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人神-第18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为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这,这是遗言之举呀。

李逸风心中一震,忽然间明白过来,看往叶君生的背影,双目竟流淌出了热泪。

他与黄元启,早抱了舍生取义的念头。坚决不同意二王爷的安排,留在京师,只等死。

然而两人没有想到。叶君生竟也存了同样的心志,而且以书帖的形式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了。

四幅字,三十二个字。字字入心,气骨凛然。

一遍一遍看着这字,又看着远处模糊的身影,黄元启跺足道:“君生去也。”

在两老心目中,这四幅字或将是叶君生的绝笔。同时世间再没有什么作品能与相媲美了,书圣的都不行。

……

时辰到,紫禁城内有钟声激荡而起。过不多久,那气象威严的两扇重门缓缓被打开,两队甲胄迈着整齐的步伐踏出。

这些甲士,全副披挂。盔甲鲜明夺目,走动之间发生碰撞,金戈声起。隐隐散发出一股充满了杀伐的气息。

甲士分两边,把守重门两侧,目光锐利地审视着每一个进出的人。

天华朝建立以来,国泰民安,风气渐趋奢华。重文轻武之风开始蔓延而起。虽然不少读书人还保持着“文武双全”的观念,但更多的人却慢慢朝着纯书生蜕变。不愿再去舞刀弄枪了。

长久以往,可以得知过得不少年头后,会有相当一部分的士子成为只会埋头苦读的书呆子,会出现越来越多的“书痴”,最终积重难返。

历史的进程很好预示了这一点,而决定性的便是那科举制度。再到后世,干脆单独设立武举了,两极分化得十分严重。

如今获得殿试资格的,便有些士子属于那种闭门读书的人物,不曾有多少阅历见识。见到甲士威武,犀利的目光扫到身上来,顿时不禁怯了几分,低下头去,更加紧张。

此时又有负责接待的太监出来宣旨,公布各种注意事项,弄过这一套后,还得逐一验明身份,这才放人进去。

足足一个时辰,才把所有事宜搞定,真正进入紫禁城内。见到里面金碧辉煌,气势非凡,委实开了眼界。

今天殿试,金銮大殿事先就设置好,空出偌大的空间。

殿试由帝王主持,但是一众文武大臣都会出席,共同见证。他们自然不会一直站着,而是分配了位置,各分主次地坐着,观看。

一班士子们入得紫禁城,可不能立刻便上金殿来,而是先要在殿外候着,听候命令。

规矩,无处不在。稍有行差踏错,便会是那要命的罪名,会被咔嚓砍头。

无规矩,不成方圆。规矩本质上就是无形的一股力量,往往能把一个人折腾得头角迟钝,一点脾气都没有。

站在人群中,叶君生徒然感受到了四面八方皆有无穷的压力丛生。这是一种“势”,皇权之势。

对于普通人,他们面对这种势时会下意识地产生跪拜服从的念头。

叶君生的感受却清晰了许多,他明白所谓“势”,其实就是官气的威压。

五气中,官气品质最为沉重,主镇压。而天下最大的官,当然便是当今皇上了。

君王能定天下官吏,故而官气加身,汇聚成龙,不知浓厚到了何等地步,故不再隶属官气范畴,而更进一步,美其名曰:皇气。

感应到周围气息的压迫,泥丸宫世界却不太平,宝印自动旋动,本命飞剑将进酒慨然而鸣,要与外面的皇气相争。

得此缓冲,叶君生顿时觉得全身轻松,态度悠然,没有丝毫紧张的神色。

约莫等了半个时辰,才有主事太监走出来,拂尘飘拂,高声叫道:“太子有旨,令一众士子考生上殿。”

如今赵匡启固然代政,可华明帝毕竟未曾驾崩,还没有正式传位。故只能称太子,不能叫皇上。

言毕,率先带路。

后面数十名士子面色都不自然地紧了紧,跟着他,亦步亦趋地进入金銮大殿。

入得里面,见里面格局恢弘盛大,布置奢华珍贵,难以用言语描绘道出。

一班文武官员早已入席,分主次坐在两边观望,其中,二王爷赵匡明赫然在。

中间空出的大片地方,摆着一张张几案,却是提供给士子考生答卷所用。每张几案上还铭刻有姓名,方便对号入座,不会错乱。

大殿上首处,设立平台,各种礼仪用具齐全,其间摆一张宽大龙椅,代表着天下最为显赫威严的位置所在。

此时,龙椅空着,太子未上殿。

众士子各自寻觅座位坐好,尽皆平心静气,不敢有异动。文武大臣也是闭口无言,偌大的金銮殿上,霎时间竟静寂一片,气氛沉抑得令人喘不过气来。

约莫半刻钟,有宣示太监高声叫道:“太子驾到!”

第三百一十一章策问

太子驾到,大殿氛围更加严肃。不少士子考生都不敢往上面看,低着头,大气不敢喘。

这时候,坐在左侧的二王爷赵匡明关切地看了叶君生一眼,却见到他端坐如山,神色沉稳,极为镇定。

好家伙,光是这份气质,便足以令人刮目相看。当真有“泰山崩于眼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与左而目不瞬”的风范。

赵匡明不禁暗暗赞叹,以前从李逸风等人口中得知叶君生行人处事,多有可取之处,但那些毕竟属于耳闻,不及亲眼目睹来得真实。同时其还知道,在状元楼,其实叶君生和太子已经进行过一番交锋了。

然而个中的具体情况,外人无从得知。当其时叶君生虽然能全身而退,功劳却应该记在突然闯上楼去的赵峨眉身上。没有她解围,叶君生的下场一定很惨。

九妹……

想到自家这个神通广大的妹子,赵匡明隐隐心生希望。如今父皇病危,随时会撒手西去,大局形势岌岌可危,唯一的变数,当属赵峨眉。只无奈这位京城小龙女,超然红尘之外,对于政事一向漠不关心。

硬要说关心,或者叶君生会是个意外因素。

如果赵匡启一定要对叶君生下毒手的话,赵峨眉会不会再度现身?

一些隐晦的念头在脑海盘旋而过,赵匡明表面不动声色。

却说赵匡启身穿黄色龙袍,头戴珠冠,态度威严地坐在龙椅之上。随即抬头,俯视下来,目光忽而落在叶君生的脸上。

叶君生与其对视一眼,然后不着痕迹地偏了过去。

太子的眼色中,裹挟着一股戏谑之意。如同一只猫在看着一只老鼠——今时不同往日,当初在状元楼,面对赵峨眉的干涉,他的确不敢采取过激的行动。可现在,这江山,已是他的江山。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所有的锦绣山河,所有的子民百姓,都属于他的。

上殿之前,他还专程去看望病榻之上的父亲。气若游丝,随时驾崩。

这个多年以来,强势赫赫。说一不二的父亲,眼下孱弱得一无是处,好像随手一戳,便会化为灰灰。

那么,最大的障碍已不成问题。他赵匡启还需要顾忌什么?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要杀叶君生这么一个新晋贡士,简直和杀一只鸡差不多。

赵匡启嘴角浮现一抹冷冷的笑意,他不着急一下子就命人进来把叶君生拿下,这个殿试。没了叶大才子,未免无趣了些。

太子登台,宣布殿试正式开始。

这殿试。主考策问,要历经点名、散卷、赞拜、行礼等礼仪,一一完毕后,颁发策题,主要内容是考核士子考生对于时务的观点看法。说白了。就是理政的观念。

试题很快发放到每一位士子的手里,他们要即时书写。而今天的主考官,便是太子殿下。

两旁又有文武百官,一片目光注视之下,莫说弄小动作,心理压力都是大得不得了。

一些士子,握笔的手都在微微哆嗦,勉强写出来的字,扭扭歪歪,不成体统。这样的答卷不可能敢交上去,唯有废掉,重写。一遍不行,写第二遍,第三遍,要一直写到好为止。

他们惯读诗书,平时涵养功夫颇为不错,自我调整之后,倒很快能找回状态来。

策问:朕,可以为德?官,可以为公?法,可以为正?民,可以为安?

这就是今天殿试的命题,一个命题,包含四大方面,非常大。可以说方方面面,把政务核心内容都问到了。从最高统治者的皇帝,到文武百官,再到律令制度,以及百姓生活……

而考生们作答,便要从这四大方面,分别论述自己的看法观点,总字数不宜超过两千字。

不得不说,也幸好这时代的文字句式简短精辟,若在后世,千把字,估计不够描写一记大招……

其实这个策问题目就算非常精炼了,在明清时期,殿试策问动辄几百字,上千字,更难把握到重点所在。

命题大,回答则易流于空洞无物,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士子们纷纷打醒十二分精神,认真思考着。

这个命题,并非赵匡启所拟,而是华明帝之前确定的,用信封密封好,今天才开启,公布出来。

赵匡启自然早知道这个题目,略一思索,便明白父皇用意——经过多年的励精图治,天华朝盛世伊始,然而各种各样的弊端问题层出不穷,急需解决。华明帝出这个策问,就是想听取士子们的意见看法,看看是否有治国良策出现。

科举甄选人才,能走到殿试这一步的,自是万里挑一的良才,当有见地。

殿试正式开考的时间,足有三个时辰。考完之后,立刻由翰林学士组成的五人评审团评审,分三甲,最后交给圣上拍板,定夺。

三个时辰,等于后世的六小时,倒算充裕。因此现阶段的士子们大部分都在沉思,捕捉思路,不急着下笔。也有些开始醮墨作答的,却是想通过写,来带动灵感。

一时间,大殿重陷入一片静寂。

……

哥哥早早出门,奔赴紫禁城参加殿试,叶君眉一个人在家,心中既欢喜,又有些忐忑。

欢喜的是,哥哥开窍后灵思如泉,接连考取解元会元,风头一时无两,光宗耀祖。爹娘泉下有知,定然十分欣慰;不安的是,在殿试,哥哥能否再接再励,把最后的状元揽入怀中呢?

状元,是每一个读书人梦寐以求的头魁称号。传说中,只有天上的文曲星才会考中,代表着无双气运,万千荣誉。

如果能中,哥哥可是连中三元了哇,从古至今,能有几人做到?

不过听说老皇帝生病无法理事,主持殿试的是太子殿下,其与哥哥似乎有过矛盾。那么,他会不会故意刁难,不给哥哥考中呢?

想到这里,叶君眉幽幽一叹。表面看来哥哥很淡定,但少女明白,状元对于哥哥意味良多,非常关键。

就在此时,猛地院子外响起金戈之音,仿佛有大队人马来到一样。

砰!

院门猛地被撞开,冲进一对甲士来:“奉太子旨意,缉拿要犯,敢有违抗者,格杀勿论!”

那些丫鬟仆从闻言,顿时吓得呆若木鸡,一动不敢动。

屋子中,叶君眉脸色大变。

第三百一十二章发飙

(替新书《谁与争锋》求点击,求票票,求收藏!)

围住四合院的甲士,影影绰绰,起码上百人。个个身材彪悍,全副披挂,执兵刃在手,明晃晃的,凶神恶煞。

叶家中的奴仆丫鬟们哪里见过这般阵仗,被吓得面青唇白,全没了血色。

至于邻舍那边,更是惊诧不已。他们都知道这院子里住着的叶君生,乃是天下第一才子,有皇帝御赐的亲笔牌匾在,算是金漆招牌,半点虚假都没有。哪曾想时隔不过半年,如今居然有官兵来叶府拿人,究竟是什么事?

莫非……

有头脑灵光的,即刻联想到近期太子代政,大肆缉捕官员,天牢人满为患的传闻。

如此说来,定然是叶君生得罪了官家,乃至于惹得杀身之祸。

想明白这一层,本来围拢在叶府外面,准备等殿试结果出来,就要抢人当姑爷的各大户人家小厮们顿时像打了鸡血般,立刻拍拍屁股走人,飞也似的回去禀告老爷了。

甲士如狼似虎,冲进内屋要去抓叶君眉。但竟扑了个空,里面空荡荡,人影全无。

大肆搜罗一番,依然寻不到人,又来审问丫鬟。丫鬟战战兢兢,只说刚才还在,转眼不见人,也不知道跑哪里去了。

领队的统领好不纳闷,瓮声瓮气道:“活生生的一个人,怎么可能凭空消失不见,给我再搜,任何蛛丝马迹都不可放过。”

一众甲士得令,挥舞兵刃,进行地毯式的搜寻,看叶家里面有无地道地窟之类的匿身之所。

足足折腾了半个时辰。一无所获。

统领面露狰狞,拿不到人,无法回去交差,上面问罪下来,可饶不了自己。他亲自走到居所的各大房间察看,来到叶君生书房时,见到里面已然被翻得乱七八糟,满地狼藉。书籍、文房四宝等物,撒了一地。

他目光锐利地四下观望。忽见到书架上摆着几幅卷轴,不禁心中一动。来之前,他便知道要抓什么人。而叶君生的才名在天华朝早传遍开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