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曹操2喋血中原-第2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五十七、聪明军师不如高明统帅
  紧靠肘肋的徐州始终是曹操的一块心病,早在吕布霸徐州之时,曹操就极为忧心,其时袁绍持强骄横,经常来书辱骂曹操,曹操因徐州撤肘,无力与之抗衡甚为烦恼,当时还是荀彧解除的他的心结。
  这荀彧在史书中说话,惯会长篇大论,弄得老孙替他当翻译工好生为难:原文照搬,成了老孙抄书;全文翻译,又太过叵长;越过不甘,删节可惜,只得尽量不失原意,改文风简化成半白化文。
  他替曹操分析了双方的优劣各点:
  “自古成败,皆是人力,强弱转换,无不人为,高祖克项羽,即是前鉴。当今天下,唯袁绍可算曹公对手,然袁绍有四不如曹公:袁绍外宽内忌,曹公唯才皆用,度不如公一;袁绍迟疑少决,曹公善于立断,谋不如公二;袁绍治军涣散,曹公赏罚严明,武不如公三;袁绍虚荣好名且吝啬,曹公自身谨俭多赏功,德不如公四。今公秉一心辅助天子,八方多助,持四胜代天征伐,谁敢不从?袁绍虽强,必无所为!”
  曹操听了当然大为高兴,荀彧接着提醒:“如不先制服吕布,收伏徐州,还是没有可能兵向河北,对付袁绍的。”
  那次曹操听从了荀彧的建议,置袁绍的威胁而不顾,兵出徐州,终于消灭了吕布,将徐州收入囊中。现在到手的徐州转眼又成了敌人,尤其是那刘备最可恨,竟然在曹某对他最好的时候参与密谋,什么叫以怨报德?大耳朵就是榜样,就等着看你铁心与我曹某作对的下场吧!
  袁绍就没想过与曹操动真个的吗?当然不是,还是由于自身的原因:曹操迅速的控制皇帝之时,他犹豫了一下被曹操抢了先手;才想硬抢过来那曹操又及时的服了软,让给了自己大将军职务;俗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总不能做得太过分了吧?等到曹操与张绣开了仗,那背后的公孙瓒又到了收拾的最后关头,不靖后方,怎能前攻?
  曹操与吕布打成一团,那倒是个好时机。可是打下了四个大州,总得先分配胜利果实吧?青州给了大儿子袁谭,幽州派去了二儿子袁熙,外甥高幹去代理并州,自己坐镇邺城,亲掌冀州。
  对袁绍的这次“分家”,谋士们几乎都有不同看法,军师沮授就这样说:“大祸从此就开始了呀!”
  为什么呢?沮授这样解释:一只兔子一万个人去追,只要有一个人先逮住了,其余的人也就不追了,只要是兔子还在,大家就永远不会停止追赶的脚步。
  现在袁绍一下把四只兔子全分给自己的儿子了,大家伙还会继续卖力的去追赶兔子吗?没目标了,还追什么去?那袁韶却不这么认为,他觉得这是观察与选拔接班人的好办法,让他们各自治理一个州,谁有本事不就清楚了吗?
  这时候的袁绍绝不会想到:要是他们把本事都用在抢对方的兔子上面怎么办?
  现在曹操要对徐州的刘备动手了,袁绍分配完四州后还留出来机动部队十余万,分别由万夫不挡之勇的两位大将颜良、文丑率领,这些兵是用来干吗的?就是在等出兵打击曹操的时机,曹操便当真把这个机会留给了袁韶,自己率部从与袁绍对持的官渡沿河东下,杀向了徐州。
  大好时机留给了袁绍,谋士田丰极力建议,趁曹操大军远出徐州之时,袭击许都,抢过皇帝来!
  但事情就那么凑巧:袁绍的小儿子突然病了,袁绍现在哪还有心思干工作?是啊,儿子如有了什么不测,打下地方来留给谁去?
  怎么说都没用,袁大将军还是把全部注意力都用在关心革命接班人上面,坚决不许妄动刀兵。气得田丰出门便顿着拐棍说:“千年难遇的机会呀,而以一个婴儿之病的理由错过了,实在可惜啊!”
  其实曹操这次出兵打击刘备确实有点赌气:把后方不出事的希望完全寄托在袁绍给予配合默契上,那袁少爷得病也不是曹操能预先知道的,实际上是运气在帮曹操的忙,当然也有袁绍的人力配合因素,万一袁绍一狠心呢?
  这么不顾一切,桌面上的理由是消除将来必然会有的隐患,真正的原因是让刘备捎过来的一句话给激的:刘岱、王忠二人在徐州打了败仗,回来向曹操转告过刘备向他们说的一句话:
  “象你们俩这样的货色,就是来上一百个,能把我怎么样?倘若那曹贼自己来了么,那还可以另有个说法。”
  也不怨刘备刻意看不起这两个人,当时的刘备是在战场上故意这么损的,是当时战术的需要,目的就是威服刘岱、王忠,不曾想把曹操给激怒了,这下惹来了大麻烦!
  可见,任何时候对任何人说过头话都不是什么好事。
  需要说明一下:曹操派去打仗的将军刘岱与原来的兖州刺史刘岱,不是像《三国演义》所说是同一个人,只是巧合同名,更巧得是两人均字“公山”;而且是同学。所不同的是:兖州刺史刘岱,是青州东莱郡牟平县人(牟平在山东蓬莱东南);曹操的部下刘岱,是豫州沛国人(沛国在安徽宿县西北)。
  那王忠却是有点来历,有相当高的知名度,只不过出名的原因不大光彩:爱吃人肉!
  王忠是(陕西武功一带的)“右扶风”人氏,在李傕、郭氾闹长安的年代,因遍地饥荒,老百姓饿的交换儿女吃,这王忠也好上了这一美味,自归顺曹操后,当然要讲究点精神文明建设了,也就不能拿人肉干当点心了。(后来,曹丕曾开他的玩笑,将在坟地里找的骷髅,挂在王忠的马脖子上,引的众人大乐)。
  就这么两个人,一开始进兵徐州时也并没有看起刘备,也就是因为心里看不起这个人,才招致小沛之战的惨败,还有那令人不得不忍受的战场羞辱。
  五十八、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夺得徐州的刘备对付刘岱、王忠没用费多少力气,实际上刘岱、王忠的大军还没有见到小沛城就被打的没有了抵抗力。
  那刘岱、王忠提大军来剿灭叛贼刘备,初次为将独挡一面,当然兴奋异常,决心打出个样来让主公瞧瞧。再说,那刘备算什么?不就是凭运气代理了几天州牧吗?后来又凭借八杆子打不着的皇帝本家,混上了左将军的高位。就这还不满足,还要扯旗造反?主公这次真是看错人了,养了这么条白眼狼,咱们要替主公出这口恶气。
  先定进兵方略,两位将军,总得有一人打前锋,一人做后卫吧?保证粮草供应路线通畅更加重要。可是两人都想直接参与对刘备的打击,没人愿意缩在后方,那怎么办?这时候无法相较品级的高低,副将积极求战也是应该鼓励的。怎么解决呢?抓阄吧,那时候还没造出纸来,一般是用铜钱抛反正面来定谁运气的。
  说起抓阄来,这可是国人的老传统,就是现在足球场上的主裁判也是用抛硬币来决定谁先开球的。给老孙留下最深印象的一次抓阄就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一次集体大抓阄:
  那时候上边为了照顾全国二十几年没提过工资的干部群众,出台了一个提薪面掌握在45%的提薪政策,当然是要求给表现相对较好的那一半长一级,钱不算多,也就每月长六七元人民币吧,可是这一旦关系到平时表现,那就谁也不能让步了,没人甘当落后的那一半。
  一开始是群众评议,评不成啊,一评就人人该提;分组讨论,动拳头也没有让步的;干脆无计名投票吧,群众选上谁是谁,一试,也不行,为什么呢?把领导都给选下去了;最后实在没招了,不知谁喊了一句:“抓阄!”,竟获得全体干群的一致同意,于是便写了45%带有“长级”字样的小纸条,一次成功抓出来了。皆大欢喜,没人骂娘。
  是啊,你总不能骂自己的运气不好吧?也不能骂别人的运气比你好吧?其实那时人人都骂了,骂的是出台这个损政策的人,纯粹是惟恐天下不乱,让群众这一半PK那一半。
  刘岱、王忠的抛铜钱却没成功,巧了,在平地上抛的,铜钱下落的时候恰巧靠在了一根干棒上,王忠要重来,刘岱忽然醒悟:这是上天在让我们同时进兵呀!于是二人兵分两路,相隔三十里,同时包抄向小沛。
  没看到一个老百姓,好不容易抓了个失明人问问吧,一句话说得王忠差点挥刀砍了那个瞎子,哪有这样说话的?
  “刘州牧派人来早喊了,这次来的那个带兵的王忠,是个专爱吃小孩的畜类,谁还不快跑?”
  尤其是连吃水井都给填死了,弄得还得让士兵们现掘井造饭,这下,本来该傍晚聚会与小沛城下的作战方案不能实现了,只好半道扎寨宿营,二人倒是有飞骑随时相互通报信息,也没当多大事,不就是让那刘备再多活一天吗?
  大军宿营,谨防劫寨,一夜却是平安无事。
  黎明时分,刘岱忽接王忠的飞骑求援箭书:营寨被围,正在激战,请刘将军速率大军来援,从外面包围敌军,大破刘备,就在今日也!
  那还能犹豫?留步兵守卫营寨辎重,所有骑兵立即出动,杀向王忠军的驻地。
  军行半道,迎面撞来一支铁骑,才要准备厮杀,突然发现领军的正是王忠将军,这是怎么回事?二人见面,都拿出了同样的告急信件,只是台头与署名换了换,两个人都是聪明人,同时明白发生了什么了。
  别再分兵了,一起驰援一处营寨吧,到了刘岱的大营,那里还有什么大营?只有几具自己士兵的尸体,还有余烟袅袅的残炽,连辎重带士兵都被打劫了。不多时,有王忠大营的几个残兵赶了过来,王忠的营寨也是同样的命运,据说是打的刘岱将军的旗号骗开的寨门。
  二位将军面面相觑,作声不得,别说继续作战了,今天中午吃什么?往回赶也不成啊,难道让全体士兵饿上三天?回去主公也得砍脑袋呀,王忠竟然立时觉得饿了,恨不得马上拉过个人来啃上几口!
  两人正在进退不得之时,士兵来报:刘备的大军已在二里外结阵,阵前有两溜大车,不知上载何种秘密武器,唤二位将军上前答话。
  死也要死个光明磊落,大丈夫还能让人吓退不成?二位勇将没用商量,便一起策马奔向刘备的军阵。果然是刘备在向二人招手,好像并无恶意,两人相互壮着胆走向刘备,且看这大耳朵说些什么。
  刘备就是说了上文二人所转告曹操的话:“象你们俩这样的货色,就是来上一百个,能把我怎么样?倘若那曹贼自己来了么,那还可以另有个说法。”
  不过后面还有两人没敢转告的话,所以正史未载,演义没描:“本州牧奉天子令讨曹贼,你二人好歹也都是国家将士,且看在天子的份上,给你二人施于好生之德,送你们二十车军粮,应敷你两天之用,莫要饿坏了将士们。愿降本州牧欢迎,不降刘某礼送你们出境,快些回去举炊去吧,饱餐之后务请上路。”
  再窝气也不敢拒绝人家送的粮食呀?哪里是人家的粮食?那口袋上面还分明写着“曹”字呢,这是刚从咱这儿抢过去的!
  所幸曹操也自知二人非刘备敌手,曹操本人在遣将时也不无责任,没有重罚二人,而是如刘备之约,亲带大军来了,且看你刘备到底另有什么说法?
  而刘备竟然绝没想到曹操能真的亲自出马,后方有袁绍虎视,他能不要许都?所以根本没有任何思想准备,反而是在例行巡逻边境时遇到了曹操的大军,这仗没法打了。
  五十九、衣服、手足一起丢
  据说内战时解放军的兵力损失多半都是从国军那儿补充的,战场上抓了俘虏,一阵阶级教育,立马调转枪口,瞄向昨天的战友,还一打一个准,不亚于部队中的老八路。政治攻心了不得!怪不得国军越打人越少,共军越打人越多。
  刘备可没学会我党的这手绝招,自己本来带的就是曹操的兵,所以他心里极清楚:跟别人作战,部队有战力,要是曹操亲自来了,手下的部队打不打就很难说了,真出死力跟曹军拼命的,也就是自己那两千老部队。
  论人数,现在刘备的兵力并不少,若要加上东海郡昌霸等人所来援的徐州地方部队,也有几万人马了,论将领,自己手下的关羽、张飞,都是世所公认的万人敌,可要与曹操抗衡,刘备知道远远不够,主要是让自己的主力去打他们的老领导,确实有些难度。
  再就是徐州的郯城之战给他的影响太深刻了,几次都是死里逃生,若不是张飞死力相救、关羽骚扰粮道,自己早就“为国尽忠”了,刘备现在的军事上主要依靠此二人。
  说起关羽与张飞来,真是刘备的一对绝配左右臂膀:关羽是河东解人,因杀人命案逃亡涿郡;张飞是涿郡土族,乃本地富家子;由于家庭的原因,关羽读书肯定不会多,张飞却是肯定上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