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文学评介丛书 意识流大师的梦魇-乔伊斯与尤利西斯-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挂名夫妻的生活。这种对照中的强烈反差,正是作者点明主题的用意之 

所在。 

     第十八章: 

      《奥德赛》:佩涅洛普是一位忠于贞节的王后,她对丈夫——伊塔 

刻国王奥德修斯忠心耿耿。虽然他与丈夫初婚之后就马上分离,但对丈 

夫的爱始终支持着她的信念。许多求婚者在他面前施展各种办法讨得她 

的欢心,却被她一口拒绝;也有一些求婚者恶言恶语,用武力相威胁, 

她不亢不卑,敢于正视对方,拒绝他们的无理要求。正是她高尚的贞操, 

才使她最后与丈夫团圆,挫败了求婚者的阴谋。 

      《尤利西斯》:凌晨两点三刻,莫莉听了丈夫的叙述之后,想入非 

非。她在睡意朦胧中想起许多往事,思绪纷繁。她回忆起她的童年,她 

的初恋,她的婚前生活,想起了大自然、万物、上帝……她认为,她活 

着就是为了爱别人,被别人爱;就是为了唤起别人的欲念,响应别人的 

情欲追求。她随时为情人敞开着大门,但丈夫的爱情又时时冲击着她的 

心。她回忆起丈夫对她的爱情:婚前他向她求爱时的热烈,婚后对她的 

温情等等。在朦胧中,她仍感受到丈夫对她的爱: 



          ……他是怎样地吻着我啊,我想好吧,他也行,别人也行,然 

     后我就用眼睛问他,再一次问他,然后他问我是不是同意,说同意 

     吧,我的山之花,然后首先我用双臂搂住他,是的,把他朝我这里 

     拉下来,让他感觉到我的乳房通过芬芳,是的,他的心象疯了一样, 

     是的,我说吧,我将好吧。 



     在这一章里,作者更明显地把佩涅洛普与莫莉作了一次鲜明的对 

比。莫莉作为一个现代女性,已经丧失了佩涅洛为所具有的那种贞洁、 

自律、贤慧的美德,在她身上却聚集了各种肉欲主义思想。她已经成为 

情欲的化身,对男人的要求,她全部给予满足,这种无节制的性欲与佩 

涅洛普为丈夫保持贞操二十年形成鲜明的对比。由此可见,现代人在道 

德上的堕落和腐化,点明了小说的主题。 

      《尤利西斯》与《奥德赛》的平行和对应结构,被公认为现代派小 


… Page 46…

说中最有特色的结构之一。英国诗人,著名评论家艾略特认为: 



         正是在这里,乔伊斯先生对《奥德赛》的平行结构的动用有着 

     重要意义,具有一项科学发明的重要意义。从来没有人曾经在这样 

     一个基础上建立过一部小说。…… 

         在运用这个神话中,在当代与古代中间安排一个持续的平行的 

     结构中,乔伊斯先生是在推行一种其他的人在他之后也必定要去推 

     行的方法,这些后来的人将不是仿模者,就象那些运用了爱因斯坦 

     的发现,来继续独立地从事自己的研究的科学一样。这正是这样一 

     个方式,对那构成当代历史的混乱和虚空的广阔图景进行控制,安 

     排秩序,并赋予表现形体和重大意义。 



     乔伊斯在《尤利西斯》中运用这种与神话相平行、对应的结构,在 

文中运用神话的总体象征和对应物,目的在于更好地把握以徒劳感和混 

乱为特征的现代社会和广阔背景,并从中获得表现形式和重大意义。由 

于现代社会纷繁芜杂、各种现象杂然其间,整个人类文明丧失了判断的 

标准,这使现代作家更难认识社会现象的真正面目。他们不象过去的作 

家那样有一种现成的价值判断体系可以依附,并以此来认识,把握这个 

世界。然而,作家们不愿意自己的作品象现实生活那样杂乱无章,因而 

他们在如实地描写这个五光十色、光怪陆离的世界时,往往想方设法给 

这一切加上一个秩序和良好的结构,于是乔伊斯作了一次成功的尝试, 

他找到了神话,用“神话的方式”来取代传统的“叙事的方式”,用无 

拘无束的神话方式表现这个难以摸捉的世界,既恰当,又富有表现力, 

这不能不说是一次巨大的进步和改革。 

     这种“神话的方式”结构为叙事带来了多义性和复杂性,极大地丰 

富了现代文学作品的表现力,对二十世纪的世界文学带来了深远的影 

响,它“影响了整整一代人”,不仅给文学创作者提供了范本,也为文 

学理论研究者带来新的阐发。 



                             天才的大手笔 

                      —— 《尤利西斯》与意识流 



     乔伊斯的《尤利西斯》被称为意识流的“经典著作”。它在表现手 

法上大规模使用当时还鲜为人知的意识流手法,收到轰动的效果,引起 

人们的极大关注,被奉为意识流小说中的不朽之作。 



                                   一 



      “意识流”这个名词是从心理学中借用过来的。这个概念是美国心 

理学家和实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之一威廉·詹姆斯首先提出来的。1884 

年在他的《论内省心理学所忽略的几个问题》论文中,第一次提出了“意 

识流”这个术语。此后,他又在《心理学原理》(1890年)中多次谈到 

 “意识流”。他说:“意识……,对它自己说来并不是以劈成碎片的样 

子出现的。像 ‘链条’或‘系列’这样一些字眼都不能恰当地描述意识 


… Page 47…

最初使自己呈现出来的样子。它不是片断的连接,而是流动的用一条 

  ‘河’,或者一股‘水’的比喻来表达它是最自然的了。此后,我再说 

起它的时候,就叫它思想流,意识流或者是主观生活之流吧。” 

     在詹姆斯看来,人的意识有很大一部分是非理性和无逻辑的。人的 

头脑经常闪过许多自动出现的念头,这些念头彼此没有理性和逻辑的关 

联,具有复杂的多样性;人的头脑对这些无意识地出现的意识是完全被 

动的,他甚至在完全清醒的时候也会象白日梦一样产生各种幻觉和遐 

想,使他的意识在注意力的中心之外滑到非现实的事情上面去了。但是, 

詹姆斯也承认,人还是能进行有条理和逻辑的思考的,因为人能够集中 

自己的注意力,对复杂的意识材料进行自觉的选择,进行有意识的思考。 

所以,人的意识是由理性的自觉的意识和无逻辑非理性的潜意识构成 

的。此外,詹姆斯还认为,既然人的意识存在着一个自发和混乱的领域, 

因此,过去的意识 (前意识)也会自己浮现出来,和现在的活动及意识 

形成交织,这就会重新组织人的时间感,形成一种在客观感觉中具有直 

接现实性的时间感。后来柏森称之为心理时间。大体上说来,所谓意识 

流,就是指这样一些有意识和无意识的意识活动所形成的河流。 

     法国哲学家亨利·柏格森提出“心理时间”,对意识流创作也产生 

了重大影响。在他看来,常人所说的“时间”,只是各个时刻依次延伸, 

表示宽度的数量观念,而他所提出的“心理时间”则是各个时刻互相渗 

透,表示强度的质的概念。人们越是深入意识领域,这个“心理时间” 

的概念便越适用。他特别强调,“真实”存在于人们的“意识的不可分 

割的波动之中”,并劝作家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跟着人的意识的流动 

从心理的角度去刻画人物。 

     在柏格森提出“心理时间”理论的同时,弗洛伊德创造了精神分析 

学,把前面二者的理论推向一个新的高度。以关于性冲动的观点为基础, 

弗洛伊德建立了一套心理分析体系。他把人的意识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不自觉层)无意识。 

     是处在意识的最底层的动物性本能冲动,无理性、无逻辑、无时间 

观念,充满了黑暗和盲目的混乱,有如锅沸腾动荡的液体。它遵循两个 

原则:欢乐——痛苦的原则,即性欲望的倾向;死亡原则,即挑衅和侵 

犯他人的本能,以及在一定条件下追求死亡的本能。这两种倾向交织在 

一起,是生命的原动力。 

     第二层(觉前层)前意识。 

     有理性,有逻辑,受“现实原则”支配,能按周围环境的实际条件 

来调整自己行为的意识。弗洛伊德称之为“自我”。“自我”是有意识 

的认识过程,不再受欲望的盲目支配,能通过思维和判断来决定自己的 

行为,掌握自己的命运。 

     第三层(自觉层)有意识。 

     属于道德良心和理想的意识。它代表社会道德标准,压制本能冲动, 

按照“至善原则”行事。弗洛伊德称之为“超自我”。它是童年时代形 

成的,童年时代的孩子受到“俄狄休斯情结”的折磨,逐渐在自己内心 

受到谴责,摆脱了那些冲动的控制,形成道德良心观念。它与“自我” 

不同,不是从现实出发,而是从良心和理想出发,因此是属于做人的标 

准这样一类意识的,它可以坚持一种和现实不同的原则,不顾现实得失 


… Page 48…

而坚持自己做人的标准。 

     弗洛依德的精神分析学对“意识流”作用巨大。由于他的影响,詹 

姆斯所提出的“意识流”一说到本世纪20年代成了西方理论家热烈讨论 

的对象。因此,弗洛伊德的学说既扩大了詹姆斯“意识流”说的影响, 

又发展,完善了它的内容,为“意识流”作家洞察描写人的心理起了规 

范作用。到此,他们三人的理论互为依赖;互为支持、交织融合,构成 

一整套完整的“意识流小说”理论。它既解决了“意识流小说”应该写 

什么的问题,又提供了如何写的法宝。 

     意识流方法的出现,是西方现代文学的一个重大变化,它主要是对 

传统的写实主义表示了挑战和反叛,在对世界和人的理解和表现上进行 

了新的试验。在现代派作家看来,写实主义方法的那种理性和逻辑的秩 

序已经很大程度上把世界和人的景象简单化了,它们那种单线条发展的 

叙事结构已经没有可能表现目前已经被人们认识到的复杂性。所以,他 

们都强调突破传统方法的束缚,为现代社会和现代人的复杂性找到一种 

恰当的文学形式。意识流理论的创立正是响应了这股潮流的发展,因而 

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形成一个流派。 



                                     二 



     意识流手法是在这样的探索中形成的:它理解人的意识和心理时突 

出意识和潜意识的交织,注意人的外部活动和内心活动的相互关系,强 

调人和外界以及自我的相互矛盾,在对因果关系的认识上很注意各种因 

素的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对人的行为很注意过去的经验对现在的影响 

和两者的有机统一,并且在作品中表现了一种把时间发展的序列在内心 

中重新加以组织的心理时间,这些特点都使作品出现了复杂的层次,在 

一种新的透视的基础上形成了立体的经验结构和叙述结构,表现了一种 

在复杂性的基础上掌握和克服世界与人的能力,体现了复杂的现代意 

识,现代感受和现代经验。正是这些本身发展的规律性决定了意识流所 

具有的特点。 

      “意识流”文学,尽管由于各国情况及作家的风格各不相同,但在 

共同探索的基础上都特别注意人物的内心活动,主张作家退出小说,让 

人物自己直接展现心理活动过程,他们的共同特点,主要有: 

     一、内心独立。 

     意识流派作家认为现实主义小说只注重外界环境、人物行动的描写 

及故事情节的偏排,而忽略对人的内心生活的描写。他们力图打破这种 

旧框框,主张让艺术描写的笔触深人物意识的奥秘中去。他经常采用的 

方法之一便是“内心独白”。“内心独白”是“心灵的直接引述”。“内 

心独白”的背后是“一团数不尽的感觉、形象、感情、冲动”和“任何 

内心语言也表达不了的潜伏的小动作”,“它们拥挤在意识的门口,组 

成一个个密集的群体,突然冒出来,又立即解体,以另一种方式组合起 

来,以另一种形式再度出现,而同时,词语不间断地继续在我们身上流 

动,仿佛纸带从电传打字机的开口处哗哗地出来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