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柏杨全集-第15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先生。他的威风可大啦,幸亏他生在明王朝,如果他生在现代,柏杨先生早伸出巨掌把他拍得屎尿俱流。他当时的生祠遍天下,宰相以下的大小之官,每年每月,都要去烧香叩拜,那份热闹,才教过瘾。现在的人小家子气,只不过在招牌上题个字,弄条马路,或搞个什么症,魏忠贤先生地下有知,羞都要羞死。
   呜呼,柏杨先生之生也,据有人考证,黄河都清了一次。自写专栏以来,更名满寰宇,真是哪个不知,哪个不晓,除了穷兮兮之外,无论立德立功立言,均有伟大的贡献。问题是,我虽如此伟大,而迄今竟没有人前来猛拍,真教无可奈何。但我固有我的绝招也,就在我自己的柏府之上,有所策画。昨天下午,由老妻率领子女孙女以及老佣人阿巴桑,一致向我要求,为了纪念并崇敬我的道德学问,以及供他们吃穿玩乐的大恩厚德,誓死要我同意她们下列的建议──
   一曰:由客厅通厨房的那条过道,定名为「柏杨路」。二曰:由厨房通厕所之间那条过道,定名为「柏杨街」。三曰:后边那个晒尿布搁马桶的小院,定名为「柏杨广场」。四曰:我每天吃茶用的那个缺了口的盃子,定名为「柏杨盃」。五曰:柏杨夫人脚后跟上长的那个奇痛的鸡眼,定名为「柏杨鸡眼」。
   柏杨先生听了之后,马上表示不能接受,并恳切的晓以大义。但她们还是一再烦渎,我就更怒,呜呼,看人家处长议长,都虚怀若谷,我怎能唐突先贤。为了坚决拒绝,我还痛哭兼赌咒曰,如果他们一定要那么办,我就买一块钱的巴拉松下肚。表演了一阵之后,众意难违,我还是答应下来,当时就每个小孩发一块钱买糖,以示庆祝。
   我说了这么多,用意在于敬告各位亲友,柏府内现在已经焕然革新,尊驾来访,千万刮目相待。你如果忽然拉起肚子,问我厕所何在,我教你「走柏杨街就到」,你必须知道柏杨街何在,否则恐怕只有把尊屎拉到尊裤里,勿谓言之不预也。
   
   
   
   
   
   
   圣崽太多
   古人曰:「无癖不累,无癖不乐。」盖没有嗜好的人固然没有负担,但也没有快乐。有这么一个笑话焉,一位道貌岸然的家伙去检查身体,他说他年已八十,问能不能活到百岁大关,医生曰:「你喝酒乎?」他曰:「不喝。」医生曰:「你吸烟乎?」他曰:「不吸。」医生曰:「你喜欢泡女人乎?」他曰:「不喜。」医生曰:「然则你有别的啥嗜好乎?」他曰:「我啥嗜好都没有。」医生大惊曰:「那么,你活一百岁干啥?」那家伙回答了些什么,我们不知道,实在遗憾。他可能接受医生的当头棒喝,恍然大悟,弄上一点嗜好;也可能食古不化,毛坑里的石头,臭硬到底。不管他的反应如何,我们注意的是那位医生的意见。盖人和其他动物不同,人有人的生命内容和生活情趣。有很多朋友,把全副精力用到他自以为了不起的事业上,除了该项工作,对别的任何东西,都不屑一顾。我真为他祈祷,请上帝赐给他一点人性,再赐给他一点较大较远的眼光,否则真要像医生老爷说的,即令活到一百岁,甚至一千岁,跟马上寿终正寝,有啥分别?
   凡是对人类文明和社会进化有真正贡献的人物,都有一种本行以外的爱好,即以爱因斯坦先生而言,他二十七岁时就发明了相对论,学问够吓我们一跳矣,可是他并不是整天把头埋到数目字中苦干,事实上,他大部份时间都在拉他的小提琴。罗斯福先生领导自由世界击败轴心国,宣布四大自由,其官其权,都够大啦,可是他却喜欢从信封上往下剪旧邮票乱贴,每天搞那些旧邮票,就得一两个钟头,此中国圣崽所谓「玩物丧志」,死都不肯为者也。至于那位拯救英国的邱吉尔先生,嗜雪茄如命,烟劲奇大,普通人承受不住,而邱先生不但吸了没得癌症,反而越吸越老当益壮,我们不能想像一旦断绝了他阁下的这种供应,该有啥现象发生。
   中国可能是因为孔孟之道大行,朱熹先生之类的圣崽太多之故,专门讲究卧薪尝胆,闻鸡起舞。想当年吴国国王吴夫差先生为了报老爹之仇,派人站到门口,见他过来,就喊一声:「你忘记杀父之仇乎?」他曰:「不忘。」这种戏剧化的干法,在中国历史上受到最高的赞扬,把人的神经拉得像弓一样,看起来可以随时发射,猛劲足能射穿八寸厚的钢板。其实拉的程度太紧,拉的时间太长,反而把弓拉疲啦,不但该射的时候射不出,即令射出,也射不了多远。我们最常见的口号是「娱乐不忘救国」,好像一个逃学的儿童,书既没有念,玩也没有玩;国既救不了,乐也娱不好,弄得两头落空。
   这不是说柏杨先生反对救国,而是对于那种无时无刻都在拉疲弓式的救国,十分提心吊胆。我也不是宣传嗜好第一,盖嗜好一旦压过他的本行,那就百无一成,全盘都输。罗马皇帝尼肉先生对弹竖琴作歪诗,颇有一手,结果放火把罗马烧掉,断送老命。南唐皇帝李煜先生词学的造诣,空前绝后,用在填词上的精力,远超过用在治国上,结果被宋王朝的军队生擒活捉。所以,我们的意思是:一个人如果除了工作而没有嗜好,甚至还以「啥嗜好都没有」为荣时,该人如果不是一个庸碌颟顸的木瓜,则一定是一个不近人情的危险份子;不出毛病则已,出毛病就不可收拾。前面不是说过吴夫差先生乎?看他那股拚命的模样,一定以为他真了不起,他的下场如何,连小学生都知道。
   伟大的工作有赖于深入的情趣,在这方面,阿拉伯人有他们的一套,他们认为天堂也者,不是一个虚无缥缈的地方,而是三个实实在在使人迷恋的地方,曰,「《圣经》上」、「马背上」、「女人胸脯上」,后一个所在,最最妙不可言。哀哉,中国圣人从来不谈女人,好像当一个堂堂的正人君子,根本不应有关于女人的念头,真是他妈的一大骗局。而官崽圣崽,更来得精彩,他们甚至还口不言女哩。宋王朝第二任皇帝赵匡义先生曾咬牙曰:「俺视妻妾如敝屣。」表示大英雄以天下为念,事业第一,女人算老几。可是他见了李煜先生的太太小周后,却啥都不顾啦,还教画家为他画上一幅活泼的春宫。超级官崽中公然承认「女人胸脯上」的,历史上似乎只有汉王朝第七任皇帝刘彻先生一人,他曰:「能三日不食,不能一日无妇。」仅这一点,姓刘的比姓赵的多少还像点人。
   阿拉伯人的三上政策,实际上包括了整个人生,有些正人君子认为一提「女人的胸脯」,就是大逆不道,有碍前途,好像他娘一直到死都是处女似的,乃属于朱熹先生的一党,另当别论。我们说这些,并不是赞成女人第一,也并不觉得非女人不乐,但每个人似乎都应有一个「癖」,就是嗜好女人的胸脯,也比没有嗜好强。从前是阿拉伯人,现在则轮到美国人矣,别看好莱坞铜墙铁壁,多少女人把头碰破了连门都碰不开,可是只要有一副大胸脯,挺而晃之,就可以所向无敌。不但好莱坞,几乎全美国的男人和女人,两只冒火的眼都集中到女人的胸脯上,尤其是低开到胸前而露出乳沟的装束,能使全世界都为之喘气三分钟。据说伟大的胸脯和伟大的《圣经》一样的圣洁,英国都铎王朝时代,只有处女才有资格露之,结了婚的便不得不盖起来。君不见吾友英国女王伊利莎白一世乎,她在垂垂老矣的时代,还穿着低领露胸的衣服,非她老来俏,硬耍风骚也,而是用以表示她守身如玉。
   
   
   
   
   
   
   吸烟戒烟
   人之异于禽兽者,在于吸烟。盖「饭后一支烟,快活似神仙。」其他动物则没有这种情调,你见过老虎大嚼之后,掏出淡巴菰来一口乎?你又见过孔雀开屏之后,掏出烟斗也来一口乎?吸烟乃人之所以为人的最大享受,上帝之恩待人类,可谓仁至义尽。这一套虽然不能说是生而知之,却是学而知之,一个年轻小伙子,到了初级中学堂毕业,最跃跃欲试的,莫过于弄支烟吸吸。柏杨先生少年时看见大人吸烟,羡慕得心都乱跳,整天幻想着一旦自己也口叼纸烟时的优美姿态,立刻就飘飘欲飞。十三岁时即偷着吸,十四岁时每天可吸一支,十五岁时每天已三支矣。到了后来,也就是说,到了四年之前,就每天非三包新乐园不能活下去。若双喜也者,味淡而劲小,四包都不够。所谓三包者,不包括写稿时吸的在内,一旦执笔在手,或者只要烟一入唇,用不着正式喷云吐雾,该烟虫就像听了王云五先生保证的国大代表一样,马上停止大闹。
   柏杨先生可以说是老枪之一,任何情形下都不能不吸,当然,如果官崽说,再吸就活活打杀,那当然例外,不要说活活打杀,便是钢鞭一响,也早就住口。但普通情况之下,总是非吸不可的也。于是一直到了一九五九年,也就是四年之前,柏老忽然异想天开,说戒就戒,而且硬是戒掉,事前既没有锣鼓喧天,大肆宣传曰:「嗨,我戒烟啦!」事后也没有努力拍胸,逢人夸耀曰:「你看,我的决心如何?」可是戒烟成功的美名,却不胫而走,真是一伟大壮举。我戒烟日期为该年七月四日,今年七月四日,乃三周年纪念,本应大宴宾客,隆重庆祝一番,因经费困难作罢,但心固欣欣然也。
   既有戒烟成功的美名,瘾朋友们闻讯,无不奉若神明,来信求救者有之,登门请训者有之,目前虽尚无送匾额者,但此文一出,受惠者众,饮水思源,总也有那么一天。盖我在此写出戒烟妙法,按法实施,包管受用无穷。此法本来绝不外传,可是有一天焉,一位朋友专函请教戒烟之道,信上曰,他因身体关系,已不再打麻将矣,也不再喝酒矣(特此存照,够交情的朋友千万不可对他硬拉硬灌,坏人名节)。只是烟戒不掉,好容易戒了几天,一个字也写不出,靠爬格纸为生的人,岂不死路一条乎哉?故问我戒烟之法。我当时便回了一信,接着又补了一信,惜纸短情长,不能畅所欲言。今天看报,冯仲先生也在报上谈戒烟问题,心乃大动,决写而出之,以示不敢自秘。同时也希望依此法而戒烟成功的朋友,良心永在,送给柏杨先生一点小礼物才好。
   首先我认为不宜劝人戒烟,劝人戒烟的人统统心不可测,假如他从未吸过烟,那种人不足语人生,怎知吸烟时得其所哉之劲,乃金不换的劲乎?一个食欲不振的人,坐在饭桌上发愁,一旦想起饭后有烟可吸,立刻精神百倍,唏哩哗啦,一会工夫三大碗。如果在办公室,屁股刚坐下,第一件事便是先摸纸烟,一旦摸到手,就好像在电影院摸到美女一样,浑身细胞都会伏贴,桌上如果是一张借五百元的签呈,说不定批准一千。如果往口袋里一摸,啥也没,有或是有虽有之,却是一支有个小洞的漏气家伙,或者不漏气,却有烟无火──「有烟无火」乃天下最最窝囊的事。于是,不要说借五百元,恐怕就是借一块钱都要批驳。这是门外汉永远不懂的一面,随便劝他戒烟,岂不是胡说八道。
   如果本身是一个老枪,竟也劝人戒烟,那就更使人想开汽水,如果他连自己都未戒成,而去劝别人戒之,那和官老爷告诫他的部下不可收红包有啥分别?盖目的不在使人听从,而只在替自己宣传也。如果他自己已戒,若柏杨先生者流,更不可劝人戒之,盖戒烟的痛苦仅亚于落到三作牌之手受修理,自己已受过该苦,眼巴巴盼别人也照样受之,未免太不人道矣。尤其是这类朋友,在劝人戒烟时,那股改邪归正的俨然嘴脸,使人毛骨悚然。盖越是把吸烟之害说得罪大恶极,越显得自己是何等有魄力和何等伟大,比从未吸过烟的人劝戒烟,更为低级。柏杨先生有时觉得前途茫茫,便找个吸烟的年轻朋友训之曰:「君知之乎,我都戒烟啦,天下无难事,只要有毅力。吸烟有啥好处?肺癌、胃癌、咽喉癌,百丽俱臻。我之所以老当益壮,非我比别人强,乃是我比别人有决心也。」训毕,就稍微好过一点,盖我只在露我自己的一手,不管那小伙子戒不戒也。
   我之认为不宜劝人戒烟,还有更基本的学问。盖「人」这个玩艺,听劝而改变生活方式的不多,古今中外,「闻善言则拜」的,只有夏王朝第一任帝子天乙先生一人,因之他阁下上了史册,供后人景仰。其他千万众生,尤其这个年头,无论干啥的,往往「闻善言则怒」,对这种气质,不可没有了解。幸亏吸烟的朋友手握生杀之权的甚少,如果你的朋友手握生杀之权,你劝他戒烟,他不杀你才怪。古时候因规劝皇帝的嗜好而尊头搬家者甚众,你听说有几个官崽因人规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