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柏杨全集-第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的木鸡。
   我们早已隆重声明,爱情是感情的一种,变化多端。有高潮焉,为了爱情愿为她死;有低潮焉,想当年愿为她死的美人儿,今天看见她就讨厌,恨不得她马上驾崩;有不高不低的潮焉,平平凡凡的过日子,可能转好,也可能转坏。没有孩子,爱情会日渐空虚,因无新的刺激,必将归於平凡,而终於风消云散。有了孩子就似乎两样,柏杨先生一代还常常高呼曰:「养儿防老」,其实不过是一种藉口,农业社会尚有一星点被养的希望,而今进入工商业社会,年轻人视老头若眼中钉,恐怕没有几个人能有那种福气。而人们的观念也同时跟着大变,已经知道养儿育女,不是投资,父母更不是放账的债主也。
   现代人需要孩子,养之育之,吹牛一点的说,是为责任,实际原因恐怕只是为了压舱。俗云「有子万事足」,乃中年人才有的心情。柏杨先生曾看见一位早婚朋友的一首诗,记其警句云:「有妻万事足,无子一身轻。」风流潇洒,倜傥不群,真名士也。盖哪一对年轻夫妇一结婚就希望凸起大肚皮乎?可是,那位朋友一直到今天,仍「身轻」如故,急得吐血。老头老太婆一看见别人的孩子,便爱不忍释,抱了又抱,眼都发直,而且最怕人家问他们膝下如何。呜呼,冒冒失失问绝后的先生太太几个孩子,那种尴尬场面,真应列入世界十大奇观之一。有一次我便露了这么一手,询问已毕,朋友赧然曰:「没有孩子。」我曰:「你说啥?没有孩子?不要客气,我不信你没有孩子。」朋友夫妇的脸色此时乃呈奇妙的变化,厉声曰:「没有就是没有,你想怎么?」我想怎么?我想跳井,只好结巴云:「对不起,那太好啦,没有孩子比较清静,你看,真的,清静就是清福。」语未完而汗流浃背,从此学得一种学问,对中年以上的夫妇,如果还没有摸清他们的底细,是空舱乎,抑有压舱乎之前,千万别乱开簧腔瞎问他有几个孩子,弄得大家都下不来台。盖有孩子的人,永不知道没有孩子的人,其心是多么苦也。
   不能怀孕的夫妇有一法宝,那就是可以人工受孕。可惜中国目前还不太流行,行之必有人大惊小怪。记得民国初年,生孩子都是请的产婆,有些老年人宁愿媳妇难产而死,也不准动手术,盖与名誉有关,他们家的孩子,几千年都是生出来的,从没有拿出来的。至於请男医生接生,那更是奇耻大辱,谈都不要谈。可是现在年头大变,有些老爷太太还非请男医生接生不放心哩。不要看现在的人一听人工受孕,先掩耳朵,将来总有一天普遍得很。不过柏杨先生站在男人的自私和自尊立场发言,告诉当太太的女士,你们如果去人工受孕,千妥万妥之计,别让任何一个人知道,也别让别的女人知道,一个人悄悄的独来独往最妙。我敢打一块钱赌,如果该事一旦传到丈夫耳朵之中,发现膝下可爱的孩子是你人工受孕得来的,不是闹得天塌地陷,准是心灰意冷。呜呼,别看男人又臭又凶,一旦对自己妻子在性行为上抱歉,那才是最大的抱歉。无论不满足也好,不能生育也好,其打击之大,真是连大力士参孙先生都挡不住。所以不孕的夫妇中,往往做丈夫的总是强烈反对自己也去医院检查,认为只要太太检查就够啦。盖一旦检查出来毛病在自己而不在太太,这一辈子都抬不起头矣。历史上的传统如此,不孕之症,其责任向来都全在女人肩上。凡是不肯前去检查的丈夫,不用打听,准是心里有数,不是想当年得过风流之病,便是自己偷偷的已去检查过。反正任何臭男人都死要面子,不肯栽到太太之手。一旦太太乃因别人的精子而受孕,那还得了哉?他对子女的爱会陡的降低,一家人都要跟着上吊。
   领养孩子似乎是目前最普遍的一种压舱良法,这对父母对孩子,都是有益之事,一个愿意出卖或愿意出让孩子的家庭,不管其生身父母爱之不爱之,如果仍留下来,痛苦一定多於幸福。如果他是私生子,精神上的压迫会使他发疯,如果他是穷苦家庭的孩子,营养不良和缺少教育,也会使他被社会牺牲。如果有人领养,那真是一步登天,三十年后,大多数都比他同血统的兄弟姐妹有苗头。
   不过一个人一旦到了绝后这个阶段,就一定非常古里古怪,最尖锐的现象之一是,无论家里身上,均一尘不染,而且什么东西摆到什么地方,都属铁定,比美国宪法还不可侵犯。柏杨先生最怕遇到这种场合,到了他家等於到了滑铁卢,非大败不可。你一不小心动了一下桌布,他马上就搬之正之。再一不小心抽了他架上一本书,他至少要用其尊嘴吹三分钟之久,以吹去你手上的污秽。而且俟你仓皇告退,老夫妇起码要忙三天,把你坐过的,挨过的,碰过的,瞧过的东西,一一捡起,又拂又洗,又煮又扔,搞得乌烟瘴气。这种人属死硬派,如果建议他们去领养一个孩子,准魂不附体。

亲情同样深
   一个人没有孩子而又不肯领养孩子,等於一口气吃十斤巴拉松,观世音菩萨下凡都救不了他。人性也者,包括对种族繁衍的强烈要求。孟轲先生曰:「少慕父母。知好色,则慕少艾。」慕少艾者,见了漂亮小姐心就跳,非娶之不可,娶不到便失恋,便发癫,便骂大街之谓。一旦娶之,到了中年之后,乃进一步「慕儿女」起来,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本能,没有人教导而自然发生,一旦发生,没有其他东西可以代替。不信的话,不妨找一位年轻朋友,问问他放弃那美丽绝伦女朋友的代价是啥?恐怕把地球给他他都不干。慕儿女之劲亦然,儿女绕膝之乐,更是两个地球都不换。穷措大有时穷得眼睛冒火,卖儿卖女,但一旦等他塞饱肚子,第一个想到的仍是远离的孩子,有很多到了后来变成富有,花去全部家产去寻找当年穷困时卖掉的娃儿。
   很多阴阳怪气的夫妻,一旦领养了孩子,往往恢复了人生,变得和蔼可亲起来。柏杨先生有位朋友,死硬派之一,和他交往,真是动辄得咎,记得有一次并肩而行,我停下来为孙儿买小火车,偏偏好心肠的店老闆推荐七巧板,推让还价声中,他在一旁发了脾气,跺脚而去,盖认为我故意向他示威,使他难堪也。可是三年前有一天我遇见他,他也在摊子上买玩具哩,不禁大奇,趋而询之,他热情如火的拉着我帮他挑选,我问曰:「送朋友乎?」他答曰:「给我自己的小孩。」我吃惊曰:「恭喜恭喜,嫂夫人年龄和老妻相若,真是老蚌生珠矣。」他悄悄曰:「我抱了一个女娃儿。但千万莫乱讲,邻居都知道是我太太生的。」前几天我去他家,小女孩已读幼稚园,娇小可爱,下学后叫一声「爸爸」,老傢伙马上丑态毕露,抱着她猛吻,一会爬到地上作马教她骑,一会躲到椅后逗她学狗叫,小女孩永远想不到她赐给老两口那么大的幸福。我在一旁虽有点肉麻,但他们的天伦之乐,不因不是亲生而稍减。
   现在有一条法律,规定领养的子女,户籍上不得写为亲生,真是一种天杀的规定,柏杨先生便是死啦,当鬼都要反对。以人子作己子,当然不是亲生,硬在户籍上写为亲生,官崽圣崽之类,平常没风还要掀起三尺浪,遇此良机,势必更振振有词。问题是家庭之间,讲的是情而不是理,将来孩子一旦知道他是领养来的,变化便平地而起。十年之前,看过一场美国电影,片名曰《亲情似海》,演的是一个家庭,姐妹二人,父母爱她们若掌上明珠,过着快乐日子,姐姐常管教不成才的妹妹,妹妹总想伤害姐姐一下,出出怨气。而父母偏对姐姐支持,妹妹火气上冲,自不在话下。於是,有那么一天,妹妹翻母亲的箱子时,忽然翻出姐姐的出生纸,原来姐姐竟是领养来的,妹妹立刻欢喜若狂,就在某一次姐妹吵嘴当中,妹妹宣了出来。妹妹的原意,不过使姐姐难过一阵,晓得自己厉害,却不知道那伤害触及到根本,惹下滔天风波。
   盖姐姐一旦知道自己不是父母的亲生女儿,有一种化外之民的感觉,心情乃突然大变,对一向爱她而她也至爱的父母,竟如陌生路人,一心一意去寻找她的亲生父母。经过种种周折,终於找到。呜呼,闭着眼睛都可以想像得出,一个遗弃亲生女儿的母亲,再高级也很难高级到那里去,果然,在喧闹的火车站旁一座肮髒吵闹的赌窟中,女儿紧张的摸索进去,全场流氓都吹起口哨,原来她的亲娘就是那里的老闆。这一次会晤粉碎了姐姐的幻梦,在幻梦中,她把亲娘和养母相提并论,却想不到亲娘竟如此那般,见女儿漂亮,第二度的打起不良主意。
   在重回到养父母怀抱中之后,恰逢她大学堂毕业,戴上了方帽子。她代表毕业同学致词曰:「我们多半是这个国土上的移民,虽然不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土地,我们既到这块土地上来,就要爱这块土地,离开这块土地,就闻不到芳香。」
   讲词大意如此,已记不太详矣。那部影片不可不看,除了剧情高度发挥了人性的善良而外,还同时提供了很多问题。主要的是,坚持着把领养的子女一定写明领养,对国家社会,父母家庭,以及自身,似乎都没有好处。幸亏亲娘不正派,假定亲娘正派,女儿脚蹬两只船,留在养母家则於心不安;回到亲娘家,生活习惯,个性脾气,都不了解。而且稍不如意,便会想起卖儿之怨。养父母恩情,又无法彻底忘掉,那岂不更可悲乎?电影上的结尾是一场喜剧,父母女儿姐妹和好如初。但柏杨先生心中却窃有疑窦,我就不相信她们能真的和好如初,至少她恐怕不会再管教妹妹矣。而妹妹也要时时提心弔胆,免触其疮疤。对亲生父母,儿女大吃大喝,又花又穿,觉得理有应得,不给就闹,毫无愧色。一旦发现自己是个养女,那份感恩之情,便把气氛弄得疙疙瘩瘩。
   所以,遇到有朋友领养孩子,我总是自动自发的前往建议,一定要报「亲生」的户籍,否则宁可不要领养。反正红包满天飞,买张假出生纸,包管易如反掌。如果真的所有医生都像他们在报上说的那么好,无法买到,则不妨做个假的,便是因此吃伪造文书官司,也十分值得。前天看报,见人伪造孩子的出生纸,被法院提起公诉,法官执法,案件送到门前,自不得不办,我们无话可说。但那告发人为的啥?硬把一片可怜的亲子之情生生断送,一脸公报私仇的圣崽嘴脸,咦,幸亏那法官不是柏杨先生,如果是柏杨先生,先把他打四十大板,再送他一顶大匾,上写四个大字,曰「离人骨肉」。

养育之恩
   父母对孩子的关系,显然的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出生,一是养育。两个阶段可以截然划开,张先生张太太出生,王先生王太太养育,不但不冲突,而且相辅相成,两者都同样重要,缺一不可。不过一定要比较一下的话,似乎出生之事没啥了不起,而养育之恩,重如泰山。古时有人提倡「非孝」,说父母生子,乃不得不生,根本无感情可言。这种论调,我们不赞成,盖他们只把问题说对了一半,那一半就是仅仅出生这个阶段,固没啥可称道的,但养育那个阶段,却不然矣。报上每遇奸情新闻,总是把性欲冲动称之为「兽性大发」,在记者看来,那是谴责之词,实际上那是上等的描写,盖人因生物的本能而怀孕,很少有谁在上床敦伦前焚香祷告曰:「上帝,请赐一子。」不管你愿意不愿意,不管你高兴不高兴,到时候不知道怎么搞的,肚子就会忽然膨胀,如果不立即加以阻挡,或阻挡不住,两三个月后,便无法阻挡,只好让它继续膨胀下去,而终於有那么一天,腹痛如绞,送到医院,生出一个白胖娃娃。虽不想生,不可得也。
   把孩子生出来,可以说完全是生物本能阶段,以兽性始,以不得不生终,父母有啥德啥恩乎?电影上常常提出这方面的争执,一个奸夫曾向人大吼曰:「我赋给他生命!」真是肮髒而又无耻,但那却是真的,盖生命来自人的生物本能,不来自人的意志。
   父母真正的恩德在对孩子的养育,那才是报不完的亲情所在。自呱呱坠地,到长大成人,有一股神秘的线牵在父母和子女之间。没有孩子,父母的心灵不能充实。没有父母,孩子不能生存发展。就在上述的那部电影中(该电影惜忘其名字矣,系法国片),奸夫正在夸耀他赐给孩子生命时,孩子的父亲指孩子而问曰:「他从生下来到今天五岁,什么使他长大?」该臭男人曰:「父母用钱养他。」其父曰:「不然,父母用爱把他养大,孩子身上每一寸肌肉都是父母的爱的堆砌。」那部电影并不好,但此语感人。呜呼,养育子女,才显出父母的真正情操,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