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华"逸"史-第25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能就近增援。

杨诚志的第17师在大容山阻击法第2军的南下极其辛苦,但他们坚守六天六夜之后,还是等到了人民军第18师的到来。杨诚志以稳健的防守,外号“城堡杨”而闻名全军,此番大容山的阻击之战再一次印证了他的这一绰号的名符其实。

法第2军面对一个占据有利地形的人民军师的阻击,尚无可奈何,又何况现在是两个人民军师的阻击了?在听到程启龙部清军后退后,他们扔下无数尸体,黯然往北而去。他们准备回到浔江江畔,再沿江而下,回到藤县城,待与程启龙部清军作好协调后,再度进攻。

人民根据地的北方战场在人民军第一军南调之后,兵力急剧减少,面对清军近三十万大军的进攻,他们不敢与敌打城市战,阵地战,攻坚战,只得步步撤退。至联军第四联军西进失败之后的一月里,在四川南部,由许奂统领的人民军第四军及贵州预备役师撤出重庆城后,积重兵于资州、嘉定府、泸州这个三角地带,积极展开游击战与运动战,歼敌二万余人,取得不俗战绩,但从此清军学乖了,他们不再轻易分兵,也不再见到人民军便穷追不舍,而是整体步步推进,这种战术虽然笨了点,推进速度慢了点,但却在不知不觉中迫得许奂部退出了资州、嘉定府、泸州这个牢固的三角地带。

在贵州战场,湖北清军与湘西清军合兵一处后,他们的胆子又大了起来,开始主动寻找人民军决战,而此时,在贵州作战的人民军仅剩下人民军第1师,他们不敢与近八万的清军对击,便边打边退,边退边打,待退至遵义城时,还未能摆脱一部清军的纠缠。此时,清军的另一路占领贵州省整个铜仁地区后,沿乌江而上,直插遵义城与贵阳城之间乌江渡镇。人民军第1师担心退往贵阳城之路会被切断,他们在遵义城还未停稳,便又不得不放弃遵义城,往贵阳城退去。

这样,至公元1857年年末,经过大半年的与敌血战,人民军由于军力处弱,加上金属资源严重不足,导致部队弹药奇缺,常常战打到一半时,便只能与敌展开肉搏战,人民军被迫大步撤退,人民根据地已丢失三分之一的土地了。

在西南中越、中泰边境战场:此处尚好,伍则凯统领的人民军边境集团军与法军互无进退,维持原样未动。

在南面合浦——博白战场:林逸统领的人民军南方集团军与联军第一集团、第二集团、第三集团以及第五集团海军部队同样维持一种僵局状态,双方日日夜夜小战不断,却均对对方无可奈何。

在东面桂西梧州战场:徐自民统领的人民军第17和第18师与法第2军和程启龙部清军对峙,但敌军已突入人民根据地境内,已占领了梧州、苍梧、藤县、岑溪等城。

在东北面柳州战场:鲁万常统领的人民军第2师、第3师、第4师以及柳州预备役师与联军的英第2军与美第22军对峙于永安一带,双方互有攻防,但人民军处于劣势。

东北面桂林战场:胡野林统领的人民军第19师、第20师及桂林预备役师与载垣部清军纠缠于一团,但载垣部清军因有南面联军第四集团的存在,他们已突出桂林,占领了桂林城与柳州城中间的永福城,离柳州城越来越近。

北面贵州战场:人民军第1师与八万湖北与湘西两路清军作战,已丢失大半贵州省,人民军第1师已退至贵阳城。

北面四川战场:许奂统领的人民军第四军及贵州预备役师已退至四川宁远府,因贵州省人民军第1师不能抵抗清军的两路进攻,安顺市有被敌占领的危险,许奂令贵州预备役师回黔增援。

攀枝花重工业基地不能失,但安顺府的煤能源基地一样也不能失,这是林逸心中份量最重的两个法码,许奂深深明白这一点。

第二百一十七章 两则消息

在远东中国大陆,内战大规模爆发,西洋列强的参战更令战争规模急剧升级,出乎西洋人的意料,中国一东一西两支农民起义军实力强大,战力非凡,本以为很快便能结束的战争,却一拖再拖,甚至于在第一次进剿中,还惨遭失败,这不仅使在历次殖民战争中百战百胜的西洋列强颜面丧尽,威信扫地,还令各国国内陷入民怨激愤,国会争吵不休之中。

第一次对起义军的进剿败退之后,西洋五国联军已退出一个奥地利,但另四个国家不甘心败于愚昧落后的黄种人手中,他们高压下国内众多反对声,再度出兵远东中国。时间过去一年有余,占有绝对优势的西洋联军并没有传回像昔日一样令人兴奋的胜利的消息,而是一份份要求继续增兵,要求增加补给的催促单。联军、清军与人民军、太平军陷入僵局,西洋列强深陷入中国内战的淤泥中。

在西欧大陆,所有的白种人均在谈论远东大陆的战事,谈论远东中国农民起义军——人民军的事,他们不明白,一支初建的农民军怎能抵挡得住国内政府军的倾力围剿?怎能承受得住几个国家联军的联合进攻?怎还能打得各国联军耻辱连连?

早在人民军与西洋列强开战之前,林逸便指示在敌对国家留学的人员回国,或是转到中立国家、友好国家继续学习,或是假扮成亲清政府分子留在当地。接到指示后,在人民根据地驻外办事处的帮助下,留学生们少部分回国了,大部分转到了普鲁士王国,仅有极少部分还坚持在敌对国家中继续未完成的学业,但这部分人都是有特殊身份作掩护的人。于是,大批的人民根据地公费与自费留学生,约一万余人,从各国涌入普鲁士王国,他们均得到了妥善安置,这里面玛丽娜居功至伟。

人民根据地驻外办事机构除了为海外的中国人服务外,还肩负着收集各类商业、政治、科技、军事情报以及游说各国政要,展开各种外交活动的责任。但此时,没有建国尚还弱小的人民根据地政府想展开外交活动无疑十分艰难,在这个弱肉强食,大国博弈,以实力说话的世界,仅仅想凭借高超的外交手段或是超人的个人魅力来展开外交活动达到某种政治目的,无疑如痴心妄想。

在人民根据地形势极为严峻的时刻,林逸曾指示人民根据地驻普鲁士王国办事处积极展开外交活动,努力说服各国不要出兵远东中国。办事处通过各种关系,使尽各种交友、收卖、色诱、威胁等手段,成功在各国形成了一股反对出兵的力量,但这股力量还显弱小,不足以阻止各国政治精英作出出兵远东中国的决定。

见各国出兵已成定局,林逸便又指示办事处努力说服颇具野心的普鲁士王国进行统一之战,以期能在外部影响西洋列强对远东中国的出兵决定。但,以老谋深算的威廉亲王与善于把握时机的首相俾斯麦为代表的普鲁士政治精英们,并不为所动,他们坐山观虎斗,不到最佳时机,绝不出手。对此,人民根据地的决策层无不气愤填膺,“这哪还算友好协作伙伴?那些双方签下的协议,不是连张废纸都不如了吗?”各种抱怨声不断。

所有人中,只有林逸知道,普鲁士王国一定会出兵,一定会进行统一之战,这是历史的必然。只是普鲁士什么时候出兵?他却没有把握。依照历史,俾斯麦已提前出现,也已提前当上普鲁士王国的首相,但普鲁士王国的统一之战,也会提前发生吗?他还是没有把握。人民根据地能撑到普鲁士王国出兵的那个时候吗?他心中忐忑不安。

第一次防御战之中,也不能说人民根据地驻普鲁士王国办事处展开的外交活动没有一点成效,也不能说普鲁士王国对人民根据地的抗侵之战,没有出一点力,他们还是从旁协助了人民军的作战的。俾斯麦抓住各国关注远东战事的最佳时机,先是制造事端,联合奥地利发动了对丹麦王国之战,然后又借机发动了对奥地利之战,迈出了普鲁士统一之战的第一步。这样的结果便是令对远东中国内战干预的五国联军变成了四国联军,迫使奥地利王国直接退出了远东战场。但这对于人民根据地来说,还远远不够,林逸最希望的是普鲁士王国直接出兵莱茵河南岸,威胁法国人的利益,促使对远东中国出兵最多,最积极的法兰西帝国有所顾忌,而退出远东中国战场。

对于人民根据地的这一要求,普鲁士王国的政治精英集团一直采取拖缓的政策,不管人民根据地驻普鲁士王国办事处主任杨路处长与人民根据地最忠实的支持者玛丽娜小姐怎样地展开外交活动,施加怎样的压力,他们均不为所动,他们还在等待机会。

此时的普鲁士王国自对丹麦之战后,占领了北方的石勒苏益格地区,而随后的对奥地利之战后,不仅取得了北方的荷尔施泰因地区,还迫使奥地利退出德意志邦联,解散了邦联,并如愿以偿地在莱茵河北岸建立了北德意志联邦,同时吞并了在战争中协助过奥地利的汉诺威、黑森、拿骚与法兰克福自由市四个城邦。

取得普奥之战的胜利,普鲁士王国消除了奥地利这个普鲁士统一全德的最大障碍,也使普鲁士领土连成一片,面积增加到34万多平方公里,占全德面积的2/5,人口增至2400万,占全德人口2/3。由普鲁士控制的北德意志联邦成立后,包括有21个邦国和3个自由市。它有统一的议会,军、政、外交大权均掌握在普鲁士人手中,联邦主席是威廉一世,总理由俾斯麦兼任,威廉家族与尤杰斯家族是实际的利益集团。

普奥之战的胜利,令俾斯麦的声望大为提高,作为特别推荐人的玛丽娜小姐,也备受家族与普鲁士上层精英的推崇。在威廉家族与尤杰斯家族的支持下,俾斯麦推行的各类经济、军事、政治改革进展顺利。现在整个德意志只剩下了莱茵河以南、邻近法国的巴伐利亚、巴登、符腾堡和黑森—达姆施塔德4个邦国仍维持着独立的地位,这4个邦国历来受法国影响较深,对普鲁士军国主义政策抱抵制态度,俾斯麦下一个统一的目标便是莱茵河南岸的这四个邦。

俾斯麦知道法国人不愿失去对这四个邦的影响,更不愿德意志完全实现统一,成为他们的强邻。实际上,野心勃勃的俾斯麦何只是想实现德意志的统一?他还想称雄欧洲呢!随着国势的日益强盛,他觊觎法国领土之心已久,法国的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大量的日耳曼族居民和十分丰富的矿藏,是他梦寐以求的东西。但法国人强大,而且周边各国对欧洲大陆出现的任何异动,均抱有戒心。因此,他一直不敢轻举妄动,他在等待时机,现在英法两强被拖于远东中国内战的泥塘而不能自拔,这正是他等待已久的机会。

“尊敬的首相阁下,这是我人民根据地政府请求贵国协助的求援信!患难中见真情,我人民根据地正处危难之季,如能得到贵国雪中送炭似的帮助,我人民根据地上下将会镂骨铭心!”衣着人民根据地政府流行西服,打着长领带的人民根据地驻普鲁士王国办事处主任杨路,一派绅士风度,操着一口半生半熟的德语,恭敬地向普鲁士王国首相俾斯麦递上一份书信。

杨路现在能见到普士鲁王国高官的机会越来越少,更别说是见首相俾斯麦了,那简至比登天还难,这一切显然是普鲁士政府故意为之。但忧心于国内的形势,杨路还是竭尽全力展开外交活动,正式的官方场合不能见到普鲁士高官,他便见缝插针地参加各种私人宴会,只要一见到有普鲁士政府有影响力的高官在,他便迎合上去,极尽舌桀莲花之能。普鲁士那一帮政府高官都被他的软磨硬泡烦得要死,每一见杨路过来,便马上借故走开。更有甚者,首相俾斯麦每每参加私人宴会之前,首先问的便是那个中国杨在吗?如听说在,那他是一定不会去参加的了。

这一次俾斯麦愿意在正式场合接见杨路,完全是因为有玛丽娜陪同在一块,他可以不见杨路,但却不能也不敢不见玛丽娜。林逸发来的一封封求援信,牵动着玛丽娜焦虑的心,她不知处于战火纷纷中的林逸,面对这种生死存亡的困境,会忧虑成什么样子?这几年来,她对林逸的思念不减反增,那种如抽丝般的相思,已抽尽了她所有的激情,她只想见到林逸,只想回到林逸的怀抱。

“尊敬的杨主任!我很明白你的心情,也很体谅贵人民根据地人民的心情,你们提出其它任何经济帮助,武器支援要求,我们都会满足!只是贵方所说的要求普鲁士王国出兵莱茵河南岸之事,尽管它符合我普鲁士人民的利益,但兹体太大,这不是我也不是某些政治集团便能做得了主的事,请给予我们充分的时间考虑!”俾斯麦接过杨路的书信,一番推委之辞说得天衣无缝。

杨路暗骂:“真是一个老狐狸!话倒是说得好听,给些所谓的经济帮助,武器支援有屁用?四国联军团团围困我人民军根据地,进也进不去,出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