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连城壁-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又有一说,若不是蒋成自己做好事,怎能够感动天心?就说这个八字不是天改,竟是人改的也可。

卷三 乞儿行好事皇帝做媒人
    词云:好汉从来难得饱,穷到乞儿犹未了。得钱依旧济颠危,甘死沟渠成饿莩。叫化铜钱容易讨,乞丐声名难得好。
谁教此辈也成名,只为衣冠人物少。
    右调《玉楼春》这首词是说明朝正德年间,一个叫化子的好处。世上人做了叫化子,也可谓卑贱垢污不长进到极处
了,为甚么还去称赞他?不知讨饭吃的这条道路虽然可耻,也还是英雄失足的退步,好汉落魄的后门,比别的歹事不同。
若把世上人的营业从末等数起,倒数转来,也还是第三种人物。
    第一种下流之人是强盗穿窬,第二种下流之人是娼优隶卒,第三种下流之人,才算是此辈。此辈的心肠,只因不肯
做强盗穿窬,不屑做娼优隶卒,所以慎交择术,才做这件营生。
    世上有钱的人,若遇此辈,都要怜悯他一怜悯,体谅他一体谅。看见懦弱的乞儿,就把第二种下流去比他,心上思
量道:“这等人若肯做娼优隶卒,那里寻不得饭吃,讨不得钱用,来做这种苦恼生涯?有所不为之人,一定是可以有为
之人,焉知不是吹箫的伍相国,落魄的郑元和?无论多寡,定要周济几文,切不可欺他没有,把恶毒之言去诟詈他,把
嗟蹴之食去侮慢他。”
    看见凶狠的乞儿,就把第一种下流去比他,心上思量道:“这等人若做了强盗穿窬,黑夜之中走进门来,莫说家中
财物任他席卷,连我的性命也悬在他手中,岂止这一文两文之钱,一碗半碗之饭?为甚么不施舍他,定要逼人为盗?”
人人都把这种心肠优容此辈,不但明去暗来,自身有常享之富贵,后世无乞丐之子孙;亦可使娼优渐少,贼盗渐稀;即
于王者之政,亦不为无助。
    陈眉公云:“释教一门,乃朝延家中绝大之养济院也。使鳏寡孤独之人悉归于此,不致有茕民无告之优。”我又云
:“卑田一院,乃朝廷家中绝大之招安寨也。使游手亡赖之人悉归于此,不致有饥寒窃发之虑。”这两种议论都出自己
裁,不是稗官野史上面袭取将来的套话,看小说者,不得竟以小说目之。况且从来乞丐之中,尽有忠臣义士、文人墨客
隐在其中,不可草草看过。至于乱离之后,鼎革之初,乞食的这条路数,竟做了忠臣的牧羊国,义士的采薇山,文人墨
客的坑儒漏网之处,凡是有家难奔、无国可归的人,都托足于此。有心世道者,竟该用招贤纳士之礼,一食三吐浦,一
沐三握发,去延揽他才是,怎么好把残茶剩饭去亵渎他?我如今先请两位教化陪客与本传做个引子,一个是太平时节的
文人墨客,一个是乱离时节的义士忠臣,说来都可以新人耳目。
    明朝弘治年间,曾有一个显宦,忘其姓名。他因出使琉球,还朝覆命,从苏州经过。慕虎丘山上风景之胜,特地泊
了座船,备了筵席,又开一樽名酒,叫做葡萄酿,是琉球国王送他做下程的,携到山顶之上。带了几个陪宾,把绒单铺
了,一边饮酒,一边赋诗。
    正在那边搜索枯肠,忽然有个乞儿走上山来,立在面前讨酒吃。显宦大怒,说他阻挠笔兴,搅乱吟思,可恨之极,
分付家人驱逐他。
    他不慌不忙,回覆那显宦道:“我只说列位老爷相公在这边做甚么难事,所以怪人搅扰,却原来是做诗。
    做诗有甚么难处,怕人搅扰?我自讨我的饭,你自做你的诗,两不相妨,何须发恼?“说了这两句,只是立了不动。
    那显宦对着家人,高声大怒道:“面前立了个叫化子,如何做得好诗出来?还不快赶他去!”乞儿道:“面前立了
个叫化子,就做不出好诗来;若还立了个正经人,连好字也写不出了。亏那唐朝的李太白,面前坐了个皇帝,又立了个
贵妃,尚且下笔如流,做出《清平调》三首,为千古之绝唱。难道从古及今,只有李太白一个,才称得才子,列位老爷
相公,还算不得诗翁么?”显宦听了这些话,气得目定口呆,要忍耐又忍耐不住,要发作又发作不得,与那几个陪宾面
面相视。
    有一个陪宾道:“他不过在说平话的口里,听了几个故事来,在这边调唇弄舌,晓得《清平调》是甚么东西?且待
我盘他一盘。”就对乞儿道:“我且问你。‘清平调’还是古风,还是律诗,还是绝句?”乞儿道:“不是古风,不是
律诗,也只怕不是绝句。”众人道:“这等是甚么诗体?”乞儿道:“‘清平调’三个字,就是诗体了,何须问得?”
众人笑了一阵,又问他道:“这三首诗是为何而作?诗里面的意思,是说的一件甚么东西?”乞儿道:“‘清平调’三
个字,就是诗的意思了,又何须问得?”众人又笑了一阵,就对他道:“何如?
    你的马脚露出来了。这三首诗,是为咏牡丹而作,叫做七言绝名。诗体尚且不知,题义全然不解,竟在这里瞎猜。
横也是‘清平调’,竖也是‘清平调’,‘清平调’是件甚么东西,可是吃得的么“乞儿道:”这等说来,列位相公认
错了。这三首诗,不但不是绝句,亦且叫不得是诗,乃是三篇乐府。但凡诗词里面,可歌而不不唱者,谓之诗;可歌而
兼可唱者,谓之乐府。若还这三首是诗,当初的题目,就该是‘咏牡丹’三字,不该叫做《清平调》了。所谓调者,就
是词曲里面越调、商调、大石调之类是也。玄宗天子出这个题目与他,原是要被之管弦,使伶工演习,见得海宴河清,
朝廷无事,圣天子安坐深宫,终日看名花,亲国色,宴乐清平的意思,所以叫做《清平调》。
    这三首称府的妙处,在于文采既佳,宫商又协,所以喜动天颜,受了许多宠赐;若单单只取文采,不过是几首咏物
诗罢了,为甚么千古相传,以为绝调?如今列位相公,诗体也不叫做尽知,题义也不叫做甚解,亏得生在今时,做仕宦
的陪宾,还可以藏拙;若还也生在唐朝,与李太白一同应制,只怕文字做来未必中式。不但赏赐轮不着,连那两盏龙凤
灯笼还要借重尊手提了,送李太白回院也不可知。“说过这些话,又拱拱手道:”乞儿粗卤,不知忌讳,冲撞列位相公,
莫怪莫怪。“众人听了,气得面如土色,恨不得把头发揪了过去,痛打一顿,方才畅快。
    只因碍了主人,不好动手。
    那显宦见他应对如流,又且说得理明义畅,知道是个文人墨士流落下来的,词色之间,有些要优待他的意思。怎奈
那些陪宾不服,不肯作兴他。
    内中有一个道:“他那些话,都是别处听来的,世上尽有谈今说古,口若悬河的人,乃至提起笔来,一个字也写不
出。
    如今求老先生考他一考,若还笔下写来的,也像口里这等便捷,晚生们情愿让你上坐。“那显宦就对乞儿道:”你
会做诗么?“
    乞儿道:“像李太白那样的乐府,果然做不出,若还只要成篇,不论音律,与这几位相公唱和起来,或者也还应会
得过。”
    显宦道:“取一幅诗笺、一副笔砚与他。”乞儿道:“这等求老爷命一个题,限一个韵。”显宦道:“诗的题目不
过是登高眺远的意思,随意做来就是了。料你做叫化子的人识不多几个字,不好把险韵难你,限一个‘上大人’的‘上
’字罢了。”
    乞儿提起笔来,先写个‘一’字,后写个‘上’字,就丢下笔来,袖手而立,却像做不出的光景。
    那些陪宾看了,个个都掩口而笑。显宦道:“我说你的胸中,不过一两点墨水罢了,晓得做甚么诗。才写得两个字,
就住了手,世上有两个字一首的诗么?”乞儿道:“不瞒老爷说,乞儿的才虽然不如李太白,平日做诗的毛病却与他一
般,先有了斗酒,然后才有诗百篇。若还要我干做,其实是做不出的。”
    显宦道:“就赏他一碗酒。”管家斟了一大碗,放在桌上,乞儿一吸而尽,提起笔来,依旧写个“一”字,写个
“上”字,又丢下笔来,袖手而立。显宦大怒道:“为何又是这两个字,写了这两个字又不动了?”乞儿道:“只因才
多酒少,接济下来,所以笔机干涩,写不成篇。求老爷再赐几碗,还你一挥而就。”显宦道:“这等再赏他一碗。”管
家又斟一碗与他。
    他吃尽了,提起笔来,增上个“又”字,再写“一上”二字,依旧丢下笔来,袖手而立。显宦道:“如今还有甚么
讲?”
    乞儿道:“毕竟是酒少的原故,若饮尽此壶而诗不成者,罚以金谷酒数。”显宦对家人道:“我明晓得他是骗酒吃,
就拚这一壶舍他,若还再做不出,一总与他算帐就是了。”乞儿一手举笔,一手拿碗,叫管家不住的斟。吃了一碗,仍
写“一上”二字。那些陪宾见他写来写去,不过是这两个容易字,知道是白丁无疑了,正要打点报仇,不想吃完之后,
就把这几个容易字眼凑成一句,后面又续上三句,恰好是一首眺望的诗。显宦取去一看,不觉大惊大笑,喝采起来。其
诗云:一上一上又一上,一上直与青天傍;等闲回首白云低,四海五湖同一望。
    显宦捏了这幅诗笺,扯那几个陪宾到背后去商议,说此人口气极大,必非以下之人,要拉他入席同饮。那几个陪宾
众口一词,都说朝廷重臣与乞丐之人同坐,近于失体,旁人传播开去,有碍官箴。显宦踌躇了一会,掉转身来,正要与
他说话,不想他诗成之后,飘然而去,任凭呼唤,再不回头。
    显宦没奈何,只得分付一个管家尾他下山,察其动静。只见走到山脚之下,有三、四个绝标致的名妓接他下船,替
他除去破帽,脱去破衣,换了新巾艳服,大家笑做一团,开船饮酒而去。连岸上的人,也都拍掌,呵呵笑个不祝管家问
道:“方才上船去的是何等之人?为甚么原故假装这个模样?”岸上人道:“这是本处一个解元相公,姓唐名寅,表字
伯虎。字画文章俱是当今第一,极喜诙谐玩世人,人都叫他风魔解元。起先你家老爷将要上山的时节,他的酒船泊在你
们船边,闻得你们船上开了一瓶好酒,他垂涎不过。后来见你老爷上山,他对那些名妓道:”怎么样生个法子,走上山
去骗他几杯,尝一尝滋味才好。‘有个名妓道:“如今的仕宦,那个不晓得名士之中有个唐伯虎,你拚得写个名帖走去
拜他,怕他不留你坐首席?唐伯虎道:”写晚生帖子干谒要津,是当今名士的长技,我一向耻笑他们的,此戒断不可破。
况且明明白白走去撞席,也觉得没有波澜。
    须要生个妙法,去吃了他的酒来,还不使他知道姓名,方才有趣。‘有个名妓道:“这等说,除非做齐人乞食的故
事,方可必得,只怕你没有这副脸皮。’唐伯虎道:”才人玩世,何所不可?毕吏部为酒而做贼,贼尚可做,况于乞丐
乎?‘随即换了破衣破帽,扮做叫化子,走上山来骗酒吃。方才下山的时节,我见他沉醉醺醺,想是中了他的诡计了。
“管家就把做诗吃酒的话,与他说了一遍,如飞走上山去,回覆主人。
    显宦大惊道:“原来就是唐伯虎!这样一个大名公,竟与他当面错过,可惜可惜!”埋怨那些陪宾道:“我原要礼
貌他,都是兄们不肯,阻塞贤路,使他做了玩世不恭的畸人,使我做了贤愚不辨的俗吏。这桩奇事,将来必传。万一有
人做起戏来,我面上这两笔水粉,是兄们见惠的了。”把那几个陪宾说得哑口无言,羞惭满面。
    第二日备了一副盛礼,又携了一樽葡萄酿,进城去访唐伯虎。唐伯虎辞了礼物,止受名酒一樽,当面开了,与他尽
欢而别。临别之时,显宦问他求画。他就把昨日的故事,画做一幅着色山水,叫做《六如山人乞食图》。这幅名画与这
桩韵事,至今流传,以为实迹。
    他虽然不是真正乞儿,却也摆了一时三刻的糙碗,穿了七拼八补的衲头,骗许多好酒吃下肚,还博个风流豪杰之名。
这是文人墨客的故事了。
    那个忠臣义士,去今不远,就出在崇祯末年。自从闯贼破了京城,大行皇帝遇变之后,凡是有些血性的男子,除死
难之外,都不肯从贼。家亡国破之时,兵荒马乱之际,料想不能丰衣足食,大半都做了乞儿。
    闻得南京立了弘光,只说是个中兴之主,个个都伸开手掌,沿途抄化而来,指望辅佐明君,共讨国贼。谁想来到南
京,见弘光贪酒好色,政出多门,知道不能中兴,大失从前之望。
    到那时节,卑田院中的隐士熬不得饥饿,出来做官的,十分之中虽有八九分,也还有一二分高人达士,坚持糙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