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201大乘五蕴论讲录-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苹担饺缡职喟郑运ノ馨J侵蛔郑寮悖墙鋈缙胀ㄎ角唷⒒啤⒊唷椎任拇笾炙焐⑽薇砩缘贸粕病S址惭员浒奔醇蛭尬靶摹⑿乃⒉幌嘤π械龋ㄉū涠邪省6呤茉蹋芤粤炷晌澹叫男乃烊∧墒芩场⑽ビ刖惴侵辰纾唷⒗值戎芄省8蚴苄乃乐埽涸谎鄞ニ埽ニ埽谴ニ埽啻ニ埽泶ニ埽獯ニ堋4饲拔迕硎埽笠幻氖堋H呦朐蹋胍匀∠裎澹男乃焓芫辰缡保抟欢ǚ治黄胂蓿写讼胄乃谒稻常加锌嗬帧⒃骨住⒛信确制氩畋鹣啵杂墒堑靡园擦ⅰ4讼胍嘤兄种郑谎凼断嘤ο耄断嘤ο耄酥涟⒗狄嘤ο搿K恼咝性蹋卸猓阂弧⒐阋宓模魑濉6⑾烈宓模熳魑濉Gū淞鞫撸形ń允窃熳饕澹爸杆夹乃怂肌。808' 能驱役心、心所造业、不善业;今从后说。以余四蕴虽亦行为造作流动迁变,而彼法已从特义名余四蕴,故取此名行蕴耳。行蕴、有七十三法,分为二类:一、相应行,五十一心所中除受、想,所余四十九皆是,思心所正此相应行摄。二、不相应行,得、命根等二十四是。五者识蕴,识以了别为义,百法中八识心王也。八识各有明了分别自所缘境之功用,如眼识依眼根了别青、黄、赤、白等色,耳识依耳根了别内声、外声等声,鼻识依鼻根了别好香、恶香等香,舌识依舌根了别甘、辛、苦、咸等味,身识依身根了别坚、湿、暖、动等触,意识依意根了别内外事理诸法,末那依赖耶了别自内我境,赖耶依末那──七八二识互依为根──了别根身、器界、种子等境。于中识所依根,根有二义:一、谓根依处,二、谓净色根。通常人未加审察,不知根义。虽知五官脑筋,亦属儱侗;此五官即五根依处,脑筋似胜义根之代名。小乘人虽知六根中之意根而不明了,谓前念现起之意识,与后念之意识为根,有根识相滥之过失;而大乘明意根为第七之末那,非意识为意根也。 'P809' 
  综上所明,十一色法立色蕴,受心所立受蕴,想心所立想蕴,七十三法立行蕴,八识心王立识蕴。然则何故如是次第耶?此有三释:一、识住,二、前为后依,三、起染净。且略举其一:如见青黄等色相──色蕴,而领受故──受蕴,如所领受而了知故──想蕴,如所了知而思作故──行蕴,如所思作随彼彼所作而了别故 ──识蕴,广如俱舍等明。 
 乙二 广明
 丙一 色蕴
 丁一 总举
  
云何色蕴?谓四大种及所造诸色。 
  色蕴之相,略有二种:一、触对变坏,谓根境相对门也──即欲色十有色处,上二界色及法界色,并非此门,如上已说。二、方所示现,唯境无根门也。对法抄一曰:『三界中五根、五境,及法处中假实,定所生依处,遍计所起,极略,极回 'P810' 等,有诸名相方所,别名可说示现,皆此门摄也』。四大种者,地、水等四大,即是能造性也。所造诸色者,即彼四大之所造诸色也。此二于一切色法,悉摄无余。及、相违义也,能造所造异故。 
 丁二 别释
 戊一 四大种
  
云何四大种?谓地界、水界、火界、风界。云何地界?谓坚强性。云何水界?谓流湿性。云何火界?谓温燥性。云何风界?谓轻等动性。 
  此有二,初征、后释。云何四大种?征也。谓地界等,释也。释中亦二:初总出体,后别释体。初地界水界等着,是举真四大体。大有四义:一、所依大,谓为十有对色及法处所摄色等诸所造色之所依故。二、体性大,谓四大种遍一切色,无一物而非所造,其体宽广故。三、形相大,谓大地、大山为地大之增盛,大江、大海为水大之增盛,炎炉猛焰为火大之增盛,黑风、团风为风大之增盛,如此四大增 'P811' 盛,形相大故。四、起用大,谓地能载物,水能浮船,火能烧薪,风能拔木,其作用大故;又成坏世界力用大故。种者、因义,类义,此四能为生等五因起众色故,种类别故。虚空虽大不能为因,内种子等虽能为因,体相非大,所余诸法非大非种,由此亦大亦种,故名大种;持业释也。应作四句分别,表示如左:── 
图片
                ┌虚  空……………大而非种
                │外  种┐
                │      ├…………种而非大
                │内  种┘
                │坚、湿┐
        大种料简┤      ├…………亦大亦种
                │暖、动┘
                │造  色┐
                │心心所├…………非大非种
                └假  法┘
   'P812' 
  若言四大种,四是数,即带数释。界有多义,至下可辨,且约二义释之:一、界别义,体相不同,各各种子现行异故。二、能持义,四大种能任持自体及一切所造色故。云何地界下,别解释。文中有征、有释。上文虽辨地等是能造大种。然自性各各异故,今特示之曰:地坚性,水湿性,火暖性,风轻动性。此中风轻等动性者,等、谓相似,轻者、所造性,动者、正为能造之风性也,以风自性是动故。盖轻与动相顺相似,故举能似轻相以彰所似风性,论记曰:『风能造与所造相似,故云轻等』。由风性动故,名轻等动性。此四大体为身根所觉一分之触尘,如通俗所谓阴阳与夫科学家所谓质力,皆不外乎此也。问:道家之金、木、水、火、土,与地、水、火、风有何异乎?答:略同通俗所谓地、水、火、风,而与此正明之四大种异。问:此四大种与通俗所谓地、水、火、风有何区别?答:四大者,身根所触之境,以坚、湿、暖、动为体,是为能造;通俗所谓地、水、火、风是所造色,属于显色、形色,为眼根所见之境,以显、形色为体。如青等之地,依显色为体,长 'P813' 等之地,依形色立名。通俗于此所造色境之显、形色而呼为大地,佛法随其俗情亦安立地名。余水、火、风,准此类推。要之、通俗所谓地、水、火、风与大种之不同者,唯于所造之显、形色各立其名而已。故此彼对望,此为触境,彼为色境;此为身根之所触,彼为眼根之所见;此为能造,彼为所造,二者相违可知。 
图片
                      ┌坚┐            ┌持┐
                      │湿│            │摄│
            ┌四大种体┤  ├──触尘──┤  ├用
            │        │暖│            │熟│
            │        └动┘            └长┘
        比较┤
            │        ┌地…………色香味触
            │        │水……………色香触
            └世俗所见┤
                      │火………………色触
                      └风…………………触
   'P814' 
  问:四大种是现是种?若是现行,云何名种?答:四大种是现行触尘一分,对自种故,是现非种。然则何因缘故名能造性为四大种耶?答:一切色法虽皆由第八阿赖耶中亲因缘种生,然要由坚等现行四大为普遍切要之殊胜功能增上缘,彼色、香、味、触等方能生故。故即依此亲近殊胜增上功能假名为种,如瓜豆等种,亦非种言种。问:四大种为大小乘共通之名,其义有无差别?答:小乘以四大为能生一切法之因,大乘为能生一切色法之缘,因谓亲因,缘为增上,此二别也。问:四大种几识能缘耶?答:有三识,谓身识及同时意识、阿赖耶也。盖身识、意识变缘时,须托第八所变缘者为其本质,其境皆为现量性境。独头意识分别名相,属比、非量、影质境。问:四大种大类区别可分几类?答:四大遍于五根、五尘,如是可分为二:一、根身执受大种,二、器界非执受大种。此通有漏、无漏之依、正二报,如佛有清净圆明之报身四大,微妙庄严之净土四大故。 
 戊二 所造色
'P815' 
 己一 总出体
  
云何四大种所造诸色?谓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色、声、香、味、所触一分、无表色等。 
  此中先征后释,谓能造四大已彰,今所造诸色应释。所造色者,谓依止大种,即于大种处所,有余造色生,由是因故,说四大种所造诸色。造者、是同一处摄持彼义,名之为造,此有三不相离义:一、一处不相离,谓大种及所造色同住一处,二、相依不相离,三、和合不相离。广五蕴论曰:『造者、因义』。谓以四大种为因,所造得生故。此因有五种:一、生因──即是起因,谓离大种色不起故。二、依因──即是转因,谓舍大种诸造色无有功能据别处故。三、立因──即随转因,谓由大种变异,能依造色随变异故。四、持因──即是住因,谓由大种诸所造色相似相续生,持令不绝故。五、养因──即是长因,谓由大种养彼造色令增长故。如对法一曰:『所造者,谓以四大种为生、依、立、持、养、因义』,即以五因说名 'P816' 为造也。就大种与所造四字合释,大种之所造,属八啭声之第五啭──因声又名从声,六离合释之依主释也。若加色言,五字合释,大种所造即色,持业释也。但大种造色义,略有二说:第一说曰,一切大种造一切色,相依而有,是造义故。── 如此聚中有彼大种、所造可得,当知此中及有彼法,故诸大种同聚所有造色相依有者,皆可名造,互得造义,非定属义──互为造义。第二说云,或可大造种子本性各异,后生现行各依自类,自类大种不生现行,此类造种终不生造──自类造义。然此二义,已散见前文──一见解造字,一见大种问答──兹不详述。 
  谓眼根等下,后释也。此由坚等四大种,轻重离合而成五根、五境及无表色等。于中所触一分者,触为身根之境,此境有十一种,分能造所造之二。今除能造坚、湿、暖、动四大种一分之外,取所造滑、涩、重、轻、冷、饥、渴等,故云所触一分也。无表色等,等取极迥、极略、定自在所生、遍计所起色也。无表色者,无表示于他之色法,即反于表示于他之色法也。吾人动作身体、发动言语,于行善作 'P817' 恶时,对于他人有所表示,使知是善是恶,名为表色。又色表业,即此善恶之表业,同时依于因果之规则,明见如是原因,将来应招如是结果;以之击发于自己之身内,如是击发之原因,无形无象,无表示于他,故云无表色也。此有二种:即律仪无表,不律仪无表是。律仪无表者,其性善,如佛弟子受持三皈、五戒、八戒、十戒、二百五十戒、三百四十八戒等之别解脱律仪而发得无表是。此无表虽无表示于他,然有殊胜功用,其受三皈者,自然不皈依天魔外道等,故受诸戒者,则自然不敢为非,而得以别别离身口之过恶也。若遇恶缘或恶友以巧言绮语相引,事物名利相诱,以诸方便破坏,随顺彼教而犯一杀戒,或行一盗、淫──取不义财,行茍且事,乃至破斋、食肉、打牌、赌博,皆为盗戒所摄;耳听淫声,眼睹美色,脚履邪地,身入青楼,虽未实际接触,亦为犯淫──在当时不过为情面所拘,或势力所迫,偶然失足,后遂造杀行淫以为常,作盗妄动而不知畏者,良由于初次犯戒,无表功用──即戒体失坏故。是以受戒后要严持戒律,为受能引发──无表色体,持能 'P818' 引长也。故古人持戒以防非止恶者,犹若堤防然。盖防水旁流漂荡而损害苗稼,若持戒不严,为恶缘之侵荡,一旦穿破身口之堤防,则永损害善根之苗稼,可不慎欤?不律仪无表者,由身口之恶行而得恶性之无表也。如今世在匪、在帮之结党辈,先由发誓赌咒之表业引发恶无表之功力,遂狼狈为奸,自然敢于为恶耳。此二── 善恶无表──虽无可表示,非眼、耳等十有色处所收,仍依地、水、火、风四大种之所造色法而成,故为法处所摄色之一焉。问:如是为意识所缘耶?答:无表固为法尘中之一法,但体是思种,为赖耶之现量境,非粗意识亲能明了。因彼有善恶之功能,意识从是推度而知;不然、定果色等亦应称无表耶?是可知其特殊点矣。 
 己二 别释
 庚一 明五根
  
云何眼根?谓色为境清净色。云何耳根?谓声为境清净色。云何鼻根?谓香为境清净色。云何舌根?谓味为境清净色。云何身根?谓所触为境清净色。 'P819' 
  文段有五,悉明根义。根者、有由依托乃得生长之义,如草木等,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