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二谛与三性-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创立日心说后,又随着人们对于行星运动轨道的观测、研究,特别是伽里略的三



大力学之律、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的产生,人们认为把坐标点选在太阳上行星运



动轨道比较好描述,于是就渐渐形成了现在的日心说。我们从小接受的就是日心



说。所以当我在课上和学生讨论日心说与地心说的时候,有个同学马上提出他怎



么也不能在头脑中想象出地心说来,地心说太难接受了。你就可以想见在当初有



人提出日心说人们有多难接受吧!




我们从小就受着后天文化的熏习,它的影响在我们脑子里根深蒂固。这种影响其



实在障碍着我们对真实的认识,障碍着我们对佛法的理解。这种观念确确实实是



要破除的。如果你想成为一个佛教徒,如果你想如实地认识佛陀的教法,那么我



们首先就要破除头脑里边科学所带来的一些障碍,这就是佛教里讲的所知障(众



鼓掌)。






四、生死问题




这两天大家也常谈到生死问题。有同学讲:只要能让我相信六道轮回,我就相信



佛教。这条要是相信不了,终归我还是对佛教半信半疑。对于生死问题,在人类



的诸多学说中有三种说法。一种叫一世说。从母亲生下来到死的那一刻,生命结



束了,因果结束了,就这一生。人死如灯灭。再有就是两世说。死了以后还要再



生。有的宗教就讲到了世界末日的时候,大家都要再生,然后接受谁的审判。而



佛教是三世说。有过去,有现在,有未来。




很多朋友对于佛教讲因果很难理解,觉得是迷信。其实因果并不是佛教所独有的。



如果世间本来就是没有因果的,那首先要废除的不是寺院,首先要解散的应该是



中国科学院。再简单不过了,一个函数Y=F(X),给一个X出一个Y,这是什么呀?



这是因果。如果连因果都没有了,科学也没办法建立了。所以因果并不是佛教所



独有的,轮回的观念也不是佛教所独有的。在释迦牟尼创立佛教之前,印度很多



学派都是讲轮回的。佛教所独有的是对因果、对轮回的独到的见解:在因果与轮



回的过程当中,没有一个恒常不变的主体,无自性但又因果相续。




广义地讲三世因果的三世指过去、现在、未来。那么这过去、现在、未来的时间



有多长呢?△T取多长呢?任取。当下这一刹那是现在一刹那,势必就有前边的



过去一刹那和未来一刹那。这就是过去、现在、未来。佛教的三世因果观就是在



解释这三个刹那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佛教的教理讲此一刹那决不是前一刹那,无



常!后一刹那也决不是此一刹那,无常!如果认为在过去一刹那、现在一刹那、



未来一刹那背后贯穿着一个恒常不变的东西,就不是佛教的见解。刹那都是变化



的,但变化之间是相续的,有因果关系。虽然此一刹那不是前一刹那,但依前一



刹那而有;后一刹那不是此一刹那,但依此一刹那而有。所以从缘起法上来理解



因果是佛教所独有的。当把△T扩展,道理一样。那么,此一生有没有前一生,



有没有后一生?从理论上讲,我们当下生的这一刹那,难道就没有生前的一刹那,



完完全全没有任何来历,莫名其妙就来了吗?我们这一生所行持的,所做的一切



的善、一切的恶,随着我们断气的一刹那,因果就断掉了吗?有人说相信来世太



迷信了。其实大家仔细想,你承认有来世跟不承认有来世,这两者本来是等价的。



你问我能证明一定有来世吗?那我问你能证明一定没来世吗?在理论上这两者是



绝对等价的。那你为什么绝然对于有来世就始终不能理解呢?这就是后天文化对



你的影响。其实我们死的那一刹那,是一种生命存在形态的转换。而这种转换刹



那都有,只是死的时候发生的是一种重大转换。但是面临这个重大转换,我们愚



痴啊。总以为到死那一刹那就断灭了,因果就不再相续了。这是后天文化对我们



的影响。




上次还有同学问法师能不能当场作实验,证明有来世。这个问题好象很尖锐,好



象能把法师给难住。其实再简单不过了,就怕你不敢做。买一根绳子挂房梁上,



往脖子里一套,你立刻就知道有没有来世了。但可惜的是你不能回来告诉我们。



去年在北京有人请我讲弥陀法门、弥陀法门重临终往生,死后往生弥陀净土。那



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有没有死后呀?很多人说这个不能肯定,对阿弥陀佛的信心



就建立不起来。怎么在理论上给他分析,他都不信。最后我说我实在没有办法,



但是我郑重地告诉各位,每个人都逃避不了死这一关。我们也不要争论有没有来



世了,等着你死那一天,到你死那一刻到来的时候,你自己会清清楚楚地知道有



没有来世。到那个时候如果你觉得还真没完,就想想一九九五年十一月份听一个



姓于的说人死有来世,那时你再提起一念还不晚,抓紧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



(众鼓掌)。




当一个生命结束,生命形态要发生重大转换,直到下一个新的生命形态出现之前



的过渡状态,佛教称为中阴。在佛教的很多经典里,都清楚地谈到了中阴的状态。



在藏传佛教里边还有一本《中阴救度》。它把人即将断气,以及死亡后进入中阴



状态,我们意识当中出现的种种的景象一点一点地都给你描述得很清楚。而且告



诉你,当某种景象出现的时候意谓着什么,你对这种景象的执著会导致什么结果。



比如出现一个你很贪爱的景象,但是中阴救度就告诉你,千万别跟着去,它将会



把你指向畜生道;也可能出现某个你很畏惧的景象,它却恰恰指引着你趋向解脱。



可是那些没有受到过佛法熏习,不懂得中阴救度的人,往往在死的时候对这种种



的景象把握不住。




现在西方也有许多科学家在研究人的濒死状态。那些有过濒死体验的人都很明确



地感受到死后神识的转移。美国哈佛大学的一个研究人员不知从什么渠道得到了



一本西藏的关于中阴救度的法本,他惊奇地发现那些经历过濒死状态的人对死亡



那一刹那出现的景象的描述,竟然与西藏高原的那本佛教书籍中所讲的几乎一样。



就此他发表了一篇文章。濒死研究对我们也很有启发。死并不是因果的结束,不



是一了百了啊。有人认为佛教讲三世因果是为了建立世间的伦理。确实,如果以



一世说这样的文化作为社会的主导思想,干一辈子好事或者干一辈子坏事,到死



都是一样,那我们世间的伦理道德真是太难建立了。所以一世说对社会的精神文



明建设是不利的。但是佛教的三世说也不仅仅是从建立世俗的道德伦理,鼓励大



家做好事的角度来讲的。三世说真实不虚。这就涉及到当前佛教界弘传最广泛的



弥陀法门。阿弥陀佛这个法门是往生法门,重在临终往生。这个法门之所以殊胜,



就是因为它是中阴救度。中阴状态是一个非常奇特的状态,众生在中阴状态时对



于未来的生命存在形态的抉择力相对来讲比较大。所有宗教都重视临终,重视死



的这一刹那。佛教强调临终助念。要为临终者讲他一生的功德,让他欢喜,不让



他贪恋世间,更不要让他起嗔心。因为他此时的一念、此时的心情对他下一生生



命存在形态的转换作用是非常大的。




阿弥陀佛的法门是无比殊胜的。特别是在末法时期,尤为殊胜。这个法门主要依



据的是《无量寿经》、《阿弥陀经》。《无量寿经》里写到法藏比丘在因地,在



世间自在王如来那里发了四十八个大愿,也就是表了四十八个无我的决心,要成



就一方净土。这方净土有种种的殊胜,其中很重要的殊胜就是能令往生到这里的



众生,皆成阿鞞跋致,得不退转果。在这四十八个大愿中还有很重要的就是临终



十念。临终的人如果能够念阿弥陀佛,借弥陀的愿力就能往生阿弥陀佛的净土。



这就是借助中阴救度。如果我们对三世因果、对来世没有信心的话,于弥陀法门



就很难得利益。




有同学问西方极乐世界是不是在西边?我是学天文的,有朋友甚至问我是否在望



远镜里看到过西方极乐世界。实际上弥陀净土是阿弥陀佛的愿力所成就的。即使



天文学再发达,望远镜再高级,你我所能看到的也只是我们婆婆众生的共业所感



的世界。那为什么讲弥陀净土是西方极乐世界呢?其实西方这是表法。西方是太



阳落山的地方,征归宿。法藏比丘因地四十八个大愿其中四十二个大愿都是讲临



终、讲死后,是中阴救度,借死度众生。当然很殊胜。




但是现在中国佛教也存在一个弊端,就是一味地强调弥陀法门而排斥、忽视其它



的法门。仿佛佛教是一个只讲死后的宗教。所以净慧法师讲生活禅,讲当下,讲



觉悟人生、奉献人生,提倡人间佛教。生死本来不二。释迦牟尼佛在给我们讲了



西方的弥陀法门之后,他老人家又给我们讲了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琉璃光如来



的法门。同样,东方也是表法。东方是太阳生起的地方,象征着春天,生机勃勃。



所以《药师经》中药师如来的十二大愿以及《药师琉琉光七佛本愿功德经》中的



东方七佛的四十四个大愿,愿愿都是讲生,讲当下如何利益众生,不谈死。所以



佛教还有生的一面。




现在一提弥陀法门大家认为就是净土法门,严格说那是往生法门,是借弥陀的愿



力临终的时候接引我们往生弥陀净土。而药师法门是立足于现生,是现生法门。



其实净土法门的范围是很宽泛的。有人讲佛法的一切法以净土为归。大家就理解



为一切法最后都归为阿弥陀佛的法门,这是一大误解。我们讲真谛与俗谛二谛圆



融。真谛是自性空,是般若这一度,成就我们的法身;俗谛是缘起有,讲福德资



粮,成就我们的报、化两种色身。每个人成佛,都是法、报、化三身成就。有人



打禅七开悟了,见点儿空性,以为那就是成佛,差得十万八千里啊!我们每一个



人是在哪里成佛呀?不是在这儿。是在自己的一方净土。我们要发愿,要行愿,



要多生累劫地行菩萨道,度众生,成就自己的依正庄严(成就自己的三十二相、



八十种好的正报;成就自己的国土、眷属的依报),成就自己的净土。从这个意



义上讲,一切法以净土为归。




但是现在我们仅以往生弥陀净土的法门叫净土法门,其实弥陀法门是往生法门。



弥陀法门固然有它当机的一面,但是不能以这一个法门来取代一切法门。佛陀讲



弥陀法门、讲药师法门是平平等等的,而现在的中国佛教重弥陀、轻药师。重弥



陀是正确的,轻药师是不正确的。我们以多大的力量弘扬弥陀法门,就应该以多



大的力量弘扬药师法门。不能弘一法而谤一法,弘一法而轻一法。特别对青年人,



更强调的是生,立足于当下发菩提心、行菩萨道。其实大乘佛教究竟的归趣是在



当下、在现生。




青年人学佛,一定要全面地了解佛陀的教法。我们每天上殿时都念三皈依,其中



有自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每天都念四宏誓愿的“法门无



量誓愿学”。可当今佛教界时髦的一句话是:“三藏十二部,留给他人悟。”倡



导不读经、不读论、不学习、不立正确的知见。中国佛教如此下去,可想而知,



再过个三五十年,就不称为佛教了。到那个时候,什么叫弥陀净土,为什么要往



生弥陀净土恐怕就再也没人能说得清了。所以我们各位不仅自己要学佛,而且还



肩负着未来弘扬佛法的重任。




作为青年的知识分子,开始入佛门,学习佛法,一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