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长阿含经 林崇安-第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0h)云何七生法?謂七想:不淨想、食不淨想、一切世間不可樂想、
死想、無常想、無常苦想、苦無我想。 
(20i)云何七知法?謂七勤:勤於戒行、勤滅貪欲、勤破邪見、勤於
多聞、勤於精進、勤於正念、勤於禪定。 
(20j)云何七證法?謂七漏盡力。 
*於是,漏盡比丘於一切諸苦、集、滅、味、過、出要,如實知見,
觀欲如火坑,亦如刀劍,知欲見欲,不貪於欲,心不住欲。漏盡比丘
逆順觀察,如實覺知,如實見已,世間貪嫉、惡不善法不漏不起,修
四念處,多修多行; 
*〔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覺意、賢拢说溃嘈薅嘈小!
諸比丘!是為七十法,如實不虛,如來知已,平等說法。 
(21)復有八成法、八修法、八覺法、八滅法、八退法、八增法、八難
解法、八生法、八知法、八證法。 
(22a)云何八成法?謂八因緣,不得梵行而得智,得梵行已智增多。
云何為八? 
*於是,比丘依世尊住,或依師長,或依智慧梵行者住,生慚愧心,
有愛有敬,是謂初因緣,未得梵行而得智,得梵行已智增多。 
*復次,依世尊住,隨時請問:『此法云何義、何所趣?』時,諸尊
長卽為開演甚深義理,是為二因緣。 
*既聞法已,身心樂靜,是為三因緣。 
*既樂靜已,不為遮道無益雜論,彼到眾中,或自說法,或請他說,
猶復不捨賢拢唬菫樗囊蚓墶!
*多聞廣博,守持不忘,諸法深奧,上中下善,義味諦眨笮芯咦悖
聞已入心,見不流動,是為五因緣。 
*修習精勤,滅惡增善,勉力堪任,不捨斯法,是為六因緣。 
*有以智慧知起滅法,賢拢ぃ鼙M苦際,是為七因緣。 
*觀五受陰,生相、滅相,此色、色集、色滅,此受、想、行、識,
識集、識滅,是為八因緣,未得梵行而有智,得梵行已智增多。 
(22b)云何八修法?謂賢拢说溃赫姟⒄尽⒄Z、正業、正命、
正方便、正念、正定。 
(22c)云何八覺法?謂世八法:利、衰、毀、譽、稱、譏、苦、樂。 
(22d)云何八滅法?謂八邪:邪見、邪志、邪語、邪業、邪命、邪方  122
便、邪念、邪定。 
(22e)云何八退法?謂八懈怠法。何謂八懈怠? 
*比丘乞食不得食,便作是念:我於今日下村乞食不得,身體疲極,
不能堪任坐禪、經行,今宜臥息。懈怠比丘即便臥息,不肯精勤未得
欲得、未獲欲獲、未證欲證,是為初懈怠。 
*懈怠比丘得食既足,復作是念:我朝入村乞食,得食過足,身體沈
重,不能堪任坐禪、經行,今宜寢息。懈怠比丘卽便寢息,不能精勤
未得欲得、未獲欲獲、未證欲證。 
*懈怠比丘設少執事,便作是念:我今日執事,身體疲極,不能堪任
坐禪、經行,今宜寢息。懈怠比丘卽便寢息。 
*懈怠比丘設欲執事,便作是念:明當執事,必有疲極,今者不得坐
禪、經行,當豫臥息。懈怠比丘卽便臥息。 
*懈怠比丘設少行來,便作是念:我朝行來,身體疲極,不能堪任坐
禪、經行,我今宜當臥息。懈怠比丘卽便臥息。 
*懈怠比丘設欲少行,便作是念:我明當行,必有疲極,今者不得坐
禪、經行,當豫寢息。懈怠比丘卽尋寢息,不能精勤未得欲得、未獲
欲獲、未證欲證,是為六。 
*懈怠比丘設遇小患,便作是念:我得重病,困篤羸瘦,不能堪任坐
禪、經行,當須寢息。懈怠比丘卽尋寢息,不能精勤未得欲得、未獲
欲獲、未證欲證。 
*懈怠比丘所患已瘥,復作是念:我病瘥未久,身體羸瘦,不能堪任
坐禪、經行,宜自寢息。懈怠比丘卽尋寢息,不能精勤未得欲得、未
獲欲獲、未證欲證。 
(22f)云何八增法?謂八不怠。云何八精進? 
*比丘入村乞食,不得食還,卽作是念:我身體輕便,少於睡眠,宜
可精進坐禪、經行,未得者得,未獲者獲,未證者證。於是,比丘卽
便精進,是為初精進比丘。 
*乞食得足,便作是念:我今入村,乞食飽滿,氣力充足,宜勤精進
坐禪、經行,未得者得,未獲者獲,未證者證。於是,比丘卽尋精進。
*精進比丘設有執事,便作是念:我向執事,廢我行道,今宜精進坐
禪、經行,未得者得,未獲者獲,未證者證。於是,比丘卽尋精進。
*精進比丘設欲執事,便作是念:明當執事,廢我行道,今宜精進坐
禪、經行,未得者得,未獲者獲,未證者證。於是,比丘卽便精進。
*精進比丘設有行來,便作是念:我朝行來,廢我行道,今宜精進坐  123
禪、經行,未得者得,未獲者獲,未證者證。於是,比丘卽尋精進。
*精進比丘設欲行來,便作是念:我明當行,廢我行道,今宜精進坐
禪、經行,未得者得,未獲者獲,未證者證。於是,比丘卽便精進。
*精進比丘設遇患時,便作是念:我得重病,或能命終,今宜精進,
未得者得,未獲者獲,未證者證。於是,比丘卽便精進。 
*精進比丘患得小瘥,復作是念:我病初瘥,或更增動,廢我行道,
今宜精進坐禪、經行,未得者得,未獲者獲,未證者證。於是,比丘
卽便精進坐禪、經行,是為八。 
(22g)云何八難解法?謂八不閑妨修梵行,云何八? 
*如來、至真出現於世,說微妙法,寂滅無為,向菩提道,有人生地
獄中,是為不閑處,不得修梵行。 
*如來、至真出現於世,說微妙法,寂滅無為,向菩提道,而有眾生
在畜生中、餓鬼中、長壽天中、邊地無識,無佛法處,是為不閑處,
不得修梵行。 
*如來、至真、等正覺出現於世,說微妙法,寂滅無為,向菩提道,
或有眾生生於中國,而有邪見,懷顛倒心,惡行成就,必入地獄,是
為不閑處,不得修梵行。 
*如來、至真、等正覺出現於世,說微妙法,寂滅無為,向菩提道,
或有眾生生於中國,聾、盲、瘖、坏寐劮ǎ扌需笮校菫椴婚e
處,不得修行梵行。 
*如來、至真、等正覺不出世間,無有能說微妙法,寂滅無為,向菩
提道,而有眾生生於中國,彼諸根具足,堪受拢蹋恢捣穑坏
修行梵行,是為八不閑。 
(22h)云何八生法?謂八大人覺: 
道當少欲,多欲非道;道當知足,無厭非道;道當閑靜,樂眾非道;
道當自守,戲笑非道;道當精進,懈怠非道;道當專念,多忘非道;
道當定意,亂意非道;道當智慧,愚癡非道。 
(22i)云何八知法?謂八除入: 
*內有色想,觀外色少,若好若醜,常觀常念,是為初除入。 
*內有色想,觀外色無量,若好若醜,常觀常念,是為二除入。 
*內無色想,外觀色少,若好若醜,常觀常念,是為三除入。 
*內無色想,外觀色無量,若好若醜,常觀常念,是為四除入。 
*內無色想,外觀色青,青色、青光、青見,譬如青蓮華,亦如青波
羅 '木*奈'衣,純一青色、青光、青見,作如是想,常觀常念,是為  124
五除入。 
*內無色想,外觀色黃,黃色、黃光、黃見,譬如黃華、黃波羅 '木
*奈'衣,黃色、黃光、黃見,常念常觀,作如是想,是為六除入。 
*內無色想,觀外色赤,赤色、赤光、赤見,譬如赤華、赤波羅 '木
*奈'衣,純一赤色、赤光、赤見,常觀常念,作如是想,是為七除入。 
*內無色想,外觀色白,白色、白光、白見,譬如白華、白波羅 '木
*奈'衣,純一白色、白光、白見,常觀常念,作如是想,是為八除入。 
(22j)云何八證法?謂八解脫: 
內有色想,觀外色,一解脫。 
內無色想,觀外色,二解脫。 
淨解脫,三解脫。 
度色想,滅瞋恚想,住空處,四解脫。 
度空處,住識處,五解脫。 
度識處,住不用處,六解脫。 
度不用處,住有想無想處,七解脫。 
度有想無想處,住想知滅,八解脫。 
諸比丘!是為八十法,如實無虛,如來知已,平等說法。 
(23)復有九成法、九修法、九覺法、九滅法、九退法、九增法、九難
解法、九生法、九知法、九證法。 
(24a)云何九成法?謂九淨滅支法: 
戒淨滅支、心淨滅支、見淨滅支、度疑淨滅支、分別淨滅支、道淨滅
支、除淨滅支、無欲淨滅支、解脫淨滅支。 
(24b)云何九修法?謂九喜本: 
一喜,二愛,三悅,四樂,五定,六如實知,七除捨,八無欲,九解
脫。 
(24c)云何九覺法?謂九眾生居: 
或有眾生,若干種身若干種想,天及人是,是初眾生居。 
或有眾生,若干種身而一想者,梵光音天最初生時是,是二眾生居。 
或有眾生,一身若干種想,光音天是,是三眾生居。 
或有眾生,一身一想,遍淨天是,是四眾生居。 
或有眾生,無想無所覺知,無想天是,是五眾生居。 
復有眾生,空處住,是六眾生居。 
復有眾生,識處住,是七眾生居。 
復有眾生,不用處住,是八眾生居。   125
復有眾生,住有想無想處,是九眾生居。 
(24d)云何九滅法?謂九愛本: 
因愛有求,因求有利,因利有用,因用有欲,因欲有著,因著有嫉,
因嫉有守,因守有護。 
(24e)云何九退法?謂九惱法: 
有人已侵惱我,今侵惱我,當侵惱我;我所愛者,已侵惱,今侵惱,
當侵惱;我所憎者,已愛敬,今愛敬,當愛敬。 
(24f)云何九增法?謂九無惱: 
*彼已侵我,我惱何益?已不生惱,今不生惱,當不生惱。 
*我所愛者,彼已侵惱,我惱何益?已不生惱,今不生惱,當不生惱。
*我所憎者,彼已愛敬,我惱何益?已不生惱,今不生惱,當不生惱。 
(24g)云何九難解法?謂九梵行: 
*若比丘有信而不持戒,則梵行不具;比丘有信、有戒,則梵行具足。
*若比丘有信、有戒而不多聞,則梵行不具;比丘有信、有戒、有多
聞,則梵行具足。 
*若比丘有信、有戒、有多聞,不能說法,則梵行不具;比丘有信、
有戒、有多聞,能說法,則梵行具足。 
*若比丘有信、有戒、有多聞,能說法,不能養眾,則梵行不具;若
比丘有信、有戒、有多聞,能說法、能養眾,則梵行具足。 
*若比丘有信、有戒、有多聞,能說法、能養眾,不能於大眾中廣演
法言,則梵行不具;若比丘有信、有戒、有多聞,能說法、能養眾、
能於大眾廣演法言,則梵行具足。 
*若比丘有信、有戒、有多聞,能說法、能養眾、能在大眾廣演法言,
而不得四禪,則梵行不具;若比丘有信、有戒、有多聞,能說法、能
養眾、能於大眾廣演法言,又得四禪,則梵行具足。 
*若比丘有信、有戒、有多聞,能說法、能養眾、在大眾中廣演法言,
又得四禪,不於八解脫逆順撸校瑒t梵行不具;若比丘有信、有戒、
有多聞,能說法、能養眾、於大眾中廣演法言,具足四禪,於八解脫
逆順撸校瑒t梵行具足。 
*若比丘有信、有戒、有多聞,能說法、能養眾、在大眾中廣演法言,
得四禪,於八解脫逆順撸校徊荒鼙M有漏成無漏,心解脫、智慧解
脫,於現法中自身作證:生死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更不受有,
則梵行不具;若比丘有信、有戒、有多聞,能說法、能養眾、能在大
眾廣演法言,成就四禪,於八解脫逆順撸校瑨斡新┏蔁o漏,心解脫、  126
智慧解脫,於現法中自身作證:生死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更
不受有,則梵行具足。 
(24h)云何九生法?謂九想: 
不淨想、觀食不淨想、一切世間不可樂想、死想、無常想、無常苦想、
苦無我想、盡想、無欲想。 
(24i)云何九知法?謂九異法: 
生果異、因果異,生樱悺⒁蛴|異,生受異、因受異,生想異、因想
異,生集異、因集異,生欲異、因欲異,生利異、因利異,生求異、
因求異,生煩惱異、因煩惱異。 
(24j)云何九證法?謂九盡: 
若入初禪,則聲刺滅。 
入第二禪,則覺、觀刺滅。 
入第三禪,則喜刺滅。 
入第四禪,則出入息刺滅。 
入空處,則色想刺滅。 
入識處,則空想刺滅。 
入不用處,則識想刺滅。 
入有想無想處,則不用想刺滅。 
入滅盡定,則想受刺滅。 
諸比丘!是為九十法,如實不虛,如來知已,平等說法。 
(25)復有十成法、十修法、十覺法、十滅法、十退法、十增法、十難
解法、十生法、十知法、十證法。 
(26a)云何十成法?謂十救法: 
一者、比丘二百五十戒具,威儀亦具,見有小罪生大怖畏,平等學戒,
心無傾邪。 
二者、得善知識。 
三者、言語中正,多所合受。 
四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