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水浒传重读札记-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晁盖上山后的前几次行动中,主要是打劫客商,不能够忽略这几次打劫客商的的情节。在这个情节里,晁盖两次强调了一个原则:第一次说“只可善取金帛财物,切不可伤害客商性命。”第二次说“我等自今以后,不可伤害於人。”这是梁山很重要的一个原则,这也是把好汉和强盗区分开来的重要的一个标准。晁盖的被众人尊为托塔天王,不是没有缘故的,仗义疏财是好汉,图财不害命,更是英雄。可是这样的原则没有被很好地执行,或者是被后来的人把经念歪了。我想究其一点还是梁山内部的价值观过多强调了表层的快活,却缺少了深层次对生命的公平和关怀。晁盖给梁山泊立了宗旨和规矩,可是却太宏观,太模糊,没有长远的目标。 
    宋江上梁山是晁盖所期望的,可是宋江上梁山后的情况却是晁盖所不愿意想到的。 
    坐第一把交椅晁盖让宋江是真让,宋江却有更多的心机。不好说别人是不是听出来其中的话外之音,那个天生的混人李逵倒是听出来了:“李逵跳将起来道:‘好!哥哥正应着天上的言语!虽然着了他些苦,黄文炳那贼也让我割得快活!放着我们许多军马,便造反,怕怎地!晁盖哥哥便做大宋皇帝;宋江哥哥便做小宋皇帝;吴先生做个丞相;公孙道士便做个国师;我们都做将军;杀去东京,夺了鸟位,在那里快活,却不好!不强似这个鸟水泊里!’”晁盖做大宋皇帝,宋江做小宋皇帝,不知道这大宋和小宋做何解释,不过按照正常的思维走下去,晁盖要是做大宋的皇帝,宋江就应该是丞相了。这不是正面写晁盖,但是处处是在写晁盖,晁盖的命运将会怎样发展? 
    初步安顿好了在梁山落草,必然要想到的是家中老小,因为造反第一要遭殃的总是家庭。宋江第一个提出要去接宋太公,苦劝不果只能依了他。这样就有了宋公明遇九天玄女受三卷天书的奇遇。这是作者生造的情节,可能是觉得宋江刚一上山来就威望隆重有点唐突,就安排这样的一个情节把宋江最终成为梁山的第一把交椅、真正的精神领袖说成了是上天已经安排妥当的事情,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事情,是真正的奉天命行事。同时看到这一节也就对晁盖的结局有了预感,因为一山不容二虎,既然宋江是奉天命行事,那么晁盖总要有个去处,最好的去处就是死亡。   
    为了一匹叫“照夜玉狮子马”的宝马,也为了“摇动铁铃,神鬼尽皆惊。铁车并铁锁,上下有尖钉。扫荡梁山清水泊,剿除晁盖上东京!生擒及时雨,活捉智多星!曾家生五虎!天下尽闻名!”的歌谣,触怒了梁山的众多好汉,更触动了第一把手晁盖。应该说这些都是面子问题,本来属于宋江的宝马成了史文恭的坐骑,梁山上的人何曾丢这样的脸面?尤其那歌谣把梁山的前三把手损了一个不留情面,为了这口气,晁盖要亲自出马。 
    这段故事固然好看,但是最需要分析的却是是,前面梁山的诸多战斗都是宋江挂帅出战的,每次出战,宋江都说大同小异的话:“哥哥是山寨之主,不可轻动,小弟愿往。”晁盖便让宋江去了。可是这次宋江说了同样的话后,晁盖却没有接受,而且说了几句话里面含着很深的意味。晁盖说:“不是我要夺你的功劳。你下山多遍了,厮杀劳困。我今替你走一遭。下次有事,却是贤弟去。”按照正常的道理来说,晁盖不应该说出这样的话来,既然说出这样的话就说明在晁盖的心里有种隐隐的不快,作为下属的宋江下山立功,所立的功劳应该也是属于晁盖这个山中之王的,“抢夺功劳”的话外之意应该是你宋江立威也够了,该我晁盖露露脸了。从侧面也看出晁盖实际上也感觉到了在这个梁山泊,虽然他是第一把交椅,但是宋江的风头盖过了自己,这使得他在说话的时候带上了情绪。 
    出发前,狂风吹折战旗,这是个不祥的预兆,作为兵家来说是种大忌。可是晁盖却执意要出兵,平时那么听吴用的话,这次吴用的劝阻也无济于事。如果仅仅是为了向曾头市争一个面子,晁盖大可不必如此固执。如果是为了在弟兄当中争回自己的面子,那就好理解他的一意孤行了。而在弟兄中的面子问题,实在的是和宋江有关系。 
    晁盖打仗是个猛将,却少了应有的谋略和机警,面颊上中箭便在意料之中。意料之外的是他临死前的遗嘱:“当日夜至三更,晁盖身体沉重,转头看著宋江,嘱咐道:‘贤弟莫怪我说:若那个捉得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泊主。’”这段话大有深意,如果说前面晁盖说予宋江的话中带刺主要是表面的认识,到了这个人之将死的时候,晁盖说出这样的话就足可以证明,晁盖在心里并不认可宋江,除了不认可宋江的作为之外,更多的应该是并不认可宋江的思想。按照正常的思维走,如果晁盖欣赏宋江,或者如果晁盖也同样有和宋江一样的受招安的思想,宋江是他继任的最佳人选。可是晁盖没有这样做,他把继任者选成了一个未知的人身上。晁盖是个讲义气的人,他始终没有说出来对宋江的看法,是因为宋江曾经冒了生命的危险救了晁盖的命,但是他死之前又不能不这样做,所以他对宋江说“贤弟莫怪”。一句“贤弟莫怪”道尽了晁盖对宋江的感激,也道尽了晁盖对梁山事业的希望。 
    晁盖之死,不仅仅是梁山泊换了第一把交椅,晁盖之死最根本上说是梁山泊的精神和思想的一个正式的大转折和大转向。宋江做了梁山泊之主,聚义厅改成了忠义堂,梁山思想也演变成替天行道。        
《水浒传》重读札记之七:关于“逼上梁山”    
    整部水浒的前七十回,讲的就是逼上梁山,也就是讲的梁山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由原来的桃花山、二龙山、少华山、芒砀山、黄门山、饮马川、梁山泊等等最后归拢为一个水泊梁山,这个过程是由一个个上山的好汉串起来的,而每个好汉的上山从不同的角度演义了四个字“逼上梁山”。 
    这些好汉英雄上梁山,从他们的主要经历上看,表现出了这样几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是直接被现实所逼迫,到梁山去暂时存身只能是他们唯一的选择。代表人物是林冲。林冲自己本身没有任何错,而是祸从平地起。林冲早年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因他的妻子被高俅儿子高衙内调戏,自己又被高俅陷害,在发配沧州时,幸亏鲁智深在野猪林相救,才保住性命。被发配沧州牢城看守天王堂草料场时,又遭高俅心腹陆谦放火暗算。林冲杀了陆谦,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冒着风雪连夜投奔梁山泊。 
    第二种类型是犯了错误,或者是惹了官司,为现实不见容的情况下投奔梁山。代表人物是杨志、武松和晁盖等人。杨志是杨老令公杨家将的后代,本来是殿帅府制使,因押送花石纲在黄河里翻了船畏罪逃避。与林冲不打不相识,被王伦一起邀上梁山。但杨志一心想到东京找个官做,不肯入伙。杨志在东京花光了身上的钱,只好去卖祖传宝刀,与泼皮牛二发生争吵,不得已杀了牛二,被发配到大名府充军。为梁中书护送生辰纲去东京,又被晁盖等所劫。杨志无奈和鲁智深打上二龙山,杀了邓龙,做了山寨之主。后归了梁山泊。景阳冈借着酒劲打死老虎,威震天下,做了阳谷县步兵都头。哥哥武大郎被奸夫淫妇潘金莲、西门庆杀害。武松杀了奸夫、淫妇,报案自首,被发配孟州牢城。在安平寨牢营,结识了金眼彪施恩。为替施恩夺回店铺,武松大闹快活林,醉打蒋门神。后被蒋门神勾结张团练所陷害。在飞云浦武松杀死公差,回鸳鸯楼杀死张团练、蒋门神,在十字坡张青酒店改扮成行者,在二龙山落草,后来投奔梁山泊。赤发鬼刘唐浪迹江湖,探听到生辰纲消息,晁盖、吴用和阮氏三兄弟一起,在黄泥冈用蒙汗药麻倒杨志,抢了生辰纲。济州府派何涛到郓城县捉拿晁盖等,幸亏有宋江事先通知,众好汉避到石碣村,官军追到时,被阮小二兄弟在芦苇港全部消灭干净。最后投到梁山泊,在林冲的帮助下,夺得梁山泊的领导权。 
    第三种类型是没有任何人逼迫的情况下主动上了梁山。代表人物是鲁智深和李逵。鲁智深原是经略府的提辖,因为见郑屠欺侮金翠莲父女,三拳打死了镇关西。被官府追捕,逃到五台山削发为僧,改名鲁智深。鲁智深忍受不住佛门清规,醉打山门,毁坏金身,被长老派往东京相国寺,看守菜园,因将偷菜的泼皮踢进了粪池,倒拔垂杨柳,威名远扬。鲁智深在野猪林救了林冲之后没有回相国寺而是在二龙山落草,后投奔水泊梁山。宋江被发配江州,吴用写信让江州两院押牢节级戴宗照应。李逵这时正是戴宗手下做看守的一名小兵,就和宋江认识了。要跟随宋江是李逵上梁山的表面理由,他的深层理由是要追求“快活”。 
    第四种类型是随了兄弟一起上梁山,是跟随上山的。这种人不少,梁山好汉劫法场救宋江、戴宗的时候很多人都是跟了兄弟一起去的,劫完法场之后又一起跟上了梁山。张顺,张横,李俊,李立,穆弘,穆春,童威,童贯、薛永就属于这种类型的。还有吕方,郭盛,欧鹏,蒋敬,马麟,陶宗旺等人都属于集体跟随着投奔梁山的。 
    第五种类型是属于投降水泊梁山的。代表人物是呼延灼、关胜、索超等人。宋江兵马杀了高俅的弟弟高廉后,高俅推举呼延灼作兵马指挥使攻打梁山泊。呼延灼用连环马连败宋江兵马。金钱豹子汤隆献计徐宁用钩镰枪可以破连环马。吴用设计派时迁去东京偷了徐宁的雁翎锁子甲,骗徐宁到了梁山。徐宁的钩镰枪果然破了呼延灼的连环马。呼延灼单枪匹马逃到青州,青州知府让他带人攻打桃花山、二龙山。梁山泊人马赶到桃花山、二龙山救援,用计把呼延灼骗到陷坑 里活捉。呼延灼投降梁山。关胜是三国名将关羽的后代,使一把青龙偃月刀,精通兵法。原来是蒲东的巡检,后被蔡太师调往梁山泊攻打宋江。关胜一人大战林冲、秦明两人。宋江不能取胜。呼延灼用假投降的办法引关胜兵马进入宋江的大寨,被挠挂钩拖下马鞍活捉。关胜感到宋江有胆识重义气,便归顺了梁山。 
    第六种类型是原本和梁山没有任何关系,因为梁山的需要被赚上梁山的。代表人物是卢俊义和徐宁。被梁山泊吴用用计骗到梁山,卢俊义与梁山英雄大战,不敌而逃,乘船逃走时被浪里白条张顺活捉。卢俊义不愿在梁山落草为寇,乘机逃走。回到北京城,妻子贾氏却与管家李固做了夫妻。卢俊义同时亦被官兵捉拿,屈打成招,下了死牢。宋江率梁山泊英雄攻打北京城,拼命三郎石秀独力劫法场,救出卢俊义,杀了奸夫淫妇,出于无奈卢俊义归顺了梁山。徐宁原来是京师金枪班教头。宋江被呼延灼连环马打败后,吴用用计让时迁盗甲骗徐宁上了梁山,徐宁教梁山好汉使用钩镰枪打败呼延灼。说到这种类型,秦明和朱仝也算是被梁山中人赚上山的。 
    最后一种其实就是宋江一人,以受招安为目的上了梁山。宋江不是为上梁山而上梁山,恰恰是为了下梁山而上了梁山。 
    这么多上梁山的情况,为什么就突出了一个“逼”呢?以上所说的类型,无论是那种情况,应该都是在这种大的历史环境中发生的,他们的被逼上梁山是一种大环境中必然的事件,而非偶然的事件。 
    水浒从一开始就先交代了当时的大环境是太平之中存在大乱。这个太平之中的“乱”从楔子中的洪信洪太尉身上引出:“乱”一则来自朝廷官吏之“贵”――受朝廷重托去请张天师祈禳瘟疫的洪太尉,才走了“三二里多路”便“脚酸腿软”,起了怨言:“我是朝廷贵官,在京师时,重茵而卧,列鼎而食,尚兀自倦怠,何曾……受这般苦!”官贵必民贱。官何以显贵?官尊显贵,官富显贵,官侈显贵。当官的骄尊富侈霸,做民的岂能不水深火热,当牛作马?官愈贵民愈贱,物极必反,泰极否来,载舟的水就要覆舟了,升平的歌舞也就成了葬礼的“楔子”。“乱”二则来自朝廷官吏之“骄”――无论是真人也好还是方丈也好,虽多加阻拦,只是因为惧怕洪太尉的权势,便无法阻止洪太尉开启了“伏魔之殿”的地穴,放出了镇锁的三十六员天罡星,七十二座地煞星,一百零八个魔君。而小说的开始却从靠踢球发迹的高俅在朝廷权倾一时写起,从一开始就说明这个社会已经腐败和没有是非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第一个被逼上梁山的恰好就是自己没有任何过错,却平地招祸,被一点点逼上绝路的林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