步步逼近!
  面对蔓延全国的“开发区热”中出现的“开而不发”、“跑马圈地”的现象,又给国人带来几多忧虑,给国家带来众多损失!
  因此,在大刹“房地产热”歪风的同时,给“开发区热”扎下了一根楔子。早在1993年4月28日,国务院发出《关于严格审批和认真清理各类开发区的通知》,其精神是十分清楚的。要采取果断措施,“各地对未经国务院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而自行兴办的各类开发区,进行一次认真的检查清理。对缺乏基本建设条件,项目、资金不落实,过多占用耕地或占而不用的开发区,要坚决果断地停下来,并向群众做好宣传解释工作,处理好有关善后事宜。土地要还耕于农,严禁弃耕撂荒”。
  国务院的《通知》是算数的。
  这一指示的下达,给一哄而起的开发区,“开”而不“发”的单相思,是一声长鸣的警钟。
  中国人总是喜欢“好大喜功”,而功不成,名不就时,又走回头路,人们叫“吃回锅肉”。
  “肉烂了在锅里嘛!”这是一些人常用的搪塞术语。这次就不是这个理了。许多开发区,几百几千亩土地,一荒就两三年,损失可谓大也!
  无论怎么说,“走回头路”也好,“做亏本生意”也好,知错就改,也还是可以谅解的。
  在《通知》精神的感召下,一些开发区的头,很快就明智起来,他们暗想:这一回是政府给我们搭起了下台的阶梯,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